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25年 26卷 3期
刊出日期:2025-06-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廖雄 朱祥 李远志 廖爱红
MNA-SF评分对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比较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评分、血液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对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并确诊为脑卒中的317例老年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MNA-SF评分、血液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结局指标为是否发生SAP。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NA-SF评分与SAP的关系。绘制森林图比较各营养指标和SAP风险的关联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营养指标对SAP的预测性能。结果 317例脑卒中患者中86例(27.13%)发生SAP。在校正一般资料、疾病史、血液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等协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风险(MNA-SF评分8~11分)是预测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2(95%CI:1.61~13.8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SAP的MNA-SF评分最佳截断值为11.00,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92~0.876),显著优于其他指标如球蛋白、血红蛋白和胸围等(P<0.05)。结论 MNA-SF评分与SAP发生风险相关。与其他营养指标相比,MNA-SF评分对SAP预测价值更高。入院时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MNA-SF评分有助于对SAP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
2025 Vol. 26 (3): 1-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8 孙茜万爱兰
隔物灸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效果
目的 探讨隔物灸联合抗焦虑药物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确诊为GAD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盐酸舍曲林、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物灸治疗,观察周期2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项GAD量表(GAD-7)、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HAMA、GAD-7、SAS量表评分较基线时均有下降(P<0.01),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5/60)比0.00%(0/60),P=0.029]。结论 隔物灸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GAD,能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2025 Vol. 26 (3): 8-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12 郑鹏杰罗宁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
目的 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及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2及IL-6水平及VAS、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 Vol. 26 (3): 12-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16 余真强 周黄燕 刘华
临床预输血患者意外抗体阳性103例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预输血患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发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2024年在南昌市第一医院拟输血或手术备血7494例患者血液样本使用抗球蛋白试剂卡进行意外抗体筛查,对其中意外抗体结果阳性的标本再用谱细胞采用盐水法和抗球蛋白卡法做进一步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 共检测出意外抗体阳性标本103例,其中自身抗体61例、同种特异性抗体(同种抗体)30例、自身抗体与同种抗体10例、抗体不明2例。同种抗体主要包含人类Rh血型系统(Rh)、Kell血型系统(Kell)和MNS血型系统(MNS),以抗-E抗体(anti-E)、抗-D抗体(anti-D)、抗-K抗体(anti-K)、抗-S抗体(anti-S)和抗-M抗体(anti-M)为主。老年男性人群阳性率最高,为44.7%。产生同种抗体与自身抗体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与产生同种抗体的患者比较,产生自身抗体的患者男性占比显著增加,女性占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对临床预输血患者输血前意外抗体筛查、鉴定十分重要,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明确主要的意外抗体特异性,有助于临床在输血前针对性地选择合适血液制品,降低因血型不匹配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风险。
2025 Vol. 26 (3): 16-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20 沈艺娟 叶德辉 胡高声
盐酸阿比多尔片对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ARTI)患者使用盐酸阿比多尔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盐酸阿比多尔片治疗的40例ARTI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的40例ART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症状(发热、咳嗽和咽痛)持续时间、血常规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炎症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发热、咽痛及鼻塞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2组的PC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IL-8和SA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RTI患者使用盐酸阿比多尔片治疗效果满意,可调节炎症指标与血常规指标,促进患者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2025 Vol. 26 (3): 2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23 张瑾
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1例及诊疗体会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脉病变引起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使心肌发生严重且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其病死率极高。因此,早期识别并及时诊治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然而,有研究[2]显示约20%~30%AMI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典型,这给诊断增加一定难度,特别是校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AMI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鉴于此,本文报道1例在江西财经大学医院就诊的以咽部压缩感伴头昏半小时为主诉的症状不典型AMI诊疗过程,旨在供同行参考。
2025 Vol. 26 (3): 23-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25 周嘉明姜贤黄汉震马明
能谱CT结石成分分析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能谱CT结石分析在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2024年住院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患者200例,均为单侧单发上尿路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CT扫描后行能谱结石分析并判断其结石成分)和对照组(仅接受CT常规扫描),每组100例。比较2组碎石时间、碎石功率、术后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碎石时间分别为(17.38±2.56)min、(25.14±3.72)min,碎石功率分别为(30.45±5.32)W、(40.38±6.64)W,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结石类型以草酸钙最多(占70%)、结石硬度最高,其碎石功率亦最大[(32.05±5.48)W]。结论 在碎石术前,能谱CT扫描能精确地对患者体内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既可在术中指导术者选择适宜的碎石功率,又能缩短碎石时间,减少发热、出血、肾盂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碎石手术更安全有效。
2025 Vol. 26 (3): 25-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30 张锋 王垲 刘灵梅
腹横纹小切口腹股沟疝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目的 分析腹横纹小切口腹股沟疝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TAPP)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疗效、应激反应、疼痛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2024年镇平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小切口组(n=30,行腹横纹小切口腹股沟疝术)和TAPP组(n=30,行TAPP疝修补术)。比较2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升结肠波幅、频率)、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激酶(CK)]水平、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TAPP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小切口组(P<0.05);术后TAPP组Cor、NE和CK水平、VAS评分、升结肠波幅和频率均低于小切口组(P<0.05);2组术后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疝修补术在临床疗效、应激反应及疼痛管理方面均优于腹横纹小切口腹股沟疝术,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后者无差异。
2025 Vol. 26 (3): 3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35 刘文申 赵秀兰 刘佳
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Ⅶ段肝内胆管结石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Ⅶ段肝内胆管结石(IB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Ⅶ段IBD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60±6)岁。均采用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腹部CT均未见胆管结石。15例随访1年无复发,10例随访2年无复发,6例随访3年有1例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结论 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为Ⅶ段IBDS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
2025 Vol. 26 (3): 3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38 巫路炜 杨国平 毕声荣 周建国
改良双切口技术联合透明套管建立通道关节镜下松解减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早期疗效
目的 探讨改良双切口技术联合透明套管建立通道,在关节镜下行腕管松解减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92例CT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双切口技术联合透明套管建立通道关节镜下松解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术前术后症状严重程度和功能状态[采用波士顿腕管量表(BCTQ)进行评估]及CTS功能情况(术前采用浜田分级进行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Kelly分级进行评估)、术后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结果 2组术后BCTQ-SS评分、BCTQ-FS评分和BCTQ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浜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Kelly分级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双切口技术联合透明套管建立通道关节镜下松解减压术治疗CTS能有效提高早期疗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2025 Vol. 26 (3): 3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42 谢国保刘星李永新
喙锁韧带重建术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喙锁韧带重建术(ACCR)治疗肩锁关节脱位(ACJ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新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A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内固定术,n=47)和观察组(ACCR ,n=46)。比较2组手术和恢复相关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喙锁间距、肩关节功能[通过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估]、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且住院时间更短(均P<0.001);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喙锁间距显著短于对照组且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R术式在ACJD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缩小喙锁间距、改善肩关节功能与活动度,促进术后恢复。
2025 Vol. 26 (3): 4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46 王超陈亚梅李云凤郑子雯
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血清Galectin-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n=60,实验组)和同期于本院就诊的健康女性(n=60,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2组血清Gal-3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参数(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Gal-3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al-3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宫颈鳞癌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Cox多因素分析评估宫颈鳞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实验组Gal-3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肿瘤大小>4 cm患者的血清Gal-3表达高于肿瘤大小<4 cm患者;肿瘤分期(Ⅲ期)患者血清Gal-3表达高于肿瘤分期(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Gal-3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血清Gal-3表达>3.97 ng·mL-1诊断宫颈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3%,86.7%。不同临床分期(Ⅰ—Ⅱ比Ⅲ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年PF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是评估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血清Gal-3的表达增强,其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有关,可能是宫颈鳞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2025 Vol. 26 (3): 46-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51 王吉燕
EB病毒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肝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儿童感染EB病毒(EBV)后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并分析这些指标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EBV感染患儿(n=30,感染组)及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儿童(n=30,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评估感染组EBV DNA载量与T细胞亚群、肝功能指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D4/CD8、ALT、AST对EBV感染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4/CD8、ALT、AST对EB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CD8+T细胞、ALT、AST较对照组更高,CD4+T细胞、CD4/CD8较对照组更低(P<0.05);感染组EBV DNA载量与CD4+T细胞、CD4/CD8呈负相关(r=-0.414、-0.401,P<0.05),与CD8+T细胞、ALT、AST呈正相关(r=0.406、0.394、0.416,P<0.05);ALT>45.55 U·L-1、AST>37.25 U·L-1是EBV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CD4/CD8>1.05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CD4/CD8、ALT、AST单独及联合诊断EBV感染的AUC分别为0.857、0.847、0.926及0.972,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EBV感染可引起患儿T细胞亚群失衡及肝功能指标异常,且这些指标的变化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可能是EBV感染的潜在诊断指标及疗效评估的要素。
2025 Vol. 26 (3): 51-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56 张阳阳李海涛
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水平对病毒性脑炎(VE)患儿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93例VE患儿为研究组,其中轻症40例、重症53例;选取已排除颅内感染的发热患儿31例为对照组,比较其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研究组予以常规治疗,依据治疗后3个月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转归不良组、转归良好组,比较其临床资料及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者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显著高于轻症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1个月转归不良组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持续惊厥、视频脑电图(VEEG)异常及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为疾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正持续惊厥、VEEG异常等混杂影响因素后,血清sVCAM-1、IL-17、sCD14-ST仍与疾病转归不良呈正相关(r=0.833、0.726、0.841,均P<0.001)。血清sVCAM-1、IL-17、sCD14-ST单项及联合预测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8、0.758、0.772、0.906,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VE患儿血清sVCAM-1、IL-17、sCD14-ST水平升高,且与疾病转归不良呈正相关,检测其水平对疾病转归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效能。
2025 Vol. 26 (3): 56-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63 王庭杰郑卫民彭晓杰
儿童先天性肾脏及泌尿道异常的临床特征
目的 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近5年儿童先天性肾脏及泌尿道异常(CAKUT)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5—2019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CAKUT患儿,统计CAKUT病种、临床表现、年龄、性别、诊断的放射方法等资料。结果 1415例CAKUT患儿中,男性964例,女性451例(男女比例为2.13∶1),婴儿期占比最高,达33.35%(472/1415),常见2种类型为孤立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最常见并发症为合并泌尿道感染153例。首诊1035例患儿彩超检查时意外发现。梗阻型肾积水以手术根除为主,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CAKUT常通过泌尿系超声筛查发现,男性多见,梗阻性肾积水患儿可能更容易合并泌尿道感染,早期手术治疗能够避免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2025 Vol. 26 (3): 63-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67 胡琦胡昕杨刘维佳
32teeth智能系统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究32teeth智能系统对6~12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7月至2024年8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120例龋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辅以32teeth智能系统进行刷牙效果干预。干预前,采集2组的基本信息、卫生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作为基线资料。于干预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分别记录2组的牙菌斑指数,分析不同干预时间点的干预效果。干预6个月时,比较2组对刷牙方法掌握情况、牙菌斑指数及患龋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在“刷牙时间是否达到至少3 min”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其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时间点的菌斑指数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菌斑指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中的刷牙方法有效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3),且新发龋齿者人数及新发龋齿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和P=0.014);干预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常规卫生宣教基础上结合32teeth智能系统干预,可显著提升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干预效果。
2025 Vol. 26 (3): 67-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71 何良飞 俞深荣 李珣旖 王新华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与黄斑结构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术后黄斑区结构的变化,同时探究这种结构变化与患者视力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2023年于上饶市中心医院就诊的IMEM患者80例(80眼),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1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中心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流密度的变化,分析其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周的BCVA、CM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的BCVA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3个月的CMT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1个月的FAZ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FAZ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1个月的SCP血流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SCP血流密度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的BCVA与CMT呈负相关(P<0.05),与FAZ面积、SCP血流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通过手术治疗,患者视力恢复、CMT下降,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FAZ、SCP血流密度恢复较视力恢复慢,且与视力无明显相关性。
2025 Vol. 26 (3): 71-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75 熊文文 查婧 王柳仙 柳健 张捷
点晕征在原发性水痘肺炎CT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点晕征在原发性水痘肺炎(PVP)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经临床确诊的PVP患者CT影像资料,重点分析肺内病变特征及点晕征表现。结果 66例患者中,62例(93.9%)CT显示特征性点晕征,表现为直径1~10 mm小结节伴周围磨玻璃影。结节主要分布于胸膜下(47例)粟粒样分布(10例)及支气管周围(5例),其中7例结节可见融合;3例合并两下肺间质性改变,1例伴有两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均未见胸腔积液。结论 点晕征可能是PVP的特异性CT征象,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可显著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2025 Vol. 26 (3): 75-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81 邹美红刘玲曹磊磊杜珊珊陈莹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遵医行为、自我管理效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基于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的护理干预)。2组干预周期为入院治疗后转为稳定期至出院随访1个月。采用患者依从性评估问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肺功能(PEF)检测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2组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遵医行为总分分别为(152.58±6.82)、(141.35±7.29)分,自我护理技能分别为(22.65±2.24)、(19.65±2.46)分,PEF分别为(8.72±1.26)、(7.56±1.52)L·min-1,SGRQ总分分别为(108.7±17.5)、(116.3±16.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结论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可有效提升COPD患者的医嘱遵从度、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2025 Vol. 26 (3): 81-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86 张华秀 黄欣欣 王璐 谢艳娇 徐小丽
火针烙法联合复方黄连油涂剂治疗体表脓肿的效果
目的 探讨火针烙法联合复方黄连油涂剂对于治疗体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体表脓肿并在医院门诊换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局部麻醉下体表性脓肿切开+碘伏换药治疗,干预组给予火针烙法+黄连油涂剂治疗,对比2组患者伤口疼痛、创面愈合程度及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脓肿治疗后第1、3、7天创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比对照组好、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比对照组少,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烙法联合复方黄连油涂剂可降低体表脓肿患者的伤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2025 Vol. 26 (3): 86-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90 邓莉胡茶英
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症状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 2组干预前PSQI和SAS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2组PSQI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有助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
2025 Vol. 26 (3): 90-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93 曾财花陶玲玲程静彭尚昀罗涛樊梅荣
自制中药茶饮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自制中药茶饮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内科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图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茶饮治疗。评估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皮肤瘙痒程度[用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评估]及瘙痒发作时间、透析充分性评价指标[包括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尿素反应率(URR)、透析后体重变化和血液电解质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用中文版SF-36量表评估)。结果 治疗后,2组SCORAD评分低于治疗前,瘙痒发作时间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透析前后体重变化大于对照组,Kt/V值和UR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钾和血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SF-36量表中各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中药茶饮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减轻UP患者的瘙痒程度并缩短瘙痒发作时间,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质量。
2025 Vol. 26 (3): 93-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97 丁丽胡虹李梦颖
目标执行宣教结合叙事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目标执行宣教结合叙事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于此基础上加用目标执行宣教结合叙事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分、心理痛苦度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分的变化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MUIS-A评分、心理痛苦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L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目标执行宣教结合叙事护理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有助于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和心理痛苦,提升健康行为水平,并控制化疗不良反应。

2025 Vol. 26 (3): 97-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102 林丽丽徐玲玲
针药平衡麻醉理论指导下揿针联合TEAS预防全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
目的 探究针药平衡麻醉理论指导下揿针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防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TEAS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TEAS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实施TEAS干预,联合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实施TEAS和揿针干预,对比3组患者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和术毕苏醒(T3)时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应激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水平,术前、术后12和24 h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少于TEAS组及对照组(均P<0.001);联合组患者T1、T2和T3时HR、SBP、DBP、ACTH、NE和COR水平均低于TEAS组及对照组(均P<0.001);联合组患者术后12和24 h的MoCA评分均高于TEAS组及对照组(均P<0.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EAS组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药平衡麻醉理论指导下揿针联合TEAS可减轻全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2025 Vol. 26 (3): 10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108 李秋月欧艺真
主要照顾者参与的康乐活动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参与的康乐活动对患儿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7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取出院后常规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主要照顾者参与的康乐活动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儿心理状态与主要照顾者疾病照护能力的变化以及干预后患儿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2组干预后患儿焦虑自评得分(SAS)、抑郁自评得分(SDS)及主要照顾者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MM)中疾病管理困难项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主要照顾者FaMM中疾病照护能力项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且观察组干预后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参与的康乐活动能有效改善患儿不良心理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同时提升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
2025 Vol. 26 (3): 108-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112 王明秀张秀梅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下家庭护理在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下家庭护理在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JIA患儿60例,采用病历号信封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下家庭护理。干预后3个月,比较2组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8)、感恩水平问卷(GQ-6),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评价表(DAS28)、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MMAS-8、GQ-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CHEOPS、DAS28、SCARED、DSRSC、FA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JIA患儿接受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下家庭护理可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感恩水平,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改善疾病活动度及负性情绪,且有助于提高家庭功能。
2025 Vol. 26 (3): 11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117 贾文栋谢学欣
前馈控制模式联合手术室强化式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前馈控制模式联合手术室强化式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至2022年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模式联合手术室强化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手术室滞留时间、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01)。结论 前馈控制模式联合手术室强化式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能够缩短手术室滞留时间,提高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2025 Vol. 26 (3): 117-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122 王永美戴小华
精准化护理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精准化护理在老年糖尿病足(DF)患者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F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依从性[MARS量表评估]、创面的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结果 观察组护理依从率、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精准化护理在老年DF患者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加速创面愈合,提升其生活质量。
2025 Vol. 26 (3): 122-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126 杨云燕邓燕
基于态势分析法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采取基于态势分析法(SWOT)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常规护理期间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医院采取基于SWOT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救治效率、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救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ugel-Meyer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基于SWOT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后,救治效率大大提升,患者不良情绪有所减轻,有利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25 Vol. 26 (3): 126-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 )
130 唐益民 熊李明 陈华珍
慢性胃炎患者自主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CG)患者自主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10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160例CG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别采用中文版简式自主感知量表(PEAS-SCV)、内在力量量表(ISS)和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成人版(MUIS-A)评估患者自主感知水平、内在力量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UII)。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G患者自主感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60例CG患者经评估,PEAS-SCV量表得分范围为48~69分,平均为(59.85±6.3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程、学历、合并慢性病数目、内在力量、UII资料的患者PEAS-SCV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5年、学历为高中/中专及以下、合并慢性病数目>2种、内在力量偏低、UII中高水平均为CG患者自主感知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 CG患者自主感知水平较低,可能受病程、学历、合并慢性病数目、内在力量、UII水平等因素影响。
2025 Vol. 26 (3): 130-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134 申世首 杨霞 邹敏 袁国辉 况杰
2019—2023年青山湖区学校肺结核指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南昌市青山湖区学校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及其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南昌市青山湖区学校肺结核指标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信息,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及《学校结核病反馈指南(2020版)》相关要求开展筛查,分析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结果、胸部X线检查结果和肺结核检出情况。结果2019—2023年南昌市青山湖区共发现学校肺结核指示病例109例,男女比例为1.14∶1,以高中/中专和大学为主(84.42%);筛查密切接触者4016例,PPD强阳性率及X线胸片影像异常率分别为3.57%和0.35%,不同学校类型、年龄的指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不同病原学结果的指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59,P<0.001);此次筛查肺结核检出率0.15%,预防性服药率为5.51%。结论 青山湖区学校应加强肺结核疫情监测、及时规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及随访管理。
2025 Vol. 26 (3): 134- [摘要] ( 0 ) [HTML 1KB] [PDF 0KB] ( 1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