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25年 26卷 2期
刊出日期:2025-04-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蔡祥凯 吴佳慧 俞快 史青峰 周伯宣 曹玮 熊海蔚 李映良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治疗(NAC)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乳腺专病中心接受NAC并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49例,根据术后病理腋窝是否p CR分为p CR组(n=89)和non-p CR组(n=60),对2组年龄、BMI、月经状态、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NAC后CT腋窝淋巴结状态、NAC后彩超腋窝淋巴结状态、术后乳房MP分级、CEA、CA-125、CA-153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乳腺癌患者NAC后腋窝p C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获得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组BMI、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NAC后CT腋窝淋巴结状态、NAC后彩超腋窝淋巴结状态、术后乳房MP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Ki-67(OR=9.798)、组织学分级Ⅲ级(OR=9.785)、HER-2过表达(OR=20.568)、NAC后彩超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OR=3.577)、术后乳房MP分级5级(OR=19.909)均是乳腺癌患者NAC后腋窝p 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这5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83,C指数为0.929。结论 组织学分级、HER-2、Ki-67、NAC后彩超腋窝淋巴结状态、术后乳房MP分级是预测乳腺癌患者NAC后腋窝p CR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患者NAC后腋窝淋巴结状态。
2025 Vol. 26 (2): 1-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31 )
7 刘琴琴 刘西 吴桂华 邵银进
呼吸训练联合冰酸刺激在卒中吞咽障碍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呼吸训练联合冰酸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及各基层医院收治的卒中吞咽障碍合并肺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呼吸训练组、冰酸刺激组和联合组,各60例。呼吸训练组采用综合呼吸训练干预,冰酸刺激组采用咽部冰酸刺激干预,联合组采用综合呼吸训练和冰酸刺激联合干预。比较3组在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炎症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胸部CT和痰液黏稠度评分。结果 治疗后,3组WB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联合组WBC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呼吸训练组和冰酸刺激组(P<0.05);3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01),联合组患者吞咽功能评估得分低于呼吸训练组和冰酸刺激组(P<0.05);联合组洼田饮水试验、肺炎CT评估和痰液黏稠度评估结果的显著改善率均高于呼吸训练组和冰酸刺激组(P<0.05)。结论 呼吸训练联合咽部冰酸刺激对吞咽障碍和肺炎具有改善作用。
2025 Vol. 26 (2): 7-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33 )
12 马遥刘洋张莉王水华华春燕骆图南景少巍潘婕欧阳晓春
丹红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红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ED)对急性脑梗死(ACI)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90例ACI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丹红组(DH组)、ED组、丹红+ED组(联合组),每组30例。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基础上,DH组、ED组、联合组分别再予丹红(每天1次)、ED(每天2次)、ED联合丹红(每天1次)静脉滴注,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NHIS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血清hs-CRP、TC、LDL、NIHSS水平、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低于ED组和DH组(P<0.05),HDL水平、总有效率高于ED组和DH组(P<0.05)。结论 丹红联合ED注射液治疗ACI可更好地降低ACI患者的血脂及炎症水平、增加其血液灌注和血流动力,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2025 Vol. 26 (2): 12-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0KB] ( 23 )
17 张玉梅 陈南萍 姚奕凯 章巧
针刀联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效果
目的 探讨针刀联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部主动活动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左屈角度、右屈角度、左旋转角度、右旋转角度),经颅多普勒超声指标(椎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血管搏动指数),量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4%(P<0.05);2组治疗后颈部主动活动度、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阻力指数、血管搏动指数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联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
2025 Vol. 26 (2): 17-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0KB] ( 34 )
22 詹亚琨 罗艳 邹蓓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CXCL1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2023年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20例SAKI患者为观察组,按观察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进行1∶1匹配,选取同期就诊本院的脓毒症非肾损伤患者为对照组(n=120)。入院第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CXCL1表达水平;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XCL1水平、CRP、WBC、SCr、BUN明显升高(P<0.001)。根据观察组预后情况,按患者是否在28 d内死亡分为死亡组(n=33)和存活组(n=87),死亡组CXCL1、CRP、WBC、SCr、BUN水平高于存活组(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CXCL1与CRP(r=0.532,P<0.001)、WBC(r=0.487,P<0.001)、SCr(r=0.539,P<0.001)、BUN(r=0.681,P<0.001)呈正相关。结论SAKI患者血清CXCL1水平升高,可用于SAKI患者的早期诊断,预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有益于临床合理治疗和预后评估。
2025 Vol. 26 (2): 22- [摘要] ( 6 ) [HTML 1KB] [PDF 0KB] ( 31 )
27 周榕 陈杞 瞿璐吉 龚绍翔 龚小燕
PTX-3、TREM-1、IL-23在肺曲霉菌病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 观察正五聚蛋白-3(PTX-3)、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白细胞介素-23(IL-23)在肺曲霉菌病(P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2024年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PA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PTX-3、TREM-1、IL-23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TREM-1、IL-23水平与PA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血清PTX-3、TREM-1、IL-2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PTX-3、TREM-1、IL-2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血清PTX-3、TREM-1、IL-23水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PA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观察组8例死亡患者血清PTX-3、TREM-1、IL-23水平显著高于32例存活者(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PTX-3、TREM-1、IL-23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1)。结论 PA患者血清PTX-3、TREM-1、IL-23水平较高,三项联合检测结果对于PA的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5 Vol. 26 (2): 27-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0KB] ( 37 )
31 刘乐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联合检验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灵敏度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联合检验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灵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5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42例普通糖尿病患者(参照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肾功能指标检测(包括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对比2组患者肾功能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联合检验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ROC曲线图显示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为0.941(95%CI:0.891~0.990),显著高于单项指标检测AUC值(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单一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三项联合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疾病诊断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2025 Vol. 26 (2): 31-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25 )
36 李春刘志兴刘旮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加超声微波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
目的 观察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超声微波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中晚期HC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ACE加超声微波消融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加超声微波消融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2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总生存期(OS),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癌胚抗原(CEA)、CA-125、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OS的因素。结果 联合治疗组ORR和DCR分别为68%和90%;而对照组ORR和DCR分别为58%和84%。治疗前2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AFP、CEA、CA-125、总胆红素、AST较对照组更低(P<0.05);联合治疗组的OS较对照组更长(P<0.05)。年龄> 65岁、总胆红素>34μmol·L-1、AFP>400μg·L-1、多个肿瘤是影响中晚期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加超声微波消融术治疗中晚期HCC疗效更好,患者生存期更长,且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保护肝功能。
2025 Vol. 26 (2): 36-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37 )
42 张灵灵方小群朱旖轩
导尿管球囊扩张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效果
目的 探究低频脉冲电刺激、导尿管球囊扩张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CP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C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导尿管球囊扩张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纤维喉镜吞咽评估(FESS)的误吸发生率以及咽腔压力指标。结果 干预2周后,2组VFSS及FOI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误吸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UES静息压、UES松弛持续时间、咽腔收缩压力峰值及收缩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2组UES松弛残余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导尿管球囊扩张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减轻脑卒中后CPD患者的吞咽障碍,降低误吸率,改善其进食状况与咽腔压力。
2025 Vol. 26 (2): 42-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24 )
46 江萍 应文强 郭飞
当归补血汤合肾衰宁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究当归补血汤合肾衰宁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肾衰宁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补血汤合肾衰宁胶囊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患者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24 h pro)、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比73.33%,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Scr、BUN、24 h pro、UAER、CRP、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或P<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联合肾衰宁胶囊治疗CRF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微炎症水平并缓解中医证候症状。
2025 Vol. 26 (2): 46-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0KB] ( 29 )
50 曾榕
磷酸铝凝胶联合凝血酶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效果
目的 探究磷酸铝凝胶联合凝血酶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PU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福建省惠安县医院收治的95例PU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其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磷酸铝凝胶联合凝血酶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疗效;溃疡愈合,止血及住院时间;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15),且观察组溃疡愈合、止血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01);治疗后,2组TT、PT、APTT、D-D、IL-6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铝凝胶联合凝血酶应用于PUB患者,可提高疗效,促进溃疡愈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025 Vol. 26 (2): 50-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0KB] ( 28 )
54 曹碧琪夏萍萍
不同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在宫腔镜无痛诊疗中的比较
目的 基于宫腔镜无痛诊疗患者群体,探讨不同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的麻醉方案,对麻醉质量及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行宫腔镜手术患者90例,均以纳布啡为麻醉辅助,以苯磺酸瑞马唑仑6 mg·kg-1·h-1麻醉诱导,根据苯磺酸瑞马唑仑维持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LD组,0.5 mg·kg-1·h-1)、标准剂量组(SD组,1.0 mg·kg-1·h-1)和高剂量组(HD组,1.5 mg·kg-1·h-1)。记录3组麻醉镇静效果,比较3组T0(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术中SBP值相对最小时)、T3(麻醉苏醒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气管插管前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从诱导开始至BIS值<60的时间,清醒后5 min MMSE评分和MMSE评分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各组麻醉镇静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苯磺酸瑞马唑仑用量、苏醒时间、术中补救镇痛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组术中苯磺酸瑞马唑仑用量高于LD组,且小于HD组(均P<0.05)。较SD、HD组比较,LD组苏醒时间更短,术中补救镇痛人数更多(均P<0.05)。与T0相比,3组T1、T2 DBP更低(均P<0.05),LD、SD组T1、T2 SBP更低(均P<0.05)。HD组各时间点SBP低于其他2组(均P<0.05)。3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从诱导开始至BIS值<60的时间比较,SD组短于LD组,长于HD组(均P<0.05);3组清醒后5 min 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SD组高于HD组、低于LD组(均P<0.05);3组MMSE评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MMSE评分恢复时间长于SD组[(26.15±7.62)min vs(17.20±4.92)min,P<0.05]。3组术中体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组不良反应最少(均P<0.05)。结论 在复合同剂量纳布啡麻醉辅助和同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的条件下,使用苯磺酸瑞马唑仑维持麻醉,宫腔镜手术患者采用1.0 mg·kg-1·h-1的剂量,对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诱导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
2025 Vol. 26 (2): 54-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0KB] ( 28 )
61 彭源祥 陈建兰 张国华 刘鲁华 蔡风 屈高阳 吴鹏云 黎腾
“天玑”骨科机器人在肱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在肱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拟行髓内钉治疗的肱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采用TiRobot辅助进行肱骨髓内钉远端锁钉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外瞄准架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远端锁钉首次锁定成功率、透视次数、锁定时间。结果 研究组远端锁钉首次锁定成功率为86.6%,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完成远端锁定透视次数为(10.53±2.94)次,对照组为(19.40±16.09)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端完成锁定时间为(13.80±2.71)min,对照组为(24.27±14.40)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iRobot进行肱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的置入可以显著提高锁定成功率、减少锁定时间,并能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射线暴露量。
2025 Vol. 26 (2): 61-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32 )
65 黄局祥熊磊曾宇波胡煜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胆道硬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MI-3DVS)联合胆道硬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9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维组(n=45)和常规组(n=45)。三维组基于MI-3DVS联合胆道硬镜实施手术治疗;常规组基于常规CT扫描和胆道硬镜实施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7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 三维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常规组(95.56%比82.22%,P<0.05);三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较常规组低(均P<0.001);术后7 d,三维组CD4+水平、CD4+/CD8+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P<0.001或P<0.01);三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1年复发率均较常规组低(P<0.05,P<0.01)。结论 MI-3DVS联合胆道硬镜应用于复杂肝胆管结石治疗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小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复发率。
2025 Vol. 26 (2): 65-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0KB] ( 33 )
69 闫谨马晓明李诗函
子宫切除术联合EMA-CO化疗方案治疗绝经后子宫绒毛膜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联合EMA-CO化疗方案治疗绝经后子宫绒毛膜癌(CC)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将80例绝经后子宫CC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EMA-CO方案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改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比52.5%,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白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P<0.05)。绝经时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评分、治疗前血β-hCG水平与绝经后子宫绒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 子宫切除术联合EMA-CO化疗方案治疗绝经后子宫C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绝经时间>10年、FIGO评分>11分、治疗前血清β-hCG水平>10~4mU·mL-1是绝经后子宫CC的预后影响因素。
2025 Vol. 26 (2): 69-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28 )
75 吴星星韩新容韩俊林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关键反应训练在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脑电生物反馈(NFB)联合关键反应训练(PRT)在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HFA)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莆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HFA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进行PRT训练,观察组进行NFB联合PRT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孤独症疗效评定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社交反应量表(SRS)、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心理教育量表第3版(PEP-3)和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 QL)的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HFA患儿的ATEC、ABC、SRS、CSH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更低,PEP-3、Peds Q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更高(P<0.05),且观察组的ATEC、ABC、SRS和CSH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PEP-3和Peds Q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FB联合PRT治疗训练可有效改善HFA患儿的临床病情,提高其社交、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
2025 Vol. 26 (2): 75-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0KB] ( 29 )
80 王玉 曾乔 杨智利 张潮 肖菊花 姜建
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构建综合模型鉴别早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TVUS)的超声影像组学对鉴别早期子宫内膜癌(EC)与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9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早期EC与E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基于术前TVUS结果构建超声诊断模型并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构建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将有意义的临床指标、超声特征、超声诊断与超声影像组学评分构建综合模型。评估、比较上述3种模型对早期EC与EP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经手术证实为早期EC与EP的患者225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57例(EP组51例;EC组106例),验证集68例(EP组26例;EC组42例)。综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分别为0.907、0.905。相比超声诊断模型,验证集的综合模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鉴别EC与EP的能力分别改善31.28%、20.16%[改善指数(IDI)=0.313、0.202,P<0.05]。结论 基于术前TVUS的超声影像组学,具有鉴别早期EC与EP的潜能。集合有意义的临床指标、超声诊断与超声影像组学可为术前诊断提供方向。
2025 Vol. 26 (2): 80- [摘要] ( 7 ) [HTML 1KB] [PDF 0KB] ( 25 )
89 王勤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在乳腺癌发生风险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在乳腺癌发生风险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良性乳腺结节患者(良性组,n=80)和乳腺癌患者(恶性组,n=80)作为研究对象。2组入院时均进行CDFI检测;恶性组进行新辅助化疗。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CDFI参数;评估恶性组新辅助化疗疗效。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生风险及新辅助化疗后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恶性组纵横比>1、有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有包膜受侵的比例高于良性组,且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速度(PSV)的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化疗后疗效不佳者20例,疗效良好者60例,且疗效不佳者纵横比>1、有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有包膜受侵的比例高于疗效良好者,PI、RI、PSV的水平高于疗效良好者(P<0.05)。有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RI、PSV是乳腺癌发生和新辅助化疗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CDFI可用于评估乳腺癌发生风险及新辅助化疗疗效。
2025 Vol. 26 (2): 89-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0KB] ( 26 )
95 熊小丽 鲁睿 邓军
基于增强MRI影像学特征构建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目的 构建并验证一个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模型,用以评估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训练集),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另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为验证集。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数据,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对因素进行筛选,之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素。将独立预测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别构建出增强MRI、临床病理及总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混淆矩阵相关指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来评估这3个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总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作进一步的评估,并在验证集中对这3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LASSO、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10个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为年龄(OR=1.033,P=0.008)、消除速率常数(OR=33.479,P=0.005)、容积转运常数(OR=68.633,P=0.008)、细胞外血管外容积分数(OR=141.938,P=0.006)、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OR=0.051,P<0.001)、肿瘤分化程度(OR=2.667,P=0.012)、肿瘤浸润深度(OR=1.738,P=0.018)、脉管浸润(OR=3.648,P=0.001)、肿瘤病理类型(OR=2.596,P<0.001)、癌胚抗原(OR=1.333,P<0.001)。在增强MRI模型中,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64和0.861;在临床病理模型中,相应的AUC分别为0.826和0.805。将增强MRI参数与临床病理信息相结合,构建出的总预测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显著提升,分别达到了0.896和0.923。且总预测模型的混淆矩阵相关指标均优于仅基于增强MIR参数或临床病理信息的模型。此外,总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临床获益。结论 基于DCE-MRI与DWI参数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模型,在预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能。这种综合预测方法结合了增强MRI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信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评估,进而有效指导临床决策。
2025 Vol. 26 (2): 95-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0KB] ( 23 )
103 薛慧琴谈存玲姚小强蔡玉芳司烨
PDCA管理在微创针刀镜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PDCA管理在微创针刀镜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微创针刀镜手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2024年4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管理前后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达标率和进步率,以及护理质量(包括护理评估、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及护理文书质量)评分、护士核心能力(包括PDCA管理手法、主观能动性、工作责任心及团队精神)评分、患者对健康教育(包括术前沟通、术后指导、疼痛护理、辨证施膳、功能锻炼和穴位按摩)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包括护理效果、护士责任心、护患沟通、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PDCA管理后,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达标率由管理前的57.48%提高到95.88%,进步率达51.06%。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分和护士核心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1)。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 在微创针刀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PDCA管理,有助于提升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可提高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达标率、护士的核心能力及患者满意度。
2025 Vol. 26 (2): 103-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30 )
109 岳晗
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急诊收治的87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2)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护理,n=45),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血气指标、自我效能感及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自我效能感评分、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贝克抑郁问卷(BDI)、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I、自我效能感、T-AI和BDI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HR、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机械通气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 21.43%),P<0.05。结论 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可有效调节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改善心理状态并提升自我效能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2025 Vol. 26 (2): 109-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0KB] ( 21 )
115 樊婕 谢湘梅 万婷 毛敏 严婷 郑婉婷 闵琴 朱菱 陈慧红
呼吸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粉吸入剂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呼吸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对使用干粉吸入剂(DPI)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和改进。方法 选取2022至2023年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入的病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试验组(n=8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呼吸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质量管理,比较2组DPI操作方法正确率、DPI相关知识掌握率和用药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DPI操作正确率、知识掌握率和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呼吸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住院COPD患者使用DPI,能够有效提高其DPI操作正确率和知识掌握率,提高用药依从性,提升护理质量。

2025 Vol. 26 (2): 115- [摘要] ( 15 ) [HTML 1KB] [PDF 0KB] ( 34 )
121 万琴
基于人文关怀的精细化护理在SMILE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精细化护理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4例行SMILE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01)。干预后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2.86%比76.19%,P<0.05)。结论 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在SMILE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5 Vol. 26 (2): 121-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0KB] ( 37 )
124 夏丹 张诗渊
多模态血管超声引导球囊扩张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模态血管超声在引导球囊扩张治疗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透析患者60例,分别行多模态血管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进行血栓评分,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血栓杨氏模量值,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测定肱动脉血流量;按照血栓评分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低回声组(n=31)和中高回声组(n=29);低回声组行球囊扩张术,中高回声组超声引导下先行溶栓治疗,再行球囊扩张术,比较2组二维超声评分、血栓杨氏模量值和肱动脉血流量。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中高回声组血栓评分降低(P<0.01);与低回声组比较,溶栓前中高回声组杨氏模量值更高(P<0.05),溶栓后中高回声组杨氏模量值较溶栓前降低(P<0.05);球囊扩张术前2组血栓闭塞处均未见血流信号,且2组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扩张术后,2组肱动脉血流量较同组扩张术前均显著增加(P<0.001),且2组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血管超声在引导球囊扩张治疗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时可以更加精准的判断血栓和血管血流情况,有助于球囊扩张再通术的顺利进行。
2025 Vol. 26 (2): 124- [摘要] ( 5 ) [HTML 1KB] [PDF 0KB] ( 16 )
128 程清凤 袁真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因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患者160例,通过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生物反馈疗法(BFT)组,盆底肌训练(PFMT)组,以及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BFT+PFMT)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BFT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在患者双侧腹股沟区内侧进行电反馈治疗,PFMT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Kegel训练法治疗,BFT+PFMT组患者使用Kegel训练法联合生物反馈仪治疗。观察对比4组患者的漏尿量变化、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得分并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FT组、PFMT组和BFT+PFMT组3组患者的漏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BFT+PFMT组患者的漏尿量显著少于BFT组、PFMT组(P<0.05)。BFT组、PFMT组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BFT+PFMT组的ICIQ-SF评分低于BFT组、PFMT组(P<0.05)。治疗后BFT组与PFMT组在漏尿量和ICIQ-SF评分的比较P值分别为0.4419,0.8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的有效率是50.00%,BFT组的有效率是77.50%,PFMT组的有效率是75.00%,BFT+PFMT组的有效率是95.00%。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和盆底肌训练都能够减少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漏尿量,改善尿失禁症状,且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2025 Vol. 26 (2): 128-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0KB] ( 23 )
132 王璐李婷李慧林传明杨凤萍黄走方陈懿建刘钰清
奥马哈系统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奥马哈系统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多发性骨髓瘤ASCT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的评估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包含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等)发生情况、患者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和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抑制分量表评估)。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照组(均P<0.001);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均较干预前降低(均P<0.001),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奥马哈系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ASCT患者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 Vol. 26 (2): 132-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0KB] ( 21 )
136 鲍紫晴林月彭睿婷杨鲜妹
ICU失禁性皮炎患者的用药策略及护理干预
失禁性皮炎(IAD)是一种由于皮肤长时间暴露于排泄物中的刺激性物质而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尤其在长期卧床的ICU患者中高发,该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感染。文章对IAD病因、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护理策略进行综述,并对相关临床实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临床优化护理路径,提高护理效果提供参考。
2025 Vol. 26 (2): 136-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0KB] ( 28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