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目的 探讨聚蛋白聚糖(aggrecan, ACAN)在泛癌中的表达,并聚焦乳腺癌分析其临床预后意义、免疫细胞浸润及功能富集分析。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ACAN在多种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临床预后;运用GEPIA 2、UALCAN、The Human Protein Altas多组学数据库分析ACAN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ACA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ACA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ACAN与免疫检查点的关系;利用GeneMANIA和STRING数据库构建ACAN基因与蛋白质互作网络;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ACAN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ACAN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差异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为预后不良因素(P <0.05);ACAN高表达与T、B淋巴细胞低浸润、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浸润相关(P <0.05);ACAN与ADAMTS4、ADAMTS5、HAPLN1及COMP相互作用并参与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 ACAN在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增高,且ACAN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B淋巴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目的 探究葡萄籽多酚(GSP)对人口腔鳞癌细胞(OSCC)增殖、迁移、周期及糖酵解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使用3、6、12、24、48μg·mL-1的GSP处理口腔鳞癌细胞株(HN6及Cal2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葡萄糖含量,比色法检测丙酮酸和乳酸含量,RT-qPCR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周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GSP在6~48μg·mL-1范围内对HN6及Cal27细胞株的增殖和迁移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P <0.05或P <0.01)。GSP处理的HN6细胞被阻滞于G1期,而Cal27细胞则被阻滞于G2期。与对照组相比,GSP处理组能够显著降低OSCC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丙酮酸和乳酸的产生(P <0.01);GSP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MKi67、MYC、PCNA)、迁移(CDH2、Twist、Slug)和细胞周期(CyclinD1、CDK4、CDK6、CyclinB2、CDK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1)。结论 GSP能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与糖酵解降低和细胞周期G1期或G2期阻滞相关。
目的 探讨JAK2小分子抑制剂AG490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衍生外泌体(Exo)治疗后宫颈癌细胞自噬、凋亡和干性特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佛波酯(PMA)和重组人IL-4将THP-1细胞转化为M2型TAM。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Exo,通过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技术观察Exo形态和大小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xo标记物蛋白表达。采用Dil联合PKH67染色检测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对TAM衍生Exo的摄取。将HeLa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Exo组和Exo+AG490组,分别用TAM衍生Exo和AG490处理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和mRFP-GFP-LC3双荧光检测细胞凋亡、自噬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指数(LC3-Ⅱ/LC3-Ⅰ、Beclin-1、p62)、凋亡指标(Bax、Bcl-2、Cleavedcaspase-3)及肿瘤干细胞指数(CD133、OCT4、SOX2)的表达水平;采用肿瘤细胞颗粒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干性。结果 给予PMA和IL-4,THP-1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CD86的表达减少、CD206的表达增加(P <0.05)。分离的颗粒被鉴定为直径为140 nm的球形囊泡,Alix、CD63和TSG101在颗粒中有明显表达。HeLa细胞能够成功地分离和内化来自M2型TAM的Exo。与对照组比较,Exo组HeLa细胞凋亡率、GFP和mRFP荧光点、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p62和Bcl-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 <0.05),细胞球状性增加;此外,CD133、OCT4、SOX2表达显著上调(P <0.05)。AG490孵育可逆转Exo组上述指标表达趋势(P <0.05)。结论 AG490可能增强M2型TAM Exo处理的宫颈癌细胞自噬诱导的凋亡,抑制宫颈癌的致瘤特性。
目的 研究miR-296-5p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构建模拟新生血管形成的体外模型,通过RT-qPCR比较对照组与新生血管组中miR-296-5p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转染构建miR-296-5p高表达组、miR-296-5p低表达组以及对照组细胞,比较3组细胞的迁移和成管能力,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比较3组FGF2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组中miR-296-5p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 <0.001)。与对照组比较,miR-296-5p低表达组的迁移距离和成管数均降低(P <0.001和P <0.05);而miR-296-5p高表达组的迁移距离和成管数均增加(P <0.001和P <0.01)。与对照组比较,miR-296-5p低表达组的FGF2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1);而miR-296-5p高表达组FGF2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1)。结论 miR-296-5p可通过上调FGF23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目的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余甘子多酚与衰老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基因的相互作用。方法从PDB数据库获取乙酰胆碱酯酶(AchE)、丁酰胆碱酯酶(BchE)和单胺氧化酶(MAO)受体结构文件,以及从pubchem数据库获取余甘子中11种多酚物质的结构文件,并使用Openbabel进行文件格式的转换,通过Autodock软件将所选受体与配体进行对接,用Pymol将其对接能、对接位点和对接方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1种余甘子多酚中,肉桂酸、没食子儿茶素、山奈酚、鞣花酸和槲皮素与AchE,BchE和MAO均具有较为突出的结合活性,并通过形成氢键的方式结合。山奈酚与3个蛋白受体的结合最为紧密,其与AchE的对接键能是-6.53 kcal·mol-1,与BchE的对接键能是-5.14 kcal·mol-1,与MAO的对接键能是-5.48 kcal·mol-1;没食子儿茶素与3个蛋白受体形成的氢键数都较多,其与AChE形成8个氢键,与BChE形成5个氢键,与MAO形成5个氢键。结论余甘子多酚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活性可能来自于其与AchE,BchE和MAO的氢键结合。
目的 探讨RAD51旁系同源基因C(RAD51C)表达下调对小鼠卵巢癌体内成瘤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纤毛蛋白-2(NRP-2)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使用A2780卵巢癌细胞,通过培养检测细胞中RAD51C的表达,构建3种RAD51C干扰载体(SiRNA-47、SiRNA-183和SiRNA-285),并包装成慢病毒,转染细胞,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转染效果,进行稳筛,构建稳转细胞株。使用Balb/c雌性裸鼠建立细胞系来源的异体移植肿瘤模型(CDX)模型,将18只建模成功的裸鼠分为3组:A2780细胞组(Control组)、A2780细胞+空载体对照组(NC组)、A2780细胞+RAD51C干扰组(Si-RAD51C组),每组各6只。Control组注射生理盐水,NC组注射空载慢病毒50μL,Si-RAD51C组注射RAD51C干扰慢病毒50μL。观察各组成瘤情况,取肿瘤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AD51C、VEGF、NR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RT-qPCR验证RAD51C干扰慢病毒转染效果以SiRAN-285最明显(P <0.05)。Si-RAD51C组与Control组、NC组比较瘤体的体积最小、重量也最轻,且RAD51C、NRP-2及VEGF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 RAD51C干扰慢病毒可抑制小鼠A2780卵巢癌细胞肿瘤的形成,且对RAD51C、NRP-2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生素骨水泥缓释载体的体外释放速率和抑菌效果,以及对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先制备不同浓度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梯度溶液,采用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进行检测,分别得出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2条标准曲线方程。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骨水泥按质量1∶40、4∶40、8∶40(g∶g),制备低、中、高浓度组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骨水泥,进行体外释放试验,检测1、3、7、14、21、28、35 d的释放速率。采用低、中、高浓度组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骨水泥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抑菌试验,记录1、2、3、4、5、6 d的抑菌环直径。另外检测不同浓度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骨水泥抗压力学性能。结果 亚胺培南标准曲线方程Y=0.001X-0.008 8(R2=0.998 9),西司他丁标准曲线方程Y=0.002 6X+0.028 1(R2=0.999 9)。在不同时间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骨水泥的释放速率,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添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质量越多,骨水泥的抗压强度越低(P <0.05)。结论 制备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生素骨水泥,随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浓度的增加,释放速率更快,抗菌效果更好,但抗压能力降低。
目的 探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相关性不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Exo-spinTM技术从10例健康育龄女性(H-EVs组)和10例EMs相关性不孕患者(E-EVs组)阴道黏液中分离EVs。以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为对照(PBS组,n=10),将人类精子分别与H-EVs、E-EVs和PBS共培养,利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和伊红染色评估3组精子活力。以10只正常雌性小鼠为空白对照(NC组),将含有60μL PBS、60μL H-EVs溶液、60μL E-EVs溶液的医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分别送入模型组(M组,n=10)、H-EVs阴道移植组(H-EVs-VT组,n=10)和E-EVs阴道移植组(E-EVs-VT组,n=10)雌鼠阴道,持续1个月;再将雌雄性小鼠同笼配对(雌雄比例4∶1),并在妊娠第9天收集雌鼠子宫、卵巢组织,通过组织病理学、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反转录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比较4组雌鼠的生育力。结果 人EVs形态呈直径为50~200 nm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E-EVs可降低精子运动能力及存活率,而H-EVs能增加精子运动能力及存活率(P<0.05)。动物实验显示:与NC组比较,E-EVs可诱导促炎因子TGFβ1、IL-6、IL-17A和转录因子ROR-γt的释放导致Th17/Treg失衡,降低EMs小鼠的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目(P<0.05);而H-EVs可增加抗炎因子IL-10和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从而缓解Th17/Treg失衡,增加EMs小鼠的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目(P<0.05)。结论 阴道黏液EVs可调控精子活力,并介导EMs相关的炎症因子释放来调节Th17/Treg平衡,从而影响生育能力,这为EMs相关性不孕的机制提供新的解释。
目的 探讨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具体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有口干、眼干症状的疑似pSS患者106例,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pSS组(确诊pSS,n=62)和非pSS组(排除pSS,n=44)。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二维超声检查及SWE检查,并进行超声评分及SWE杨氏模量值测定,通过绘制ROC曲线比较腮腺及颌下腺单独应用超声评分、SWE以及超声评分联合SWE诊断pSS的效能。结果 pSS组腮腺及颌下腺超声评分均高于非pSS组(均P <0.001);pSS组的腮腺和颌下腺杨氏模量值均显著高于非pSS组(均P <0.01);腮腺超声评分诊断与SWE诊断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联合诊断的AUC显著高于超声评分诊断(P=0.002),SWE诊断与联合诊断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颌下腺超声评分诊断的AUC显著高于SWE诊断(P=0.028),超声评分诊断与联合诊断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联合诊断的AUC显著高于SWE诊断(P <0.001)。结论 超声评分方法对腮腺及颌下腺而言都具有良好的pSS诊断效能,相较于颌下腺,SWE应用于腮腺时对pSS诊断的效能更高,超声评分联合SWE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对早期有口干、眼干等疑似pSS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应首选腮腺检查。
目的 分析全身免疫营养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预测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免疫治疗肺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纳武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38例、良性肺结节患者97例、健康志愿者94例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NLR、PNI、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白蛋白(ALB)、癌胚抗原(CEA)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NM分期、NLR、CEA、PNI之间的关系,采用生成受试者操作曲线(ROC)评估TNM分期、NLR、CEA、PNI对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NSCLC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ALB、CE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 <0.05),PNI显著低于良性肺结节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 <0.05)。NLR(OR=1.156,95%CI=1.026~1.303)、PNI(OR=0.976,95%CI=0.955~0.996)、CEA(OR=1.001,95%CI=1.000~1.001)、TNM分期(OR=2.531,95%CI=1.205~5.317)是接受纳武单抗治疗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NM分期与NLR、CEA呈显著正相关(r=0.284、0.597,P <0.001),与PNI呈显著负相关(r=-0.167,P <0.05);NLR与CEA呈显著正相关(r=0.209,P <0.05),与PNI呈显著负相关(r=-0.693,P <0.01)。ROC曲线显示,NLR、PNI、CEA、TNM分期及联合检测对接受纳武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预后AUC值分别为0.840(95%CI=0.773~0.907)、0.611(95%CI=0.512~0.711)、0.662(95%CI=0.570~0.754)、0.835(95%CI=0.769~0.901)、0.884(95%CI=0.824~0.944)。结论 NLR、PNI可作为简单、廉价和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接受纳武单抗治疗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需要严密监测的高危患者。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IL-1Ra)/白细胞介素-1β(IL-1β)比值辅助炎症标志物诊断急性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价值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228例为研究组[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分为细菌亚组105例与病毒亚组123例;根据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将细菌亚组分为轻度32例、中度50例及重度23例,病毒亚组分为轻度36例、中度66例及重度21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14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亚组与病毒亚组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HNL、IL-1Ra/IL-1β比值、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价值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HNL、IL-1β、CRP、PCT高于对照组,IL-1Ra、IL-1Ra/IL-1β比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细菌亚组血清HNL、IL-1β、CRP、PCT高于病毒亚组,IL-1Ra、IL-1Ra/IL-1β比值低于病毒亚组(P <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显示,血清HNL、IL-1Ra/IL-1β比值、CRP、PCT联合诊断肺炎、细菌性肺炎以及病毒性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细菌亚组重度患者血清HNL、IL-1β、CRP、PCT水平>中度患者>轻度患者,IL-1Ra、IL-1Ra/IL-1β比值<中度患者<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亚组重度患者血清HNL、IL-1β、CRP水平>中度患者>轻度患者,IL-1Ra、IL-1Ra/IL-1β比值<中度患者<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NL、CRP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IL-1Ra/IL-1β比值与之呈负相关,PCT与细菌性肺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 <0.05)。结论 血清HNL、IL-1Ra/IL-1β比值、CRP、PCT水平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病情程度均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细菌及病毒性肺炎的辅助指标,并对后续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生物学和分子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AP提供依据。方法 从基因表达总库数据库获取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09227、GSE3644和GSE65146,其中包括AP小鼠和对照小鼠胰腺样本的基因表达谱。使用GEO2R鉴定所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使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进行注释。结果 在GSE109227、GSE3644和GSE65146数据集中发现38个共同的DEGs,将其构建成1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网络,确定了枢纽蛋白,并提取了功能模块。通过PPI网络分析确定参与粘连接头通路的3个基因(Cdh1、Iqgap1和Actn4),可能为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论 Cdh1、Iqgap1和Actn4基因对AP的发生和发展有影响,这可能为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文章整合国内外最新手术治疗进展,分析单、双侧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治疗时机,认为单侧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出生后即存在视觉刺激的剥夺,导致患眼与健眼之间形成竞争性抑制,其预后较双侧先天性白内障差。单侧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出生4~6周内、双侧先天性白内障则在出生8周内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预后较好。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建议在患儿满2岁后进行,但2岁内也可能存在合适的手术时间窗口。单侧白内障患儿患眼有着较高的弱视风险,早期进行人工晶体植入可最大程度保证良好的视力预后;适当推迟双侧白内障患儿人工晶体的植入,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年龄越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而早期植入人工晶体可以降低高度远视引发的弱视风险,故在选择手术时机时需权衡利弊。
缝隙连接蛋白26(Cx26)是耳蜗中最丰富的缝隙连接蛋白之一,由GJB2基因编码,对耳蜗的发育与听力形成至关重要,Cx26突变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学界曾普遍认为钾离子循环障碍是引起耳聋的主要机制,但近年的研究发现GJB2基因突变相关听力损失中的钾离子循环障碍与耳蜗的病理表型并不直接相关,而耳蜗的发育障碍与氧化应激系统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总结了Cx26突变引起相关听力损失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钾离子循环障碍、内耳发育障碍、氧化应激系统失衡等。阐明Cx26突变导致听力损失的病理机制有助于开发针对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目的 总结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突变共存肺鳞状细胞癌(鳞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ALK基因、EGFR基因、HER2基因多基因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女,51岁,无吸烟史)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 d”就诊,影像检查、气管镜并病理活检提示为鳞癌。明确诊断为左肺鳞癌(cT3N2M0ⅢB期),左侧肺门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患者最初接受化疗+免疫(白蛋白紫杉醇200 mg+卡铂380 mg+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抗肿瘤治疗,因无法耐受药物毒副作用,后予以阿来替尼600 mg bid靶向治疗。靶向治疗1月后肿块明显缩小,使用阿来替尼5个周期后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达到完全病理缓解;继续口服阿来替尼靶向治疗,未诉其他特殊不适。结论 对于化疗失败的无吸烟史的女性鳞癌患者,有必要完善基因检测寻找靶向治疗的机会,并且以ALK融合突变为主的多基因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可以从ALK抑制剂治疗中获得临床受益,也提示肺鳞癌的靶向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能性。
<正>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TCMNMHP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导致,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导致DILI发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病[1]。
编辑部公告
下载中心
友 情 链 接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