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剂量和低温退火对硅离子注入热氧化硅层发光特性的影响
赵勇; 侯硕; 俞进; 方利广; 郑军; 盛广沪
南昌大学理学院;
ZHAO Yong,HOU Shuo,YU Jin,FANG Li-guang,ZHENG Jun,SHENG Guan-ghu(College of Science,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摘要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制得了SiO2:Si辐照层。样品的室温可见PL谱峰位集中在560~700nm的4个谱带;Raman谱表明样品中没有纳米硅晶形成,XPS谱检测到富氧和缺氧两种价键结构。560nm发光中心起源于氧化硅层中的富氧结构缺陷SPR,620~700nm的谱峰均源自非桥氧空穴中心NBO
关键词 :
离子注入 ,
氧化硅 ,
缺陷发光 ,
辐照损伤;
Abstract :Si doped silicon oxide films were prepared using MEVVA ion source implanter.Si ion beams with constant energy and various doses were implanted into SiO2 films thermally grown by dry oxidation method.Photoluminescence(PL) spectrum observed in the samples w
出版日期: 2011-12-28
引用本文:
赵勇; 侯硕; 俞进; 方利广; 郑军; 盛广沪. 注入剂量和低温退火对硅离子注入热氧化硅层发光特性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1, 35(06): 1-.
ZHAO Yong,HOU Shuo,YU Jin,FANG Li-guang,ZHENG Jun,SHENG Guan-ghu(College of Science,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 , 2011, 35(06): 1-.
链接本文:
http://qks.ncu.edu.cn/Jwk_xblxb/CN/ 或 http://qks.ncu.edu.cn/Jwk_xblxb/CN/Y2011/V35/I06/1
null
[1]
雍涛; 黄笔武; 韩文娟; 谢王付; 万时策. 纳米二氧化硅对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材料性能影响 [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5, 37(03): 228-.
[2]
彭海龙;黎文建;王深旗;罗美;徐丽清;熊华. 温度响应性纳米囊的构建及理化性质 [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2, 34(04): 329-.
[3]
陈儒庆; 扶名福; 毛波; 赵磊. 掺Nano-SiO_2混凝土的耐磨性能试验研究 [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1, 33(02): 1-.
[4]
郑典模; 朱升干. 稻壳制备超细二氧化硅新工艺 [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9, 31(02): 1-.
[5]
徐鹏; 王应民; 徐飞; 张萌. 高浓度掺铒硅的结构分析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7, 31(06): 1-.
[6]
张宁; 熊裕华.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3, 27(03): 1-.
[7]
王水凤; 曾宇昕; 程国安; 徐飞. MEVVA源离子注入合成钕硅化物的研究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2, 26(03): 1-.
[8]
王水凤; 王平; 曾宇昕; 徐飞. 掺杂硅基氧化薄膜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99, 23(04): 1-.
[9]
曾庆城; 罗庆芳. 热氧化硅内表面的结构与特性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85, 9(02): 1-.
[10]
钟仕科; 廖乐祥. 硅芯片多层薄膜折射率的测量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84, 8(03): 1-.
[11]
曾庆城; 钟仕科. 硅内表面氧扩散分布的测量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82, 6(01): 1-.
[12]
曾庆城; 钟仕科; 倪敏; 王水凤. 热氧化硅内表面薄层的显微观测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80, 4(01): 1-.
[13]
叶安祚; 王兼善. 短沟道MOS器件一些工艺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80, 4(01): 1-.
[14]
叶安祚; 王兼善. 离子注入基区微波晶体管f_T的估算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79, 3(02): 1-.
[15]
钟仕科. 硅——二氧化硅界面电气特性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79, 3(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