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 37卷 01期
刊出日期:2006-02-28

论文
   
论文
1 刘海涛
论作为秩序的政治文明
 作为秩序的政治文明,其核心诉求就是通过政治来获得秩序,通过建立国家与政府的统一性的政治权力,来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最广泛、最基本的秩序。建立秩序的政治是人类营造其文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最普遍的基石。因而,没有政治就没有秩序,没有政治提供秩序的民族,即是一个混乱、贫穷和受人欺凌的“无政治”的民族。成为一个政治民族是各民族国家首要的政治文明追求。同时,作为秩序的政治文明,其追求秩序的方式需要发展由单一政治中心向民主建构秩序的方式过渡,和由民主建构秩序到自由建构秩序过渡,并最终达到秩序与自由的平衡。
2006 Vol. 37 (01): 1-4+52 [摘要] ( 655 ) [HTML KB] [PDF 0KB] ( 60 )
5 郭兴利
党员义务本位论:党员义务与权利关系的文本解读
 党章文本中关于党员及预备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开除党员、自行脱党、党员退党、入党介绍人职责的规定等体现着党员义务本位的价值理念,即党员义务一律一样,党员义务是目的、党员权利是手段,可以作出党员应当履行义务的推定,但党员义务本位并不是党员唯义务论等。党员义务本位与公民权利本位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2006 Vol. 37 (01): 5-8 [摘要] ( 2232 ) [HTML KB] [PDF 0KB] ( 73 )
9 王治东
哲学与文化视角下隐私问题的探析
 隐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个体隐私是通过隐私权得以实现的。隐私的特性具有哲学与文化意蕴,隐私分类的多样性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隐私体现了人的个性、自由、人权和价值,也具有深厚的哲学与文化渊源。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使隐私出现商品化和异化现象,社会道德与法律界定了隐私权的限度。
2006 Vol. 37 (01): 9-12 [摘要] ( 560 ) [HTML KB] [PDF 0KB] ( 53 )
13 李芳凡
农村免税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农村免税后乡镇政府都在探索自身的职能转变,其现状基本处于以省市县为单位的外来推动,自身主动转变的能动性不够,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应采取裁减机构、提高干部素质、改变工作作风、适时调整农村责任田等措施,为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006 Vol. 37 (01): 13-16 [摘要] ( 769 ) [HTML KB] [PDF 0KB] ( 66 )
17 刘圣中
政府权威下的有限妥协——政策执行的三方行动分析
 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其间涉及三个主要的变量:政策决策者、执行者和目标群体。按照洛伊的分类,政策可以分为构成性政策、分配性政策、规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不同类型的政策中三方变量的关系和行动各不相同,表现出复杂的特征。总体来看,政策三方之间是在最高中央权威下互相之间有效妥协的结果。然而,妥协可以分为积极妥协和消极妥协,消极妥协是政策实施效力减损的重要原因,消极妥协导致严重的政策执行亏空。
2006 Vol. 37 (01): 17-23 [摘要] ( 444 ) [HTML KB] [PDF 0KB] ( 54 )
24 肖国飞
论发达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矛盾的协调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包含“个人———社会———自然”三个点,包含“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两大矛盾,人与自然矛盾的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发达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由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而最先凸显出来,最先被关注。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在社会层面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明确生产目的,在决策层面上把人口———资源———环境看成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技术层面上运用科技创新应对出现的问题,在道德层面上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和全新的生活理念。
2006 Vol. 37 (01): 24-29 [摘要] ( 735 ) [HTML KB] [PDF 0KB] ( 59 )
30 钟贞山 黄平槐 葛刚
社会生态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
 社会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等假定的扬弃。社会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的现实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切实提高全社会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构筑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塑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社会生态人成长的社会机制和社会环境。
2006 Vol. 37 (01): 30-34 [摘要] ( 638 ) [HTML KB] [PDF 0KB] ( 67 )
35 詹世友
政治与行政的关联与公共管理伦理维度的开显
 权利哲学的展开必然要求采用现代民主政体,因为只有它能使公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道德人格得到制度化实现。政治国家及其意志的执行者———公共行政机构的工作都是为了使民主政体和宪法运行顺畅。民主政体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公共伦理关系,其公共伦理价值对公共管理活动产生了实质性的规范力量,并使其实现公共正义的价值目标。
2006 Vol. 37 (01): 35-41+60 [摘要] ( 509 ) [HTML KB] [PDF 0KB] ( 48 )
42 邓少海
设定公共决策目标的伦理原则与伦理模式
 当代西方对公共决策及其目标设定进行了制度伦理、伦理评价、伦理选择模式等探索。以此为启发,设定公共决策目标应坚持伦理关怀、兼顾效益与公正的伦理原则,其伦理模式应包括以下六大环节:设定决策目标的综合公共利益;对决策主体的伦理要求和制度约束;进行公共决策环境的伦理评估;发动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对公共决策过程进行控制与矫正;注重公共决策目标的道德满足度。
2006 Vol. 37 (01): 42-46 [摘要] ( 707 ) [HTML KB] [PDF 0KB] ( 58 )
47 利子平 杨美蓉
“以自首论”司法解释的瑕疵及改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刑法》关于“以自首论”规定的不足,但它仍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没有对某些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的概念进行界定;另一方面,把“正在服刑的罪犯”界定为“已宣判的罪犯”、“其他罪行”限定为非同种罪行不太科学等。“以自首论”应界定为:“被依法关押的人员,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罪行。”对于其中“司法机关”的外延、“尚未掌握”的标准应作出准确的界定。
2006 Vol. 37 (01): 47-52 [摘要] ( 691 ) [HTML KB] [PDF 0KB] ( 72 )
53 邱润根
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适用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法律问题。传统的版权侵权法律适用规则在网络环境下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其各种连结因素的确立依据传统的版权侵权法律适用规则都面临着新的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而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这些传统规则。基于网络的特殊情况,应采取合适的方法,就网络版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特殊的规定。
2006 Vol. 37 (01): 53-56 [摘要] ( 459 ) [HTML KB] [PDF 0KB] ( 45 )
57 黄希红 熊艳兵
论加强政务公开的法制化建设
 目前我国的政务公开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对政务公开作硬性规定。政务公开的推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相距甚远。因此,必须尽快制定并颁发《政务信息公开法》,推行和规范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2006 Vol. 37 (01): 57-60 [摘要] ( 467 ) [HTML KB] [PDF 0KB] ( 53 )
61 郭朝晖 黄新建
基于定量的营销“场力观”发展研究
 随着营销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营销理论中定量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纵观这些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要避免这些问题,就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借鉴物理学中的“场”、“势”、“力”等概念,建立以营销场、营销力以及营销势为核心的营销“场力观”研究框架。
2006 Vol. 37 (01): 61-64+75 [摘要] ( 400 ) [HTML KB] [PDF 0KB] ( 48 )
65 沈晖
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当前存在土地产权界限模糊、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发挥未到位和土地立法滞后诸问题。完善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应以土地权利为核心,以物权理论为基础创新土地产权制度;要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实行土地出让金分期收取制度;以立法限定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适用范围,建立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许可制度。
2006 Vol. 37 (01): 65-69 [摘要] ( 403 ) [HTML KB] [PDF 0KB] ( 62 )
70 徐秋花 侯仲华
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目前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各地也进行了一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探索,为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要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相区别,具有可衔接性,实行分层次、多形式的保障体系和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政府要承担制度建设的责任,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2006 Vol. 37 (01): 70-75 [摘要] ( 678 ) [HTML KB] [PDF 0KB] ( 76 )
76 熊晓娥 罗文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外部性及其对策
 城市房地产发展水平作为城市化程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开发经营的外部性对于社会繁荣和经济昌盛既存在着正效应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效应。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经营中外部性的形成有其特殊原因。通过价格、税收、补贴、政府管制等纠正其外部不经济,可以促进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006 Vol. 37 (01): 76-79 [摘要] ( 988 ) [HTML KB] [PDF 0KB] ( 109 )
80 李晓红 龙游宇 雷德宇
论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资本通过对人力资本、技术和制度的影响作用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政策既具有扩散和强化机制,又具有“摈弃”功能;社区和家庭的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是难以替代的;我国企业家群体的区域性分布说明了社会资本对其生成的重要影响,以及欠发达地区由“内部人”推动的企业家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受到社会资本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时,要考虑与本国社会资本的匹配性。制度变迁表明,当新的制度与社会资本的一致性较高时,制度变迁的成本低,成功性高,制度有效率。
2006 Vol. 37 (01): 80-85 [摘要] ( 1267 ) [HTML KB] [PDF 0KB] ( 122 )
86 黄觉弘
《左传》成书上下限推考
 综观历代诸家研究和论证,《左传》成书战国说至少在史事叙述、天文记载、群籍称引、辞令、预言等方面有比较坚实的理致和证据。《左传》于卫嗣君五年(前320年)仍未写定,这是《左传》成书时代的上限。纯集疏《左传》卜筮事的《师春》既在魏襄王殉葬物之列,则资其抄集的《左传》至迟亦当在襄王卒年(前296年)写定亦甚明。概而言之,《左传》成书于前320年至前296年之间。《左传》作者最大可能是鲁人,还应与魏国有着深切的关系。
2006 Vol. 37 (01): 86-92 [摘要] ( 583 ) [HTML KB] [PDF 0KB] ( 67 )
93 罗时光
从日本神国思想看天皇制的军国主义之本质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四阶段虽外形各异本质灵魂却一致,均以“万世一系”之“神皇一统”的“惟神之道”的“神国”思想为共同本质精髓,天皇制之根本亦在于天皇的宗教“神性”与“神威”。这就决定各时期的天皇制及其神国思想均无不饱含着“天祖皇祖肇国”的“神武”尚武的军国主义精神与必然要素,因而不仅在近代,自古伊始,国家神道式的神国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就已源远流长,天皇制亦早就是军国主义的源泉与温床。
2006 Vol. 37 (01): 93-99 [摘要] ( 724 ) [HTML KB] [PDF 0KB] ( 89 )
100 杨安邦 韩锋
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承启与转折
 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对科举尤其是殿试进士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北宋大臣王安礼奉诏拟定的《元丰五年殿试进士策问》试题以及熙宁、元丰年间的科举取士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改革情况,体现了王安石崇实尚用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考试学价值。
2006 Vol. 37 (01): 100-103+126 [摘要] ( 675 ) [HTML KB] [PDF 0KB] ( 53 )
104 胡建升 文师华
论杨万里咏园诗的禅学意趣
 禅宗以明心见性为终极关怀。它对杨万里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理想、文学观念及艺术表现手法都有重要影响。杨万里的咏园诗是诗人闲散时,吟咏性情所作,是诗人怡情养性、静谧修养心性的自性顿悟的结晶,是佛意、禅韵、诗情和景趣的有机契合,体现着诗人哲理思辨与诗情画意水乳交融的审美境界追求,极富禅学意趣。
2006 Vol. 37 (01): 104-108 [摘要] ( 585 ) [HTML KB] [PDF 0KB] ( 72 )
109 郭锋
论《乐府补题》的词学思想
 《乐府补题》是一部前朝遗民应社咏物的词集,但无论是从应社词的传统,还是从咏物词的特点来看,这些词都不可能有什么秘闻轶事,因而与南宋六陵、涯山覆没等历史事件没有关系。宋元易代之际,遗民大老的生存环境日趋险恶,他们经历了宋社既屋以后国破家亡、采薇首丘、被迫出仕等心路历程,选取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象,抒发故国黍离之情,展示清白做人的行为准则。
2006 Vol. 37 (01): 109-112 [摘要] ( 496 ) [HTML KB] [PDF 0KB] ( 67 )
113 金国正
从诗与乐的关系看三曹诗歌
 曹操酷爱音乐,其诗歌创作与音乐活动密切相关,使其诗作留有明显的音乐痕迹;曹丕诗歌既有向民歌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注重辞采,其诗歌在形式创新方面的意义要大于内容创新意义;曹植的诗歌创作则基本脱离了音乐的束缚,他的诗歌开始寻求文字内在的声律之美,从内容上也渐渐摆脱“代言”的局限,从而完成了诗乐分离的趋势。三曹诗歌中的诗乐离合关系,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文学自觉的过程。
2006 Vol. 37 (01): 113-117 [摘要] ( 400 ) [HTML KB] [PDF 0KB] ( 57 )
118 徐爱华 邱美琼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用事论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用事的探讨是构建其独特诗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他从诗人诗作的用事实例着手,分析诗词用事的偏差与失误;其次,他提出了《苕溪渔隐丛话》用事的标尺———“合理”;最后,表达了他的用事理想———精切。《苕溪渔隐丛话》这种独特用事论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为后世用事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 Vol. 37 (01): 118-123 [摘要] ( 833 ) [HTML KB] [PDF 0KB] ( 47 )
124 左洪涛
吴文英、高似孙填《莺啼序》考辨——兼论高似孙生年
 古今词学著作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表明:《莺啼序》并不是始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吴文英始创,而是比吴文英早数年出生的高似孙。
2006 Vol. 37 (01): 124-126 [摘要] ( 682 ) [HTML KB] [PDF 0KB] ( 72 )
127 丁秀菊
20世纪战国文字研究的反思
 战国文字的探讨始于西汉,之后各朝代都陆陆续续对其进行了研究,颇有成绩。进入20世纪后,随着出土、发掘资料的增多,学界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但全面考察20世纪战国文字的研究,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战国文字是否应以地域划分、如何划分的问题,战国时代各区域间文字、不同载体文字有何异同问题,文字异形问题,战国文字的形体结构有何特征等等。在学术研究愈加繁荣的21世纪,我们期望战国文字研究有更大的突破。
2006 Vol. 37 (01): 127-131+151 [摘要] ( 537 ) [HTML KB] [PDF 0KB] ( 60 )
132 钱书新
现代汉语“的”字语法功能类别新论
 朱德熙先生[1]把“红红的”和“非常便宜的”中的“的”看作相同的类别,认为都是后缀;而把“非常便宜的”与“便宜的”中“的”却看作不同的类别,认为前者是后缀,后者是助词。这一分类忽视了“的”字语法分布的不同层面,具有明显的不足。语言事实表明,现代汉语“的”有三种主要的语法功能:作为黏着语素(后缀)、作为独用的语法单位(虚词)、作为所译外语词性的标记。
2006 Vol. 37 (01): 132-136 [摘要] ( 962 ) [HTML KB] [PDF 0KB] ( 48 )
137 温美姬
王念孙、俞樾校释《荀子》特色差异之研究
 王念孙(含王引之)和俞樾是有清一代著名的训诂学大家和校勘学大家。两家在校释《荀子》上,特色不同且有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是王氏援引文献比俞氏丰富;二是王氏重实证,论证更客观,俞氏重义理,论证更主观;三是王氏层次清晰、逻辑续密的特点比俞氏更明显、更突出。
2006 Vol. 37 (01): 137-141 [摘要] ( 666 ) [HTML KB] [PDF 0KB] ( 52 )
142 谷曙光
荆公评韩新论
 荆公评韩应首先考察荆公对韩愈的总体评价,而重点则是对荆公评韩言论里聚讼纷纭的《韩子》诗作新诠评。荆公评韩的更大意义在于深入挖掘褒贬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揭示出荆公评介韩愈在整个宋代韩学研究史上有关捩作用。
2006 Vol. 37 (01): 142-145 [摘要] ( 670 ) [HTML KB] [PDF 0KB] ( 56 )
146 刘春雷
静了群动 空纳万境——试论审美静观与审美观照的美学意蕴
 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静观和观照所指涉的是同一审美现象,但两者意义又各有侧重。在静观中,“静”在“观”前,意味着静是审美直观的前提条件、预备状态;在观照中,“照”在“观”后,强调的是审美直观的所观、所见及其开启澄明的审美世界。静观与观照的两个意义重心共同构成了审美静观、观照的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点,彰显出这一核心美学范畴的重要意蕴: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本真世界的澄明。
2006 Vol. 37 (01): 146-151 [摘要] ( 488 ) [HTML KB] [PDF 0KB] ( 49 )
152 岳峰
冲突·融合·隔膜——《霍华德庄园》的“联结”主题解读
 《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1910)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福斯特以其深刻的社会良知和清醒的理智在小说中率先关注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一主题。福斯特在小说中不断地将“发育不良的心”的英国人形象置于不同的“文化语境”(the field of cu lture)中,这种福斯特式的“联结”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不“和谐”进行补救的方法。
2006 Vol. 37 (01): 152-156 [摘要] ( 599 ) [HTML KB] [PDF 0KB] ( 68 )
157 陈昭明
苏童小说:探究人类生命形式的演绎
苏童总是以历史生活为背景,虚构出一个个陈年往事,让处于这个境地的人性作尽情的演绎,借此来反映人物生命的躁动、生命的扭曲,表现作家对现实生命存在的思索,力图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2006 Vol. 37 (01): 157-160 [摘要] ( 456 ) [HTML KB] [PDF 0KB] ( 40 )
161 倪爱珍
点文献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收获——公仲《“万里长城”与“马其诺防线”之间的艰难突围》评介
 《“万里长城”与“马其诺防线”之间的艰难突围》是公仲先生2005年出版的学术论文集。这是他近10年来文学研究和文学活动的成果结晶,也是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收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仲先生就在文学领域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执著地勤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台湾文学史初编》、《世界华文文学概要》等多部很有分量的学术研究著作。同时,他还开展了大量的很有亲和力的的文学活动,与全球许多华文文学作家、研究者密切联系、充分交流,共同探讨自然、社会、人生,共同延续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搭起了一座中外沟通的桥梁。《“万里长城”与“马其诺防线”之间的艰难突围》的出版犹如往这桥上又楔进
2006 Vol. 37 (01): 161- [摘要] ( 704 ) [HTML KB] [PDF 0KB] ( 52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