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 48卷 01期
刊出日期:2017-02-28

道德与人生
   
道德与人生
1 韩建磊
论创建个人道德记录制度——解决当前道德问题的一种设想
个人道德记录制度把个人道德层面的“善举”与“恶行”纳入联网数据库,可供某些机构或个人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查询。它将道德主体当前的行为与其未来的发展“强制性”地关联起来,因而将会对道德主体产生强大的鼓励或制约作用。个人道德记录体制虽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其本质上依然是一种道德手段,而法律仅仅是“介入”而已。个人道德记录制度是对传统道德调节方式的一种突破,是针对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道德败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2017 Vol. 48 (01): 1- [摘要] ( 116 ) [HTML 1KB] [PDF 0KB] ( 336 )
7 熊节春
论公务员伦理胜任力及其测评
伦理胜任力是一种与管理胜任力相对应的一种能力,是一种“做正确的事情”的高绩效能力,是与工作中的伦理绩效有着因果关系的个体员工的KSAs集群特征。伦理胜任力素质内涵是由四种不同的伦理内容与三种不同胜任力要素即KSAs集群交叉组合而成的12个单元的素质矩阵。因此,基于伦理胜任力(道德能力)维度的公务员品德测评是伦理与胜任力的有机结合,兼具了品德测评的主观性(伦理)要求和客观性(胜任力)内涵,公务员伦理胜任力测评使品德测评的内涵(测什么)和方法(如何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和克服以往公务员品德测评存在的难题,其为公务员品德测评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设定了可观测、可测评的客观性内涵,提供了新的测评方法和途径(MJT、SSMS、DIT和EthQ量表等)。 
2017 Vol. 48 (01): 7- [摘要] ( 127 ) [HTML 1KB] [PDF 0KB] ( 217 )
14 张方玉; 杨伟荣
瞿秋白之幸福气象:“疏离型”幸福的圆融形态
瞿秋白有着自身独特的心理嬗变和奋斗历程。这一历程使他的“疏离型”幸福观以其独特的文化气度呈现出别样的幸福境界,文化气度源于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架构,幸福境界也随幸福形态的交叉转变而体现出层次性和融合性。以赴苏联考察学习为时间节点,表现出的传统和现代前后两种“疏离型”幸福形态,共同构成了瞿秋白宏大磅礴的幸福气象。其中,“疏离型”幸福的传统形态以其作为“旧士文人”的特殊身份和独特境遇,展现出既有儒家、也有道家、还有佛家的人生圆融智慧和“即世间而出世间”的弹性幸福境界。激扬的个性、文人的情怀和边缘化的立场既体现疏离特性,又突出生态圆融,更彰显幸福形态,是得以窥探其人生轨迹的三个典型方面。
2017 Vol. 48 (01): 14- [摘要] ( 136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19 杨水远; 王坤
“对立统一”作为辩证法核心的确立及其文论影响
对立统一规律经由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阐发而逐渐确立为我国当代辩证法研究的核心。对这一规律的研究和运用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当代前30年人文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论证方式乃至行文风格。与此同时,对这一规律的普遍化和形而上学化的理解造成了对立统一规律本体论基础的遗忘,一度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影响到文论建构和文学批评。反思对立统一作为辩证法核心规律的确立过程及其文论影响,是中国当代文论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7 Vol. 48 (01): 19- [摘要] ( 150 ) [HTML 1KB] [PDF 0KB] ( 214 )
27 朱毅
论康德反思判断力的“认识意图”
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核心概念,一方面,它为思辨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联结搭起一座桥梁,使理论与实践、自然与自由领域之间能够互通;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先天情感能力,它在直观对象的基础上引发诸认识活动的自由协调,使知性向理性的过渡得以可能。严格来说,反思判断力并不致力于认识,而是针对自然整体做出的合目的性反思。但由于它力图寻求自然知识的系统性,与思辨理性内在运用的根本目的具有内在相关性,因而蕴涵一种隐而不彰的“认识意图”;在运用方式上,判断力的反思性运用推进、扩展了思辨理性对经验的内在运用,是“系统性”理念调节运用另一重不可忽视的维度。 
2017 Vol. 48 (01): 27- [摘要] ( 195 ) [HTML 1KB] [PDF 0KB] ( 266 )
33 李武装
民主及其形式探微
尽管民主的本质就是权力制衡从而尽可能体现出绝大多数人的主权和利益,但某种情况下,少数派权力并非一无是处。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融为一体,民主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理论与实际可操作性的双向满足。民主的程序性合理,是权力制约合法性的基本前提之一。中国特色民主的建构与落实,应在充分调适“私人”自由与“公共”秩序、“私”观念与“公”观念等多重张力基础上,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表观、民主观和人民观的同频辐射。至关重要的是,作为民主的社会史因素,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范式应该进入当代民主探讨的理论视野。 
2017 Vol. 48 (01): 33-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0KB] ( 246 )
40 雷振文; 姚祥翔
统一战线:国家治理意蕴的政治学分析
政党政治的中国逻辑、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运行机制以及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等赋予统一战线以国家治理意蕴,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国家治理意蕴的实践特质体现的是一种共识之治、民主之治、制度之治。要在发挥统一战线现有平台优势中,在激发统一战线吸纳、整合和民主等功能中,在提高统一战线制度化水平中充分挖掘其国家治理意蕴的现代价值。 
2017 Vol. 48 (01): 40-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46 饶江红; 张琳
网络政治视域下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分析
 网络政治的日益兴起给党群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的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积极,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沟通能力建设、监督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设、技术支持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党员干部运用互联网进行党群沟通的能力;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引导有序政治参与;逐步实现网上党群沟通常态化;以信息扶贫+多元化沟通渠道共同发力促进社会民主政治进步等方面,不断探索党群沟通新途径,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2017 Vol. 48 (01): 46-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0KB] ( 267 )
52 朱振亚; 汪阳春
论社会触动机制的逻辑生成及其社会价值
社会触动是指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触动”。正面社会触动的生成逻辑是“趋同”,即外在的活动(刺激)与触动对象内心的情感(经历或欲求)具有某些相同特征;反面社会触动的生成逻辑是“避同”,即触动对象内心要尽力避免发生与外在的活动(刺激)相同或相似的结果。正面社会触动要多“求同”,目的是“求同利”;反面社会触动要力“避同”,目的是“避同害”。正反触动机制结合使用效果更佳。社会触动机制可用西方社会说服理论加以观照和解释。社会触动机制还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如微观上对于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观上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宏观上对于促进和谐中国建设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7 Vol. 48 (01): 52- [摘要] ( 128 ) [HTML 1KB] [PDF 0KB] ( 238 )
58 张新芝; 李少敏; 彭迎丰
产业转移发生机制与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
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升级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之间具有内在作用机理。产业转移通过发挥推动产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溢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改善和产业效率提升的作用来促进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承接区和转出区政府需要创造好的制度环境,注重技术创新与人才的培养以及做好应对负面影响的防御措施来促使产业转移更好地对产业升级发挥促进作用。 
2017 Vol. 48 (01): 58- [摘要] ( 213 ) [HTML 1KB] [PDF 0KB] ( 331 )
67 陈斐; 张晓燕; 康松
城乡收入差距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分析的证据
基于中部地区地级市层面,构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模型;在实证分析中,针对三种不同情形开展整体分析与不同类型区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这一差距的持续扩大并跨越门限值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性的阻碍作用;不同类型区的两种划分情形下的结果同样表明,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地区相对于收入差距缩小地区将可能更快地由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的阶段跨入对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的阶段。 
2017 Vol. 48 (01): 67-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0KB] ( 341 )
76 宋夏云; 尤宁
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信息披露研究
2011—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占比呈“U”型分布,即先降再上升。根据问卷调查得知,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信息披露的重点内容包括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企业发生重大合并或分立事项、企业存在重大的未决诉讼、企业上市前后发生明显的“业绩变脸”现象、企业信用状况恶化,连续三年违约、企业对外提供新的重大担保、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交易频繁、企业海外子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发生重大统治阶层变化或军事冲突等政治事件、企业净资产连续三年小于零、企业会计估计发生重大修订、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以及企业利润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以营业外收入为主。 
2017 Vol. 48 (01): 76- [摘要] ( 92 ) [HTML 1KB] [PDF 0KB] ( 304 )
83 党东耀
媒介融合生态下“媒介素能”解析——从“媒介素养”到“媒介素能”的变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介形式不断出现,媒介融合的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融合平台的建构以及融合新闻的常态化,增强了受众参与社会公共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及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传者和受者之间的截然界限已经被打破,实现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融合。媒介融合生态对所有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媒介教育需要从媒介素养向媒介素能教育转型,实现公民意识和新闻理念的融合。 
2017 Vol. 48 (01): 83- [摘要] ( 164 ) [HTML 1KB] [PDF 0KB] ( 262 )
88 周光明; 杨烨
晚清中国的媒介知识:以“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近代意义的“杂志”一词始见于19世纪50年代,至晚清最后10年因受日本影响而逐渐变为流行语。这是一个媒介知识的生产过程,也是外来传播观念与本土思想资源之间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杂志最初被当作一种书籍来理解,之后又长期为新闻纸或新报所遮蔽。其中,外籍人士有主动的输入,也有被迫的选择;中国方面有被动的接受,也有创造性的回应。“杂志”实为一种蕴含各种复杂因素的混合性知识。 
2017 Vol. 48 (01): 88- [摘要] ( 113 ) [HTML 1KB] [PDF 0KB] ( 265 )
95 谭泽明
报人史量才的儒商情怀:多重角色与核心身份
作为中国新闻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史量才一生扮演了多个重要社会角色,其中尤以报人和商人最为显著。然而,在其众多社会角色的背后是传统士子的身份在发生作用,该身份的形成发源于史量才早期所受的学堂教育,同时与他人际交往活动密切相关。史量才传统士子的身份深刻影响了他的社会行为,驱使他卷入政治活动中。历史事实证明,史量才以其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传统士子的精神理想,体现了一介儒商舍身报国的情怀,显示了中国转型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强烈的使命意识。 
2017 Vol. 48 (01): 95- [摘要] ( 125 ) [HTML 1KB] [PDF 0KB] ( 245 )
102 易凤林
民国江西农村的民间借贷与农民生活
民国江西农村的民间借贷与农村经济的破产、农民生活的困顿相伴而生。各方调查共同表明,民国时期江西农村的民间借贷始终以生存为主要目的,很少用于生产或商业投资,属于低水平的金融流通方式。然而,这种以高利贷为特色的传统借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村生产关系,田地转让、买卖陷入一种不正常的运行轨道中。 
2017 Vol. 48 (01): 102- [摘要] ( 170 ) [HTML 1KB] [PDF 0KB] ( 257 )
109 程宇昌
历史与现实: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与地方社会建构——以鄱阳县古渔村管驿前为例
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传统渔业生产习俗悠久绵长,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绿色、生态、共享、创新是当今时代新主张,而管驿前传统渔业生产习俗的传承与保护的历史价值与现实需要,是当代社会建构的最好回应与注脚。当前,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传统渔业生产习俗面临消亡,究其主要原因是渔具的现代性、渔人的功利性、保护的缺失性。从历史弘扬与现实发展的角度,以保护与传承古渔村管驿前传统渔业生产习俗为中心,建设“四区”,即古代官驿文化景观区、传统渔业生产习俗博物馆区、传统渔业生产体验区和渔民文化饮食品享区,呼应当下政治新主张,建构地方社会新发展,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执行。
2017 Vol. 48 (01): 109- [摘要] ( 182 ) [HTML 1KB] [PDF 0KB] ( 288 )
116 吕满文
张元济推动国民教育之研究
20世纪初,中国还处在被列强奴役的时期,社会封闭,文化落后,国民认识观念守旧。张元济目睹国家受帝国主义的欺辱,萌生了救国理念。他借鉴西方发展经验,提出欲强国必改革,推动国民教育,实现教育救国。他开办通艺学堂,培养人才。他兴办新式学堂,普及教育之路,昌明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实现救国梦想。他用新式教科书开启民智,实现智民,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培养国家发展的合格之才。他倾心商务印书馆,广纳人才,出精品,强国民,兴中华,造就民族文化精英,服务社会需要。他毕生以推动国民教育为己任,实现富国安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 Vol. 48 (01): 116-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389 )
122 毛郭平
宏观与微观:文学批评中完整的政治体验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始终坚持政治优先的品格。从宏观政治立场来看,文学批评要有助于塑造共同体意识,既需要发挥文学批评的倾向性和批判性,又需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批评立场;从微观政治的视角来看,文学批评就是要发掘隐藏的权力关系以及被压抑的体验。文学批评的“宏观”立场与“微观”视角是“同构关系”。文学批评只有具有共性的感知,才能引起社会关注;只有具有个人化的政治体验,才能产生情感认可。文学批评描述完整的政治体验,既要从宏观政治的理想出发,又要注重个体的微观政治诉求。
2017 Vol. 48 (01): 122-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0KB] ( 253 )
127 黄红春; 王颖
新月派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文学观
新月派成员多有留学欧美的背景,重视中外文学交流,擅长文学创作与翻译。新月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也是其文学观念的重要载体。从新月派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翻译标准和翻译实践等方面入手,可以多方位观照新月派现代的、世界的文学观,从而正确认识新月派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与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为当下文学的转型提供启示。 
2017 Vol. 48 (01): 127- [摘要] ( 182 ) [HTML 1KB] [PDF 0KB] ( 267 )
133 金霞
论“后王世贞”时代的复古派领袖之争
明代复古派领袖王世贞晚年曾经指定“末五子”接替他执掌复古派。王世贞去世后,“末五子”中的胡应麟和李维桢成为接替复古派领袖的热门人选。两人是否能继承王世贞的衣钵,执掌晚明的复古派,学术界颇有争议。通过结合晚明文坛重视进士出身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李维桢最终担任了复古派领袖以及晚明的文坛盟主。李维桢对复古派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指明了复古派在晚明的发展方向,引导复古派与公安、竟陵相抗衡,延缓了复古派在晚明的“颓势”。 
2017 Vol. 48 (01): 133- [摘要] ( 109 ) [HTML 1KB] [PDF 0KB] ( 291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