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 48卷 03期
刊出日期:2017-06-28

道德与人生
   
道德与人生
1 靳凤林
追求阶层正义:中国道路的终极价值取向
在当代中国权力、资本、劳动三大社会阶层的利益博弈过程中,要避免权力阶层资本化和资本阶层权力化,二者在既得利益上结成同盟,对劳动阶层的利益肆意侵占,就必须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伦理原则,有效制衡权贵资本的作用,保证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权责一致、公平流动和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惟其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2017 Vol. 48 (03): 1-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8 陈富国潘胜楠
公共精神生成的中西比较:现代国家治理视界的观照
公共精神兴衰与公共领域兴衰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不同关系组合不仅在某种程度上规制着公共领域的发展,也规制着公共精神的发展。基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界,观照公共精神生成的中西实践,可以看出二者在利益立场、现实底板和价值导向等层面存在异质性,在生成空间、生成进路与生成力量等层面存在交集性。从二者比较中也可以得出现代公共精神生成需要市场正义、政治正义、文化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力量支持。
2017 Vol. 48 (03): 8- [摘要] ( 63 ) [HTML 1KB] [PDF 0KB] ( 246 )
15 陈义
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生活向度
文化生活场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向度。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生产中,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文化生产的价值内涵,努力完善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评价机制。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消费中,应当引导大众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观念,着力优化文化消费资源的供给结构,发挥文化旅游消费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017 Vol. 48 (03): 15- [摘要] ( 54 ) [HTML 1KB] [PDF 0KB] ( 190 )
23 陈丽芬
论“公民道德信仰”概念的谱系分析结构
从构词学的角度出发,沿着"从道德、公民道德到公民道德信仰"和"从信仰、道德信仰到公民道德信仰"两个分析理路,能够梳理并搭建"公民道德信仰"这一概念的生成逻辑及其概念的谱系分析结构。公民道德信仰由"道德信仰"和"公民道德"两个概念构成,而这两个概念又都是复合概念,分别由"信仰"与"道德"、"道德"与"公民"复合而成。这种"复合"不是简单的、外在的物理学意义上的叠加和堆积,而是内涵上的、化学意义上的彼此融入与相互契合。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是在"道德与信仰"和"国家与公民"两对关系范畴的学理分析之下,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概念边界。
2017 Vol. 48 (03): 23-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30 朱海坤王坤
郭象的“自得”思想探析
"自得"是郭象思想的重要理论范畴,是其"适性逍遥"的人生理想的确切表述,与宋及宋以后出现在理学语境中的"自得"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在《庄子注》中,郭象为"自得"确立了本体论上的依据,是万物独化自生的应有之义;作为对逍遥义在现实个体意义上的对等概念,它以"适性"为基本方法,通过明王之治和自得者双方的协同来实现。自得者在通向"适性"的道路上,须处理与自身及外界的各种矛盾关系,提升认知水平,拒斥教化、克服"跂尚之心"等,创造并进入"自得之场",从而达到逍遥境界。
2017 Vol. 48 (03): 30-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36 陈鹏马兰兰
论原始儒家“中庸”理念之变异
中庸的变异根源于原始儒家道德理论兼摄本体与工夫的双重性格,其内在根据源于其心性理论。原始儒家将主体之心作为统摄形上本体与道德工夫的结合点,本体之天回落于心,统摄主体性情其表现形式即为"中";心外显于主体修身与治世的道德实践。然而,原始儒家将治身与治世融为一体存在明显的弱点:中庸以"仁"为价值旨归和本体论归宿,但历史上几经变异后的中庸仅仅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指向,却忽视其本体论层面的价值,而中庸变异的过程也是学术屈从于专制的过程。
2017 Vol. 48 (03): 36-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16 )
44 罗春兰兰健
宋代江西经学研究之格局
宋代江西经学研究风气大开,涌现了许多名家与名作。经学流派各张其帜,疑经派与道统派相互交锋,在诗经学、尚书学、三礼学、春秋学、易经学等研究领域,均有震荡,特色鲜明。赣籍学者于经学各领域中或为担纲,或开宗立派,引类推毂,声气相求,使疑古之风趋于成型,推动了宋代经学研究风气的转捩。延及南宋,集大成者朱熹的出现,成为两宋经学研究的高标。赣籍学者前后踵继,共同构筑了宋代学术高地。
2017 Vol. 48 (03): 44-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0KB] ( 201 )
51 梁豪刘科
真实自由、资源平等与基本收入——派瑞斯无条件基本收入方案的政治哲学维度
单纯地从经济学进路来研究派瑞斯无条件基本收入方案,仅只关注它的可行性问题而忽略可欲性问题,不仅有失于表面化而且不充分。正是在可欲性层面上,这一方案从重建资本主义合法性基础出发,构想了一个全体社会成员最大程度地真实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一理想并非一种纯粹的乌托邦,它以个体真实自由和资源平等为其哲学根据。派瑞斯无条件基本收入方案直接挑战了传统的工作权优先观念和相应实践,主张收入权优先于工作权,要求将人们从强制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全体真实自由的最大化。这既是对传统福利制度本身的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的基石即雇佣劳动制度的批判。就其实质而言,无条件基本收入方案是一种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关于自由人的学说。
2017 Vol. 48 (03): 51- [摘要] ( 75 ) [HTML 1KB] [PDF 0KB] ( 248 )
58 王海龙
罗尔斯与社会契约论传统的关系辨析
罗尔斯的社会契约理论是对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的扬弃,主要涉及霍布斯、洛克、卢梭以及康德的理论传统。其中,罗尔斯对康德理论的创新性继承是非常重要的,学界的批评很多也都针对于此。Alexander对罗尔斯社会契约论的批评实质是将之下降成一种知性算计,Allan Bloom对原初状态的批评则是将之实化为一个特定的社会。这两种批评的共同之处在于,忽视了罗尔斯对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的继承,并且将之扩展到政治哲学领域。
2017 Vol. 48 (03): 58- [摘要] ( 94 ) [HTML 1KB] [PDF 0KB] ( 251 )
66 翁异静杜磊
政府成本”视角下城市化与包容性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
从"政府成本"视角来看,政府在城市化对社会包容性发展推进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用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人员规模分别作为政府成本的衡量指标,以中国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社会包容性发展起到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城市化通过政府规模对社会包容性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政府规模在"城市化对社会包容性发展"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并且政府支出规模的正向调节效应始终存在,但对政府人员规模而言,当政府人员规模小于2.754%时,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当政府人员规模大于2.754%时,则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城市化和政府规模二者是互动关系,形成了反馈机制,二者的互动影响共同决定了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实现。
2017 Vol. 48 (03): 66-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72 王芸王中超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视角下的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来自江西省工业园区企业的调查数据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别以企业产权性质和企业成立年限为调节变量,探究智力资本构成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路径的差异情况。研究表明:(1)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效应;(2)当以企业产权性质为调节变量时,在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路径中,非国有企业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且国有企业尚未发挥人力资本的创新驱动作用。结构资本路径中,非国有企业的创新驱动作用小于国有企业;(3)当以企业成立年限为调节变量时,人力资本只在企业发展较成熟阶段才对创新绩效发挥显著驱动作用。结构资本仅在企业初创期对创新绩效有显著作用,而关系资本开始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是在企业初创期之后。
2017 Vol. 48 (03): 72-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0KB] ( 205 )
79 刘琦
新常态下科技金融发展策略探究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金融发展已由需求导向转变为供给导向。当前科技金融主体协同创新乏力、联动机制日渐疲软、金融体系创新速度减慢,科技金融发展需要在制度创新层面、金融主体创新层面、科技金融工具层面和配套支撑层面,逐步强化区域合作、优化多层级资本市场,完善互联网金融运行规范、创新金融主体经营模式,开发科技融资租赁工具、推进科技资产证券化,提升联动机制运行效率,拓展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
2017 Vol. 48 (03): 79-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222 )
87 邵鸿
谷霁光先生的治学特点
谷霁光先生的治学特点,首在以学术为生命和特殊的勤奋;其次强调独立思考,多疑善问;再次是严谨扎实,考据绵密。谷霁光先生极显著和最值得重视的特点是力求会通和整体综合的学术方法。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相当契合于西方年鉴学派长时段和总体史的理念,亦是谷霁光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谷霁光先生的会通综合并非宏大叙事和结构理论,而是与微观、中观具体问题的实证研究紧密结合,因而具有既专且通的特点。谷霁光先生以学术为生命的治学精神可为今日治史者的楷式;而其以自主贵疑为主导的治学理念、以会通综合和严谨考证相结合的治学方法则不仅是中国历史学的优良传统,而且被史学实践证明卓有成效,值得后辈学者继承和发扬。
2017 Vol. 48 (03): 87-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94 王华兰袁礼华
民本思想与中央苏区群众运动反腐败的关联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重视民众的力量和作用是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保民富民安民恤民以及廉俭和惩治腐败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所衍生的思想内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党和政府为了遏制和清除腐败,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反腐败,吸取了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剔除其糟粕;变革民本思想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本质,确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反腐败价值追求;否定民本思想君为民之主、权在民之外的观念,体现群众监督政府的人民民主制原则;摈除民本思想的明君、清官意识,坚信群众是清除腐败的根本力量:从而实现了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创新。
2017 Vol. 48 (03): 94-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188 )
100 陈世华陶杰夫
媒介即环境: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溯源
媒介环境学派以文化、科技与人类传播三者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为研究导向,从其理论溯源层面来说,城市生态学理论与技术哲学是其立论的基础;媒介即环境是其核心命题,亦即其本体概念;而从因果型和实践型两种解释路径,可阐释媒介即环境命题中诸要素之间的动态联接;媒介/技术至上和人文主义价值观则是其贯穿始终的研究原则,体现了媒介环境学派宽广的知识视野、厚重的价值关切与细腻的理论情怀。
2017 Vol. 48 (03): 100- [摘要] ( 160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106 姚曦李娜
认同的力量:网络社群的公共关系价值探析
公共关系的核心内涵是社会认同,认同是公共关系实现的前提,也是公共关系展开的过程和结果。网络社群颠覆了大众传播模式下围绕支配性群体所形成的"制造共识",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认同——基于广泛连接的社会网络,个体主动参与到社会认同的构建中,个体与个体彼此之间的信息流动,逐渐形成了超越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无边界、分布式延展的社会认同模式。公共关系实现的过程就是以"互动仪式"为核心,以高度的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为纽带,实现对话与交流,推进个体认同、群体认同乃至社会认同的过程。
2017 Vol. 48 (03): 106-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10 )
112 吴建民黄春燕
南朝诗学声律论之创建、深化及批判
沈约提出的"声律论"标志着我国古代诗学"声律论"的正式创建,其内涵是将汉语的四声运用于诗歌,强调诗歌音律之和谐及丰富多变的声韵美。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多篇文章论及诗歌的声律问题,从更高的理论层次论述了音律之生成本源、创作中声律运用不合之原因与解决办法及声律与作品审美韵味之关系等,从而深化了声律论。钟嵘对声律论展开了猛烈批判,指出了声律论对诗歌创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以自然声韵为本的诗歌声律观。
2017 Vol. 48 (03): 112-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185 )
117 赵家晨
同光体词人群体考论
同光体词人群体的形成得益于亲缘、地缘、学缘、业缘、宦缘等五种缘分的交织,清遗民群体寓居沪上组织诗词唱和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效益。该群体呈现出活跃时间跨度大、成员众多、身份复杂且词学活动社团化、刊物化的特征。词学主张由早期推崇梦窗彊邨、工于词艺转变为崇尚苏辛、以词纪史,创作上由独自哀吟转为家国之叹。同光体词人群体是一个由清遗民及中华民国高校教授为主体、松散的业余性词人群体,并未形成特定的词学流派。
2017 Vol. 48 (03): 117-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225 )
123 程嫩生陈苗苗
“桐城派三祖”论科举与时文——以“桐城派三祖”序跋为例
在桐城派众多作家中,方苞、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派三祖"。"桐城派三祖"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其科举历程顺畅程度不一。"桐城派三祖"在科举上有着复杂情结:尽管他们对科举埋没人才的现象深为痛惜,但他们意识到,也有一些俊士从科举中脱颖而出,其结果难以预测。在名利的驱动下,应举者往往视科举为猎取功名富贵的敲门砖。"桐城派三祖"对此举给予批判,并从辩证的角度对科举得失加以分析,希望应举者淡泊名利,顺应天命。为了提高时文写作水准,"桐城派三祖"重视古文以为时文,重视培养学识。他们进而从文与行合的立场出发,期待应举者文行兼修。这一思想对桐城派后学深有影响。在桐城派阵营中,就有不少作家,我们既可以才思敏捷的文人视之,还可以经明行修的儒者目之。
2017 Vol. 48 (03): 123-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129 赵俊玲
“启”在魏晋六朝的衍化
"启"产生于上奏类公文不断细化的过程中,它从表、奏中分离衍生,乃是出于承担言细小公务的需要,面目没有表、奏庄重严肃,篇幅也往往短小。至刘宋,谢物小启从"启"体中分化而出,这一方面是"启"体一些内在要素发扬光大的结果;另一方面乃因谢物小启的作者和行文对象之间关系密切,在"书"体影响下,此类启文具有了私人交流的性质,表现在为私事而发,寄寓作者感情、生活情趣、行文骈化等方面。"启"至此向"书"体靠拢,与"书"体相融。受强势文体影响,某些文体发生演变分化,这是文体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2017 Vol. 48 (03): 129-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231 )
135 蒋平
汉语零形回指先行语的句法可及性等级序列
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可及性等级序列在关系从句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该等级序列在一些其他语言现象中也有所证实。通过增加语种和扩大研究对象,对于肯定其中的共性、揭示特殊性均具有普遍意义。对汉语零形回指先行语句法位置的深度考察,不仅再次认证了该等级序列的普遍存在,也揭示出汉语的主题、主语属格语、存现句宾语在排序中的特殊性,可以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兼特殊性的等级序列,并引起学界对汉语的共性及个性的更多关注。
2017 Vol. 48 (03): 135-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23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