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 61卷 3期
刊出日期:2021-06-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柯靓 徐菁铭 史亚楠 王蓉芸 武彪 徐小宏
乳腺宁贴片外敷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影响
目的观察外用药乳腺宁贴片对乳腺增生模型SD大鼠的乳头直径与高度、乳腺组织病理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和乳腺宁贴片组(T组),每组10只。M组与T组大鼠通过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序贯黄体酮构建乳腺增生模型。从肌内注射开始,T组在大鼠第2对和第3对乳头外敷乳腺宁贴片中硫酸盐粉末膏药3 g,而C组和M组给予等量赋形剂,每24 h换药1次。干预第30天测量3组大鼠乳房的直径和高度,观察3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学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C、M、T组大鼠乳头直径分别为(1.40±0.07)、(1.64±0.05)、(1.51±0.03)mm,高度分别为(1.24±0.09)、(2.24±0.12)、(1.87±0.10)mm,与C组比较,M组大鼠的乳头直径、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M组比较,T组大鼠的乳头直径、高度均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与C组比较,M组乳腺小叶的腺泡数量显著增多,乳腺腺腔扩张同时出现大量分泌物,导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增生排列紊乱,ERα、PR和Ki-67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M组比较,T组乳腺小叶的腺泡数显著减少,管腔内的分泌现象减弱,ERα、PR和Ki-67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乳腺宁贴片外敷于乳腺增生模型SD大鼠,可降低乳腺组织ERα、PR和Ki-67表达,改善大鼠乳腺增生症。
2021 Vol. 61 (3): 1- [摘要] ( 89 ) [HTML 1KB] [PDF 0KB] ( 272 )
6 李银辉 胡海燕 丁家荣 朱超 袁继行 郭志勇
LncRNA-ATB在草酸钙结晶诱导的HK-2细胞损伤、增殖抑制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ATB在草酸钙结晶性肾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一水草酸钙(COM)结晶诱导HK-2细胞损伤为模型,应用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构建干扰lncRNA-ATB表达的稳转细胞株;qRT-PCR检测lncRNA-ATB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LDH试剂盒检测细胞损伤。结果 COM刺激的HK-2细胞中lncRNA-ATB表达显著升高(P<0.05),细胞发生损伤,增殖受抑制且发生EMT;COM刺激后HK-2细胞的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和ZO-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干扰lncRNA-ATB的表达显著缓解COM刺激所致的细胞损伤(P<0.01)、增殖抑制(P<0.01)和EMT(P<0.05)。结论LncRNA-ATB可促进COM诱导的HK-2细胞损伤、增殖抑制和EMT,提示其可能参与调控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
2021 Vol. 61 (3): 6- [摘要] ( 98 ) [HTML 1KB] [PDF 0KB] ( 324 )
12 薛金嫚 安文强 张茜 杨敏 刘鹏 郭迎 吴晓牧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疗效
目的探究人神经干细胞(hNSCs)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培养hNSCs细胞,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和Transwell方法检测hNSCs的干性标志物、分化标志物及迁移能力;实验分3组:空白组、模型组(复制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NSC治疗组(采用hNSCs治疗),每组10只小鼠;检测各组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检测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因子(IL-1β、IL-6、IL-10)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hN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且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20 h时迁移能力最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更高,脑组织炎症细胞更多,IL-1β和IL-6水平更高,IL-10水平更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NSC治疗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炎症细胞减少,IL-1β和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加(均P<0.05)。结论 hNSCs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症状具有改善作用,提示其可应用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2021 Vol. 61 (3): 12-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314 )
18 郑华山 陈成辉 蔡亲平 林献科 李合
lncRNA CASC9通过调控miR-424-5p/SOX9分子轴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癌症易感性候选基因9(CASC9)通过调控miR-424-5p/SOX9分子轴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检测CASC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KYSE450、KYSE150、EC190、EC9706)及正常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株(Het-1A)中的表达;敲降CASC9在KYSE45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检测下调CASC9对细胞增殖、侵袭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OX9蛋白及周期蛋白2(CCND1、CCNA、CDK4、CDK6)的表达;通过CCK-8和Transwell方法检测KYSE45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miR-424-5p与CASC9或SOX9的靶向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细胞系高表达CASC9(P<0.01),敲降CASC9可抑制KYSE45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并阻滞细胞周期G1/S期(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证实,CASC9靶向miR-424-5p、并下调其表达,SOX9是miR-424-5p的靶基因;敲降CASC9可上调miR-424-5p、并抑制SOX9的表达(均P<0.01)。结论 lncRNA CASC9可通过下调miR-424-5p,并促进SOX9表达而刺激KYSE450细胞的增殖、侵袭。
2021 Vol. 61 (3): 18- [摘要] ( 95 ) [HTML 1KB] [PDF 0KB] ( 283 )
26 汪洁 叶凤书 熊丽霞 林伟鹏 陈纶华 米燕 姚政源 刘敏 李占清 隋华秀 伊雪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冷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冷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方法 HK-2细胞常规培养后分3组:对照组(sham组)、冷H/R组即细胞冷缺氧4 h后复氧4 h、HSYA预处理组即缺氧前0.5 h给予不同剂量(15、25、35、45、55、65、75μmol·L-1)的HSYA处理,其余同冷H/R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sham组比较,冷H/R组细胞变圆,贴壁细胞数量减少,但经HSYA (25μmol·L-1)处理后细胞形态有所恢复,贴壁细胞数量增多;与sham组比较,冷H/R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100.00±0.09)%比(59.00±3.80)%,P<0.05];与冷H/R组比较,HSYA (25μmol·L-1)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59.00±3.80)%比(74.00±5.50)%,P<0.05];sham组见细胞质内线粒体、糖原较丰富,冷H/R组细胞质内见线粒体肿胀或固缩,次级溶酶体中含残存细胞器,糖原散在、减少,明显扩张的内质网;而HSYA预处理(25、35、55μmol·L-1亚组)后细胞质内见自噬小体增多,其他4个亚组(15、45、65、75μmol·L-1组)见糖原数量有所恢复且部分聚集。结论 HSYA预处理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冷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最佳预处理浓度为25μmol·L-1,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自噬、线粒体功能和直接抗氧化有关。
2021 Vol. 61 (3): 26-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0KB] ( 278 )
31 郭玲路萌
circ0001982靶向miR-600对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状RNA 0001982(circ0001982)是否通过靶向miR-600调控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方法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circ0001982和miR-600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T-qPCR分析circ0001982对miR-600调控作用;将si-con、si-circ0001982、miR-con、miR-600、circ0001982+anti-miR-con、si-circ0001982+anti-miR-600分别转染MCF-7细胞并放射照射(4 Gy),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circ0001982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600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CF-10A细胞比较,MCF-7细胞中circ0001982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600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i-con组比较,si-circ0001982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凋亡率和放射敏感性均升高(均P<0.05),放射增敏比为1.135。与4 Gy+si-con组比较,4 Gy+si-circ0001982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与miR-con组比较,miR-600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凋亡率和放射敏感性均升高(P<0.05),放射增敏比为1.776。与4 Gy+circ0001982+miR-con组比较,4 Gy+si-circ0001982+miR-600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circ0001982与miR-600直接结合并负调控miR-600表达。与circ0001982+anti-miR-con组比较,si-circ0001982+anti-miR-600组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P<0.05),放射增敏比为0.664。与4 Gy+circ0001982+anti-miR-con组比较,4 Gy+si-circ0001982+anti-miR-600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抑制circ0001982通过靶向miR-600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增加其放射敏感性,提示circ0001982/miR-600途径可能是乳腺癌放射增敏的靶点。
2021 Vol. 61 (3): 31- [摘要] ( 82 ) [HTML 1KB] [PDF 0KB] ( 282 )
39 冯奕习彭伟如陈丹华李汉秋陈见辉陈小冰
2种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平台检测抗苗勒管激素评估卵巢储备能力的比较
目的比较2种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平台测定抗苗勒管激素(AMH)在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平台的不同分为2组即亚辉龙组和贝克曼组,分别运用2种平台检测125例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基于月经情况和超声卵泡数,将125例患者分为围绝经期组、卵巢低反应组、卵巢功能正常组、卵巢高反应组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5个亚组。比较2种平台的AMH检测精密度和浓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判断AMH用于评估两两亚组分组能力的截断值。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比较2种平台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亚辉龙和贝克曼测定AMH低、中、高浓度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良好,亚辉龙和贝克曼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77%、1.06%、1.08%和2.08%、1.42%、1.34%,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63%、2.16%、1.91%和3.40%、2.35%、2.05%。在区分围绝经期、低卵巢储备、卵巢储备正常、高卵巢储备和PCOS上,亚辉龙组的截断值分别为0.095、0.665、2.130和5.345 ng·mL-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5、0.956、0.947和0.910,贝克曼组的截断值分别为0.085、0.776、2.365和6.090 ng·mL-1,AUC分别为0.992、0.956、0.920和0.960。Bland-Altman散点图的结果显示贝克曼组测定值比亚辉龙组高出0.10倍。结论亚辉龙和贝克曼2种检测平台测定AMH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较好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能力,且二者相关性较好。
2021 Vol. 61 (3): 39- [摘要] ( 74 ) [HTML 1KB] [PDF 0KB] ( 273 )
44 孙伟铭 李士林 董香丽 赵娜 于国华 帅浪 袁也丰
基于感觉门控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感觉门控(SG)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PS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疼痛、抑郁及焦虑状况变化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感觉门控电位(SGP/P50)水平。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抑郁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焦虑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估。SGP/P50水平检测使用MEB-92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受试者进行条件(S1)-测试(S2)短声听觉成对刺激模式测试,记录S1-P50波幅、S2-P50波幅、S1-P50波幅与S2-P50波幅差值(S1-S2)、P50抑制率(S2/S1)及P50抑制异常率。结果 2组治疗后NRS、HAMD-24、HAMA-14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4、6周后NRS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4、6周后HAMD-24、HAMA-14评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GP/P50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1-P50波幅、S1-S2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P50波幅、S2/S1、P50抑制异常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2-P50波幅、S2/S1及P50抑制异常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控PSPD患者的感觉门控功能,缓解PSPD患者的疼痛,改善抑郁及焦虑症状。
2021 Vol. 61 (3): 44- [摘要] ( 86 ) [HTML 1KB] [PDF 0KB] ( 288 )
49 刘玲阮中宝陈各才王叶宝王国余
双腔起搏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的156例患者,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组81例和房室传导阻滞(AVB)组75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病史资料,术后平均随访3.9年,观察患者房颤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房颤首发时间及房颤负荷,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双腔起搏器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总体的房颤发生率随着随访时间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AVB组房颤发生率较SSS升高趋势更缓慢,且SSS组房颤发生率较AVB组明显升高(χ2=7.64,P<0.01)。SSS组首次发生房颤时间比AVB组早(t=4.79,P<0.01),SSS组房颤负荷较AVB组高(t=4.9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右室心尖部起搏(B=0.05,OR=2.627,95%CI 1.334~7.572,P=0.017)、心室起搏比例(B=-0.028,OR=4.717,95%CI 1.425~11.83,P=0.003)是双腔起搏器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S组首次发生房颤时间较AVB组早,且房颤负荷更高;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心室起搏比例是双腔起搏器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 Vol. 61 (3): 49-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0KB] ( 273 )
53 薛敏李晶姜丽丽詹邶王勇
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分析
目的从结构和功能上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P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回顾性病例分析法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m-CNV患者32例(32眼)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对患眼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裂隙灯、眼压、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 FFA)检查,随访观察至术后12周。主要评价指标为患眼术前和术后4、8、12周BCVA(LogMAR视力)和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变化,以及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观察至12周,25眼FFA无明显荧光素钠渗漏,CMT恢复正常;5眼FFA荧光素钠渗漏减轻,CMT减低;2眼FFA荧光素钠渗漏加重,CMT增加。受试32眼共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64次,平均2.0次·眼-1,其中8眼治疗1次,16眼治疗2次,8眼治疗3次。患眼术前和术后4、8、12周的BCVA分别为0.73±0.44、0.62±0.41、0.54±0.39和0.53±0.4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13,P<0.001);患眼术前和术后4、8、12周的CMT分别为(285.94±12.44)(265.41±11.79)(259.71±7.65)和(256.55±4.97)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71,P<0.001)。术后有4眼暂时性眼压轻度升高,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证实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m-CNV安全有效且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2021 Vol. 61 (3): 53- [摘要] ( 80 ) [HTML 1KB] [PDF 0KB] ( 281 )
58 徐志伟陈伟峰张宪华王滨郑晓英彭文龙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贝那普利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2、6个月后的主要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N-末端pro-B型利尿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6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1个月后2组主要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个月后观察组主要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主要心功能指标(对照组除外左室舒张期内径)治疗6个月优于治疗2个月、治疗2个月优于治疗1个月(P<0.05)。观察组肌酐升高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比26.67%,33.33%比46.67%,P<0.05)。结论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治疗方案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尤其在远期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2021 Vol. 61 (3): 58- [摘要] ( 79 ) [HTML 1KB] [PDF 0KB] ( 297 )
62 杨帆 刘日红 梁春艳 姚碧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严重程度与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 WML)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1—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15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50)和重度组(n=58)。比较3组的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 L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SaO2<90%time/total sleep time, TSTSaO2<90%)、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不同睡眠体位下AHI及WML发生率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对WML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OSAHS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与WML的相关性。结果 LsaO2、MoCA评分随着OSAHS的加重而降低(P<0.05),TSTSaO2<90%、BMI随着OSAHS的加重而增高(P<0.05);不同睡眠体位下AHI随着OSAHS的加重而增高(P<0.05);不同严重程度OSAHS患者仰卧位AHI均明显高于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AHI(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的WML发生率分别为57.14%(24/42)、72.00%(36/50)和86.21%(50/58),WML发生率随着OSAHS的加重而增高(P<0.05)。年龄(OR=7.748,95%CI:1.047~1.362,P=0.000)、OSAHS(OR=9.195,95%CI:3.753~28.566,P=0.000)为WML的独立危险因素;TSTSaO2<90%、仰卧位AHI与WML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199、0.257,P=0.036、0.003),MoCA评分与WML呈明显负相关性(r=-0.248,P=0.010)。结论 WML发生率随着OSAHS的加重而增加,WML与TSTSaO2<90%、仰卧位AHI存在明显正相关,与MoCA评分存在明显负相关。
2021 Vol. 61 (3): 62- [摘要] ( 83 ) [HTML 1KB] [PDF 0KB] ( 272 )
69 陈兰 林远生 刘建生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TUBA1C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α-微管蛋白特异性1c链(TUBA1C)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535例肺腺癌组织与59例癌旁组织RNA-seq数据及对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肺腺癌组织中TUBA1C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且随着TNM分期的增加,TUBA1C表达呈明显上调趋势(P<0.001);高表达TUBA1C的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0.013);TUBA1C高表达、TNM分期、T分期、N分期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UBA1C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提示TUBA1C可能为肺腺癌预后评估指标及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2021 Vol. 61 (3): 69-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0KB] ( 269 )
67 刘晖陈建勇王爱瑶郭晓白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1例临床分析
<正>胃炎性纤维性息肉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胃部病变,随着超声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对该类疾病也有了更多的认识。白光内镜可发现胃部隆起性疾病,但常规病理通常为黏膜慢性炎,超声内镜有其比较特征的表现:病变起源于黏膜深层或黏膜下层,较少累及固有肌层,常为低回声改变,部分表现为不均匀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较丰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可确诊。本文报告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胃炎性纤维性息肉患者,探讨胃炎性纤维性息肉的内镜、超声内镜及病理特征。
2021 Vol. 61 (3): 67- [摘要] ( 90 ) [HTML 1KB] [PDF 0KB] ( 297 )
100 胡冲刘晖余志强余子琪陈建勇
酷似异位胰腺的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
正>深在性囊性胃炎(GCP)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胃部疾病,临床表现及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20年3月收治1例酷似异位胰腺的深在性囊性胃炎,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深在性囊性胃炎的认识。
2021 Vol. 61 (3): 100- [摘要] ( 72 ) [HTML 1KB] [PDF 0KB] ( 288 )
102 廖燕辉温明华徐艳杰龚韧徐劲松吴延庆杨人强
江西省首例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膜介入植入术报告
<正>主动脉狭窄(AS)是老年人群常见心脏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在年龄≥65岁人群中约占2.0%,在≥85岁人群中约占4%[1]。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肯定的疗效[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经导管人工瓣膜有自膨式主动脉瓣膜和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膜,有研究[3-4]表明,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膜具有的低瓣周漏率、再入院率及术后起搏器置入率相对较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6年3月在江西省率先开展经导管自膨式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以来,已经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治疗了很多严重主动脉瓣疾病患者。
2021 Vol. 61 (3): 102- [摘要] ( 81 ) [HTML 1KB] [PDF 0KB] ( 297 )
105 黄治发 陈恩晴 杨子凡 曾君剑 黄舒鹏 张鹏
左侧股动脉分支及大隐静脉属支等解剖变异1例
<正>下肢血管体系中,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股动脉及其分支,为下肢进行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的作用,查阅佟智颖等[1-4]文献资料只见其分支等变异,笔者解剖发现股动脉分支及大隐静脉属支均存在变异情况,较为罕见。现作如下报告,仅供临床实践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经10%甲醛溶液灌注固定的成年男性尸体一具,来源于宜春学院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测量工具利用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cm),数码相机记录实物照片。
2021 Vol. 61 (3): 105-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0KB] ( 272 )
74 刘振康 高志增 陈文昭
关节镜下治疗11例腓骨下小骨的效果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腓骨下小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全关节镜治疗并获随访的腓骨下小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踝关节扭伤史,伤后未行外固定治疗。关节镜下行小骨复位固定术8例,复位术后外固定制动不负重3周;另3例患者小骨小于4 mm,无法镜下固定,行小骨摘除、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术后外固定制动不负重6周;之后患者踝关节均在可调节活动角度支具保护下均完全负重活动6周。出院后每隔6周或12周门诊复诊,行X线检查或MRI检查。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足外科协会(JSSF)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00±6.20)个月,小骨复位固定中8例小骨完全愈合,小骨摘除、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后3例韧带愈合良好。11例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SSF评分分别为(63.91±5.26)、(96.27±4.27)分,末次随访时JSSF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03)。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关节镜技术能很好地用于治疗症状性腓骨下小骨。
2021 Vol. 61 (3): 74- [摘要] ( 89 ) [HTML 1KB] [PDF 0KB] ( 300 )
77 曾婷周嘉琪尚辉王晓东张学良王凯
广西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参数估计

目的基于广西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数据,对COVID-19的相关流行病学参数,如世代间隔、基本再生数R0,进行估计。方法采用三种概率密度分布模型(Gamma分布、Weibull分布、Lognormal分布)来拟合世代间隔的概率分布,采用Akaike信息准则(AIC)衡量统计模型拟合优良性。结果广西地区的COVID-19疫情发展遵循Logistic指数增长模型。世代间隔平均值为7.00 d(95%CI:6.56~9.64),利用指数增长法估计得基本再生数R0为1.51(95%CI:1.49~1.53)。结论世代间隔更符合Gamma分布;R0>1。此次COVID-19疫情在防控部门的迅速响应、强力且高效执行下,疫情形势大有减缓。

2021 Vol. 61 (3): 77-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0KB] ( 281 )
80 李娟卢婉君龚书豪王缨
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进展
微炎症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合并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非透析因素和腹膜透析相关性因素均可促进微炎症的发生。而微炎症作为炎症-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S)的核心环节,与CRF腹透患者营养不良、肾性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其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不良。目前,针对微炎症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未来需要从阻断相关的作用机制入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2021 Vol. 61 (3): 80- [摘要] ( 78 ) [HTML 1KB] [PDF 0KB] ( 273 )
84 时曼莹余鹏赖晓阳
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MET)为2型糖尿病(T2MD)治疗的一线用药,糖尿病患癌风险高,而MET可减少T2MD患癌风险、协同治疗癌症。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癌症死亡的六大病因之一,MET通过抑制EC细胞增殖、迁移,诱导EC细胞凋亡和自噬及外泌体的改变延缓EC进展;联合辅助治疗可增强药物对EC细胞的敏感性、减少复发、降低总病死率等。文章对MET在EC防治中应用的最新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2021 Vol. 61 (3): 84- [摘要] ( 88 ) [HTML 1KB] [PDF 0KB] ( 229 )
88 黄丹邓燕
670nm红光减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损害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作为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儿童期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红光到近红外光谱的低强度光疗可防止神经细胞和视网膜细胞损伤,670 nm红光作为一种强大的神经保护剂,可以促进线粒体ATP产能增加,减轻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动物(模拟ROP)的氧化应激、细胞死亡、视网膜应激和炎症反应,维持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提高感光细胞存活率,减少血管闭塞及新生血管和异常周边分支的形成,减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损害,降低ROP的发生率。670 nm红光对氧源性视网膜病变动物和人类ROP作用的影响,为临床治疗ROP提示一个新的可能方向。
2021 Vol. 61 (3): 88-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0KB] ( 280 )
92 胡明斌顾伟国刘运炜陈少卿
Hedgehog信号通路与肿瘤放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胚胎组织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该信号通路的持续异常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多种肿瘤的放疗敏感性受Hh信号通路的影响。本文就Hh信号通路与肿瘤的放疗敏感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Hh信号通路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2021 Vol. 61 (3): 92- [摘要] ( 100 ) [HTML 1KB] [PDF 0KB] ( 276 )
96 邓圆圆刘红红徐积兄
胰岛β细胞去分化及可塑性
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胰岛β细胞去分化是引起β细胞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去分化后的胰岛β细胞类似于胰岛内分泌祖细胞,可重新分化为胰岛β细胞,但胰岛β细胞这种去分化及重新分化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明确。慢性氧应激、内质网应激、细胞因子作用等在β细胞去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药物治疗可诱导去分化的胰岛β细胞重新分化。进一步明确胰岛β细胞去分化及重新分化的具体机制,可为糖尿病治疗带来新思路。
2021 Vol. 61 (3): 96- [摘要] ( 86 ) [HTML 1KB] [PDF 0KB] ( 290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