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种造瘘术预防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症的价值及对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
王栓铎姚毅明金海安 |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
|
|
摘要 目的探讨阑尾残端预防性造瘘术和回肠袢式造瘘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回肠袢式预防性造瘘(回肠组,n=43)、阑尾残端预防性造瘘(阑尾组,n=43)及无预防性干预措施(对照组,n=20)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时营养状态[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和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回肠组与阑尾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回肠组与阑尾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时,回肠组与阑尾组患者血清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回肠组与阑尾组患者血清ALB、T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内,回肠组与阑尾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回肠组与阑尾组患者各造瘘口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阑尾残端预防性造瘘术与回肠袢式造瘘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预防效果相当,且患者营养状态均良好,对患者预后康复更为有利。
|
|
关键词 :
阑尾残端预防性造瘘术,
回肠袢式造瘘术,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吻合口漏,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
|
|
[1] |
彭丽萍丁欣悦张国文. 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维生素D3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7, 41(05): 483-. |
[2] |
张国文; 周雪; 刘钰红. 磺胺二甲异恶唑与HSA的结合性质及其对HSA结构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5, 39(04): 368-. |
[3] |
胡松; 曾霓; 刘英英; 潘军辉; 张国文. 光谱学技术研究食品着色剂柠檬黄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性质[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5, 37(03): 240-. |
[4] |
潘军辉; 万宇俊; 张萌; 蒲超群; 王亚萍; 张国文. 荧光光谱法研究甜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5, 39(02): 158-. |
[5] |
张国文; 周雪; 刘钰红. 磺胺甲噻二唑与HSA的结合性质及其对HSA结构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4, 38(05): 477-. |
[6] |
王安萍;肖春玲;郑卓;张国文; . 邻硝基酚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4, 38(04): 368-. |
[7] |
张国文;汪浪红;王亚萍;. 光谱技术结合分子模拟探测糖精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3, 37(04): 355-. |
[8] |
邓若尘;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不同肝病中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10): 43-. |
[9] |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年总目次[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2, 36(06): 613-. |
[10] |
何小英; 李来生; 方奕珊; 张杨. 荧光光谱法研究葫芦[7]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2, 36(01): 61-64. |
[11] |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1年总目次[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1, 35(06): 1-. |
[12] |
马亚娣; 张国文; 刘钰红. 乙基麦芽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1, 35(06): 1-. |
[13] |
倪永年; 刘秋红. 荧光光谱法研究环丙沙星和头孢拉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协同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1, 35(04): 1-. |
[14] |
倪永年; 张方圆; 张秋兰. 光谱法研究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1, 35(02): 1-. |
[15] |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0年总目次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0, 34(06):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