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 62卷 5期
刊出日期:2022-10-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罗亭 欧阳锦 余石群 曾凡凡 高丽云 黄邵鑫 汪鑫
肺腺癌预后相关坏死性凋亡基因标志物的构建及验证
目的 构建肺腺癌(LUAD)预后相关坏死性凋亡基因标志物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 KEGG数据库筛选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NRGs);TCGA和GEO数据库中分别下载LUAD样本和正常样本的RNA测序及其相应临床数据,并以TCGA数据集作为训练队列,以GEO数据集作为验证队列,对筛选的NRGs进行差异和功能富集分析;单因素Cox及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NRGs的LUAD预后标志物;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timeROC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临床列线图评估该预后标志物;以GEO数据集(GSE31210)外部验证该预后标志物。结果 筛选获得159个NRGs;在训练队列中鉴定出26个差异表达的NRGs(DENRGs);富集分析发现DENRGs主要参与坏死性凋亡和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构建由6个NRGs(PLA2G4F、IL33、TLR4、RNF103.CHMP3、ALOX15、IL1A)组成的预后标志物;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总体生存率(OS)明显低于低风险组(log-rank P<0.001);该预后标志物预测1年、3年和5年OS的AUC分别为0.672、0.631和0.624,且与LUAD患者OS显著相关(HR:2.30,95%CI:1.30~4.00,P<0.01);建立的列线图能较好地预测LUAD患者的生存;验证队列的分析结果与训练队列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一种新的NRGs预后标志物,其可用于预测LUAD患者的预后,且该预后标志物的预测能力良好。
2022 Vol. 62 (5): 1- [摘要] ( 161 ) [HTML 1KB] [PDF 0KB] ( 127 )
8 马丽娜·阿新拜 毛丽旦·阿扎提 陈阳 库丽夏西·马尼 梅拉·哈万 阿依巴尔申·努尔拉提 兰卫
哈萨克民族药柯孜木克颗粒对代谢综合征TGR5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柯孜木克颗粒对喂养型代谢综合征大鼠肝脏组织TGR5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3)、用药组[柯孜木克颗粒低剂量组(n=6)、柯孜木克颗粒中剂量组(n=5)、柯孜木克颗粒高剂量组(n=5)和二甲双胍组(n=4)]。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盐高脂高糖饲料,时间为8周。8周后用药组分别给予柯孜木克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7.6、35.19、70.38 mg·kg-1·d-1]、盐酸二甲双胍悬浊液[3 mg·kg-1·d-1]灌胃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以10 mg·kg-1·d-1生理盐水灌胃,1次·d-1,连续给药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动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SP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组织TGR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0.67±0.02)相比,柯孜木克颗粒低(0.57±0.07)、中(0.60±0.06)、高(0.56±0.04)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0.63±0.03)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186.24±0.35),模型组(180.83±4.37)TGR5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柯孜木克颗粒低(185.85±1.14)、中(186.11±0.93)、高剂量组(187.91±0.66)及二甲双胍组(184.55±0.98)TGR5平均光密度值均升高(P<0.05)。结论 柯孜木克颗粒能够通过TGR5蛋白表达的上调,降低MS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进而改善MS模型大鼠肝组织病变程度。

2022 Vol. 62 (5): 8-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14 孙智辉 徐仲秋 董丽 毕闯 王惠琳 韩新文 李志帅 李丽
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通过JAK/STAT3通路调节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目的 探讨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Cal-27的生物学功能影响和机制。方法 制备LSPM1和培养人舌鳞癌细胞Cal-27,分组实验:Blank组(空白对照)、LSPM1组(加入LSPM1冻干粉稀释液,终浓度30 mg·mL-1)、AG-490组(加入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和LSPM1+AG-490组(同时加入LSPM1和AG-490)。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采用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观察细胞生物学功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K/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JAK2和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72 h内LSPM1组细胞增殖率(0.81±0.03)明显低于Blank组(0.93±0.03)(P<0.01)。加入AG-490后,LSPM1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72 h内AG-490组和LSPM1+AG-490组细胞增殖率与Blank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30 mg·mL-1LSPM1对Cal-27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LSPM1组72 h内细胞划痕面积缩小2.3×10~4个单位,Blank组划痕面积缩小4.2×10~4个单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PM1抑制人舌鳞癌细胞Cal-27迁移;Blank组细胞凋亡率为0.11±0.01,LSPM1组细胞凋亡率为0.21±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PM1促进人舌鳞癌细胞Cal-2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实验中Blank组、LSPM1组、AG-490组和LSPM1+AG-490组JA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62、0.20、0.60;p-JA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66、0.30、0.60;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22、0.09、0.1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17、0.07、0.10;加入AG-490抑制剂后,LSPM1+AG-490组STAT3、JAK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较LSPM1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杆菌A-2代谢产物LSPM1通过JAK2/STAT3信号抑制人舌鳞癌细胞系Cal-27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2022 Vol. 62 (5): 14-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0KB] ( 180 )
19 谢利娜张小雷陈俊伊
Resistin促进急性胰腺炎病情加重的作用机制
目的 分析抵抗素(Resistin)对雨蛙素(caerulein, CN)诱导的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恶化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N组、Resistin+CN组、sh-Resistin+CN组和Resistin+CN+3-MA组,每组10只。对Resistin+CN组、sh-Resistin+CN组和Resistin+CN+3-MA组小鼠施用携带Resistin、sh-Resistin的AVV病毒载体;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通过以1 h间隔腹膜内注射10次CN(100μg·kg-1)诱导CN胰腺炎模型;Resistin+CN+3-MA组在最后1次CN注射后2 h通过腹膜内注射3-MA(20 mg·kg-1)。采用干化学法测量血清淀粉酶、酶比色法检测脂肪酶活性。胰腺切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后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TUNEL法测定胰腺组织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胰腺自噬、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Resistin表达。结果 与CN组相比,Resistin+CN组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和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sh-Resistin+CN组小鼠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和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CN组相比,Resistin+CN组中每个细胞质区域的自噬泡百分比显著增加,sh-Resistin+CN组的自噬泡百分比显著降低。Resistin+CN组胰腺组织中P62、LC3Ⅱ水平较CN组显著增加,而sh-Resistin+CN组胰腺组织中P62、LC3Ⅱ水平较CN组显著降低。与Resistin+CN组相比,Resistin+CN+3-MA组的胰腺组织学评分以及胰腺组织中P62、LC3Ⅱ水平和自噬泡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Resistin通过诱导自噬受损在SAP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 Vol. 62 (5): 19-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161 )
25 尹婷婷 张雅楠 陈胜 黄倩倩 姜姗姗 袁媛 龙鹏 黄起壬
白脂素通过AC-cAMP通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目的 探讨白脂素(asprosin, ASP)是否通过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通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法 实验1将80%融合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50、100 nmol·L-1)的ASP,Ctrl组则加入等体积的PBS,各组分别处理48 h。实验2分为Ctrl组、ASP组、AC抑制剂SQ22536(SQ)组、SQ+ASP组,以ASP 50 nmol·L-1、SQ 0.25μmol·L-1为作用浓度。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浸润侵袭能力;体外成管实验检测血管新生能力;RT-q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和p-eNOS/eNOS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Ctrl组相比,50、100 nmol·L-1ASP作用48 h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可显著增强(P<0.01),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率、浸润侵袭能力和成管能力均显著提高(P<0.01);VEGF和VEGFR2的mRNA和蛋白水平、p-eNOS/eNOS比率及NO水平均有显著增加(P<0.01,P<0.05);10 nmol·L-1ASP处理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使用SQ处理细胞后,与ASP组比较,SQ+ASP组的VEGF和VEGFR2表达量、p-eNOS/eNOS和NO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 生理浓度的ASP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无显著影响,但超生理浓度的ASP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通过AC-cAMP通路介导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2022 Vol. 62 (5): 25- [摘要] ( 136 ) [HTML 1KB] [PDF 0KB] ( 199 )
32 徐永康付舒敏李丹毛野吴建兵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治疗肝癌合并VP3/4型门静脉癌栓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治疗肝癌合并VP3/4型门静脉癌栓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例采用HAIC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治疗的肝癌合并VP3/4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按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19例患者总体疗效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1%、78.9%,肝内病灶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8.4%、78.9%;按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1.1版(RECIST1.1),19例患者总体疗效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6.3%、68.4%,肝内病灶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6.3%、73.7%。首次联合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7.9%)、血小板减少(52.6%)、腹痛(42.1%),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3/19)。结论 对于肝癌合并VP3/4型门静脉癌栓患者,HAIC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2022 Vol. 62 (5): 32- [摘要] ( 88 ) [HTML 1KB] [PDF 0KB] ( 179 )
38 郑林林 邱模竞 章小明 潘希望 郑张耀 李太原 胡家平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在胆囊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及模型建立
目的 探讨基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在胆囊癌(GBC)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69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GBC患者,收集分析其包括术前血液生化检查报告在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ROC曲线获得SI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的最佳分界值,依据SIRI的最佳分界值将纳入患者分为高SIRI组(>1.19)和低SIRI组(≤1.19)。通过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倾向性评分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高SIRI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著低于低SIRI组(P<0.001),且SIRI的预后预测价值较NLR,PLR,MLR更强。Cox多因素分析得出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NLR、SIRI是GB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临床病理因素和SIRI构成的列线图可以有效地预测GBC患者的预后。结论 SIRI是有效的根治性切除术后GBC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其预测效能优于NLR、PLR、MLR。
2022 Vol. 62 (5): 38- [摘要] ( 68 ) [HTML 1KB] [PDF 0KB] ( 197 )
46 王仕旺 毛子清 李根 范慧敏 陈智萍
MP-3联合mfERG评估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功能的短期影响
目的 应用微视野计MP-3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中内界膜(ILM)剥除对黄斑形态及视功能影响。方法 将24例(24眼)IMEM患者随机分为非剥膜组12例(12眼)、剥膜组12例(12眼),均行23 G玻璃体切割术,非剥膜组单纯行黄斑前膜剥除,剥膜组联合ILM剥除。术后1、3个月随访,比较2组术前术后mfERG的第一个负峰(N1)和第一个正峰(P1)的1环、2环的潜伏期与振幅,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logMAR BCVA值,MP-3的视网膜平均光敏度(MS)、微视野暗点数(SP),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观察2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黄斑前膜复发情况。结果 24例(24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2组logMAR BCVA值、CMT值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非剥膜组SP值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膜组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2组术后3个月S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2组MS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且非剥膜组显著高于剥膜组(P<0.05)。术后3个月非剥膜组P1波1环和2环振幅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剥膜组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2组P1波1环和2环潜伏期均较术前轻度下降(P>0.05);2组N1波1环和2环振幅及潜伏期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未发生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术后3个月2组均无黄斑前膜复发,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黄斑裂孔等并发症。结论 黄斑前膜术中剥除ILM短期内对IMEM患者视力及黄斑厚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会增加术后黄斑区视野暗点,降低光敏感度,并对视网膜电生理功能造成损害。
2022 Vol. 62 (5): 46-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180 )
54 汤茜范合璋胡钊贺佳鑫曹晟祺
慢性胃炎患者舌苔代谢物与胃镜特征的关联性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苔代谢物与胃镜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慢性胃炎患者160例,胃镜检查其胃部特征;根据其胃镜特征分为对照组(无瘀点和糜烂)、瘀点组(见瘀点、无糜烂)和瘀点+糜烂组(见瘀点和糜烂)。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患者的舌苔代谢物,通过METLIN和HMDB数据库分析3组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对照组、瘀点组和瘀点+糜烂组中以胃窦为主的慢性胃炎分别有46例、31例和83例,以胃体为主的慢性胃炎分别为52例、41例和67例;与对照组比较,瘀点组的舌苔代谢物有9个不同的峰值,分别对应癸酰基-L-肉碱、脱氧皮质酮醋酸酯、L-组氨酸、雄烯二酮、孕酮、氧代己二酸、肌酐、D-乳糖和L-色氨酸9种代谢物。与瘀点组比较,瘀点+糜烂组仅发现3个不同的峰,分别对应烟碱、O-磷酸乙醇胺和L-酪氨酸。结论 不同胃镜特征的慢性胃炎患者,其舌苔代谢物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提示慢性胃炎患者舌苔代谢物与胃镜特征之间有联系。
2022 Vol. 62 (5): 54-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198 )
58 陈智 杨帆
SWE定量参数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5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作为恶性组,6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均行SWE检查。实时定量PCR检测增殖基因TPX2和Smac基因表达。比较2组病灶组织中TPX2和Smac表达、SWE定量参数即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弹性模量最小值(Emin)、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定量参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恶性组SWE定量参数与病灶组织中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SWE定量参数与甲状腺恶性结节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结果 恶性组病灶组织中TPX2基因表达水平及Emax、Emin、Emean均高于良性组,病灶组织中Smac基因表达水平低于良性组(均P<0.001);Emax、Emin、Emean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801、0.846,联合诊断的AUC为0.931,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23%、84.62%;恶性组Emax、Emin、Emean与病灶组织中TPX2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8.264、7.440、7.625,均P<0.001),与病灶组织中Smac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9.513、-8.503、-8.619,均P<0.001);恶性组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Emax、Emin、Emean均高于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01);Emax、Emin、Emean均与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均P<0.001)。结论 SWE定量参数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各参数与甲状腺恶性结节增殖基因表达水平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2022 Vol. 62 (5): 58- [摘要] ( 316 ) [HTML 1KB] [PDF 0KB] ( 175 )
63 曾令鹏 罗侃莹 张庆 张青
尿酸、碱性磷酸酶联合骨显像检测在低磷骨软化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低磷骨软化症骨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比较低磷骨软化症与多发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年龄、性别、血钙、碱性磷酸酶(ALP)、尿酸等水平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21例低磷骨软化症(A组)与20例多发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患者骨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钙、ALP、尿酸等水平的差异。结果 骨显像显示,A组以肋骨及四肢骨受累最常见,肋骨表现为散在点状核素浓聚,病灶大小、浓聚程度基本一致,股骨、膝关节、踝关节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核素浓聚,也可表现为单侧浓聚;B组以脊椎、骨盆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病灶分布无规律,大小及浓聚强度不一,可呈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核素浓聚,肋骨病灶常沿着肋骨走形呈条索状核素浓聚。A组ALP水平、肌酐水平显著高于B组,而尿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尿酸、AL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1.0μmol·L-1、208.5 U·L-1,对应诊断低磷骨软化症敏感度分别为81.1%、86.0%,特异度分别为100.0%、85.0%。结论 低磷骨软化症骨显像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但有时仍与多发骨转移较难鉴别,结合患者病史及ALP、尿酸水平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2022 Vol. 62 (5): 63-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0KB] ( 137 )
68 吴敏 卢颖洁 曾群群 易申德
单纯桡侧分散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观察采用单纯桡侧经皮分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在南昌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采用手术闭合手法复位+单纯桡侧经皮分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87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患儿年龄1.5~12.0岁),观察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克氏针内固定后有无神经损伤,术后有无骨折复位丢失、感染、Volkmann挛缩、针尾激惹、肘内外翻畸形及骨折愈合等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的Flynn标准评价骨折预后。结果 手术时间25~75 min,平均(47.89±10.36)min。术中出血0~5 mL。随访时间为2~1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无骨折复位丢失、神经损伤,在随访期内无骨感染、Volkmann挛缩及肘内外翻畸形等发生,所有骨折均得到愈合。术后有25例(28.73%)发生石膏松脱,给予更换石膏重新固定;31例(35.63%)发生针尾激惹,拔除克氏针后给予定期门诊伤口换药后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按照改良的Flynn肘关节评价标准,关节功能评价:优秀60例,良好14例,可13例,差0例,优良率为85.05%;患肢美观学评价:优秀72例,良好1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6.55%。结论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单纯桡侧经皮分散克氏针固定治疗简单,效果稳定可靠,无神经损伤的风险,且并发症较少,骨折恢复良好。
2022 Vol. 62 (5): 68-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0KB] ( 187 )
71 杨玉悦 徐盛朝 熊雅妮 马晓燕 罗心诚 郑紫薇 刘智洁 王璐 胡达振 黄鹏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及其与被欺凌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及其与被欺凌的关系。方法 以江西省某中学为研究现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Olweus欺负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对204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初中生932人占比45.69%,高中生1108人占比54.31%。结果 初中生中,是否经常被长辈责骂(χ~2=55.120,P<0.001)、体罚(χ~2=7.490,P=0.006)和自评学习负担(χ~2=34.720,P<0.001)间的被欺凌报告率不同。高中生中,不同性别(χ~2=17.520,P<0.001)、是否担任班级干部(χ~2=4.110,P=0.043)、是否经常被长辈责骂(χ~2=26.720,P<0.001)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χ~2=6.630,P=0.036)间的被欺凌报告率不同。初中生和高中生认知重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8,P<0.001)。初中生被欺凌者的表达抑制得分高于未被欺凌者(t=3.85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表达抑制得分低的初中生,表达抑制得分高是初中生发生被欺凌行为的危险因素(OR=1.046,95%CI=1.022~1.070)。结论 初中生认知重评得分低于高中生,且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可能与初中生是否被欺凌有关。
2022 Vol. 62 (5): 71- [摘要] ( 62 ) [HTML 1KB] [PDF 0KB] ( 184 )
76 刘思昶 付强 彭清华 胡贞贞
中枢神经系统中CART肽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CART)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脑肠肽,在奖赏、进食、发育、感觉处理、压力和内分泌等稳态调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CART肽表达的变化,总结CART肽的发现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并依据其分布论述CART肽正常生理状态下主要调控的生理活动及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探究CART肽病理状态下主要调控的疾病(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及信号通路。简述CART肽对相关的进食和激素分泌等生理活动调节的不同通路的影响,强调CART肽治疗药物成瘾、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等慢性神经精神疾病的关键角色,以期为研发特异性治疗慢性神经精神疾病的药物提供参考。
2022 Vol. 62 (5): 76-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0KB] ( 174 )
81 蔡威范骏
PD-1/PD-L1通路在脓毒症晚期免疫抑制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炎症、免疫激活、缺氧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仍缺少针对性治疗方案。文章指出免疫负性调控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通路可通过胞内多种机制,如磷酸磷脂酰激酶-3(PI3K)等诱导脓毒症患者T、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DC)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凋亡、耗竭,以此维持机体抗炎和促炎反应的平衡,这种过度的免疫负性调控导致晚期脓毒症患者出现免疫抑制状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脓毒症免疫抑制是一个多细胞、多种群、多层次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PD-1/PD-L1通路在晚期脓毒症免疫抑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抗PD-1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已取得阶段性治疗成效,PD-1/PD-L1通路可成为治疗脓毒症的一个新靶标。
2022 Vol. 62 (5): 81- [摘要] ( 162 ) [HTML 1KB] [PDF 0KB] ( 175 )
85 张桦 文霜 闵佳 孙文杰
微栓子与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是一种最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性格上的变化及记忆力和集中力的减退。在心脏手术中,微栓子可来源于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等过程,微栓子入脑后除了阻塞脑血管,引起相应的供血区灌注不足外,引发的炎症和补体激活反应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PND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减少微栓子的数量与PND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关联仍不确定。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技术可检测微栓子的存在,并通过CO2预充体外循环管路、改变动脉插管位置及改善体外循环管路等操作可减少微栓子的数量。今后,在减少术中微栓子数量以及预防微栓子引起的脑损害的研究中,麻醉医师的作用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2022 Vol. 62 (5): 85-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196 )
90 杨洋姜醒华
FFR指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冠心病中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类型,近30%~50%的STEMI患者存在非梗死相关动脉(non infarct-related artery, No-IRA)病变,目前临床上No-IRA是否需介入治疗仍缺乏最佳评估指标。既往采取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 CAG)评估No-IRA,但CAG对No-IRA的评估可能不准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对No-IRA介入治疗可能具有指导意义。文章对FFR基本情况、FFR指导No-IRA介入治疗的进展,以及FFR衍生技术作综述。
2022 Vol. 62 (5): 90-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0KB] ( 162 )
97 黄志娟 周静 林小珍 喻康莹 郑林峰
自噬-NLRP3炎性体途径的研究进展
NLRP3炎性体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可以被各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激活,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参与免疫反应及各项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自噬溶酶体途径可以通过某些机制限制NLRP3炎性体引发的炎症反应,在延缓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脏器纤维化、痛风及各种肾脏疾病等炎症相关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噬-NLRP3炎性体途径可为炎症性疾病的新药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2022 Vol. 62 (5): 97-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0KB] ( 169 )
102 邓旭辉张友来辛国华姜臻宇何霞飞曾元临
富血小板浓缩物在整复外科及美容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富血小板浓缩物(platelet-rich concentrate, PC)包括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浓缩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细胞外囊泡四个类别,是以血小板为基础的再生医学中重要的生物治疗技术。文章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PC的发展与制备特点,及其在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提示PC作为单一或辅助治疗方式在创面修复、促进脂肪存活、面部年轻化、治疗脱发与色斑等组织重建与再生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制备及应用标准化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需要未来更多研究加以验证。
2022 Vol. 62 (5): 102-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244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