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来稿使用的名词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常见 缩略语除外。简化字以《简化字总表》为准。正文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2.1”“3.1.2”等,文内接 排序号可用1)2)3)等。
4. 来稿的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最好不设副题名。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语、缩写字符、代 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所有作者姓名及其单位均应列出。提供作者单位的全称(包括科室)、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在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出生年份、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和详细邮寄地址、电话及E-mail,通信作者请提供职称和E-mail。
5. 论著须附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以及与之相应的英文摘要、关键词。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
6. 列表要重点突出,表题简明,内容精练,数字准确。数字( 数据) 不多不必列表;栏目过繁、文字过多也不宜列表。表中和文中内容应避免重复。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中的一致。表应按统计学制表 原则设计,合理处置主语及谓语,一律采用“三线表”式,并随文排。表须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一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
7. 提供的照片图应清晰,层次感、饱和度适当,要求jpg格式、像素300dpi以上;计算机制作的坐标曲线图、条形图等请提供由制图原文件导出的PDF或EPS格式。标明图序、图题,图内图注不用黑体。
8. 参考文献的引用务必是作者亲自阅读的相关文献,以近3~5年的为主,论文限在20条以内,综述限在30条左右。在文内引用处右上角以加有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依序标注, 编号标注在文献作者姓名之后或引文内容之后。参考文献在文后的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其后加“等”或“etal”。电子文献须提供访问路径。书写格式举例:
[期刊]主要责任者.文题.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
[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其他书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或访问路径.
9. 本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江西省优秀期刊,已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收录。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由本刊统一纳入上述信息服务系统,以提供信息服务。如不同意将自己的稿件纳入光盘版或因特网传送交流的作者, 请在投稿时附上声明。
10. 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编辑对稿件有删改权,但涉及对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期不回者,视为自动撤稿。文稿刊出后赠送当期期刊2本。
11. 本刊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330006)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E-mail:ndyxb@ncu.edu.cn 或6361259@sina.com。电话(传真):0791-863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