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采用“电解水氧化显微法”,以大约270埃的精度检测了硼、磷杂质通过掩膜窗口在硅中扩散的纵向和横向的深度。讨论了杂质在硅中电离扩散的理论问题,在双扩散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生表面层原子的氧化模型,同时给出了显微考证的实验照片。
|
|
关键词 :
统计规律,
杂质电离,
显微图象,
杂质原子,
硅原子,
表面层,
扩散运动,
电离杂质,
理论模型,
自建电场
|
出版日期: 1980-06-28
|
[1] |
段先云; 陈启愉; 李平; 邓志文; 廖菲. SAP相关的介观成形连续过渡式表面层模型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6, 38(01): 160-. |
[2] |
何济洲. 毛细管中液柱的高度[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1995, 17(02): 1-. |
[3] |
姚建华. 浅论马克思历史观的决定论原则[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1988, 10(01): 1-. |
[4] |
曾庆城; 罗庆芳. 镜面磨角法检测硅芯片上的多层薄膜[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83, 7(01): 1-. |
[5] |
曾庆城; 钟仕科. 硅内表面氧扩散分布的测量[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82, 6(01): 1-. |
[6] |
曾庆城. 硅平面器件管芯的内部结构显示与硼磷等杂质在硅中的扩散问题[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78, 2(00):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