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 53卷 6期
刊出日期:2022-12-28

道德与人生
   
道德与人生
5 刘小燕 赵甍源 李静
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内涵、形态与构建思路
话语体系是国家或政党建立话语权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关乎其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对于中国共产党获得国际认可和开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成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而言,它包括话语者、话语理念、话语内容、话语情景、话语对象、话语方式和话语目的等;广义而言,它是由顶层设计、话语表达,以及支撑整个话语体系运转的各环节(或模块)等传播资源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更强调话语体系在现实交往中的有效运作。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也需注意其顶层设计的“精准”与“可持续”,话语生产和传播实践的有效性,以及构建基于受众分析与受众培养的“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等。
2022 Vol. 53 (6): 5-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96 )
15 雷振文 张小萍
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阐释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政党政治条件下,由于政党位于国家政治体系的中心,政党活动、政党关系及其相应的政党制度对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十分关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形成、维护和保证当代中国社会持续长期稳定的伟大政治创造。在创造作为国家治理能力集中体现之一的“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过程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逻辑、运行逻辑和结构逻辑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共识性价值逻辑累积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形成的先决性条件;民主性运行逻辑提供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形成的内生动力;吸纳性结构逻辑有助于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可持续性。
2022 Vol. 53 (6): 15- [摘要] ( 39 ) [HTML 1KB] [PDF 0KB] ( 41 )
25 刘旭雯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轫逻辑、认知结构和实践进路
共同富裕包括推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两大组成部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轫于马克思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论表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古代大同理想关于精神境界的论述以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认知结构包含以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必要条件、以人民对优质精神文化资源需求作为基本要求、以共建共享作为关键要义、以缩小精神生活差距作为旨归所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五大层次,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新时代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应通过推动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之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均衡发展和激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来实现。
2022 Vol. 53 (6): 25-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43 )
34 李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唯物史观意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实现“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它从以人为本、实践辩证法、生态文明建设、人的生态化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人与自然的现代化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点,从现实中的个人出发,秉承“生命共同体”自然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生态需要;将实践辩证法作为逻辑基础,从实践活动出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价值遵循,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逻辑路径,从人类文明演进出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价值指向,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将人的生态化发展作为逻辑归宿,从人与自然的异化出发,以人与自然的和解为价值旨归,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2022 Vol. 53 (6): 34- [摘要] ( 63 ) [HTML 1KB] [PDF 0KB] ( 57 )
43 胡海波张章
从“历史科学”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演绎程序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生成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至列宁“社会科学”与毛泽东“哲学”“社会科学”并用,再从“哲学社会科学”至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演绎历程。这些概念的提出和使用并非偶然和无序,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概念在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上的逻辑展开,是以一定的程序方式呈现出来的概念谱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概念与经典作家的“历史科学”“社会科学”等概念既一脉相承,又是这些概念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
2022 Vol. 53 (6): 43-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68 )
51 万欣荣陈珂
算法意识形态下舆论偏见的形成与治理
算法在实现舆论传递的同时,也因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制造风险而引发忧虑。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算法在资本逻辑下逐步形成舆论偏见:在内容生产环节夹带主观偏好,植入偏见;在信息分发环节削弱公共价值,强化偏见;在效果反馈环节规训用户思维,放大偏见。舆论偏见的传播削弱情感认同、阻碍话语认同、消解理想认同、稀释价值观认同,进而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冲击。若以主流意识形态驾驭算法,算法将在稳固国家意识形态中起到积极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在算法逻辑上以人民性驾驭算法的商业性,在算法属性确立上以公共服务性抵制算法的混乱性,在算法素养培育上以独立思辨意识替代对算法的依赖思维惯性。
2022 Vol. 53 (6): 51-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66 )
60 彭继增 凌娇娇
双向FDI协调发展、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中国2005—2019年30个省区的样本数据,测算出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建立双向FDI协调发展、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双向FDI协调发展、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显著,双向FDI协调发展会抑制碳排放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碳排放的增加不利于双向FDI的协调发展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会促进双向FDI协调发展,且与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双向FDI协调发展、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环境规制的加强对于双向FDI协调对碳排放的影响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2022 Vol. 53 (6): 60-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0KB] ( 65 )
73 赵雪艳徐新华
混合型数据判别的二阶段法及其在个人信用评级中的应用
个人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为防范个人信用风险,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建立与个人信用相适应的信用评级模型,作出准确评级,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数量化Ⅱ类出现了弓形效应,降低了正判别率,同时不能忠实再现原始数据信息,导致错误分析结果,为此提出修正方法二阶段法。考虑大数据多为定量、定性混合型,为实现混合型数据判别提出了判别模型M5,并将其应用于个人信用评级,结果显示二阶段法的判别性能优异,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提供了一种新的个人信用评级方法。
2022 Vol. 53 (6): 73-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0KB] ( 31 )
84 章成杨嘉琪
北极航线的治理挑战与中国应对
北极航线的开通正在改变全球航运路线的传统版图,由此带来的治理挑战已不再是区域问题。北极航线的现有治理机制面临着航线开发潜力与现实竞争力间的矛盾落差、国际法与沿岸国国内法相互冲突和经济利用与环境保护难以协调等诸多治理挑战。中国是北极航线现有治理体系的维护者、北极航线国际合作治理的倡议者和北极航线多边治理体系建构的推动者,负有担当和引领北极未来发展的大国责任。中国应牢牢把握北极航线开发历史机遇,从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扩大同北极和非北极国家的友好交往、尊重北极国家对北极航线所享有的正当权益出发来统筹全局。在已有的治理规则的基础上,促进北极航线多边合作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推动北极航线治理的多元参与及合作共赢。
2022 Vol. 53 (6): 84-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39 )
92 黄欣荣周光玲
元宇宙的生成逻辑
元宇宙在2021年的突然兴起具有必然的生成逻辑,因为哲学渊源、思想准备、愿景刻画、技术前提、实践探索诸多方面都已经为元宇宙的提出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从哲学渊源来看,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和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从两端走来,在元宇宙相遇;从思想准备来看,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早就为元宇宙的思想作了充分的想象,并在元宇宙空间放飞理想;从愿景刻画来看,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数字化生存、大数据时代等一系列思想潮流早已为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清理了思想路障;从技术前提来看,数字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拓展现实等一系列的数据新技术已经为建构元宇宙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从实践探索来看,电子游戏已经用VR、AR等形式进行了诸多的沉浸式实践探索,为元宇宙奠定了经验基础。
2022 Vol. 53 (6): 92- [摘要] ( 54 ) [HTML 1KB] [PDF 0KB] ( 62 )
102 胡乐乐
元宇宙赋能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术特性、内在机理、风险挑战
元宇宙是一个脱胎于、平行于和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深度沉浸式人造虚拟空间。元宇宙有沉浸感、低延迟、泛在性、多样性、身份、朋友、经济和文明八大技术特性。元宇宙赋能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机理包括:强烈的“具身性”能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跨时空的“沉浸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真实的“具象化”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元宇宙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网络成瘾、数据隐私重大风险挑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努力应对好这些风险挑战,积极利用元宇宙提高育人实效。
2022 Vol. 53 (6): 102-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69 )
114 宋三平 崔丽君
法规冲突与认知分歧下20世纪40年代中西医之争——基于1947年黄弼卿案的探讨
1947年,江苏省南通县发生的黄弼卿案引发了南通县中医师公会与南通县卫生院的冲突。南通县卫生院对该案的处置引起了南通县中医师公会的抗辩。冲突的焦点在于中医的行医边界和卫生院的行政权力边界,该案最后由卫生署裁定。卫生法规之间的冲突和不同利益群体的认知分歧是论争产生的原因,也为中医群体的抗辩提供了空间。论争的本质是代表西医理念的卫生行政权力对中医的管控,是中西医之争的继续和发展。黄弼卿案的发展与演进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中西医之争的新特点。
2022 Vol. 53 (6): 114-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51 )
122 孙程程 韦清琦
中西“同途而殊归”的死亡观念——以《庄子·至乐》与《别离辞·莫伤悲》为例
庄子的《庄子·至乐》与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伤悲》拥有相似的死亡观念,都强调“精神性存在的超越性”,认为人的精神性存在能够通过与肉体的分离,升华到永恒的精神境界。二人都强调人在死亡以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境界,但是所进入的永恒精神世界却存在很大差异。庄子提出的死亡超越是全方位的,彻底摆脱经验、个体与人生存在的限制,回归宇宙初始的道的混沌状态。多恩通过书写出明显具有形而上特点的人性之爱,使个体借助作为个体精神表征的爱情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庄子与多恩的死亡观念体现出明显的“同途而殊归”的特点,说明中西方对死亡与不朽的关系存在完全不同的看法,其背后存在着中西文化的“未思之处”。
2022 Vol. 53 (6): 122-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70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