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 49卷 5期
刊出日期:2018-10-28

道德与人生
   
道德与人生
5 翁寒冰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探析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所诞生的理论产物。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一方面必须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解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及其自由实现路径,另一方面必须与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与“主体化”的权力机制划清界限。在此基础上,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坚持人民享有发展成果、将价值理念转化为执政策略与制度保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区别于西方人道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特征。
2018 Vol. 49 (5): 5- [摘要] ( 219 ) [HTML 1KB] [PDF 0KB] ( 424 )
11 陈世润刘欢欢
习近平家庭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及其价值简
家庭文明建设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一种思想道德、情感心理、伦理规范和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行为活动。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以及自身的成长环境对家庭文明加以深入思考,形成了统一的基础论、本质论、主体论和发展论。习近平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具有特殊的当代真理价值与指导意义。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当下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使未来中国人民认识自身作为社会主体在文明建设中的动力作用,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且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乃至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2018 Vol. 49 (5): 11- [摘要] ( 140 ) [HTML 1KB] [PDF 0KB] ( 554 )
20 刘建涛黄春梅
马克思对意识的二维性镜诠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的基本内涵就是生产生活本身,而生产活动同时也可以表达为感性活动。而意识是对现实生活过程的领会,这种领会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现实生活过程领会为范畴意识,把非理性的现实生活纳入理性的范畴讨论,从而把现实生活中的感性冲突淹没在范畴之中;二是把现实生活领会为感性意识,感性意识的对象化建构就是感性的社会存在即感性的自然界。范畴意识是感性意识的派生物,透过感性意识现实生活实现了自我批判。
2018 Vol. 49 (5): 20- [摘要] ( 158 ) [HTML 1KB] [PDF 0KB] ( 447 )
27 杜利英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本真样态——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纵观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无不以整体形态呈现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党宣言》首次以科学的整体形态将马克思主义呈现于世。马克思、恩格斯围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核心主题,运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本质和一般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揭示其本质和特殊规律,进而揭示其未来社会形态发展趋势,整个内容呈现出整体性。整个行文沿着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结构,采用辩证思维方法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整体性功能,为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导、经济论证和目标方向。
2018 Vol. 49 (5): 27- [摘要] ( 139 ) [HTML 1KB] [PDF 0KB] ( 497 )
35 詹世友占珊兰
论康德道德案例的编制原则
由于康德主张纯粹理性具有先天的、独立于任何经验的道德法则,所以,无法在经验性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完全践履了道德法则的实例,他认为举例在道德哲学中是无益的。但是,他频繁地编制了许多道德案例,以此启发人们可以意识到普遍的道德法则的实在性。他编制道德案例,遵从以下三个原则:从普通实践理性中抉发出普遍的道德法则;制定准则成为道德法则的检验标准;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正确的道德思维方式。
2018 Vol. 49 (5): 35- [摘要] ( 147 ) [HTML 1KB] [PDF 0KB] ( 395 )
45 费尚军
权力、正义与幸福——柏拉图《高尔吉亚篇》中的生活方式之争
作为柏拉图早期对话的著作,《高尔吉亚篇》提出了他在伦理学方面大部分主要的问题。以追问修辞术而开始的对话,呈现的统一性,其实却是涉及生活方式之争的道德主题。而正是基于对权力意志与自由、正义和幸福的主题论争,其阐明了唯有正义和良善之人才是幸福的,作恶和不义者必将受到惩罚的报偿观念,从中我们既能理出其为正义与幸福的一致性所提供的辩护,也为道德报偿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范例。
2018 Vol. 49 (5): 45- [摘要] ( 158 ) [HTML 1KB] [PDF 0KB] ( 518 )
51 刘湖北闵炜琪
科层制的嵌入与执行背离——“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
2015年出台的“第一书记”政策,为我国农村扶贫治理带来了新的制度变革。“第一书记”制度仍然符合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的概念,科层制的“嵌入型”介入使精准扶贫工作走向了规范化和制度化道路,推动了村庄内部矛盾的化解和村庄外部资源的调动。“第一书记”政策中“以人为本”“因户施策”的要求为精准扶贫工作中背离科层制的运行带来了可能性,该政策允许扶贫场域中的行动者采取适当“弹性”的做法,弥补了科层制“非人格化”的缺陷以及信息沟通的低效性。
2018 Vol. 49 (5): 51-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0KB] ( 379 )
59 王圣云罗颖李晶廖纯韬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发展演进与系统耦合机制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与预测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系统耦合机制进行分析得出: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末将持续提高,但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之间城乡协同发展水平的差距趋于扩大,环鄱阳湖城市群城乡协同发展水平仍将相对滞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四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生态协同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城乡经济协同,而城乡空间协同和城乡社会协同水平明显较低。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系统耦合程度不断提高,分为稳步提升、平稳发展和快速提高三个阶段。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教育与科技发展、城乡一体化制度改革、城乡产业融合与城镇化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是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演进的主要因素。
2018 Vol. 49 (5): 59- [摘要] ( 157 ) [HTML 1KB] [PDF 0KB] ( 487 )
67 黄细嘉梅文斌谢珈
“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
单一的旅游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全域旅游表现出的全局性、衔接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要求,只有多种旅游治理模式间发挥协调互补功能,才能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如何促进多种治理模式实现有效的混合应用,成为旅游治理体制构建的新议题,即如何实现治理中的善治模式,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急需突破的时代任务。“元治理”理论导向的旅游治理体制构建,就是建设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即要明确政府在“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加强旅游法制完善与实施、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配置、平衡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以及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借力优质景区建设助推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
2018 Vol. 49 (5): 67- [摘要] ( 70 ) [HTML 1KB] [PDF 0KB] ( 206 )
74 连俊华廖雪郭彪
中国和新加坡股指期货价格引导——基于限制政策前后变化探讨
2015年9月,在股灾背景下中国金融交易所出台了一系列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措施。以此政策的出台为节点,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此事件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影响,即政策前后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先后顺序。研究结果表明,在该限制措施实施之前,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收益率是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的Granger原因,然而在中金所出台对境内股指期货交易的限制措施之后,沪深300股指期货对于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作用消失了,相反,它更多地受到了后者的影响。因此,放宽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
2018 Vol. 49 (5): 74-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0KB] ( 191 )
82 颜晓燕董芳颖
我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PPP模式以其收益共享、风险分担的特点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PPP项目出现了融资方式狭窄,导致项目后期资金的投入量与回款量不相符等问题。PPP项目与资产证券化相结合的推广实施,使得PPP项目的融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然而,目前我国的PPP项目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实施中仍存在着PPP项目与资产证券化的期限难以匹配、未实现真正的破产隔离、资产证券化产品流通性不畅、增信主体单一、法律支撑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应该改善期限错配问题,提高项目运营质量;健全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提高产品流动性;借鉴WBS模式经验,优化破产隔离方式;丰富增信主体,完善信用评级机制;规范政策体系,提供法律保障,以期为PPP项目在我国的顺利推广提供助益。
2018 Vol. 49 (5): 82- [摘要] ( 82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90 崔明伍
试论美国“网络中立”原则的兴废
自2002年“网络中立”(Network/Net Neutrality)概念提出至今,美国关于“网络中立”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奥巴马政府的“立”,还是特朗普政府的“废”,这场涉及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的争议揭示出美国各界对“网络中立”议题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构建“网络中立”原则的过程曲折起伏,而该原则被废除似乎自特朗普上台就是注定的。从根本上说,网络中立争议不过是利益和政治之争在互联网领域的体现而已。
2018 Vol. 49 (5): 90-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0KB] ( 202 )
99 吴麟
知识人与时代相遇:钱端升在《益世报》的主笔生涯之考察
知名学者钱端升曾在1934年专职担任《益世报》社论主笔,这是一段尚未被充分关注的历史。分析其台前与幕后,可以发现:报馆同业竞争的急需与知识人言论报国热望共同促成了此事。主持笔政期间,他持守着一种“积极建言”和“批评权力”并存的复合型言论立场,与前任主笔罗隆基形成了鲜明的区隔。现代中国知识人的论政活动,生动呈现出个体与时代的交光互影,研究者在归纳共性之外更应探寻个性,以及具体关系对言论行动的形塑。
2018 Vol. 49 (5): 99-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211 )
108 杜吉刚周敬新
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讨论中的话语张力
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讨论,从发动者意图层面来讲,首先是一场政治性质的运动。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与国民党争夺话语权而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对党内“国际路线”展开批判、为了对党自身展开彻底性的改造而在学术文化领域发动的一场造势、铺垫活动。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讨论,从最直接的呈现形态来讲,也是一场学术运动,它是我国现代学术界长期以来有关于“中国化”讨论的一个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政治话语之所以要寄身于学术话语,可能主要基于两种考虑:其一,统战与规避国民党的书报检查;其二,规避苏联共产党及共产国际的外部干预。
2018 Vol. 49 (5): 108- [摘要] ( 65 ) [HTML 1KB] [PDF 0KB] ( 203 )
115 欧阳丽花
文化记忆视角下《海上花列传》的上海叙事
《海上花列传》作为海派文学文化记忆的出发地,以商业性上海叙事呈现上海记忆。在文化记忆视角下,这种呈现就是海派文学文化记忆的唤醒和追忆。海派文学通过“上海叙事”构建文化记忆,也促进了上海文化记忆传统的形成。《海上花列传》与海派文学建构上海记忆时,其相互成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使它们互文记忆的意义昭然若揭。这不仅为确认海派文学的“身世”及《海上花列传》对海派文学的奠基性作用提供了另一种探寻的思路,更重要的是,为研究文学内部变化提供了一种记忆与文学模仿关系的分析范式。
2018 Vol. 49 (5): 115- [摘要] ( 69 ) [HTML 1KB] [PDF 0KB] ( 193 )
122 唐蕾
桑塔格美学理念中“拒绝”艺术之阐释简
桑塔格的艺术理念可以概括为拒绝、否定和重建。“拒绝”特指文本保持开放状态、多元借鉴、不断清空既定经验并收获自我求证。作为“拒绝”艺术的桑塔格美学理念,并非僭越美学的框架之外,完全放弃宏大的叙事图景,将个人体验凌驾于一切之上,而是适度地、多元地、开放地和赏析式地看待个体经验,在以消解一切先验之见为前提的阅读旅程中,把信任和接纳作为认知的首要任务。因此,“拒绝”的艺术致力于引领人们走出一叶障目的误区。
2018 Vol. 49 (5): 122-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0KB] ( 179 )
130 廖福涛
汉语“实词+叠词”结构的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词语修辞方式,表现形式有多种,“实词+叠词”只是其中的一种。借助认知语言学有关隐喻的理论,可以对该结构具有的语法化现象进行研究。该结构的语法化现象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而且存在于结构层面。在词汇层面,叠词的语法化遵循“具体→不太抽象→抽象”的路径,在语义虚化的过程中共享一个不变的语义基点,然后再凸显其他语义抽象化特征。这种思维认知方式体现的是家族相似性原理,也显现了概念创造性思维的转换过程。结构层面的语法化是由于“实词+叠词”结构的高频使用导致该结构语义表达逐渐凝固,使整体结构发生了语法化。语法化是很普遍的一种语言演变现象,已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它是语言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创新思维方式的体现。
2018 Vol. 49 (5): 130- [摘要] ( 87 ) [HTML 1KB] [PDF 0KB] ( 186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