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41卷 04期
刊出日期:2010-08-28

论文
   
论文
1 郭树森
一部具有理论创新的哲学专著——读聂暾《“中”论——中规律与中规则》
       “中”,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词汇,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曾对其作出阐述,然而,以“中”为核心构建一种哲学体系,却一直难有成篇。魏晋时期徐干著有《中论》,是一部阐释儒家理论的政论;古印度龙树亦著有《中论》(又称《中观论》),系一部佛教论书。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视角,各自为说,尽管论的是“中”,却距离“中”的本义远矣。现在,终于有了一部这样的著作问世了,这就是聂暾先生的哲学专著《“中”论———中规律与中规则》(以下简称《“中”论》)。作者聂暾一直潜心思考哲学问题,一双敏锐的目光紧盯哲学前沿。199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哲学专著《两极论与中介论》,在理论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这部 
2010 Vol. 41 (04): 1-1+185 [摘要] ( 677 ) [HTML KB] [PDF 0KB] ( 68 )
1 张永光 谭桂娟
论胡锦涛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论
     胡锦涛不仅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重大任务,而且也论述了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胡锦涛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原则、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领域、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内容及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宗旨。深入学习和研究胡锦涛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于推进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10 Vol. 41 (04): 1-6 [摘要] ( 584 ) [HTML KB] [PDF 0KB] ( 59 )
7 江泰然
论朱德的外交思想与外交实践
     朱德是无产阶级国务活动家。从1949年到1976年,朱德担负了大量的外交事务,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和主张,诸如:正确处理与苏联的各种关系,坚决支持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不断加强同东欧各国的往来,积极开展同亚非拉各国之间的活动。朱德利用出国访问和接见来访外宾的机会,开展对外关系活动,其外交思想,对当今中国外交工作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0 Vol. 41 (04): 7-12 [摘要] ( 598 ) [HTML KB] [PDF 0KB] ( 51 )
13 易文彬  李山
欧盟东扩对欧俄安全关系的四大挑战
      欧盟东扩是欧盟实施的一项重大的地区安全战略,改变了欧盟的地缘安全环境,西欧变得更安全,中东欧也纳入了欧盟安全网。但是,东扩使欧盟与俄罗斯直接接壤,也改变了俄罗斯的地缘安全环境,对欧盟与俄罗斯的安全关系带来诸多新挑战,如边界安全、新中间地带、飞地以及新成员国的新东方政策等。
2010 Vol. 41 (04): 13-17 [摘要] ( 562 ) [HTML KB] [PDF 0KB] ( 43 )
18 何仁富
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与生命教育的使命
     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人的生命的自我敞现和自我教育。因此,对人的生命的自我敞现的了解和理解,实际上是生命教育的逻辑前提。个体生命的自我敞现有人生、人文、人格、人性四个维度,并由此展现着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和亮度。由此,生命教育便有相应的四重使命,即在人生维度或者说生死维度上学会生死,领悟生命的长度;在人文维度或者说社会维度上拓展人文,扩张生命的宽度;在人格维度或者说精神维度上提升人格,实现生命的高度;在人性维度或者说性情维度上开发性情,增强生命的亮度。
2010 Vol. 41 (04): 18-22 [摘要] ( 740 ) [HTML KB] [PDF 0KB] ( 57 )
23 张薇
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
      立足于生命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成长,针对现代社会普遍的颓废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侵蚀,生命教育应该有三重境界与目标:最低层次是反对颓废主义、珍爱生命;第二层次是反对功利主义、丰盈生命;更高层次是反对个人主义、超越生命。人对"生命"的体悟是这样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也应是针对不同的生命成长需求而层层递进的教育。
2010 Vol. 41 (04): 23-26 [摘要] ( 886 ) [HTML KB] [PDF 0KB] ( 55 )
27 汪丽华
身心灵与全人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作为人的整全生命的自我生成的教育,是个体生命全方位全层次地自我呈现和自我实现的教育。人的生命作为一种实际存在,是身、心、灵的统一体。生命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生命的美好,促进个体生命在身、心、灵各个层面都趋于美好并进而实现全人生命的美好。在"身"层面的目标包括:健康地活着,快乐地活着,希望地活着;在"心"层面的目标包括:实现自我同一,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我和谐,在"灵"层面的目标包括:知识灵性,体验灵性,意愿灵性,领悟灵性。
2010 Vol. 41 (04): 27-31 [摘要] ( 454 ) [HTML KB] [PDF 0KB] ( 65 )
32 李清
情商培养与大学生生命教育
    情商培养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情商现状影响了其对生命的感知与体认;情商培养是实现生命教育全人观念的有效途径;此外,情商培养的丰富形式能够为生命教育提供借鉴。 
2010 Vol. 41 (04): 32-36 [摘要] ( 498 ) [HTML KB] [PDF 0KB] ( 52 )
37 李琼瑶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
        在新时期,必备的法律素养应当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现实中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却时刻提醒我们:高校的法制教育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更没有达到对学生予以"观念改造"的效果。这其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重要、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高校应从生命教育视角重新审视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珍爱和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2010 Vol. 41 (04): 37-39 [摘要] ( 549 ) [HTML KB] [PDF 0KB] ( 56 )
40 熊凯
王安石与佛教关系新论
       王安石濡佛,儒事与佛行不离,既与其父王益的少年启蒙及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又与其个体人生困顿、希冀超脱密不可分。王安石因应时势,率先发挥先王道德性命之意,昌明儒家道德形上之学,创建新道统学说,其推天道明人事,重建儒家道德法度以回复尧舜三代政治。这种新思维、新变法与其以佛解老、援佛道入儒关系密切。王学随熙宁变法而兴衰,其对宋明学术乃至三教关系流变产生重大影响。
2010 Vol. 41 (04): 40-44 [摘要] ( 574 ) [HTML KB] [PDF 0KB] ( 54 )
45 郭翠丽
宋代理学学派交融与碰撞之特点
   宋代理学学派众多,各学派相互交融与碰撞,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交融与碰撞方式多样且有创新;交融与碰撞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在交融与碰撞中更注重相互吸收与发展,最后朱熹集理学之大成;交融与碰撞促进了学术与政治理念的统一,构建了不同的道统理论,道统统帅政统,程朱理学因"有补治道"被列为正学之宗,作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国长达六七百年之久。
2010 Vol. 41 (04): 45-49 [摘要] ( 601 ) [HTML KB] [PDF 0KB] ( 74 )
50 王帆
论中国哲学“中”范畴的三层含义
     "中"的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石性范畴。由于中国古代哲学所具有的高度融摄性的特点,使"中"范畴包含了跨度相当大的复杂丰富的内涵。根据"致中"的终极落实点以及相应达成目标的过程特征的不同,能明显将"中"的内涵分为超越义、至上义、折衷义三个层次。守中致和是中国传统学理的枢纽。
2010 Vol. 41 (04): 50-55 [摘要] ( 524 ) [HTML KB] [PDF 0KB] ( 57 )
56 李长江 刘遵海  温明
时代条件的转变与和谐世界的追求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外部条件具有一系列新的重要特点,它主要表现为科业社会的到来和人类文明整体性发展的历史跨越。这既是历史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融自身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于一体的和谐世界追求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2010 Vol. 41 (04): 56-59 [摘要] ( 624 ) [HTML KB] [PDF 0KB] ( 59 )
60 肖萍
环境保护问责机制研究
          环境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对环境负责。为此,各国法律均规定了政府的环境责任。2006年2月20日,监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我国首个环境问责规定。然而,由于环境保护责任的缺失以及问责机制的不健全,环境问责的有关规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环境问责主要是风暴式的,随意性大,势必出现问责结果的不公。环境问责制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它包括问责的依据和条件、问责的主体和对象、问责的方式(内容)和程序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2010 Vol. 41 (04): 60-66 [摘要] ( 646 ) [HTML KB] [PDF 0KB] ( 62 )
67 邱润根
中国外资立法的特点及其社会动因
       从1979年第一部外资法立法至今,中国外资立法已经步入"而立"之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外资立法及其变化所带来的外资引进。30多年的中国外资立法历程呈现出开放力度的由小到大、企业形态的由低到高、开放范围的由窄到宽的变化特点,而这些特点背后的社会动因是坚持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下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及伴随发生的政策变化。
2010 Vol. 41 (04): 67-71 [摘要] ( 553 ) [HTML KB] [PDF 0KB] ( 61 )
72 刘冬京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原告资格之探讨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股东须符合持股时间和持股比例两个条件,但是该项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司法实践的无所适从以及法律适用的不统一。从域外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原告资格的规定来看,我国亦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的资格条件,以方便法院认定适格的原告参加诉讼,进而均衡保障中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
2010 Vol. 41 (04): 72-77 [摘要] ( 520 ) [HTML KB] [PDF 0KB] ( 59 )
78 徐惠敏
论“模仿讽刺”作品的法律性质及合理使用原则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对"模仿讽刺"作品及其引发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作为一种创作形式,以"模仿讽刺"手段创作的作品如果符合独创性和能以有形形式复制这两个条件,就应被列入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并适用著作权法上的合理使用原则。要明晰这一问题,需修改完善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关于作品和合理使用原则的规定,以更好地解决著作权法领域内产生的新问题,达到著作权各主体利益的平衡。
2010 Vol. 41 (04): 78-81 [摘要] ( 637 ) [HTML KB] [PDF 0KB] ( 63 )
82 刘晓农  叶萍 钟筱红
转基因生物的标识问题及管理对策
    转基因生物对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量以及减少化学杀虫剂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因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完善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我国市场上存在大量转基因产品未标识、已标识和标注的转基因产品语言不规范、转基因产品标识监管缺位等问题。因此,应加大对转基因产品及标识制度的宣传,建立和健全转基因产品检测、评估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标识的安全执法力度。
2010 Vol. 41 (04): 82-85 [摘要] ( 500 ) [HTML KB] [PDF 0KB] ( 54 )
86 辛琴
医疗服务提供者诱导行为防范机制与过程分析
    医生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医疗服务需求水平的决定者,极易发生诱导行为。由于医疗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不一致性以及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医生的诱导行为对医疗费用攀升起着决定性作用。防范该行为的有效主体是医保机构,而二者之间的主要博弈渠道则是医疗保费的支付方式。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对诱导需求的作用机制,确定医疗保费支付方式的选择原则以及通过多元办医、建立医生个人信息库、对消费者进行告知选择等改善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2010 Vol. 41 (04): 86-90 [摘要] ( 644 ) [HTML KB] [PDF 0KB] ( 67 )
91 温乐平
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保障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现行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弊病,诸如享受养老金水平太低、政府补贴太少、资金筹措途径单一、超龄人员和贫困人员未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等。为此,政府应当积极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土地立法,完善征地制度,以使失地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制度待遇和社会福利。
2010 Vol. 41 (04): 91-94+109 [摘要] ( 510 ) [HTML KB] [PDF 0KB] ( 51 )
95 王海萍  陈斐 王圣云
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定量分析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和绘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判别模式图定量分析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测算结果显示太原城市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最差,环鄱阳湖城市群最优。将中部城市群39个城市分为6大类,协调度为正值的城市可分为三种类型: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双优型、经济效益基本协调型、生态效益基本协调型;协调度为负值的城市亦分为三种类型: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双低型、经济效益冲突型、生态效益冲突型。
2010 Vol. 41 (04): 95-100 [摘要] ( 536 ) [HTML KB] [PDF 0KB] ( 68 )
101 刘育霞 孙力平
论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的特色及意义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得上是神奇的多面手,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谢灵运儒、道并用思想。
2010 Vol. 41 (04): 101-105 [摘要] ( 605 ) [HTML KB] [PDF 0KB] ( 60 )
106 梁巧丽
论陈邦彦诗歌中的国家情
     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岭南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与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有"粵中杜甫"之称。他的诗歌表达出强烈的国家之情,有对国土沦丧的忧虑和悲痛,有中兴国家的愿望和建功立业的大志,有对自己不被重用和国家内讧的失望,有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2010 Vol. 41 (04): 106-109 [摘要] ( 576 ) [HTML KB] [PDF 0KB] ( 66 )
110 曹瑞娟
李觏哲学生态观及其诗歌的生态解读
     李觏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家乡著述讲学期间,创作了大量描绘当地自然风光、吟咏性情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生态环境状况,同时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山川风物的亲近和爱赏,具有浓郁的生态意味。不仅如此,李觏万物同源、惜生爱物的哲学生态观及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物与"情怀,均与现代生态伦理精神不谋而合。
2010 Vol. 41 (04): 110-114 [摘要] ( 497 ) [HTML KB] [PDF 0KB] ( 57 )
115 柯贵文
1940年代中国小说物象论——以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为例
   1940年代是中国小说物象艺术走向多元与成熟的时期。张爱玲得中外文学之精髓,将物象与心理分析相融合,有力地推进了小说的现代化;钱钟书学贯中西,纵横捭阖,在拓展小说取象范围、以物象丰富作品内蕴、提升小说语言品质方面贡献独特;赵树理虽然也借物象刻画性格、以物象为细节性道具组织故事,但为了照顾其小说拟想读者的审美习惯,却力避物象的意象化,显示出与中国文学诗骚传统的疏离。他们特色鲜明,差异明显,而又以其差异构成互补,共同呈现出1940年代小说物象在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多元、成熟的样貌。
2010 Vol. 41 (04): 115-119 [摘要] ( 653 ) [HTML KB] [PDF 0KB] ( 45 )
120 周丹
论后现代语境下比较文学的文学性
   在强调文化多元主义和注重文化对话的后现代语境中,关于文学性的探讨对于比较文学确立学科身份、避免学科泛化、拓展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比较文学的文学性逐渐脱离单一的既定内涵和研究方法的规定,出现虚化的倾向。然而这却意味着比较文学研究在后现代语境下对文学性问题的重估,即比较文学正力图依托文学性建立学科自身的问题域,通过对文学性的再论说推动比较文学的理论嬗变、话语转型和学科重建的进程。
2010 Vol. 41 (04): 120-124 [摘要] ( 503 ) [HTML KB] [PDF 0KB] ( 61 )
125 曾凡安 石麟
叙事:妙在虚实真幻之间——古代小说批评的辩证思维之一斑
     中国古代小说作家很早就掌握了"虚"与"实"、"真"与"幻"之间的辩证关系,许多著名的小说作家都非常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真幻相生的叙事方法,而不少评点者也能准确而深刻地指出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2010 Vol. 41 (04): 125-131 [摘要] ( 819 ) [HTML KB] [PDF 0KB] ( 56 )
132 万涛 许丽芹
异质文化的时空交错——解读谭恩美作品
     谭恩美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谭恩美的4部小说《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接骨师之女》和《沉没之鱼》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充满异域特色的画卷,从幽灵意识、异域风俗、民间传说等方面探讨其中体现的异质文化,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其作品,启示人们以开放、平等的心态对待异质文化,尊重文化的多元共存,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自然发展。
2010 Vol. 41 (04): 132-134 [摘要] ( 588 ) [HTML KB] [PDF 0KB] ( 48 )
135 郑智斌  胡娟娟
网络干预的问题与引导
网络干预是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社会干预的新形式。作为传播现象,它是一种自组织、非正式的民意诉求活动;作为社会现象,它是社会运动和社会应激的新表现。网络干预兼具建设性和破坏性作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动因,只有依靠政府、媒体与网民自身等共同的力量,才能提升网络干预的积极作用,促进其健康发展。
2010 Vol. 41 (04): 135-140 [摘要] ( 548 ) [HTML KB] [PDF 0KB] ( 70 )
141 张振亭
网络论坛里的理智与情感——以“强国论坛”关于“蔡铭超拍购兽首”事件的讨论为例
    蔡铭超拍购圆明园兽首而不准备付款一事在国内引发的舆论一时纷纷扬扬,其中,理智与情感是两股交织呈现而又相互抗衡的力量。作为一个个案,"强国论坛"中关于此事件的舆论构成、赞成与反对的成因、理智与情感言论的表达途径都具有典型意义。网络论坛里围绕此事件的舆论也为我们思考如何建构一个理性、成熟的网络空间提供了一些借鉴。
2010 Vol. 41 (04): 141-145 [摘要] ( 608 ) [HTML KB] [PDF 0KB] ( 47 )
146 缪九花
许慎《说文解字》部首排列系联方式新探
    《说文解字.序》中"其建首也……"这段话是理解《说文》540部首排列系联方式的重要钤键。空间展开的据形系联是《说文》部首排列的表层规则,而在540部首的排列次序的深层结构中意联起主导作用;同时,部首的排列次序还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
2010 Vol. 41 (04): 146-152 [摘要] ( 867 ) [HTML KB] [PDF 0KB] ( 58 )
153 郭印  张艳
也论对比语言学的定义问题
      对比语言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同异之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自身发展。要根本解决这一分歧,除了研究和完善语言对比的理论模式外,还需要从学科性质和任务出发,厘清对比与比较、共性与个性、历时与共时等关键术语,并重立对比语言学的学科定义。
2010 Vol. 41 (04): 153-157 [摘要] ( 832 ) [HTML KB] [PDF 0KB] ( 58 )
158 傅福英  卢松琳
论网络语言的进化及特色——以模因论为视角
    作为互联网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流行是语言模因适应信息时代语言表达方式的结果。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中发现,网络环境对语言模因具有选择性;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理据主要是跨文化交流的需要、社会生活的新创及网络媒体的作用。因此,从模因论的视角解读网络语言的特色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0 Vol. 41 (04): 158-161 [摘要] ( 700 ) [HTML KB] [PDF 0KB] ( 58 )
162 于洪颖   范志忠
论二语习得的交互性及其习得实践的通约性
   二语习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理论中的认知与社会文化方面有密切联系,主要体现为学习者个性关注以及注重学习者范式的多元性、动态性。与此同时,"二语习得"与"二语学得"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实上,只有这两者完美结合,才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2010 Vol. 41 (04): 162-165 [摘要] ( 528 ) [HTML KB] [PDF 0KB] ( 61 )
166 周利敏
全球地域化视阈中社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全球地域化"主要讨论四个悖论,即全球性与地域性的悖论、趋同性与趋异性的悖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悖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悖论。这一范式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第一,它强调"全球化"在实现社会工作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第二,它重视"地域化"在构建本土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作用;第三,它着重分析"全球化"与"地域化"之间互动的、不可分割的过程,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总是在二者之间出现钟摆运动。当前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全球化"强势扩散所致,也并非本土实务经验不足,而是全球化趋势中地域性反思不足,"全球化"并没有与"地域化"进行真正对话,从而产生了一些"悖论性"的效果和问题。
2010 Vol. 41 (04): 166-170 [摘要] ( 512 ) [HTML KB] [PDF 0KB] ( 53 )
171 邹小华
后物欲时代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教育创新
   后物欲时代是指:人类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长期困扰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人们不用为生存和温饱问题而苦苦挣扎。随着后物欲时代空闲时间的增多和温饱问题的解决,其中一些人产生了行为失范、道德缺失和精神迷离的问题。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面对这一时代变迁,应对后物欲时代的道德困境调整和创新我们的道德教育,具体包括:健全人格修养,丰富精神内涵;从古典贵族教育中汲取精神资源;重视闲暇与游戏在道德生成中的意义。
2010 Vol. 41 (04): 171-176 [摘要] ( 539 ) [HTML KB] [PDF 0KB] ( 51 )
177 沈丽华 陈维茜
教育公平:高考制度改革的标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弊端日趋明显,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倍受各界争议。高等教育是需要长期大量投入的事业,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但尚不足以满足所有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现状下,要理性把握高考制度的公平原则,构建多层次受教育人才结构体系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既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又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的前提下,重构教育秩序,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
2010 Vol. 41 (04): 177-180 [摘要] ( 569 ) [HTML KB] [PDF 0KB] ( 46 )
181 谷金枝 侯丽芳  董圣鸿
我国青少年适应问题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根据天津师范大学编制的青少年适应量表对江西省小学五年级到大学三年级共4 072名学生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生理和情绪适应状况良好,而社会、人际、学习和生活适应状况欠佳;相对来说,初一、小五学生的适应状况较好,高中、大学学生的适应状况较差;男女生的适应状况存在差异,整体而言,男生的适应状况好于女生,这种差异在高二以后较为明显;小学五年级女生适应状况好于男生;独生子女适应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
2010 Vol. 41 (04): 181-184 [摘要] ( 526 ) [HTML KB] [PDF 0KB] ( 46 )
186 周曙 张莉
周曙、张莉环境设计作品选
2010 Vol. 41 (04): 186- [摘要] ( 513 ) [HTML KB] [PDF 0KB] ( 57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