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
程静; 陶玲玲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 |
|
|
摘要 目的探讨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2组静脉回路均为顺血流穿刺法。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采用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法,对照组动静脉内瘘采用动脉端逆血流穿刺法。观察2组透析效率(BUN清除率、Scr清除率)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阻塞、假性动脉瘤、内瘘狭窄)发生率。结果 2组BUN、Scr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阻塞、血管瘤形成和内瘘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法能够保证透析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更多还原
|
|
关键词 :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顺血流穿刺法,
逆血流穿刺法,
内瘘并发症
|
|
[1] |
刘海燕; 肖清英; 刘洁; 游春凤. 纯肝素封管频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1): 75-. |
[2] |
李敏; 单月华.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0): 89-. |
[3] |
陶玲玲; 李敏. 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9): 72-. |
[4] |
滕晏丰; 巫旋钦; 陈庚; 刘镜锋; 程颖; 陈中良.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冠心病5例报告[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7): 42-. |
[5] |
张敏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源分析与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0): 84-. |
[6] |
黄希. 临床护理路径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0): 89-. |
[7] |
黄财花. 热敷疗法对高通量透析患者防内瘘失功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9): 85-. |
[8] |
李敏; 张敏秋; 程静; 魏江霞. 3种血液净化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4): 48-. |
[9] |
魏娜; 刘秀娟; 尹秀英; 余燕燕; 邹鑫.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55(01): 59-. |
[10] |
鄢艳;杨柳;程静;郑婕;陈钦开.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在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01): 1-. |
[11] |
李青春; . 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12): 127-. |
[12] |
陈清萍;曹珊;曾艳;曾庆堃;. 盐酸米多君不同给药方式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11): 7-. |
[13] |
李青春; 张淑春;. 单针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09): 90-. |
[14] |
王稻;蔡绍曦;陈清萍;陈建辉;廖雯. 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52(08): 16-. |
[15] |
陈小军;付慧;潘丽丽;徐云发. 低钙透析液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52(08): 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