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 63卷 1期
刊出日期:2023-02-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田捷陈吉涛邱美杨举良刘飞
Copines蛋白家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潜在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Copines蛋白家族(CPNEs)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中的潜在预后价值。方法 在GEPIA、HPA、Kapian-Meier Plotter、cBioPortal GeneMANIA、STRING、TIMER2.0等数据库中对KIRC患者的CPNEs表达差异、生存预后、临床分期、基因突变、蛋白互作、免疫浸润等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整理。结果 CPNE1、CPNE2、CPNE5、CPNE7、CPNE8在KIRC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PNE3、CPNE4、CPNE6在KIRC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CPNE1、CPNE3、CPNE7的mRNA的表达水平与KIRC的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高表达CPNE1、CPNE7的KIR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低表达CPNE3、CPNE6的KIRC患者的OS明显低于高表达的患者(P<0.05)。此外,差异表达的CPNEs的功能主要依赖于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的跨膜运输和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CPNEs在KIRC中的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显著相关,包括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6种类型。结论 CPNE1、CPNE3、CPNE7可能是KIRC预后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2023 Vol. 63 (1): 1-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0KB] ( 248 )
9 阮起超 孙国芳
C-sis对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C-sis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制备原代小鼠心肌细胞;将心肌细胞分为空白组、缺氧组、缺氧及空载质粒转染组和缺氧及pcDNA3.1/C-sis转染组;将空载质粒及pcDNA3.1/C-sis分别转染缺氧及空载质粒转染组和缺氧及pcDNA3.1/C-sis转染组心肌细胞;对缺氧组、缺氧及空载质粒转染组和缺氧及pcDNA3.1/C-sis转染组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异常搏动次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si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缺氧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明显变慢[(99±5)次·min-1比(159±21)次·min-1,P<0.01],异常搏动次数明显增多[(16.9±1.4)次·min-1比(2.4±0.7)次·min-1,P<0.01],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升高[(88.27±13.14)U·L-1比(23.54±5.81)U·L-1,P<0.01],细胞存活率降低[(57.54±4.84)%比(100.00±0.00)%,P<0.01],凋亡率升高[(39.26±4.05)%比(1.77±0.87)%,P<0.01],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aspase3:(2.27±0.94)比(0.22±0.11),P<0.01;Bax:(1.79±0.77)比(0.87±0.27),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12±0.06)比(0.84±0.24),P<0.01]。而pcDNA3.1/C-sis质粒转染后C-sis表达明显升高,并抑制上述缺氧所致心肌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P<0.01或P<0.05)。结论 C-sis能够抑制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
2023 Vol. 63 (1): 9-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0KB] ( 205 )
14 肖东兴熊钰祯贺新强赵冲严朝晓王传家赵明权
干扰基本同源物增强子基因的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本同源物增强子(enhancer of rudimentary homolog, ERH)基因敲除对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H在MM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ERH的表达与MM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sh-ERH转染MM细胞系,分为Lvsh-NC组和Lvsh-ERH组;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比率和凋亡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抑制ERH对MM细胞系中p21、CDK2、Cyclin E、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ERH在MM组织中的表达上调(P<0.001),ERH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风险相关(P<0.05)。Lvsh-ERH转染MM细胞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01);与Lvsh-NC组相比,Lvsh-ERH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且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1);转染Lvsh-ERH可显著增加MM细胞p21、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并降低CDK2、Cyclin E和Bcl-2表达(P<0.01)。结论 ERH在MM组织和细胞中均表达上调,抑制MM细胞中ERH的表达可能会降低其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转化能力,抑制MM的恶性进展。靶向ERH可能是治疗MM的潜在分子靶点。
2023 Vol. 63 (1): 14-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198 )
21 沙勤林洁胡晓清蒋晖
依托咪酯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铁死亡和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究依托咪酯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铁死亡和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依托咪酯(0、0.5、1、2、4、8、16、32和64μmol·L-1)对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Br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DCFH-DA探针检测ROS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Survivin)、迁移相关蛋白(MMP-2、Vimentin、Fibronectin)、铁死亡相关蛋白(xCT、GPX4、DMT1)和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Nrf2、Nrf2、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0μmol·L-1依托咪酯组比较,2、4、8、16、32、64μmol·L-1依托咪酯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均P<0.05),IC50值为17.2μmol·L-1,故选择8、16、32μmol·L-1浓度组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0μmol·L-1组)比较,16、32μmol·L-1依托咪酯组BrdU阳性细胞数、划痕愈合率降低(均P<0.05),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Ki67、Survivin、MMP-2、Vimentin、Fibronectin、xCT、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DMT1、p-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依托咪酯可抑制SH-SY5Y细胞增殖、迁移和铁死亡,这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实现的。
2023 Vol. 63 (1): 21-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0KB] ( 179 )
27 欧阳永灏易思清辛万鹏孙根方康涂书举肖卫东
m6A阅读器IGF2BP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阅读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GF2BP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GEO和TCGA两数据库m6A相关基因的差异分析结果中筛选出本研究的目标基因IGF2BP1后,通过HPA、UALCAN网站对IGF2BP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利用UALCAN网站分析IGF2B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通过LinkedOmics网站对IGF2BP1进行共表达分析及GSEA富集分析。STRING网站被用于构建IGF2BP1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IGF2BP1及与其有蛋白互作关系的基因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IGF2BP1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TP53的突变有关(P<0.05)。共表达分析显示1226个基因与IGF2BP1呈正相关,825个基因与IGF2BP1呈负相关(P<0.01)。GSEA分析显示这些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生物调节、代谢、对刺激物的应答等过程,行使与蛋白质、离子和核酸结合等功能。在m6A相关基因的PPI网络中,IGF2BP1与多个m6A相关基因有着蛋白互作关系。Kaplan-Meier分析显示,IGF2BP1及多个与其有着蛋白互作关系的基因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IGF2BP1的表达水平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增高,且与胰腺癌不良预后有关,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治的潜在新靶点。
2023 Vol. 63 (1): 27-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219 )
34 王玉凤高珣肖青勉
无创血流动力学与热稀释法监测在急性农药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与热稀释法监测系统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急性农药中毒患者112例,依据监测系统不同分为无创组(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热稀释组(使用热稀释法),每组各56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用时、生命体征监测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总用量、住院费用)、治疗前及治疗(15、30、60、120和240 min)时的血药质量浓度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左心室做功(LCW)、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无创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用时、生命体征监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热稀释组,阿托品总用量、住院费用少于热稀释组(均P<0.05);无创组治疗60、120、240 min时血药质量浓度低于热稀释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无创组LCWI、LCW、SV、CO水平高于热稀释组(均P<0.05);治疗240 min时、治疗结束后无创组PaO2、pH值高于热稀释组,PaCO2低于热稀释组(均P<0.05);无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热稀释组(16.33%比36.17%,P<0.05)。结论 与热稀释法比较,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指导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治疗时监测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2023 Vol. 63 (1): 34- [摘要] ( 77 ) [HTML 1KB] [PDF 0KB] ( 207 )
39 胡海斌张晓强王湘周辉彭梅
基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配合神经内镜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基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配合神经内镜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HICH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实施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配合神经内镜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周围水肿持续时间、术前血肿量、残余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术前及术后1和3 d的神经递质包括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水平,神经功能指标包括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水肿持续时间更短,残余血肿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均P<0.05)。2组术后1和3 d Glu、As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Gly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SE、NPY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9.43%比35.85%,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改良Kronlein定位法的微球囊扩张脑组织牵开后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能改善手术情况,提高血肿即时清除率,减轻血肿对神经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3 Vol. 63 (1): 39- [摘要] ( 94 ) [HTML 1KB] [PDF 0KB] ( 181 )
45 刘彬殷波徐靖邓武昌朱良炎高栋才秦伟国龚攀任光玉许国安
微波消融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19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八医院接受彩超引导下经皮冷循环MWA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928例(共4886枚良性甲状腺结节,其中实性结节2812枚、囊性结节248枚、囊实性结节1826枚)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6、12、24个月结节体积及术前与术后1、3个月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6、12、24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81.6%的结节体积术后24个月减少量达到50%以上,18.4%的结节术后12个月消失;术后1、3个月患者甲状腺功能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未见重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MWA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微创、安全、有效。

2023 Vol. 63 (1): 45- [摘要] ( 83 ) [HTML 1KB] [PDF 0KB] ( 205 )
49 代江娜刘倩刘霄岩
TUG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6例AMI患者(观察组)和86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血清TUG1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UG1诊断AMI的价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TUG1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TUG1与转录因子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9(SOX9)的靶向调控关系,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测定TUG1过表达的人心肌细胞(AC16)的凋亡。结果 观察组血清TUG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TUG1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0%和82.14%。血清TUG1分别与cTnI(r=0.723,P=0.012)和CK-MB(r=0.603,P=0.031)呈正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证实SOX9是TUG1的靶基因。H2O2诱导心肌细胞后,转染TUG1-mimic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AMI患者TUG1表达水平上升,并靶向抑制SOX9而促进心肌细胞凋亡。
2023 Vol. 63 (1): 49-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199 )
55 张懿兰 何谦 王丹 袁超 温晶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胸腰椎手术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胸腰椎手术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和1:1:1实验设计原则,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6例需行胸腰椎手术治疗的中老年患者分为A、B、C组,每组52例。3组均行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其中A、B、C组右美托咪定剂量分别为0.5、1.0、1.5μg·kg-1。比较3组入室前(T1)、手术切皮时(T2)、术毕时(T3)、气管拔管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应激指标[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术后各时间点舒适度评分(BC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各时间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C组T2、T3、T4时点HR、MAP值及血清ALD、Cor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2、4、6、12、24、48 h BC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 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 VAS评分及术后第1、2天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5.77%,显著低于C组的19.23%(P<0.05),但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胸腰椎手术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推荐右美托咪定剂量为1.0μg·kg-1,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
2023 Vol. 63 (1): 55-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0KB] ( 224 )
61 陈毅克黄敏菁黎素清覃聪
0~6岁儿童血锌、25-羟基维生素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0~6岁儿童血中锌、25-羟基维生素D[25-(OH)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贵港市人民医院0~6岁儿童80例,其中21例发育缓慢患儿作为缓慢组,59例健康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锌水平、25-(OH)D水平、IGFBP-3水平、骨密度、身高、体重,采用相关性分析它们的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发育迟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缓慢组较对照组血锌[(59.79±12.33)μmol·L-1比(72.09±15.47)μmol·L-1]、25-(OH)D[(26.68±8.56)ng·mL-1比(34.99±10.02)ng·mL-1]、IGFBP-3[(0.60±0.19)ng·mL-1比(0.99±0.30)ng·mL-1]、身高[(81.25±8.49)cm比(103.85±11.26)cm]、体重[(11.97±3.67)kg比(16.51±5.43)kg]均更低(均P<0.05),骨密度不足者占比更高(100.00%比20.34%,P<0.05);血锌、25-(OH)D、IGFBP-3水平与儿童骨密度分级呈负相关(r=-0.515、-0.888、-0.449,均P<0.05),与身高(r=0.633、0.582、0.794)、体重(r=0.517、0.499、0.815)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锌(OR=0.376)、25-(OH)D(OR=0.438)、IGFBP-3水平(OR=0.735)、骨密度分级[OR=1.155(轻度不足)、1.522(中度不足)、2.374(重度不足)]均为儿童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0~6岁发育迟缓儿童血中锌、25-(OH)D、IGFBP-3水平均较低,且三者与患儿的骨密度呈负相关,与体重和身高呈正相关,均是影响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
2023 Vol. 63 (1): 61-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216 )
65 左满满 金小红 彭丽 莫非
新型多功能喉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新型多功能喉罩控制通气与静脉全身麻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12月进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检查时2组均行静脉全麻,观察组采用新型多功能喉罩控制通气,对照组保留自主呼吸,比较2组患者入室后(T0)、纤支镜通过声门即刻(T1)、纤支镜撤出声门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出现躁动、呛咳、憋气、检查中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及镜检医师的满意度。结果 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观察组患者MAP、SpO2及HR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0%(P<0.05);观察组患者及镜检医师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00%比50.00%,92.50%比52.50%,均P<0.05)。结论 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使用新型多功能喉罩患者呼吸循环更稳定,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也更高。
2023 Vol. 63 (1): 65-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0KB] ( 168 )
69 罗志文 熊志超 刘文彩 曹志远 钟南山 姚葛亮 舒勇 刘志礼 刘家明
许莫氏结节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 SN)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和分布规律,探讨SN与椎管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8月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腰椎磁共振图像,记录SN在腰椎每个节段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SN,将患者分为SN组和非SN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椎体中央前后径、各椎间隙硬膜囊前后径、硬膜囊矢径比的差异。分析SN与对应节段腰椎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18例患者,其中118例患者的237个终板发生SN。SN在L4/5节段的发生率最高(26.6%),且头侧终板的发生率高于尾侧终板。SN组在L1/2、L2/3和L4/5节段的硬膜囊矢径比值小于非SN组(P<0.05)。SN组的硬膜囊矢径比值平均为0.28±0.10,显著低于非SN组的0.32±0.11(P<0.001),且SN与硬膜囊矢径比值呈负相关(r=-0.164,P<0.001)。结论 SN与腰椎管狭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腰椎管狭窄严重程度的一个判断指标。
2023 Vol. 63 (1): 69-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204 )
73 俞玉琪李德富刘勇卢曲琴
江西省儿童流感样病例就诊率ARIMA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分析江西省儿童流感样病例就诊的流行情况,探讨ARIMA模型对儿童流感样病例就诊率的预测能力,为儿童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流感监测系统中2017—2021年江西省儿童医院的月流感样病例就诊率数据拟合ARIMA模型,并进行预测。采用均方根绝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 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评价预测效果。结果 2017—2021年江西省儿童流感样病例年平均就诊率为2.11%;最佳拟合模型为ARIMA(0,1,0)(0,1,1)12,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P>0.05),MAE、RMSE和MAPE分别为0.68、1.05和51.96%,提示该模型拟合较好;通过该模型预测2021年江西省儿童流感样病例年均就诊率为2.57%,2021年1—12月实际流感样病例就诊率均位于预测值95%置信区间中。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ARIMA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儿童流感防控的预测。
2023 Vol. 63 (1): 73-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0KB] ( 201 )
77 钟燕 魏清风 范义兵 王楠 刘斌
2021年江西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肿瘤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KISH表入户抽样,通过问卷星或纸质形式填写问卷,应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各个因素和知晓率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6885份有效问卷,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5.42%;女性知晓率低于男性(64.28%比66.43%,χ2=129.814、P<0.001);城市户籍人群知晓率高于农村户籍人群(66.46%比63.44%,χ2=339.470、P<0.001)。未婚(OR=0.86),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OR=0.64)、初中(OR=0.52)和高中/中专/技校(OR=0.74)、无/不清楚肿瘤家族史(OR=0.51)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程度更低;男性(OR=1.24)、年龄14~24岁(OR=2.14)和25~44岁(OR=1.49)、企业/商业/服务人员(OR=1.29)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程度更高。居民对癌症规范化诊疗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67.87%),对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57.11%),癌症早诊早治知识、癌症相关基本知识和癌症预防知晓率分别为67.71%、66.09%和66.06%。结论 江西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加大癌症防治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水平。
2023 Vol. 63 (1): 77- [摘要] ( 73 ) [HTML 1KB] [PDF 0KB] ( 202 )
82 纪开宝 谢丽萍 邢怡桥
白藜芦醇在眼科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物质,是红葡萄酒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其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浆果、桑葚、蓝莓等植物中。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凋亡、心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在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意味着白藜芦醇可能成为治疗眼部疾病的潜在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白藜芦醇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白藜芦醇的药用价值提供思路。
2023 Vol. 63 (1): 82- [摘要] ( 125 ) [HTML 1KB] [PDF 0KB] ( 208 )
88 李非沈云峰
表观遗传调控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包含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在内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展的最终结局是肝硬化及肝癌。表观遗传被定义为不改变DNA序列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变化,具体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小分子RNAs(miRNAs)调节等机制。越来越多的动物及人类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调节着肝脏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调控作用。组蛋白修饰是调节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包括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内的组蛋白修饰异常会导致代谢紊乱,使脂肪肝发病风险增加。miRNAs参与调控肝脏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翻译和纤维化过程等多个方面。文章就NAFLD发生发展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023 Vol. 63 (1): 88- [摘要] ( 100 ) [HTML 1KB] [PDF 0KB] ( 207 )
92 李丛彬 唐博 肖海军
创伤性异位骨化前体细胞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异位骨化(traumat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THO)是由可诱导的前体细胞、适宜诱导的软组织环境和诱导骨化的信号通路三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就可诱导的前体细胞及其在THO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发现可诱导的前体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肌腱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内皮细胞和肌卫星细胞等,这些细胞在调控THO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缺乏特异性高的标记物。文章旨在为寻找前体细胞特异性高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
2023 Vol. 63 (1): 92-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240 )
97 汪艮亮彭源明钟玉春胡小云徐维
巨大T1期直肠腺癌经肛腔镜微创手术治疗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直肠良性肿瘤或T1期直肠癌经肛腔镜微创切除手术(TAMI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报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行TAMIS手术治疗的巨大T1期直肠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时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TAMIS手术的文献,分析其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本例为53岁男性患者,术前活检病理提示直肠巨大绒毛状腺瘤。行TAMIS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00 min,术中出血50 mL,术后第1天进食流质,第7天出院。术后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腺体呈中-重度异形,局灶癌变,浸润深度为黏膜肌层以下约0.15 cm。黏膜四周切缘及基底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结论 直肠巨大良性或T1期直肠癌行TAMIS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2023 Vol. 63 (1): 97- [摘要] ( 107 ) [HTML 1KB] [PDF 0KB] ( 214 )
103 黄艳霞 邬小萍 陈秋波 汪金根 鞠蔚华 彭浒萍 王莉 陈宏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反复核酸阳性超过3个月2例报告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核酸反复阳性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新冠复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分别诊断为新冠轻型和普通型,前期经过干扰素α-2b抗病毒、调节免疫、中药等药物治疗后,鼻咽拭子核酸结果显示反复阳性,时间超过3个月。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2周及6周后病毒核酸转阴,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为治疗新冠长时间复阳患者提供一种治疗策略。
2023 Vol. 63 (1): 103- [摘要] ( 76 ) [HTML 1KB] [PDF 0KB] ( 143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