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45卷 06期
刊出日期:2014-11-28

道德与人生
   
道德与人生
1 卢有才;
张载的“权”说
 张载认为,“权”就是“量宜而行”。“时”是“权”的条件,“中”是“权”的目的。行“权”非人人所能,而是与人的年龄、学识、修养相关。人到40岁之后,精研事物义理进入神妙之境,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利弊,作出合理裁断,裁断合宜然后行动,故曰“不惑然后可与权”。“权”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同德,不思不勉,从容中道”,这种境界非思勉所能强,唯有“德盛仁熟”“大而化”,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4 Vol. 45 (06): 1- [摘要] ( 305 ) [HTML KB] [PDF 0KB] ( 69 )
8 吴章燕;
论佛经“薪火喻”在六朝“形神论”中的运用及其作用简
 六朝时期佛经的大量翻译引发了思想界关于形神问题的大论争。佛经中的“薪火喻”内涵丰富,不仅用来比喻形神关系,也用来比喻烦恼、智慧、涅槃等其他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手段,它不断被六朝形神论者引用、发挥,借以阐发各自的思想主张。奉佛者强调薪尽火不灭,主张形尽神不灭;反佛者强调薪尽火灭,主张形神俱灭。“薪火喻”的运用,在六朝形神论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4 Vol. 45 (06): 8- [摘要] ( 551 ) [HTML KB] [PDF 0KB] ( 77 )
13 胡好;
康德数学的构造理论简
 康德数学的构造理论使得数学通过纯直观直接地构造概念和判断。纯直观作为第三者,之所以能进行构造,是知性、想像力和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知性提供的直观的公理指出直观都是定量,想像力通过图型将定量形象化,并构造出结果。纯直观在此过程中产生出数学概念。具体而言,算术和几何学的构造分四步进行,首先产生出概念,其次将概念形象化,再次提取同质单位,最后得出结果。这项研究可以为创造性发挥提供基础,并为更好地理解批判哲学体系提供指引。
2014 Vol. 45 (06): 13- [摘要] ( 418 ) [HTML KB] [PDF 0KB] ( 75 )
19 田道敏;
亚里士多德城邦自然存在论的比较阐释简
 城邦的由来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亚里士多德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自然主义立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由于自然而存在的,并给出了相应的论证。但是,这个主张却引起后世许多学者的争论和批评。当代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两位重要学者大卫·凯耶特和弗雷德·米勒分别对这个主张作出阐释,但是他们的解释存在各种问题。根据派生的内在目的论解释,我们不仅可以恰当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的自然生成论的深刻含义,而且可以认识到城邦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究竟具有怎样的本体论地位。
2014 Vol. 45 (06): 19- [摘要] ( 417 ) [HTML KB] [PDF 0KB] ( 107 )
26 王善英;
社会公正的制度评价标准初探简
评价社会公正有很多标准和尺度,但最根本的标准是制度,这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键要看制度是否对全体社会主体具有统一的保障力和约束力,是否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体现在制度规定本身、制度执行过程及制度执行结果中,体现在对社会特需群体生活的保障上。这要求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关系。
2014 Vol. 45 (06): 26- [摘要] ( 379 ) [HTML KB] [PDF 0KB] ( 75 )
39 韩燕丽;
求善与体善:柏拉图与孟子简
 柏拉图与孟子共同关注善的问题,不同的是柏拉图引导西方哲学走向知识论,孟子引导中国哲学走向功夫论。论证实质是柏拉图从真理情结出发走向了求善之路,并把求善问题转化成为真理认识论问题,他的求善之路可以表达为:认识真正的善,真正的善即真理。作为对比,孟子从善的定义出发走向体善之路。孟子把体善问题转化为功夫论问题,这种体善之路可以表达为:通过定义“仁义礼”来完成至善。他们的共同结论是:生存即善。
2014 Vol. 45 (06): 39- [摘要] ( 377 ) [HTML KB] [PDF 0KB] ( 63 )
46 任春晓;
环保公众参与中的协商民主新视角简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一直把公民的有序参与作为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是公众参与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些年经历了从宣泄不满行为过激到和平抗议再到平等协商的过程,环保公众参与的秩序在理性回归,协商民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商民主关于“承认多元、尊重差异、体现包容”的价值精神在环保公众参与中得以充分体现。但环保公众参与从协商民主视角还需要有三个转向:第一,从维稳导向转为人权导向;第二,从单向决定转为多方磋商;第三,从权宜之计转为制度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政治的良性发展。
2014 Vol. 45 (06): 46- [摘要] ( 336 ) [HTML KB] [PDF 0KB] ( 90 )
32 付文科
儒道互补视阈下孔庄之生涯发展模型比较研究
中国文化心理格局是儒道互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的核心是生涯发展思想。儒家孔子从"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生涯发展的"线性标准模型",而庄子则从"生活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浑沌生涯发展模型"。孔子的模型可以用X=T+E或Y=F(X1,X2,X3,X4……Xn)这两个数学模型来揭示生涯发展的线性规划性;庄子的模型可以用Y=F[X1(t),X2(t),X3(t),X4(t)……Xn(t)]这个非线性数学模型来揭示生涯发展的混沌性。"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这对矛盾在个体的生涯发展过程不断地冲突与调试,在生涯周期的各个阶段达到基本的平衡,这就是生涯发展思想的儒道互补。 
2014 Vol. 45 (06): 32- [摘要] ( 250 ) [HTML KB] [PDF 0KB] ( 70 )
53 廖梦园; 程样国;
西方社会冲突根源理论及其启示简
 西方社会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冲突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冲突根源的分析有许多不可逾越的缺陷,但却给予了我们以下三方面有益的启示,即社会冲突客观存在,与社会经济制度无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冲突是常态;构建合理的制度机制是平衡利益冲突的最佳机制。
2014 Vol. 45 (06): 53- [摘要] ( 327 ) [HTML KB] [PDF 0KB] ( 67 )
58 张媛媛; 徐文艳;
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向度及其现实意蕴简
 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顺利实现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型,将生态化科技创新发展成生态文明社会科技活动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向度,这是我国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需要集中思考的问题。以自然向度为逻辑起点,社会向度为现实依托,主体向度为内在理路,从逻辑和总体上对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探寻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向度,揭示其思想的现实意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2014 Vol. 45 (06): 58- [摘要] ( 315 ) [HTML KB] [PDF 0KB] ( 72 )
63 许水平;黄细嘉;沈胤;
基于系统基模的红色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探析简
复杂性系统理论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基于游客增长上限、饮鸩止渴、社区-景区互动三个系统对我国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游客增长上限基模刻画了游客数量、景区收入、景区接待能力、景区资源承载力、门票价格之间的系统反馈关系;饮鸩止渴基模描述了面对发展资金短缺的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在景区开发旅游地产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影响;社区-景区互动基模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而形成的社区、景区双赢的系统反馈作用过程。
2014 Vol. 45 (06): 63- [摘要] ( 356 ) [HTML KB] [PDF 0KB] ( 89 )
69 薛强;王帅;芮雪;王玉茹;
我国高新区发展路径的理论、评估与选择研究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国际科技和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态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快速发展,国务院先后批建了114家国家高新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高新区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模式特征。国际上类似的科技和产业园区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其发展理论和实践比较完善。面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对我国高新区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科学地探究和评估,可以为我国高新区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度的制定、执行提供新的思路和决策依据,能对我国高新区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014 Vol. 45 (06): 69- [摘要] ( 298 ) [HTML KB] [PDF 0KB] ( 85 )
73 邓佳佳;
产业链视角下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简
任何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分工链条。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但数字出版产业链仍处于形成和廓清阶段,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都面临新的竞争与整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尚存在产业链分工不明、技术主导、内容劣势、利益分配不均、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产业的协作、融合、整合是未来数字出版产业的必由之路,只有上下游各环节紧密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
2014 Vol. 45 (06): 73- [摘要] ( 335 ) [HTML KB] [PDF 0KB] ( 72 )
97 邓国良; 石聚航;
法益概念的扩张与生态刑法的重构简
社会利益价值的多元化导致法益概念的日渐扩展,生态法益成为新的法益类型,但并不必然意味着应当在刑法中改变现行基本体系和结构另起炉灶。为彰显生态刑法的重要性,生态犯罪的刑法体系应当以现行《刑法》第六章第6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为基本体例。以风险防控为分析工具,改变生态刑法人本中心的价值观,重估生态在刑法法益中的独立意义。在生态犯罪的罪量认定标准上,通过弹性的罪量标准设计,建构多维的评价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未被明确列举的危害行为处罚间隙的问题。
2014 Vol. 45 (06): 97- [摘要] ( 327 ) [HTML KB] [PDF 0KB] ( 86 )
104 曹爱勤;
试论陶瓷粉彩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简
 粉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创烧于康熙晚期,一直流行不衰。中国陶瓷粉彩艺术在三百年发展历程中,吸纳传统陶瓷文化与技艺的精髓,不断改革创新,故能享誉海内外。因此,有志于陶瓷粉彩艺术创作的当代陶艺家可从题材、工艺材质、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入手,开拓现代粉彩艺术创作的新思路,进一步促进粉彩艺术的繁荣。
2014 Vol. 45 (06): 104- [摘要] ( 312 ) [HTML KB] [PDF 0KB] ( 68 )
77 赵晓耕; 陈和平
从超越到扬弃:土地革命时期苏区法律中租佃关系之嬗变
鉴于传统租佃制度对佃农之残酷剥削性,苏区土地革命分地之后的土地法禁绝了土地租佃行为,但湖泊、山林等大规模的公地以及红军家属和老弱病残家庭所分得土地不便耕作之现实问题,使得苏区中后期的土地法逐渐放开了对租佃行为的限制,基本确立了租佃自由原则。这种对传统租佃制度从超越到扬弃的过程体现了立法者从革命理想到现实理性,在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苏区租佃立法和党的租佃理论渐趋完备,这一过程也说明了租佃经济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2014 Vol. 45 (06): 77- [摘要] ( 246 ) [HTML KB] [PDF 0KB] ( 49 )
108 万然; 朱华亮;
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简
 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审美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多元文化设计艺术思想的引入,对我国构建具有高艺术价值人文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不仅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还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人们审美经验和审美愉悦是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要注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2014 Vol. 45 (06): 108- [摘要] ( 319 ) [HTML KB] [PDF 0KB] ( 74 )
112 黄红春;
林徽因诗歌中的时间意识简
林徽因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时间意识:或者在过去、今日和将来的线性时间中追怀过去,凝望现实,希望保存人性的真善美,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或者在瞬息与永恒的对比中思辨存在的方式和意义,张扬理性对情感的克服。林徽因的时间意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色。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她将时间物态化,时为景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她自然审美的生命意识。
2014 Vol. 45 (06): 112- [摘要] ( 433 ) [HTML KB] [PDF 0KB] ( 88 )
84 赖华子; 胡东平
论刑罚观决定犯罪观——基于刑罪关系的点线面考察
犯罪与刑罚谁决定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理论体系起点必须具备的要求,以及社会危害性观念存在的缺陷,说明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只能产生于刑罚目的之中。对犯罪原因的不同理解造成刑罚观念不同,进而导致犯罪观念不同,这已被刑法的演进路径所证明。刑法学派之争缘于刑罚目的观相异,并在犯罪论的理论层面引发了全面的论战。从刑罪关系的点线面考察,刑罚观决定犯罪观。
2014 Vol. 45 (06): 84- [摘要] ( 323 ) [HTML KB] [PDF 0KB] ( 55 )
117 曹章庆;
论张先词“韵高”的美学建构简
 韵是词体形态和词人情韵的有机统一。“韵高”作为张先词的审美特色,其美学建构主要有三:一是概括浓缩的叙事表情结构;二是化美为媚的动态意象选择;三是简淡典丽的语言表达。概括浓缩的叙事表情结构生成了词韵的内敛风神,化美为媚的意象选择增添了词韵的绰约风姿,而简淡典丽的语言表达则使词韵得到更充分完满的体现。这一切造成了张先与柳永词的不同情调和美学风貌。
2014 Vol. 45 (06): 117- [摘要] ( 301 ) [HTML KB] [PDF 0KB] ( 73 )
130 曾丹;
论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简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虚拟空间领域来看,网络语言与其他传统领域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需以语言生态伦理为依据和导向,而网络语言的自我孳乳也受使用者民族认知心理和内在语言知识的影响,在深层伦理规范的驱动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语言生态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2014 Vol. 45 (06): 130- [摘要] ( 353 ) [HTML KB] [PDF 0KB] ( 86 )
91 孙道萃
论增设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
《反腐败公约》第18条分别从行贿和受贿的角度规定"影响力交易"犯罪。受制于"重受贿、轻行贿"的不对称立法思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第388条之一仅完成第18条第2款的国内法转化任务。基于条约必须履行的国际法准则、贿赂犯罪的对向性与贿赂犯罪罪名完善等理由,应根据《反腐败公约》增设"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并明确相应的罪名、条文、罪状和法定刑。
2014 Vol. 45 (06): 91- [摘要] ( 271 ) [HTML KB] [PDF 0KB] ( 63 )
137 付欣晴; 刘欢;
论汉语方言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简
 汉语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现象,其中构形重叠式的语法作用主要表现在“显示量”,而且不同词类、不同重叠形式所显示的具象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多样量意义的形成,与基式自身的特征、重叠的形式、重叠式的语音结构、其所处的句法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另外,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重叠式能表示小量语法意义,但它们往往有着一定的形式标记,或用词缀或用语音手段。
2014 Vol. 45 (06): 137- [摘要] ( 364 ) [HTML KB] [PDF 0KB] ( 62 )
145 张加存;
梁启超艺术教育思想的价值理性简
 对艺术教育的考察和实践可以有两个角度,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梁启超强调艺术教育在“新民”、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的艺术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极度重视工具理性的历史时期,但却特别强调艺术教育的价值理性内涵。他希望通过艺术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反映了他主要从价值理性出发来思考和实践艺术教育的思想。
2014 Vol. 45 (06): 145- [摘要] ( 390 ) [HTML KB] [PDF 0KB] ( 59 )
123 田源
中国诗坛现代精神的发轫——晚清留日浪潮与现代留日诗人
自晚清以来,中日文学关系日益密切,双方文化交流也不断增进。明治末期的日本社会的转型与晚清的留日浪潮孕育了中国诗坛的现代精神,也开启了现代留日诗人异域求学之窗,异域留学体验延续了晚清留日诗人的探索路线,构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现代留日诗人在诗歌中倾注了师法日本与鼓动革新的文化诉求。通过对明治末期中日关系的梳理,可以深入系统地诠释现代留日诗人沿袭变革的时代特质,彰显出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原初养料与初始形态。
2014 Vol. 45 (06): 123- [摘要] ( 264 ) [HTML KB] [PDF 0KB] ( 72 )
151 张灵; 余龙生;
尊理体道:朱熹教育心理思想的逻辑进路简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朱熹从“尊理体道”出发,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教育心理思想,如他认为教育能改变人性、突出“天理”,使“人心”服从“道心”;在学习心理上,认为学习其实就是“积累”和“贯通”相结合的过程;强调要采用正面引导为主的方式,主张对人的品德心理的培养与训练要从小开始;根据差异心理,他明确提出了“圣贤施教,各因其材”的命题;认为能够使用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富有心理学意义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等。他的这些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差异心理思想与教师心理品质等教育心理观念,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2014 Vol. 45 (06): 151- [摘要] ( 406 ) [HTML KB] [PDF 0KB] ( 78 )
155 代君; 张丽芬;
地方高校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基于文化传承创新的视角简
 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既要有宏观政策支持,也要依托创意和技术创新,更需要高校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高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主要路径有四:培养人才,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本;协同创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科技含量;校企合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搭建平台,建设文化创意项目校内校外孵化基地。
2014 Vol. 45 (06): 155- [摘要] ( 327 ) [HTML KB] [PDF 0KB] ( 81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