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5年 49卷 3期
刊出日期:2025-06-28

论文
   
论文
233 吴小芬赵洋
异方差误差下部分非线性变系数模型的自适应加权估计
主要研究异方差误差下部分非线性变系数模型的自适应加权估计方法。首先,通过剖面最小二乘法和Nadaraya-Watson核估计方法获得误差方差函数的一致估计。为解决异方差问题,结合剖面最小二乘法与加权估计技术,并通过引入误差方差估计的倒数得到了模型中参数部分和非参数部分的估计量。在一定的正则条件下,证明了所提估计量的渐近性质。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剖面最小二乘法相比,所提出的估计方法在有限样本情况下具有更高的效率。
2025 Vol. 49 (3): 233-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47 )
244 彭玉兵谢显华
EM算法单调性的新证明
研究EM算法的单调性,通过将E步,M步和单调性证明转化为同一个式子极大化的三步,更容易让人理解。而其他文献是需要单独进行单调性研究,让人费解。将EM算法的理论的连贯性性进行演示,有利于推广。
2025 Vol. 49 (3): 244-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51 )
250 朱威笠 胡彬 王泽文 刘迪
线性Kuramoto-Sivashinsky方程源项反演的正则化方法
研究了线性Kuramoto-Sivashinsky方程的源项反演问题。首先,讨论了源项反演的不适定性,给出了正问题解的稳定性与唯一性。然后,将反源问题转化为关于源项的正则化Tikhonov泛函的极小化问题,并给出了求解该泛函极小化问题的共轭梯度算法。最后,通过若干数值算例验证了反演算法的有效性。
2025 Vol. 49 (3): 250-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75 )
258 张国文洪鑫月费晓芸
NaCl对橙皮素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研究了NaCl对橙皮素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PPO相互作用以及对PPO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的浓度变化对PPO的催化速率及酶活性有较大影响,当NaCl浓度<1%时,PPO的催化速率和酶活性急剧下降,当NaCl浓度>1%时,PPO的催化速率和酶活性下降很小。NaCl的存在增强了橙皮素对PPO活性和催化速率的抑制能力以及对PPO内源荧光的猝灭作用和结合亲和力,但没有改变橙皮素对PPO的荧光猝灭类型和主要作用力(仍为静态猝灭机制和疏水相互作用),NaCl浓度的增大(0%~0.5%)对橙皮素与PPO的结合亲和力无显著影响。NaCl的存在导致PPO的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高,PPO的结构部分伸展。在NaCl与PPO反应体系中增加橙皮素的浓度,PPO的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降低,酶的结构趋向紧缩,而在PPO-橙皮素体系中逐渐增加NaCl的浓度,α-螺旋含量又逐渐降低,β-折叠含量逐渐增加,NaCl的存在抑制了橙皮素引起的PPO结构紧缩。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0.5%NaCl的存在降低了PPO骨架的稳定性,而橙皮素的加入与PPO形成了构象稳定的复合物,从而减弱了NaCl对PPO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期为橙皮素在抑制食品褐变的条件优化上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2025 Vol. 49 (3): 258-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64 )
270 段怡媛 曾仙童 刘忠伟 胡锦清 周新生 毛雪金 王远兴
井冈蜜柚生长过程中的功能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变化
采用化学法结合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井冈蜜柚生长过程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和柚皮苷进行准确定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评估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旨在探究其功能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井冈蜜柚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品质、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糖类和有机酸逐渐积累;果肉和果皮的总黄酮和柚皮苷含量以及果肉的总酚含量均显著下降,但果皮的总酚含量变化较小;成熟期果皮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未成熟期。果肉和果皮的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果肉中的潜在抗氧化剂为酚类和黄酮类物质,果皮则主要为酚类和维生素C。总体而言,生长初期果实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高于成熟期,是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良好来源。
2025 Vol. 49 (3): 270-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69 )
281 刘欣张雪高骏杰赵金昌
栗蓬生物炭对水中酸性橙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制备了栗蓬生物炭,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酸性橙Ⅱ的吸附性能。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炭化前后栗蓬结构进行表征,发现炭化后的栗蓬表面有更多的孔隙,更利于吸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栗蓬生物炭对酸性橙Ⅱ的最优吸附条件为:酸性橙Ⅱ初始浓度25 mg·L-1,生物炭投加量2.7 g,反应时间40 min,吸附率可达84.04%。经过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发现栗蓬生物炭对水溶液中酸性橙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为1.241 L·mg-1·min-1,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的ΔG<0,ΔH<0,ΔS<0,为自发放热吸附且反应过程混乱度减小。
2025 Vol. 49 (3): 281-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50 )
288 李美蓉 张豌莹 刘超 任麒东 韩程程 张丰香 孙金月
中药提取物体外降糖活性及对高糖诱导ARPE-19的保护效应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长期持续高血糖环境会损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而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最终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药防治DM和DR具有成本低、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选取牡丹皮、石榴皮等12味具有潜在改善DM和DR功效的中药材,分别制备其水提物和醇提物。通过体外酶活实验评估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构建ARPE-19高糖细胞模型,选择酶活抑制效果较好的提取物与30 mmol·L-1葡萄糖共处理细胞48 h,DCFH-DA法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分析VEGF蛋白表达,ELISA检测VEGF释放,借助划痕实验评估HUVEC细胞迁移能力。结果表明,牡丹皮、石榴皮醇提物和牡丹皮水提物均可显著抑制30 mmol·L-1葡萄糖诱导ARPE-19细胞的ROS生成、VEGF蛋白表达和释放,且其条件培养基均能显著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

2025 Vol. 49 (3): 288-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67 )
298 刘耀军 王妍 黄晓君 黄延盛 聂少平
低温贮藏下山药浓缩液的凝胶形成与淀粉老化的关联解析
研究山药浓缩液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凝胶形成原因,尤其是淀粉老化与凝胶形成的关联关系,以期为工业生产中山药浓缩液凝胶形成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质构特性、热力学性质(DSC)、红外特性(FT-IR)、X-衍射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凝胶的形成与淀粉老化的关联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药浓缩液经4℃储藏后,其淀粉形态由A-型结晶转变为B-型结晶结构,表明冷藏会引起山药淀粉的老化。当浓缩液冷藏至1 h出现,此时,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提升,且DSC分析也表明老化程度达到峰值,表明凝胶形成与淀粉老化存在联系。此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山药凝胶的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大,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凝胶中淀粉的老化程度在第3天达到第一个峰值,之后继续老化且程度不断增强,表明山药凝胶的强度与淀粉老化程度存在正相关性。电镜分析发现山药淀粉初始呈椭圆形,经过糊化后山药淀粉逐步溃散呈现无规则形状,在冷藏1 h时样品表面开始出现孔洞,且随着冷藏时间增加,孔洞逐渐增多且变得粗糙,说明淀粉经过糊化老化过程结构发生了破坏。同时,老化过程中总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减少,说明老化过程中淀粉分子发生了重结晶。综上可见,山药凝胶的形成与淀粉老化存在关联,且老化程度、淀粉的支/直比与凝胶强度密切相关。
2025 Vol. 49 (3): 298-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63 )
308 周钇灵 杨安树 陈红兵
酶解协同益生菌发酵消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工艺优化
豆粕是一种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粮油副产物,但豆粕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它的应用。考察酶解条件对豆粕抗原蛋白降解的影响以及发酵条件对豆粕低聚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含量的影响,并对酶解协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水解选用角蛋白酶,其添加量为500 U·g-1豆粕、酶解时间为6 h、酶解pH为9.5,降解抗原蛋白效果最好;发酵条件选用酿酒酵母(Sc):植物乳杆菌(Lp):凝结芽孢杆菌(Bc)为2∶1∶2、料:水为1∶1.5、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2℃和发酵时间为36 h时,发酵效果最好;将酶解结合发酵后,豆粕中抗原蛋白基本被降解,水苏糖和棉子糖含量分别降至2.70和0.82 mg·g-1,优于单独酶水解或单独发酵。本研究有助于开发营养价值更高的豆粕,拓展豆粕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025 Vol. 49 (3): 308-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76 )
317 薄秋实 刘慧 李鹏辉
我国省域建筑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基于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
将超效率SBM模型与传统三阶段DEA模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用于评价中国省域建筑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测度模型。基于该模型,测算分析了2014—2021年中国省域建筑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对其时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建筑业绿色创新效率在2014—2021年间呈W型波动状态。绿色创新效率均值从2014年的0.707上升至2021年的0.883,年均增长率达3.22%。(2)中国三大区域建筑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东部(1.081)>中部(0.650)>西部(0.463)”的阶梯式递减发展格局,各区域之间差异明显。(3)中、西部区域的建筑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管理无效率的影响远远大于东部区域,但其外部环境等因素的正向作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距。
2025 Vol. 49 (3): 317-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44 )
329 许舒婷 梁桓滔 刘安妮 林智平 彭静 林双娇
跨品类以旧换新模式分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跨品类以旧换新作为有效的促销与回收手段备受企业重视。分别构建制造商在品类内以旧换新(W)、跨品类单件以旧换新(MS)和跨品类多件以旧换新(MM)三种以旧换新模式下的利润最优化模型,并分析了制造商在不同模式下的以旧换新策略选择和定价决策。不同模型的理论比较结果表明:(1)推行不同以旧换新模式不影响制造商的新产品定价决策但会影响以旧换新补贴;(2)相比于模式W和模式MS,实施模式MM有助于提升制造商的新品销量和旧品回收率,且随着跨品类以旧换新的固定成本上升,制造商倾向于选择模式W;(3)当跨品类以旧换新固定成本较低时,模式MM利润最优,随着跨品类以旧换新固定成本上升,模式W利润最优。
2025 Vol. 49 (3): 329-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38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编辑部公告

 
· 投稿声明
· 声明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