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 55卷 03期
刊出日期:2015-06-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何伟逸; 杨成彬; 刘晓宇; 黄海珍; 杨平常; 刘志刚
复方中药抑制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Formula-3)抑制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DNP-BSA-IgE激发建立致敏的RBL-2H3细胞模型。采用MTT实验检测Formula-3(中药组成:人参9g,干姜9g,黄连9g,当归9g,乌梅30g,灵芝30g)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Formula-3对致敏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及细胞因子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SOC通道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致敏的细胞模型。Formula-3不会对细胞活性造成影响。Formula-3可减少致敏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Th2型细胞因子和Th1型细胞因子的水平亦有显著变化(P<0.05);能够抑制肥大细胞膜上SOC通道的开放,Ca2+瞬变从1.83降至1.18(P<0.05)。结论 Formula-3通过抑制SOC通道的开放达到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目的。 
2015 Vol. 55 (03): 1- [摘要] ( 740 ) [HTML KB] [PDF 374KB] ( 1663 )
6 王俊轶; 李建杰; 李国平; 刘志刚; 刘晓宇
鸡卵清蛋白食物过敏大鼠中药口服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鸡卵清蛋白(OVA)食物过敏大鼠模型,利用中药复方Formula-3对食物过敏大鼠进行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BN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S对照组、OVA模型组及中药复方Formula-3治疗组,每组8只。OVA模型组与中药复方Formula-3治疗组在前6周和第7、9、11、13周分别予OVA(1mg·mL-1)灌胃致敏,每天1次;于第13周末以OVA(100mg·mL-1)进行激发,建立大鼠OVA食物过敏模型。其中中药复方Formula-3治疗组于第7周开始同时给予1mL中药复方Formula-3(150mg·mL-1)灌胃治疗,每天1次;OVA模型组则以1 mL的0.1 mmol·L-1 PBS灌胃治疗。PBS对照组致敏、激发和治疗均予以浓度为0.1mmol·L-1的PBS 1mL灌胃。激发24h后处死大鼠,测定3组大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计算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百分比、观察肠道组织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等,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OVA模型组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抗体显著高于PBS对照组、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PBS对照组(均P<0.01);中药复方Formula-3治疗组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显著低于OVA模型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显著少于OVA模型组(均P<0.01)。OVA模型组肠黏膜微绒毛变形,细胞内细胞器损伤,细胞间连接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中药复方Formula-3治疗组微绒毛均匀整齐,细胞器基本正常,细胞间连接紧密,与OVA模型组相比病变明显轻微。结论中药复方Formula-3能有效地降低食物过敏大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减轻肠道的病理改变,对食物过敏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5 Vol. 55 (03): 6- [摘要] ( 524 ) [HTML KB] [PDF 377KB] ( 831 )
10 毕声荣; 温振涛; 王右瑞; 余方圆
兔脂肪垫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及诱导定向分化研究
目的探讨兔脂肪垫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兔脂肪垫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原代SMSCs,有限稀释法纯化和扩增SMSCs,观察SMSCs形态学特点;CCK8法测定第2代及第4代SMSCs增殖能力;Alcian Blue、碱性磷酸酶,以及油红"O"染色法观察第4代SMSCs在定向诱导液中向成软骨、成骨、成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脂肪垫滑膜组织经组织块培养2~3d见SMSCs生长,12~14d可获大量SMSCs,纯化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第2、4代SMSCs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SCs经诱导可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结论关节内脂肪垫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地分离出SMSCs,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 
2015 Vol. 55 (03): 10- [摘要] ( 389 ) [HTML KB] [PDF 316KB] ( 633 )
14 蓝海兵; 罗雅玲; 赖文岩; 龚园其
肿瘤抑制基因PTEN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TEN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用重组PTEN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HASMCs(Ad-PTEN组),并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空载体(Ad-GFP组)和空白对照(MOCK)组对比,采用MTS测定细胞增殖、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细胞骨架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PTEN、p-Akt、Akt、p-FAK、FAK蛋白的表达。结果 Ad-PTEN组的吸光度(A)值和每单位面积迁移的细胞数显著低于Ad-GFP及MOCK组(均P<0.05),Ad-GFP和MOCK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过表达PTEN基因能抑制HASMCs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Ad-PTEN组细胞轮廓变细,伪足及应力纤维明显变少,而Ad-GFP、MOCK组细胞有少量短而细的应力纤维,很少丝状伪足形成。与AdGFP及MOCK组比较,Ad-PTEN组p-Akt表达水平和FA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均P<0.05),Ad-GFP及MOCK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过表达PTEN能下调Akt蛋白和FA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过表达PTEN可能通过下调p-Akt及p-FAK的表达,抑制HASMCs的增殖和迁移,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调控。
2015 Vol. 55 (03): 14- [摘要] ( 405 ) [HTML KB] [PDF 319KB] ( 883 )
19 李腾; 李琼; 严国强; 储佳佳; 沈小丹; 温见炳; 黄起壬; 钟荣梅
人PPARγ基因过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人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提取并扩增人PPARγcDNA目的片段,将该目的片段经AgeⅠ/NheⅠ酶切后插入经相同内切酶酶切后表达质粒(CMV-MCS-SV40-EGFP)得到重组穿梭质粒;再将该重组穿梭质粒与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的骨架质粒(pBHG loxΔE1,3Cre)经Cre/loxP酶切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Ad-PPARγ);最后,将Ad-PPARγ感染HEK293T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扩增、纯化及滴度检测。结果通过PCR鉴定及基因测序分析,PPARγ过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包装及纯化的Ad-PPARγ感染HUVECs后,可显著上调HUVECs中PPARγ基因的表达。结论PPARγ过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且能有效上调HUVECs中PPARγ基因的表达。
2015 Vol. 55 (03): 19- [摘要] ( 386 ) [HTML KB] [PDF 359KB] ( 872 )
23 林明宝; 万丽玲; 丁亚思; 庄媛媛; 侯琦
水蛭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水蛭多肽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A组,n=6)、水蛭多肽低剂量组(5mg·kg-1,B组,n=7)、水蛭多肽高剂量组(10mg·kg-1,C组,n=8)及灯盏花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5mg·kg-1,D组,n=7);另取大鼠7只制作假手术组(E组)。5组均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7d;B、C、D组给予相对应药物,A、E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称重法测定大鼠体质量、进食量,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功能。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体质量降低程度、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进食量显著增加,血-脑屏障功能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水蛭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其对血-脑屏障损伤的改善有关。 
2015 Vol. 55 (03): 23- [摘要] ( 483 ) [HTML KB] [PDF 303KB] ( 848 )
27 高琦; 王琦宇; 张斌; 杨静
SGX523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与c-Met表达的影响
目的体外观察SGX523对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中c-Met的表达情况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Tca8113+DMSO);SGX组(Tca8113+不同浓度范围30~600nmol·L-1的SGX523)。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的SGX523作用下的Tca8113细胞中c-Me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AKT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GX523对Tca8113细胞作用24、48、72h后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GX组在相同时段的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表明SGX523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在相同浓度(100nmol·L-1)SGX523作用下,24、48、72h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60.31±7.11)、(26.71±4.54)、(7.87±4.92)nmol·L-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SGX523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细胞抑制率在24、48、72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SGX523的SGX组c-Met、MAPK和AKT蛋白表达都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不同浓度SGX523的SGX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GX523具有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和下调c-Met蛋白表达作用,是一种有前景的舌鳞癌治疗的药物。 
2015 Vol. 55 (03): 27- [摘要] ( 331 ) [HTML KB] [PDF 257KB] ( 666 )
31 周围; 张咏梅; 徐军; 杨远坚
二苯乙烯苷对实验性行为绝望老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通过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二苯乙烯苷对实验性行为绝望老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急性和慢性给药方法,通过小鼠悬尾、小鼠强迫游泳、大鼠强迫游泳和大鼠敞箱实验的行为学实验,观察二苯乙烯苷对抑郁症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急性(给药1h)给予20、40、60mg·kg-1二苯乙烯苷均可降低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连续给药7d也可减少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还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得分(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二苯乙烯苷可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减少(P<0.05)。结论二苯乙烯苷具有抗抑郁症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提高海马齿状回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强神经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有关。 
2015 Vol. 55 (03): 31- [摘要] ( 480 ) [HTML KB] [PDF 255KB] ( 804 )
34 高松; 金彩萍; 程伟; 徐坤云
硬膜内灌注甲强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内灌注甲强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外周血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实验组、对照组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实验组在术后即刻向蛛网膜下隙注入甲强龙,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注药。术后1、3、7d采用BBB评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3d检测血清SOD和MDA含量;术后1、7dHE染色观察损伤节段脊髓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术后1、3、7dBBB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术后3、7dBBB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1、3d血清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术后1、3d血清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d血清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脊髓组织损伤处空洞形成较少,神经元萎缩变形较轻,神经纤维排列相对整齐,液化坏死及炎症细胞较少。结论硬膜内灌注甲强龙能有效地降低外周血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且能阻止继发性脊髓损伤病理的发展,保护脊髓。
2015 Vol. 55 (03): 34- [摘要] ( 350 ) [HTML KB] [PDF 367KB] ( 719 )
37 韩菊梅; 叶晓光
环丙沙星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体外诱导敏感肺炎克雷伯菌(KPn)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体外使用环丙沙星,采用多步法诱导耐药,并随机选择10对临床分离敏感菌和诱导后高度耐药菌进行GyrA基因QRDR(喹诺酮抗性区,quinolone resistant-determining region)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SDSPAGE电泳鉴定外膜外排泵蛋白TolC及膜孔蛋白porin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的KPn均成为耐药菌,其中高度耐药菌占73.81%。10株诱导的耐药菌中Ser83突变率为30%;膜孔蛋白porin表达均减少,外排泵蛋白TolC表达均增多。结论环丙沙星的使用与KPn耐药密切相关,并可引起KPn多种耐药分子产生。 
2015 Vol. 55 (03): 37- [摘要] ( 331 ) [HTML KB] [PDF 168KB] ( 635 )
40 吕显林; 岳耀光; 张永强; 朱绪亮; 张俊; 郭军; 黄丽芳; 梁仕才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小儿过敏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疗效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0例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B组给予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C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同时进行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对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和睡眠打鼾症状(憋气、反复惊醒、打鼾、张口呼吸等)的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采用鼻咽X线或CT检查测量腺样体最大厚度与鼻咽膜前后径之比(A/N比值)。结果 3组治疗前鼻痒、鼻塞、流涕和喷嚏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3组鼻痒、鼻塞、流涕和喷嚏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睡眠打鼾症状VAS评分及A/N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3组睡眠打鼾症状评分及A/N比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均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与儿童腺样体肥大存在密切关系。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有效地改善鼻过敏症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缩少腺样体改善患儿睡眠打鼾症状,为非手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提供了新的方法。 
2015 Vol. 55 (03): 40- [摘要] ( 414 ) [HTML KB] [PDF 187KB] ( 836 )
44 高铁铭; 付建珠; 赵亚玲; 王亚丽; 成志勇; 张霞; 曾志祥; 王丽莉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铜/锌比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初治再障组),经过正规治疗,可随访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标准治疗组(22例,应用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和葡萄糖酸锌治疗组(20例,在标准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选择同期40例健康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初治再障组患者血清铜含量及铜/锌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铜/锌比值与CD4+/CD8+呈负相关(r=―0.45,P=0.005)。治疗后葡萄糖酸锌治疗组患者CD4+/CD8+比值恢复好于标准治疗组(P=0.000)。结论铜/锌比值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共同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及转归。
2015 Vol. 55 (03): 44- [摘要] ( 385 ) [HTML KB] [PDF 201KB] ( 663 )
48 王平和; 丁玉霞; 张新生; 付仕华; 林冬娜; 缪迪; 邹胜祥
复方双柏液熏洗坐浴治疗痔手术后肛门肿痛100例
目的探讨复方双柏液熏洗坐浴治疗痔手术后肛门肿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行痔手术的300例患者,按术后坐浴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每组100例),3组分别采用复方双柏液熏洗、康复新液熏洗、高锰酸钾液熏洗坐浴,对比3组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80%、98%,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0%、81%、99%,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其他2组(均P<0.05)。结论复方双柏液熏洗坐浴对痔手术后肛门肿痛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2015 Vol. 55 (03): 48- [摘要] ( 356 ) [HTML KB] [PDF 155KB] ( 784 )
51 王志军; 洪波; 杨冬生
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MSCT扫描解剖学因素的对照研究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解剖学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08例腰椎滑脱患者,滑脱椎体均为L4,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峡部裂组)5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退变组)54例,均经MSCT检查确诊。分别测量2组病例的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椎间关节角度、椎弓峡部宽度、滑脱距离、滑脱指数。结果峡部裂组年龄、腰椎前凸角、椎弓峡部宽度小于退变组,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滑脱指数大于退变组(P<0.05或P<0.01);2组骶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发病年龄早于、滑脱指数大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弓峡部发育不良或形态改变(纤细)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病的重要因素;椎间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变小以及腰椎前凸角增大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2015 Vol. 55 (03): 51- [摘要] ( 304 ) [HTML KB] [PDF 199KB] ( 1005 )
54 陈发秀; 彭乐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商品名:密固达)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1例2型糖尿病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2组患者均口服碳酸钙D3(商品名:迪巧)600mg·d-1和骨化三醇(商品名:罗盖全)0.25μg·d-1,治疗组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1次,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的骨密度(BMD)、骨痛VAS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后2组各部位BMD与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均P<0.05),治疗组L2—L4、Neck、Ward’s、Torch区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6例出现轻微的发热、乏力、头痛、感冒症状和关节痛,口服塞来昔布后症状缓解;对照组有1例左侧股骨颈骨折发生。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增加BMD,安全性好。
2015 Vol. 55 (03): 54- [摘要] ( 370 ) [HTML KB] [PDF 188KB] ( 1177 )
58 王缨; 胡贵荣; 赵青
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比较青年、中年、老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79例IMN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15~29岁)组(21例)、中年(30~59岁)组(41例)、老年(60~75岁)组(17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临床分型均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各组临床分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血压发生率、血肌酐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eGFR明显低于青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血尿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病理分期以Ⅰ期膜性肾病为主(85.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同时系膜细胞增生、"满堂亮"现象及电镜下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老年组肾小管间质半定量积分、小血管病变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不同年龄组的IMN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熟悉它们的异同点,将有助于IMN诊治水平的提高。
2015 Vol. 55 (03): 58- [摘要] ( 354 ) [HTML KB] [PDF 195KB] ( 881 )
62 邢炜; 付静; 刘潜
30例乳腺导管内癌诊断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钼靶、术中冰冻检查、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术中冰冻检查结果及CK5/6、CK8/18、34βE12、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DCIS患者中症状为乳腺肿块或乳腺局限性增厚23例、单独或伴发乳头溢液5例、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的乳腺疼痛1例、没有任何症状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阳性符合率为66.7%,X线钼靶检测阳性符合率为76.7%,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X线钼靶检测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阳性符合率(90.0%比66.7%,χ2=4.812,P<0.05)。术中冰冻DCIS检出率为66.7%。CK5/6在DCIS及乳脉导管不典型增生(ADH)区域几乎为阴性,仅1例增生导管上皮CK5/6及CK8/18呈阳性;4例34βE12在ADH和DCIS增生细胞中均有表达;15例CK8/18在常规组织学病理中明确的DCIS区域及ADH区域中呈阳性表达;Ki67在DCIS区域中的表达较ADH区域略有增高趋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钼靶、术中冰冻检查、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DCIS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诊断各有优点及局限性,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有利于DCIS的诊断,减少漏诊。
2015 Vol. 55 (03): 62- [摘要] ( 389 ) [HTML KB] [PDF 231KB] ( 913 )
66 陆海凤; 柳勇; 钟井松; 马林; 周昌冬; 林千早
脊柱高分辨率CT及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高分辨率CT及MRI成像诊断脊柱转移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为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脊柱高分辨率CT及MRI成像影像学表现,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为93.0%,明显高于高分辨率CT检出率的80.6%(P<0.05);MRI对于溶骨性骨质破坏、累及附件、病理性压缩骨折及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的诊断均优于高分辨率CT(均P<0.05);2种检查方法对成骨性骨质破坏、混合性骨质破坏及椎管狭窄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高分辨率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各有优势,但MRI在发现早期病变、病理性压缩性骨折、附件及软组织受累等方面较有优势。
2015 Vol. 55 (03): 66- [摘要] ( 339 ) [HTML KB] [PDF 219KB] ( 1076 )
69 付熠; 王蔚浩; 邵超华; 杨帆; 关丽卿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MMP-9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IL-6、MMP-9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56例UAP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78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qn)和强化治疗组(78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qn),连续治疗24周。在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的IL-6、MMP-9水平。随访24周,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4周后,2组IL-6、MMP-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强化治疗组的IL-6、MMP-9降幅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UAP患者IL-6、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015 Vol. 55 (03): 69- [摘要] ( 329 ) [HTML KB] [PDF 155KB] ( 674 )
72 双泽良; 吴海根
宫颈癌常规放射野的修正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标示盆腔血管分叉处及X线下测量阴道顶端制定合理的放射野。分析体质指数、宽棘比、髋高比与盆腔放射野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CT三维重建血管,标示相关血管分叉处,测量血管分叉与所对应常规放射野的边界的距离,X线机下测量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阴道顶端与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制定更为合理的放射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体质指数、髂高比、宽棘比与盆腔放射野的关系。结果定位L4、5椎体间隙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腹主动脉分叉位于L4、5椎体间隙4例(9%),L4椎体中心处41例(63%),L3、4椎体间隙14例(22%),L3、4椎体间隙以上4例(6%)。左侧外移至骨盆外2.2cm时,合适侧界所占比例达到最大(63%)。右侧骨盆外移至2.4cm时,合适侧界所占比例达到最大(62%)。19例(75%)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下方2cm。体质指数与放射野的相关测距没有任何相关性,其余参数与放射野的相关测距无相关性,但意义不大。结论放射野上界位于L4、5椎体间隙包含大部分髂总动脉分叉,如髂总淋巴结转移,上界需要上移至L3、L4之间,少部分甚至需要上移更高位置,左侧界应移至骨盆外2.2cm,右侧界应移至骨盆外2.4cm,下界应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下方2cm。 
2015 Vol. 55 (03): 72- [摘要] ( 334 ) [HTML KB] [PDF 258KB] ( 683 )
77 崔丙军; 崔文峰; 龚维成; 郝成俊; 王传功; 杨磊
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关节突切除途径髓核摘除,单侧钉棒系统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前、出院时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对患者下肢根性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Schulte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及NaKai标准评价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80~120(89.4±11.0)min,术中出血量为90~350(151.6±60.3)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均获12~33(21.4±6.9)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下肢根性疼痛症状术后均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入院时VAS评分为(7.76±0.93)分,出院时、术后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84±1.14)分、(1.48±1.23)分,出院时、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t=21.36、22.92,均P<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Cage无移位、下沉;按NaKai标准:优1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结论单侧钉棒系统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2015 Vol. 55 (03): 77- [摘要] ( 293 ) [HTML KB] [PDF 211KB] ( 836 )
81 李美荣; 穆芳
血清胱抑素C和尿足细胞标志蛋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不同高血压分级血清胱抑素C(CysC)、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指导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120例EH患者(EH组),其中EH 1级30例(EH 1级组),2级39例(EH 2级组),3级51例(EH 3级组);选取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ELISA法检测尿PCX水平。结果 EH组血清CysC、尿PC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H各分级组血清CysC、尿PCX水平随血压级别升高而升高(均P<0.05);EH组血清CysC、尿PCX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14,P<0.05)。结论血清CysC、尿PCX水平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早期指标,血压级别可以作为高血压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 Vol. 55 (03): 81- [摘要] ( 296 ) [HTML KB] [PDF 121KB] ( 651 )
83 晏楠; 白云飞; 苏海龙; 宋华丽; 褚建国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TIPS)术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诱因,寻找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以降低HE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TIPS术后HE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及发生HE时血氨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各种因素在TIPS术后HE中的作用。结果与术前血氨水平(48.3±29.0)μmol·L-1相比较,TIPS术后3d及患者术后首次出现HE时的血氨浓度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4.7±22.2)、(91.2±32.5)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例TIPS患者术后有9例在病程中发生HE,发生率为18%,其中术后1个月内发生HE的6例,术后1~2个月发生HE 2例,2~3个月发生HE 1例。9例HE患者中6例患病前有明显高蛋白饮食史;2例患病前有便秘病史。9例HE患者中有4例患者术后至少因HE经过2次以上的住院治疗。随访期间,50例患者死亡10例,其中4例为HE患者,全部患者1年期生存率为98%,2年期生存率为88%。结论 TIPS术后HE常发生于术后1个月以内,血氨升高是其重要的致病机制,高蛋白饮食、便秘及电解质紊乱是HE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对TIPS术后患者常规给予降血氨等药物治疗,去除诱因,有助于减少或避免HE的发生。
2015 Vol. 55 (03): 83- [摘要] ( 260 ) [HTML KB] [PDF 152KB] ( 986 )
86 张斌; 邱致燕; 李昂
护士组织支持感与职业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现状,探讨护士组织支持感与职业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改善护士工作氛围、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支持感、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与组织公民行为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湖南省20所医院的59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组织公民行为在护龄、月收入、工作类型、职称、职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与组织公民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r=0.511、0.139、0.214,P<0.01);职业认同是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完全中介变量,引入职业认同后,标准化回归系数由0.139下降到0.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组织支持感是通过职业认同来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结论职业认同在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故应使护士感受到更多医院的关注与支持才能提高其职业认同感,进而激发其作出组织公民行为的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绩效。 
2015 Vol. 55 (03): 86- [摘要] ( 318 ) [HTML KB] [PDF 223KB] ( 1046 )
91 何朝珠; 刘昱昕; 孙亚杰; 周湖燕; 胡夏菊; 周彩云; 袁俊
南昌市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南昌市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昌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56例高血压病患者,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资料及其生存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南昌市高血压病患者整体生存质量低,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现存症状、合并症、体育锻炼、月收入、病程等。结论加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拓展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模式,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2015 Vol. 55 (03): 91- [摘要] ( 428 ) [HTML KB] [PDF 250KB] ( 572 )
96 王石秀; 况荣华; 傅颖珺
中药单体对炎症性肠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的、易复发的疾病。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单体对IBD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采用中药治疗IBD为治疗IBD提供了新思路,并且中药在我国资源丰富、价廉易得、运用广泛,在治疗慢性疾病上运用的越来越多。本文就近年中药单体对炎症性肠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5 Vol. 55 (03): 96- [摘要] ( 563 ) [HTML KB] [PDF 182KB] ( 1731 )
100 李乐; 汤利萍; 王霞
单J管回缩上移1例报告
<正>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后尿流改道的重要方法之一[1],输尿管皮肤造口后尿液常用DJ管引流,研究表明输尿管支架管需终身放置,且3~6个月更换导管1次可防止输尿管支架堵塞[2],输尿管外支架管临床上又叫单J管,应用普遍,其不良作用主要有尿路刺激征、尿盐沉淀等。国内有关双J管回缩上移的报道很多[3-5],但有关单J管上移回缩到输尿管内形成医源性异物的文献国内 
2015 Vol. 55 (03): 100- [摘要] ( 942 ) [HTML KB] [PDF 126KB] ( 845 )
101 陈慧; 熊燕; 蔡霞; 张美英
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2例
<正>1临床资料例1:男,50岁,因发热、颈部疼痛半月于2013-06-13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颈部疼痛,体温37.4~37.5℃,夜间明显,伴双下肢乏力,无心悸、多汗、手抖,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纳差,体质量无明显变化。1周前在外院就诊,给予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转入本院时查体:神智清楚,T 36.8℃,P 78次·
2015 Vol. 55 (03): 101- [摘要] ( 364 ) [HTML KB] [PDF 110KB] ( 984 )
103 高建朝; 王思思; 彭涛; 赵轶峰; 李曙光
经肛门直视下切除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例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解暗红色血便3个月于2014年2月24日入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无阳性体征。肛诊检查:直肠后壁可触及肿物,质地柔软、略脆,活动度尚可,指套血染。电子肠镜检查:距肛缘2~12cm处见直肠后壁隆起肿物突入肠腔,肿物沿肠道长轴发展,基底较宽,累及肠腔1/4周,肿物黏膜充血粗糙,呈结节颗粒状。初步诊断:直肠侧向发育 
2015 Vol. 55 (03): 103- [摘要] ( 308 ) [HTML KB] [PDF 183KB] ( 954 )
105 钟芳君; 吴伟; 徐丽君
猝倒型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
<正>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存在个体差异,症状不典型时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8月28日收治1例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该患者具有多种临床症状,为提高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现将对其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发作性猝倒4个月余"于2014年8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4月份于活动 
2015 Vol. 55 (03): 105- [摘要] ( 344 ) [HTML KB] [PDF 109KB] ( 756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