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6例梗阻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 |
沈浩; 丁浩; 杜芳腾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
SHEN Hao;DING Hao;DU Fang-teng |
|
摘要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176例中,恶性梗阻性黄疸108例[原发病中胰腺癌37例(34.26%)占首位],良性梗阻性黄疸68例;合并胆道感染20例。成功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8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60例,由于ERCP未成功改行PTCD手术2例,行外科手术12例,予以药物保守治疗15例;自动出院32例,好转134例,死亡10例。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CA-199均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恶性梗阻性黄疸(P<0.05或P<0.01)。ERCP和PTCD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ERCP(P<0.05);ERC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PTCD组短,住院总费用比PTCD组少,但ERCP比PTCD手术费用高均(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以恶性肿瘤为主,胰腺癌造成的胆道梗阻是最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恶性梗阻患者的肝损害水平较良性梗阻患者显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恶性梗阻的姑息性治疗手段。良性梗阻性黄疸比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手术疗效、转归和预后要好。ERCP术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均低于PTCD术,而手术平均费用略高于PTCD术。
|
|
关键词 :
梗阻性黄疸,
转归,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348);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20151BAB215006);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65199) |
[1] |
周晖东; 晏斌林; 陈祖华. 血清TNF-α、IL-10及乳酸水平与重症肺炎转归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6): 20-. |
[2] |
何叶; 魏甜; 范时兰; 涂强; 李小军. 单件式尿路造口袋用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外渗患者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1): 93-. |
[3] |
周芳. 影响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转归的因素[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10): 66-. |
[4] |
杨宇龙; 王农荣.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降脂治疗与病情转归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52(01): 56-58. |
[5] |
熊燕; 张太阳; 张美英; 颜玲仙; 秦淑兰. 产后甲状腺炎36例诊治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06): 1-. |
[6] |
赵艳平; 高良辉; 刘强; 杨兴龙; 李学明. 大鼠急性重症梗阻性黄疸减黄过程中TNF-α和IL-2的变化[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52(02): 1-. |
[7] |
朱芳来; 凌安生. 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01): 1-. |
[8] |
陈方军. 感染性心内膜炎36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7, 8(01): 1-. |
[9] |
曾卫新; 吴林; 尹燕耀. 49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11): 1-. |
[10] |
张敏; 王波. B超与CT、ERCP在梗阻性黄疸术前诊断中的比较(附58例报告)[J]. 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01): 1-. |
[11] |
孙国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2, 3(04): 1-. |
[12] |
邬林泉; 傅华群; 李晓; 蒋筱强; 汪青山. 经PTC螺旋CT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01, 43(04): 1-. |
[13] |
刘颖斌; 蒋筱强; 刘峰; 罗志强; 彭淑; 何小伟. 内皮素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液、肝、肾、胃及肺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和作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1998, 40(03): 1-. |
[14] |
朱萱; 王崇文; 喻国花; 何怀纯. 282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1997, 39(03): 1-. |
[15] |
傅华群. 外科梗阻性黄疸的诊断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1985, 27(Z1):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