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价 |
陈涛;向海鸿;欧阳建龙;周宇元;胡奇林; |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
|
Evalu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Arteriovenous Fistulas with 64-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
CHEN Tao,XIANG Hai-hong,OUYANG Jian-long,ZHOU Yu-yuan,HU Qi-lin |
|
摘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行上肢血管造瘘术后需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 CTA成像技术检查。对原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的后期处理,重组出二维和三维血管图像。结果 41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组均获得成功,能清楚地显示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及血管造瘘的部位,狭窄程度、部位及范围,无并发症发生。其中34例患者功能不全的造瘘血管中单纯流出静脉狭窄18例(15例吻合口近端静脉重度狭窄,狭窄远端静脉呈瘤样扩张,流出静脉近端呈串珠状狭窄;3例流出静脉近段呈串珠样狭窄和线样重度狭窄交替出现),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6例,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呈线性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4例,流入动脉狭窄3例(距吻合口约3 cm处桡动脉重度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7例为正常表现。结论 64排螺旋CT CTA技术可作为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内瘘血管的首选检查方法。
|
|
关键词 :
 ,
CT血管成像技术,
上肢内瘘血管,
血液透析,
评价
|
|
基金资助: 九江市科技局课题[九科字(2012)63号] |
[1] |
刘海燕; 肖清英; 刘洁; 游春凤. 纯肝素封管频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1): 75-. |
[2] |
李海涛; 危志强; 张锁建.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9): 5-. |
[3] |
李敏; 黄萍; 陶玲玲. 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9): 86-. |
[4] |
陶玲玲; 李敏. 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9): 72-. |
[5] |
程静; 陶玲玲. 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9): 78-. |
[6] |
温兆优. 中医特色护理维护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8): 93-. |
[7] |
滕晏丰; 巫旋钦; 陈庚; 刘镜锋; 程颖; 陈中良.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冠心病5例报告[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7): 42-. |
[8] |
吴献举.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机制研究——基于主体评价的分析视角[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47(06): 20-. |
[9] |
叶兴; 周跃平; 王兴春; 辛青; 吴磊; 黄河浪. 糖尿病防治一体化的疗效评价[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56(05): 1-. |
[10] |
李小琴; 吴静; 李美秀. 居家自测血压与透析日血压的关联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5): 87-. |
[11] |
胡建; 周阮萍; 陈梦婷; 黄鹏. 近端胃癌的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Meta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56(04): 43-. |
[12] |
陶玲玲; 张敏秋; 李敏.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皮肤瘙痒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4): 8-. |
[13] |
魏昊然; 周浩; 乔利锋; 姜漪.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住宅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方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38(03): 249-. |
[14] |
魏玲. 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选址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40(03): 225-. |
[15] |
张洁; 李静; 段茂庆; 张军; 魏进; 计勇. 抚河流域典型县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38(03): 28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