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 42卷 05期
刊出日期:2011-10-28

论文
   
论文
1 张炯
文学的现在与未来
    图像时代来了,文学不会终结。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文学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历史,塑造人类的灵魂,表达政治的意愿并作用于政治;文学还是重要的社会财富资源,是人类创造力的孵化器。正是从我国文学的实践现状和文学理论原理看,文学不可能走向终结。 
2011 Vol. 42 (05): 1-7 [摘要] ( 633 ) [HTML KB] [PDF 0KB] ( 61 )
8 王进芬
论列宁“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的东方视角
       列宁对"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的强调带有明显的东方视野。首先,俄国等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些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文化落后的严重制约,这种制约不仅来自于一般工农群众方面,也来自于执政党自身;其次,从东西方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的比较看,俄国等东方国家绝对落后于西方,此种绝对意义上的文化落后也在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出来,这使得俄共(布)无论在做经济工作还是管理国家来说,都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再次,俄共(布)文化力量不够,不仅是指一些共产党员在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方面不够,而且也是指俄共(布)深受俄国等东方国家旧文化的消极影响。
2011 Vol. 42 (05): 8-12 [摘要] ( 680 ) [HTML KB] [PDF 0KB] ( 50 )
13 李春会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传播的重要使命。发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键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何以可能的前提审视是破解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重要之维。转化话语方式、创新传播方式、优化效果预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具体实现路径。 
2011 Vol. 42 (05): 13-17 [摘要] ( 748 ) [HTML KB] [PDF 0KB] ( 53 )
18 詹世友
卢梭美德政治学的立论基础及其精神旨归
       卢梭倡导一种以保全和行使政治自由为核心目标的美德政治学说,政治自由是政治美德得以成长的基础。他首先考察了自然状态下人类质朴的自由,目的是为衡量社会文明状态下人们德行的腐败提供一个参照系,并说明德行腐败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脱离了自然的质朴,而变得虚伪、狡诈、凶残,形成了一种人奴役人的所谓文明制度。他主张,要在社会文明状态下,重新使人们获得自由,并把人们培养成为有政治美德的公民,就必须通过订立社会公约而建立一个人民的政治共同体,一个道德的集体、一个公共的大我。所以,美德观念位于他的政治观念的核心地带。这种政治建构有一种纯粹理想的性质,必须警惕人们把这种理想看作可以通过当下行动而达到的政治现实。 
2011 Vol. 42 (05): 18-32 [摘要] ( 763 ) [HTML KB] [PDF 0KB] ( 57 )
33 陈志兴
道德学习共同体:当代德育的情境构建
      当代德育不可能再通过自上而下压制与服从型的传统德育模式来开展,而必须依靠构建一种道德学习共同体,以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平等主体进行道德对话和交流,并最终使对话各方获取尽可能大的道德共识和理解。道德学习共同体无论在成员结构、成员内部达成相互理解的方式,还是成员的身份形成方式,都与传统共同体有着根本的区别。为了确保道德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维系,共同体内部有必要达成和确立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些"伦理规则"。道德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还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主体的价值引导作用,促使受教育者主体在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中增强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011 Vol. 42 (05): 33-39 [摘要] ( 601 ) [HTML KB] [PDF 0KB] ( 48 )
40 王光照 仲晓瑜
性、情及圣人——王弼性情理论探析
      王弼哲学主张体用不二。在其性情理论的研究中,王弼贯彻即体即用的立论思路。人性主静,禀受自然。情自性出,感物生情。性为情之体,情作性之用,性情不离。论圣人,王弼亦不舍其体用一如之特色。圣人以体无为宗;同于常人,感物生情;异于常人,感物却能无累于物。王弼所论天道人事以及性情契合一贯,开魏晋性情理论之先河。
2011 Vol. 42 (05): 40-44 [摘要] ( 628 ) [HTML KB] [PDF 0KB] ( 48 )
45 胡金旺
王安石《尚书新义》的诠释特性——以其哲学思想为视角
      以正统儒家自居的学者对王安石《尚书新义》作出了否定性评价,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他的学术不正,但也并非完全否认其学术价值。王安石在《尚书新义》的诠释中表现出的一些思想例如君臣思想、对微子出走行事的看法及对法家思想的吸收利用,都与正统儒家思想格格不入,而这是因为王安石不仅遵循道德性的标准,而且也遵循智性和有用性的标准而形成的,是他的早期哲学思想在变法时期的延续与发展。
2011 Vol. 42 (05): 45-49 [摘要] ( 699 ) [HTML KB] [PDF 0KB] ( 55 )
50 艾晓玉
李贽异端思想形成的心理分析
      李贽打破封建士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心理定势,对儒、佛、道三家思想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而在这犀利的背后是他对世间真诚的爱。同时,他尝试着把三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实现了人生的最大创造——"异端"之学。
2011 Vol. 42 (05): 50-53 [摘要] ( 552 ) [HTML KB] [PDF 0KB] ( 46 )
54 贺争平 唐天勇
先秦儒道心理和谐思想及其比较
       先秦儒道两家文化是以"和"作为自己的价值内涵与理想目标的文化,其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和谐思想。通过对先秦儒道心理和谐思想进行分析阐述并对其异同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虽然存在着实现心理和谐的方法与途径的不同,但它们有着向内用功以获得心理和谐的相似性,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人的心理和谐。先秦儒道两家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共同支撑与推动着心理和谐思想的阐扬与发展。 
2011 Vol. 42 (05): 54-58 [摘要] ( 709 ) [HTML KB] [PDF 0KB] ( 48 )
59 利子平 石聚航
刑法规范的有效性及其实现——以法人类学为视角的考察
       现代刑法正朝着日趋精细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进程中,社会公众被逐渐边缘化,公众对刑法的认知亦愈来愈模糊。刑法规范的有效性即公众对刑法的可接受性日益成为刑法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刑法规范的有效性根植于刑法规范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刑法规范有效性的动力源泉。刑法规范的有效性要求刑法规范必须对非正式规则予以吸收和疏导,从而形成开放性的规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非正式规则对刑法规范的解释论功能。刑法规范的有效性还要求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商谈与沟通机制,从而形成公众广泛参与刑法的制定和适用的新格局。
2011 Vol. 42 (05): 59-65 [摘要] ( 591 ) [HTML KB] [PDF 0KB] ( 51 )
66 肖萍 刘红梅
博弈与均衡:地方立法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当今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也日趋受到立法领域更多的关注。利益博弈与均衡已经成为影响立法尤其是地方立法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有冲突就必然有博弈。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立法利益冲突加剧的现实情况下,将博弈理论引入地方立法,能够将立法过程中的各种冲突更加直观化、具体化,通过对抗性的分析和预设以及更为调和的策略选择,更有效地发挥立法的能动作用,以减缓立法冲突,增强地方立法的可接受度,从而促进地方立法的良性发展。
2011 Vol. 42 (05): 66-70 [摘要] ( 568 ) [HTML KB] [PDF 0KB] ( 49 )
71 贾海洋
票据理论学说释评
      票据理论是有关票据债务产生的法律构成论,其学说流派主要有(交付)契约说、一般发行说、修正发行说、创造说和二阶段说等。这些票据理论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但票据行为二阶段说以其理论构成解释各种票据的相关问题更具有合理性,具有突出的优点。我国票据法中涉及票据行为理论构成的三个条款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票据理论,导致了票据行为理论的矛盾和混乱。
2011 Vol. 42 (05): 71-75 [摘要] ( 548 ) [HTML KB] [PDF 0KB] ( 57 )
76 卜晓颍
司法民意与法官的职业化思维
    司法民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一种于司法有益的支配力量,也可能损害司法公正。这种弊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司法民意与法官职业思维的不同。在对案件裁决的过程中,法官的思维首先应当符合法律适用的一般思维模式,其中还应该包括对可能影响司法结果的民意保持警惕。
2011 Vol. 42 (05): 76-82 [摘要] ( 457 ) [HTML KB] [PDF 0KB] ( 39 )
83 王勇 黄新建 卢杰 姜睿清
基于DEA的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效应评价研究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应,对其效应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全面性、独立性、可获取性以及与财政投入相关性等原则。以县为单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效用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部分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不高,需从调整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和加强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以不断提高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1 Vol. 42 (05): 83-87 [摘要] ( 665 ) [HTML KB] [PDF 0KB] ( 55 )
88 邓水兰 温诒忠
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低碳农业是中国应对未来农业的巨大挑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诸如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民的低碳意识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农民素质普遍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较普遍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之策,大力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以促进现代农业由高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1 Vol. 42 (05): 88-92 [摘要] ( 580 ) [HTML KB] [PDF 0KB] ( 40 )
93 张芳霖 吴承游
孟姜女故事的流变与地域习俗——以江西广昌“孟戏”为例
     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而其流传的形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作为一种文化范本的孟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流传演变至今仍生生不息,体现了文化传承演变的本土化过程以及文化范本的功能与意义。
2011 Vol. 42 (05): 93-101 [摘要] ( 523 ) [HTML KB] [PDF 0KB] ( 52 )
102 王春龙
袁国平对敌伪政治工作思想研究
    袁国平在从事我军早期的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对敌伪的政治工作,并提出了他的对敌伪政治工作思想。主张建立、健全我军对敌伪政治工作的组织和系统,提倡用多种方式开展对敌伪的政治工作,开展这一工作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强调把争取敌伪军投诚和反正作为最高目标。在开展这一工作时还需提防敌军的反宣传,主张把对敌伪政治工作置于为我军政治工作服务的地位。
2011 Vol. 42 (05): 102-107+136 [摘要] ( 697 ) [HTML KB] [PDF 0KB] ( 52 )
108 李洪华 徐爱伟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识与情爱模式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地山小说一方面暗合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传统情爱模式,揭示了传统文化在人物精神深处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导致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因为宗教意识的输入,许地山小说转换了"喜新厌旧—沦落天涯—弃妇幽怨"的传统弃妇叙事方式,使其笔下表面上逆来顺受的女主人公内心充满了洞彻人生的智慧和执著生命的坚韧,明显有别于五四运动时期"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娜拉"们。许地山小说对于感伤流被的"五四"文学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 Vol. 42 (05): 108-111 [摘要] ( 973 ) [HTML KB] [PDF 0KB] ( 52 )
112 胡全章
白话道人:白话报·白话文·白话小说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了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显示了清末革命派作家的白话文学创作实绩。
2011 Vol. 42 (05): 112-115 [摘要] ( 623 ) [HTML KB] [PDF 0KB] ( 44 )
116 朱斌
雅俗的审美心理比较及其审美启示
     雅俗的审美特性及其内涵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审美心理存在较大差异。雅的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感受相距较远,它对人的心灵有深层次影响;俗的审美心理则接近日常生活,其影响浮于人的精神表层。雅俗的审美心理既存在相通点,也有相悖之处。一般来说,二者在反映生命的本真状态及普世价值时是相通的,而在反映各自不同的其他价值时则往往相悖。其相悖性决定了审美者必然产生审美偏向。它给我们的审美启示是,根据雅俗的审美心理对人精神的不同影响来建立审美自觉,可使人们更好地把握这一自由性质的活动,促进精神健康与成长,并有效地引导文化市场的走向。
2011 Vol. 42 (05): 116-121 [摘要] ( 630 ) [HTML KB] [PDF 0KB] ( 51 )
122 蒋平
指向宾语的零形回指
     零代词主要回指主语和主题位置上的指称对象,弄清它在什么情况下回指宾语位置上的指称对象有助于先行语的识别。语料分析发现,指向宾语的零形回指有四种类型:(1)先行语为前一小句的宾语,零回指为后一小句的主语;(2)先行语为前一小句的宾语,零回指为后一小句的宾语;(3)先行语和零代词为同一小句中的宾语;(4)先行语和零代词为主句的宾语成分和从句的主语。又分为同层次回指和次层次回指。同层次回指具有回指同位且不被其他零回指越过的特点,次层次回指具有回指异位和被其他零回指越过的特点。这些可分析性有助于指向宾语的零回指的识别及与指向主语的零回指的区分,可为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中零回指的识别提供参考。
2011 Vol. 42 (05): 122-126 [摘要] ( 634 ) [HTML KB] [PDF 0KB] ( 42 )
127 李燕
趋向补语的非范畴化研究——基于语料库“V上”与“V下”的比较
     趋向补语结构"V上"、"V下"的语义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语义范畴经历了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转移,其转移过程具有实现方式的特定性和程度的差异性,这是非范畴化认知机制作用的结果,是人类认知不断深化和拓展的体现。
2011 Vol. 42 (05): 127-131 [摘要] ( 641 ) [HTML KB] [PDF 0KB] ( 52 )
132 付欣晴
论赣方言临川片代词的特点
    临川片隶属赣方言,此片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指示代词的类型不仅包括常见的二分法、存在争议的三分法,而且还出现了几乎未见报道的四分法;语音的"感染作用"普遍存在于整片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系统中;三身代词单数具有格的变化;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之间存在同源关系。
2011 Vol. 42 (05): 132-136 [摘要] ( 842 ) [HTML KB] [PDF 0KB] ( 56 )
137 白小丽
甲骨文与原始楔形文字新造合体字构字比较
     甲骨文和原始楔文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早期文字发展的某些特征,二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在造字机制理论基础上,通过比较甲骨文和原始楔文新造合体字构字的组合方式,可以发现二者的共性和个性。原始楔文组合方式除与甲骨文共有的义义组合、义音组合、音音组合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这些组合方式对新造合体字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1 Vol. 42 (05): 137-142 [摘要] ( 676 ) [HTML KB] [PDF 0KB] ( 44 )
143 李金波 包万平
中国大学的出路:精神回归还是制度建构——兼论大学精神“回归”说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我国大学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底线,大学精神衰微、迷失、变味甚至"变态"、"虚脱"了。据此认为,实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让大学精神"回归"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国内外大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大学精神的形成规律充分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越来越融入社会而并非独立于社会,再者我国后发外生型的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中国大学无法走精神"回归"之路。只有重新定位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才是拯救我国大学精神的务实之举。
2011 Vol. 42 (05): 143-148 [摘要] ( 736 ) [HTML KB] [PDF 0KB] ( 44 )
149 谢小平
符码、分类与架构:符码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学术争辩
     伯恩斯坦以符码为核心,从阶级出发,以分类与架构为经纬建构了符码理论,以此探讨上层阶级通过对符码进行隐而不显的操控完成学校教育的控制,进而达到"文化再制"与"权力再制"的目的,试图阐明符码、文化传递与社会再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由于伯恩斯坦思想进出多个领域,导致学者常依不同的参照点来定位他的思想特性,因而引发了一些学术上的争论,如符码与教育不平等、符码控制与学校自主性、解释范围过于宽泛和理论范式的完整性等。多少有些吊诡的是,这些批判性争论不仅没有减弱符码理论的解释力,其批判的深度和丰富性反而进一步证明甚至强化了符码理论的重要价值。
2011 Vol. 42 (05): 149-154 [摘要] ( 889 ) [HTML KB] [PDF 0KB] ( 58 )
155 央青
试论孔子学院的品牌塑造
     作为汉语国际推广主要载体的孔子学院,从孵化阶段步入成长阶段,在世界各地的基本布局已初步形成。准确地定位,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英国文化协会、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等世界各主要语言推广机构的成功经验来看,品牌效应对语言传播具有积极影响。塑造孔子学院的品牌效应,必须从自身发展、外部环境和品牌价值三个方面入手,并注重质量、个性化、创新的品牌战略组合。
2011 Vol. 42 (05): 155-160 [摘要] ( 727 ) [HTML KB] [PDF 0KB] ( 55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