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 43卷 03期
刊出日期:2012-06-28

论文
   
论文
1 龙卫球
中国债法改革:观察与解读
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开展的债法改革,从内容和理念变化来看,总体上体现着一种现代化要求或趋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两个层面和三个重点。两个层面是指国际统一或区域统一的层面及内国债法改革层面。前者主要体现为合同统一法运动的蓬勃发展,这种统一是以深度市场化和国际交易全球化开展为指向的;后者则主要表现为主要国家纷纷改革自己的债法,特别是在其结构基础层面作出重要变化,以求债法规则不仅在具体发展上而且在结构基础上与现代交易复杂特点能够契合,总体上的做法是开放而富有弹性、融合而易于包罗,并致力于回应效率化和社会化的双向吁求。三个重点则分别是整合、融合、现代发展。因此,当代债法改革,以其内容和理念发展变化重大,不能看作是私法领域某种仅具技术意义的法律调整,而应该认识到它体现着当今私法面对时代变迁正在展开的一种根本转型,标志着私法历史上第三次的重大发展。
2012 Vol. 43 (03): 1-7 [摘要] ( 793 ) [HTML KB] [PDF 0KB] ( 88 )
8 张红
侵权法与合同法的整合—当代债法修改的另一个视角
完整的债法编对于中国民法典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欲将现有债法规范整合成债法一编,关键在于寻找到侵权法与合同法的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二者。债是财产关系与非财产关系的集合,侵权产生的是债而非责任,这是中国侵权法回归债法的根本道理。侵权法与合同法的整合应通过在债法总则中建立统一的损害赔偿规则来实现,从而完成中国债法的现代化。 
2012 Vol. 43 (03): 8-12 [摘要] ( 716 ) [HTML KB] [PDF 0KB] ( 70 )
13 朱虎
财产法内部的区隔与关联——债法改革中的物权制度协调问题
 债法修改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债法与物权法的制度协调。经由债法和物权法的区分,财产法内部出现了区隔。该区隔观念涉及有体物限定、抽象所有权、物权法定、物权行为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的确立。但此种财产法区隔的观念在《德国民法典》的发展之中逐步被软化,《荷兰民法典》和DCFR虽然仍坚持财产法内部的区分而非完全融合,但使得财产法内部呈现出多元化的关联。这种关联并非仅仅是一种现象,而且是一种必然,并由此导致制度的诸多因应改变。 
2012 Vol. 43 (03): 13-18 [摘要] ( 520 ) [HTML KB] [PDF 0KB] ( 57 )
19 贺栩栩
债法领域改革与施行规范的调整——以德国债法和我国台湾地区债法修改施行法为参照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范围几乎同时启动了债法修订工程,由此新债法与旧债法的适用冲突也就立即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很多债法行为在旧法期间内已经成立并生效,那么旧法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其产生的后果继续发生效力呢?这个问题无法只凭借在有关法律附则中的一个形式上的"自施行之日起适用"的表述来回答。德国《债法现代化法》的过渡性规定以及我国台湾债法改革中有关的新债法施行规定和做法可以成为借鉴范本,包括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世界债法改革形成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也对我国相关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有所助益。
2012 Vol. 43 (03): 19-25 [摘要] ( 833 ) [HTML KB] [PDF 0KB] ( 77 )
26 聂卫锋
债法现代化与商业化
社会商业化加剧引发的债法改革浪潮席卷全球,对中国民商法影响深远的几个主要国家都先后卷入其中,对各自的传统债法进行局部或整体的修正。欧盟范围内的私法一体化运动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同步进行,最终的结果尚不可知,但已有的法律文件或研究文献预设了欧洲债法发展的道路。中国债法的发展必然会跟进世界债法发展的趋势,即将制定的中国民法典必须在法律观念、具体制度设计和法典架构规划方面,形成清晰的判断。
2012 Vol. 43 (03): 26-32 [摘要] ( 627 ) [HTML KB] [PDF 0KB] ( 58 )
33 俞良早
经典作家东方社会曲折前进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俄国农村公社以及俄国社会的前进道路将是不平坦的,是曲折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明确地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曲折前进的理论。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俄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曲折前进的理论。
2012 Vol. 43 (03): 33-40 [摘要] ( 634 ) [HTML KB] [PDF 0KB] ( 59 )
41 程敬华,万宝方
马克思论实践与人的本质
传统哲学没有把属人世界看作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产物,他们的"人的本质"思想也就难免陷入抽象实体化的窠臼。立足于现实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解释世界的实体化的知识论思维方式,揭示出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和历史生成性,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正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使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哲学家"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
2012 Vol. 43 (03): 41-44 [摘要] ( 784 ) [HTML KB] [PDF 0KB] ( 68 )
45 戴建春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运动规律出发,认为农民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个耕(或租)种小块私有土地的、进行家庭手工操作为主的自耕农或佃农群体,从古至今农民都是一个被统治的阶级。农民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或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步伐,会逐渐走向消亡。农民的消亡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减少农民失去土地的痛苦,无产阶级政党既不应当加速农民的消亡,更不应当阻止农民的消亡。这些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2 Vol. 43 (03): 45-50 [摘要] ( 944 ) [HTML KB] [PDF 0KB] ( 78 )
51 黄婷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回顾与思考
以改革开放为标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经历了被动参与半个国际社会的奠基准备时期到主动全面参与并融入整个世界的开拓创新时期。回顾这一艰难历程,我们认识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建设中必须适时把脉到时代的变化与走向,并依此反思过时与不合理的因素,适时调整对内对外战略选择,将国家建设带出狭隘思想理念的樊篱,最终实现对国家利益的务实追求和对外战略的理性回归。
2012 Vol. 43 (03): 51-55 [摘要] ( 630 ) [HTML KB] [PDF 0KB] ( 62 )
56 刘圣中,温美程
公务员信用体系的投诉机制研究
对公务员工作效能低下及违纪违法现象的投诉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督形式。但目前我国公务员投诉机制由于存在着诸多不足,也没有形成统一可操作的系统,使得公务员投诉效果并不理想。促进公务员廉洁奉公和有效抑制公务员系统的腐败现象,就必须从社会信用体系角度入手,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新的网络投诉机制。这一机制包括投诉、管理、反馈与处理以及保护等几个环节。
2012 Vol. 43 (03): 56-61 [摘要] ( 506 ) [HTML KB] [PDF 0KB] ( 59 )
62 曾明
基层副职官员的晋升激励:官员晋升的激励相容
 追求晋升是官员最大的效用函数,如通过有效的晋升激励来鼓励副职官员努力工作,并认真接受正职官员的领导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党管干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当前的官员晋升体制主要有传统的常委会任命制、公推公选制、考试选拔制、海推选举制等,这些都未能很好地解决副职官员在晋升中的激励相容问题。在遵守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前提下,通过基于绩效的副职官员选拔制有助于克服以上障碍,实现副职官员工作努力中的激励相容。
2012 Vol. 43 (03): 62-68 [摘要] ( 565 ) [HTML KB] [PDF 0KB] ( 81 )
69 靳凤林
《中庸》与原始儒家的生命伦理
原始儒家在《中庸》中所倡导的生命伦理思想非常丰富。主要思想有:中和、时中、智仁勇是君子个体人格的主要美德;经营五伦、笃行孝道、依礼行事、为政治民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本方式;天道至诚、学达性天、至德无文是君子心仪的人生终极信念。
2012 Vol. 43 (03): 69-74 [摘要] ( 722 ) [HTML KB] [PDF 0KB] ( 69 )
75 蒋国保
从技术化生存到生态化生存--人的生存方式的当代转向
技术化生存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境,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危机与困境,就必须转向生态化生存。从哲学层面上看,生态化生存是一种和谐性、限度性、道德性与人性归真的生存方式。转向生态化生存的主要路径选择是:建立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价值支撑;全面建设循环经济,为生态化生存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技"关系,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人性保障。
2012 Vol. 43 (03): 75-79 [摘要] ( 580 ) [HTML KB] [PDF 0KB] ( 53 )
80 李彦殊
论朱自清性格及政治心态的转向
朱自清一向被研究者称为"狷者",然而纵观其一生,这个概括显然是不全面的。除了"狷者"这一性格特征,在不同时期朱自清也有"狂者"、"中庸者"的表现,这从朱自清一生的创作和革命实践中可观察出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朱自清后期政治心态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这可以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变革年代中人生道路选择的典型代表。这一转变的背后,既蕴藏着个人性格方面的因素,也流露出时代、社会等外部环境所施加的影响。
2012 Vol. 43 (03): 80-85 [摘要] ( 1327 ) [HTML KB] [PDF 0KB] ( 87 )
86 余友辉
从修辞学角度看亚里斯多德政治哲学的理想与现实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学看作是辩证法的对应部分,又把它与伦理政治科学联系在一起。正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辩证法是把握似真性意见并通达知识的方法路径一样,修辞学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来说,是把握政治生活似真性意见并通达政治真理的方法路径;同时,由于政治生活的似真性意见的实践意味,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同样指向他政治哲学的经验主义: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相对辩护,并寻求对之的实际改善。
2012 Vol. 43 (03): 86-91 [摘要] ( 853 ) [HTML KB] [PDF 0KB] ( 60 )
92 杨杰
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探析
先秦儒学既已蕴含"孔颜乐处"的思想,然其后儒学内部并未深入讨论,周敦颐以其独特的理论探讨和为人风格,使得此一问题成为理学家的一个重要关切点和重要特征。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探讨涉及所乐何处、为何而乐、如何能乐等问题;而其理论来源不仅直接与儒家相关,且与佛道两家也有一定关系;其对宋明理学及理学家的精神追求、生活境界都有很大影响。
2012 Vol. 43 (03): 92-97 [摘要] ( 961 ) [HTML KB] [PDF 0KB] ( 80 )
98 王佥崇
哲学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多维反思
 在当前异质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较传统文化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致使社会主义文化特征呈现出特殊性。通过反思人在现代生活中遭遇的文化障碍、文化困惑等问题,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文化精神。新的文化目标的建构,既能达成文化主体信念与追求的平衡,也会为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贯彻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2012 Vol. 43 (03): 98-101 [摘要] ( 670 ) [HTML KB] [PDF 0KB] ( 63 )
102 陈宪,夏天然
服务贸易壁垒的度量及其自由化的影响
 随着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所占比重的逐渐加大,各国学者对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度量服务贸易壁垒的几种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哪种方法,可视测量的服务部门而定,多部门分析可以采用频度测量的方法,研究单个部门一般采用价差测量的方法。在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卫生服务和运输服务四个服务领域中,占服务贸易比重最大的运输服务自由化程度反而最低,而金融服务开放程度更高,并且每个领域的服务自由化都会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012 Vol. 43 (03): 102-107 [摘要] ( 507 ) [HTML KB] [PDF 0KB] ( 48 )
108 李文秀,李渝萍
中韩两国清洁能源产业化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随着清洁能源产业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二氧化碳排放国,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韩国也是如此,并较早地开始了清洁能源产业化。通过对中韩两国清洁能源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韩清洁能源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今后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2012 Vol. 43 (03): 108-114 [摘要] ( 603 ) [HTML KB] [PDF 0KB] ( 57 )
120 刘湖北
论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及其路径选择
随着房地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日趋规范,面对市场及政策的双重压力,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并持续发展,必须走品牌战略之路。但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都存在定位、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国家宏观经济及相关政策、行业发展现状有着重要关联。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应是策划—定位—规划—建设—营销—管理—扩张。
2012 Vol. 43 (03): 120-124 [摘要] ( 929 ) [HTML KB] [PDF 0KB] ( 100 )
120 彭志军,黄志繁
论清代婺源土地的税租化——兼谈清代卖田契中的土地表述问题
通过对明末至有清一代婺源县坑头胡家79份卖田契中的土地表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自明末起至有清一代,婺源县土地买卖契约关于土地表述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格式,而土地也已经高度"租税化"了。土地的大小、肥瘠、收益、负担,是通过"字号"、"坐落"、"税额"和"租额"等四个主要指标来表达的,而土地的亩数、性质、四至、形状等物理属性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这应该是自明末一条鞭法改革以来,赋税和土地紧密结合的结果。 
2012 Vol. 43 (03): 120-124 [摘要] ( 578 ) [HTML KB] [PDF 0KB] ( 83 )
125 文师华
论八大山人的书法创作
八大山人书法创作大致可以6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博采百家,面貌繁复多样,后期个性鲜明,成就卓著。在众多的古代书法家中,八大山人师承最多的是钟繇、王献之、欧阳询、黄庭坚、董其昌等5家。八大山人书法的独创性表现在:运用秃笔淡墨,笔画圆浑劲健,结体险怪多变,布局疏朗大方,气韵宁静高古。
2012 Vol. 43 (03): 125-129 [摘要] ( 641 ) [HTML KB] [PDF 0KB] ( 51 )
130 陈传文,利阳
论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在现代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元素,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中国风",是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对现代设计的各种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浸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语言材料,创造出独特的东方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的各种寓意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2012 Vol. 43 (03): 130-134 [摘要] ( 647 ) [HTML KB] [PDF 0KB] ( 79 )
135 张岩
文学溯源 现实映射 信仰启蒙--中国现代作家的神话功用观
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高扬理性与科学的旗帜,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现代作家却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讨的双重维度上对古老的神话资源极为关注,并形成包括文学价值、现实意义和信仰功能在内的神话功用观。在文学价值层面,神话作为文学源头的元典性价值得以重新确立;在现实意义层面,现代作家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思考紧密结合;在信仰功能方面,现代作家借助神话中蕴藏的强大信仰力量融注了启蒙的时代追求。中国现代作家的神话功用观既是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秉持与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现实思考与文化表达。
2012 Vol. 43 (03): 135-139 [摘要] ( 690 ) [HTML KB] [PDF 0KB] ( 62 )
140 李微
文学性的危机与变迁:巴特与洛特曼的启示
基于传统文学理论范式危机,巴特以交互主体性解放结构,洛特曼强调文学的交流功能。两人皆从文本多因互动格局入手,积极引入读者维度,构建审美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关系,不仅使现代文学的知识范式跳出语言学牢笼,促成文本从静态结构到跨学科书写实践过程的转变,而且有助于在"后理论时代"观照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重塑文学理论形态。 
2012 Vol. 43 (03): 140-143 [摘要] ( 623 ) [HTML KB] [PDF 0KB] ( 60 )
144 谢仁敏
《星期日》:一篇被忽视的晚清日记体科普小说
晚清知名小说家徐念慈的《星期日》出于多方原因一直未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阈。其实,该作就文学价值而言,是中国目前所见之第一篇原创性日记体小说,在文体学上具有开创意义;它还是第一篇原创性科普小说,不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中国近代科普文学的发展史上亦具有开拓意义。
2012 Vol. 43 (03): 144-147 [摘要] ( 594 ) [HTML KB] [PDF 0KB] ( 104 )
148 宁登国
“《左传》原本”发覆
"《左传》原本"这一说法最初是由顾颉刚先生明确提出来的,是指《左传》最初的成书形态。通过对《汉书.刘歆传》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相关史料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左传》原本"并非刘歆"引传文以解经"之前的"《左氏春秋》",而实为"《孔子史记》",它构成了先秦《左氏春秋》及此后各种传本的骨干。虽然《左传》在历时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屡有增改或分合,但其核心即"《孔子史记》"的内容却基本未变。弄清"《左传》原本"即"《孔子史记》"或"《孔春秋》"这一事实,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认识《左传》的性质。
2012 Vol. 43 (03): 148-152 [摘要] ( 635 ) [HTML KB] [PDF 0KB] ( 82 )
153 王彦坤
南北朝史书词语考释三则
南北朝史书中,"拔迹"有"起家,出身"、"起行,登程"、"兴起,崛起"等义,"保合"有"保守,保持"、"安定和谐,安集"之义,"锐"有"坚定,坚决"、"专一,专心"之义,均不为当代大型字典、词典所收录。史书所见辞书漏收词语之普查、考释工作,很有必要。
2012 Vol. 43 (03): 153-155 [摘要] ( 572 ) [HTML KB] [PDF 0KB] ( 59 )
156 王劼
转喻回指中的常规与非常规关系
转喻和回指都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将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转喻和回指的认识。在常规关系这一基本分析框架下,对转喻回指中源域、目标域和回指语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常规关系下转喻回指的同指关系通常建立在目标域和回指语之间,如果在目标域和回指语这种非常规关系中建立同指关系,必须使用模糊常规所指或/和强化语境的方式。
2012 Vol. 43 (03): 156-160 [摘要] ( 562 ) [HTML KB] [PDF 0KB] ( 57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