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 55卷 02期
刊出日期:2015-04-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林雪群; 杨刚; 周咏梅
ET-1对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对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高血压大鼠和正常血压大鼠按加入ET-1浓度的不同各分为6组:10%胎牛血清(对照组);10%胎牛血清+20μmol·L-1 ET-1(20μmol·L-1组);10%胎牛血清+40μmol·L-1 ET-1(40μmol·L-1组);10%胎牛血清+60μmol·L-1 ET-1(60μmol·L-1组);10%胎牛血清+80μmol·L-1 ET-1(80μmol·L-1组)及10%胎牛血清+100μmol·L-1 ET-1(100μmol·L-1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计数各组细胞个数;采用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 H]-TdR)掺入法测定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的合成量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结果 ET-1刺激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高血压大鼠20、40、60、80及100μmol·L-1各组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及DNA合成量较对照组均增加,以80mol·L-1组细胞数量及DNA合成量增加最为明显(均P<0.05)。正常血压鼠各组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变化及DNA合成量增加不明显(P>0.05)。结论 ET-1可明显促进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ET-1可能促进高血压诱发的脑血管重构。 
2015 Vol. 55 (02): 1- [摘要] ( 445 ) [HTML KB] [PDF 222KB] ( 629 )
5 李军; 龚辉; 朱水山
PUMA/ASPP1双抑癌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53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 protein,PUMA)/p53促凋亡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1融合基因及单个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TM将PUMA/ASPP1融合基因及PUMA、ASPP1单个基因分别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系[实验设5组,分别为胃癌细胞无转染空白对照(SGC-7901)组,空载质粒转染细胞对照(SGC-7901-pcDNA3.1)组以及重组ASPP1质粒转染细胞实验(SGC-7901-ASPP1)组、重组PUMA质粒转染细胞实验(SGC-7901-PUMA)组、重组PUMA/ASPP1质粒转染细胞实验(SGC-7901-PUMA/ASPP1)组],再次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融合基因SGC-7901-PUMA/ASPP1细胞株。通过MTT法及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胃癌SGC-7901系细胞的存活数(光吸收度即A值)及细胞周期。结果 SGC-7901组与SGC-7901-pcDNA3.1组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C-7901-ASPP1组、SGC-7901-PUMA组和SGC-7901-PUMA/ASPP1组A值明显低于SGC-7901组与SGC-7901-pcDNA3.1组(均P<0.01);SGC-7901-ASPP1组、SGC-7901-PUMA组和SGC-7901-PUMA/ASPP13组中,SGC-7901-PUMA/ASPP1细胞组A值最低(P<0.01)。与SGC-7901组、SGC-7901-pcDNA3.1组比较,SGC-7901-ASPP1、SGC-7901-PUMA、SGC-7901-PUMA/ASPP1组的G1期明显增多,S期明显减少,尤以SGC-7901-PUMA/ASPP1组S期减少为甚(均P<0.01);SGC-7901-pcDNA3.1组与SGC-7901组比较G1期、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抑癌基因可有效抑制胃癌SGC-7901系细胞增殖,双抑癌基因较单个抑癌基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2015 Vol. 55 (02): 5- [摘要] ( 479 ) [HTML KB] [PDF 346KB] ( 815 )
9 龚辉; 李军; 朱水山
PUMA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53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 protein,PUMA)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PUMA基因并插入pcDNA 3.1(-)质粒,观察其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后PUMA蛋白的表达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力[实验设3组,分别为无转染空白胃癌细胞对照(SGC-7901)组,空载质粒转染胃癌细胞对照(SGC-7901-pcDNA3.1)组及重组PUMA质粒实验(SGC-7901-pcDNA3.1-PUMA)组]。结果 PUM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及测序分析,与预期结果吻合。转染质粒后,SGC-7901组与SGC-7901-pcDNA3.1组PUM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4±0.01和0.23±0.01),SGC-7901-pcDNA3.1-PUMA组与另2组比较PUMA表达明显增高(P<0.05,相对表达量为0.39±0.01)。SGC-7901、SGC-7901-pcDNA3.1和SGC-7901-pcDNA3.1-PUMA组的A值分别为0.43±0.04、0.46±0.04和0.32±0.03,SGC-7901-pcDNA3.1-PUMA组与另2组比较明显下降(均P<0.01),SGC-7901组与SGC-7901-pcDNA3.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人类PUMA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2015 Vol. 55 (02): 9- [摘要] ( 436 ) [HTML KB] [PDF 285KB] ( 673 )
13 肖茗渊; 马怡; 陈兴国; 匡渤海; 钟荣梅
miR-499、miR-196a2、miR-14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与miR-499、miR-196a2及miR-149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11例SLE患者(SLE组)与12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抽取2mL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RFLP技术对研究对象miR-499rs22928323、miR-196a2rs11614913、miR-149rs374644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SLE与SNP的关联性。结果 miR-196a2rs11614913表现为TT、TC、CC 3种基因型,与miR-196a2基因型TT+TC相比,基因型为CC的患者发病风险增加,OR=1.28,95%CI为1.03~1.84,P=0.017;miR-149rs22928323表现为TT、TC、CC 3种基因型,与miR-149基因型TT+TC相比,基因型为CC的患者发病风险不增加,OR=0.61,95%CI为0.38~1.38,P=0.283;miR-499rs3746444表现为AA、AG、GG 3种基因型,与miR-449基因型AA+AG相比,基因型为GG的患者发病风险不增加,OR=0.78,95%CI为0.58~1.11,P=0.188。结论miR-196a2内的SNP rs11614913与中国华东地区人群SLE的遗传易感性有关;miR-499、miR-149内的SNPs rs3746444、rs22928323与中国华东地区人群SLE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2015 Vol. 55 (02): 13- [摘要] ( 430 ) [HTML KB] [PDF 226KB] ( 714 )
17 李丽梅; 阿茹娜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CDK2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稳定转染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2)干扰RN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探讨CDK2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比较稳定转染CDK2干扰RNA的HepG2-CDK2shRNA细胞株及HepG2细胞株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经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技术得到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7种[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伴侣素10(chaperonin 10-related protein,Hsp10、HSPE1、CPNl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39058)、钾离子通道蛋白3(Kv channel interacting protein 3,Kv3)、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family 2、subfamily L、member 2)、染色体9开放性读码框架3(chromosome 9open reading frame 3)、ELYS转录因子样蛋白(ELYS transcription factor-like protein TMBS62)]在HepG2-CDK2shRNA细胞中不表达,3种[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异源核糖核蛋白H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H1,hnRNP H1)、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IgVH)]表达下调。结论 CDK2表达抑制后人肝癌细胞HepG2在细胞周期、信号转导、肿瘤转移和浸润等方面的蛋白质表达存在显著差异。  
2015 Vol. 55 (02): 17- [摘要] ( 440 ) [HTML KB] [PDF 486KB] ( 678 )
21 黄伟; 王素莲; 李瑛; 刘大仁; 胡晓
HPLC法测定人肝微粒体中藏花酸的浓度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藏花酸浓度的HPLC内标法。方法在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加入藏花酸样品进行孵育反应,反应结束后用冰乙腈终止反应。经沉淀法处理样品后,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甲醇-2%冰乙酸水溶液(7525,v/v);流速:1.0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440nm;内标:吲哚美辛。结果藏花酸经孵育反应后质量浓度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5~8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藏花酸低、中、高质量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7.24%、96.58%、98.12%,其RSD均小于15%,批内、批间差异<15%,准确度为85%~115%。结论该HPLC法简便、准确,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能快速、可靠地检测人肝微粒体中藏花酸的浓度。 
2015 Vol. 55 (02): 21- [摘要] ( 404 ) [HTML KB] [PDF 247KB] ( 818 )
25 徐文慧; 刘娜娜; 柳涛; 陈晓; 罗时文
改良aEEG、NCIS、SNAPPE-Ⅱ评分对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在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具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儿临床资料,并于生后12h内进行相应评分。比较无脑损伤组与脑损伤组之间各评分分值的差异,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3种评分预测高危儿脑损伤的最佳值。结果 119例高危儿中,65例(54.6%)发生脑损伤。脑损伤组的改良aEEG评分和NCIS评分均明显低于无脑损伤组(均P<0.001),而SNAPPE-Ⅱ评分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P<0.001)。改良aEEG评分、NCIS和SNAPPE-Ⅱ评分对脑损伤的最佳预测值分别为9、95和22。结论 3种评分系统均可作为围产期高危儿脑功能监测的工具,对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5 Vol. 55 (02): 25- [摘要] ( 687 ) [HTML KB] [PDF 1119KB] ( 1159 )
32 肖雪; 周燕媚; 孙雯; 杜培丽; 张慧丽; 陈敦金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诊断孕周与妊娠结局的风险关联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EOSP)诊断孕周对孕产妇及其围产儿结局影响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将356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按诊断孕周分为3组:<32孕周EOSP组(A组)154例、32~34孕周EOSP组(B组)50例和>34孕周SP组(C组)152例。采集3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实验室检查及围产儿结局等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的以往子痫前期病史比例和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值数值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规范产检比例低于B组和C组,且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尿蛋白总量、入院时舒张压和缓解病情所需住院治疗时间的比较中,A组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的总临床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胎盘早剥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孕周、24h尿蛋白水平、双胎妊娠、三胎妊娠、产前检查次数均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因素。A组患者的胎儿引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A、B、C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中OR值<1的有:孕产妇发病孕周、住院时间和孕产妇规范产前检查次数;OR值>1的有:孕产妇并发肾功能衰竭、并发胎盘早剥和并发心功能不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SP发病孕周<32周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孕产妇及围产儿不良预后发生率高的特点。因此,提前2周诊断EOSP,即以<32孕周划分EOSP,对及时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尤其是早发性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弥足珍贵。
2015 Vol. 55 (02): 32- [摘要] ( 577 ) [HTML KB] [PDF 256KB] ( 766 )
38 陈静; 孙国芳; 丁颖; 黄慧萍; 汤俐雯
T波峰-末间期、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离散度(Tp-Ted)进行测定,探讨心肌缺血与Tp-Te间期、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寻找一种便捷的观察指标。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做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5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56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2组Tp-Te间期和Tp-Te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Tp-Te间期显著延长,Tp-Ted明显增大(P<0.05)。结论心肌缺血时,Tp-Te间期和Tp-Ted均增大,Tp-Te间期和Tp-Ted可作为反映跨壁复极离散度的无创性指标。
2015 Vol. 55 (02): 38- [摘要] ( 384 ) [HTML KB] [PDF 115KB] ( 896 )
40 刘民强; 陈爱华; 康京华; 王华; 李仁宰; 刘丽; 何仁亮
结核病患者维库溴铵药效学参数的测定
目的测定结核病患者维库溴铵的药效学参数。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按疾病的不同分为结核病(T)组及非结核病(N)组,每组20例。2组均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mg·kg-1、芬太尼4μg·kg-1,靶控输注丙泊酚1~4μg·mL-1,等患者意识消失后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进行肌松监测,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1,注药时间5s。当第一个肌颤搐反应(T1)下降至最低值并连续重复3次以上时行气管插管,记录起效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药理作用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及麻醉诱导前(t0)、给予肌松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45min(t4)、1h(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2组麻醉诱导后各时间段的MAP及HR较t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P<0.05);2组麻醉诱导前及麻醉诱导后各时间点的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维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较N组明显缩短(P<0.05);2组T1最大抑制程度、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及药理作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松监测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体动,也未见皮疹、低血压、气道峰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结论结核病患者维库溴铵单次静脉注射时T1最大抑制程度、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及药理作用时间与一般患者相似,但其临床作用时间较短。
2015 Vol. 55 (02): 40- [摘要] ( 493 ) [HTML KB] [PDF 183KB] ( 955 )
44 赵鹤亮; 项昆; 赵新斌; 张惠英
256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0例胸部创伤患者,均采用两种多层螺旋CT(64层和256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骨折、肺损伤、气胸及液气胸的检出率和两种检查方法的射线剂量情况(包括扫描长度、有效剂量、扫描时间)。结果 256层螺旋CT对骨折、肺损伤、气胸及液气胸检出率(95.5%、70.9%、31.8%)均显著高于64层螺旋CT(84.5%、5.5%、20.0%,P<0.05)。与64层螺旋CT比较,256层螺旋CT有效剂量更低[(4.97±1.49)mSv比(6.03±1.26)mSv,P<0.05],扫描时间更短[(5.38±1.52)s比(9.26±1.37)s,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临床效果优于64层螺旋CT。
2015 Vol. 55 (02): 44- [摘要] ( 672 ) [HTML KB] [PDF 154KB] ( 717 )
47 李岩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宫颈病变程度与阴道内环境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阴道内环境的关系。方法选取425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以了解宫颈病变程度,并行阴道内环境监测,对比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阴道内环境指标的差异。结果 TCT检查:正常13例,炎症132例,CINⅠ级111例,CINⅡ级90例,CINⅢ级54例,宫颈癌25例。阴道内环境检测:阴道清洁度≤Ⅱ级者194例,pH值≤4.5者202例,菌群分布≤Ⅰ级者244例,滴虫感染者56例,假丝酵母菌感染者48例,阴道炎患者240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阴道内环境指标对比:阴道清洁度≥Ⅲ级、pH值≤4.5、菌群分布≥Ⅱ级、阴道炎的发生率在不同TCT检查结果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滴虫感染及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率在不同TCT检查结果的患者中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内环境的改变与HPV感染存在密切关系,阴道内环境动态平衡的破坏可能对HPV感染者宫颈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两者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5 Vol. 55 (02): 47- [摘要] ( 305 ) [HTML KB] [PDF 173KB] ( 1003 )
51 夏珊
ACT评分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痰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及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5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非过敏性哮喘组)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2组痰液中hs-CRP含量及肺功能情况。再依据入院时ACT评分将非过敏性哮喘患者分为2组,A组58例(ACT评分≥20),B组77例(ACT评分<20),并检测其气道反应性。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ACT评分与hs-CRP及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非过敏性哮喘患者痰液中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肺功能各指标FEV1、FEV1%、PEF及PE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非过敏性哮喘B组患者痰液中hs-CRP水平较A组高(P<0.01),而反映气道反应性的FEV1改变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ACT评分与hs-CRP含量呈负相关(r=-0.76,P<0.01),与FEV1增加程度(%)和绝对值增加量(mL)呈正相关(r=0.85,P<0.05;r=0.916,P<0.05)。结论 ACT评分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升高的hs-CRP水平及气道反应性密切相关,正确使用该评分有助于简便、快捷地进行病情评估。
2015 Vol. 55 (02): 51- [摘要] ( 408 ) [HTML KB] [PDF 184KB] ( 913 )
54 聂涛; 戴闽; 邹帆; 李伟
Orthofix外支架治疗Cierny Ⅲ、Ⅳ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
目的探讨Orthofix外支架治疗CiernyⅢ、Ⅳ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Orthofix外支架进行骨搬运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22例,根据Cierny Mader解剖分型,CiernyⅢ型8例,CiernyⅣ型14例。记录术后外支架牵拉时间、骨搬运长度、外支架固定时间及功能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外支架牵拉时间55~162d,平均83.5d;骨搬运长度3~10cm,平均6.52cm;外支架固定时间4~13个月,平均7.6个月;根据Paley方法评定:优11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0.9%。结论应用Orthofix外支架进行骨搬运治疗CiernyⅢ、Ⅳ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临床疗效满意。 
2015 Vol. 55 (02): 54- [摘要] ( 583 ) [HTML KB] [PDF 340KB] ( 802 )
58 邓燕; 杨旭; 刘学; 张恒; 章彦彦; 潘玉霞; 王压冲
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和评价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其中22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8枚(侧壁开窗组),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4枚(内提升术组)。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上部结构修复。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检查2组病例有无种植义齿的修复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52枚植体,1枚种植体在负重12个月时因种植体周围炎失败,余植体均未发生感染、上颌窦炎等术后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种植义齿成功率为98.1%。侧壁开窗组和内提升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60±0.97)mm、(3.49±0.88)mm;术后36个月,2组窦底骨提升高度为(4.33±0.73)mm、(4.25±0.93)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015 Vol. 55 (02): 58- [摘要] ( 588 ) [HTML KB] [PDF 489KB] ( 1228 )
62 郑仲萍; 田峰; 郑志刚; 于敏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IMT、血清APN及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0例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维格列汀治疗,B组5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C组50例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IMT、APN和Hcy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A、C组IMT、Hcy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N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C组改善程度较A、B组更为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HOMA-IR(r=0.356,P=0.013)、LDL(r=0.363,P=0.009)、Hcy(r=0.756,P=0.022)呈正相关,与HDL(r=-0.461 P=0.001)、APN(r=-0.482,P=0.000)呈负相关。结论 HOMA-IR、LDL、Hcy升高,HDL、APN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降低其IMT值及Hcy水平,增加APN含量。
2015 Vol. 55 (02): 62- [摘要] ( 488 ) [HTML KB] [PDF 215KB] ( 747 )
66 毛芳; 彭友明
达克罗宁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达克罗宁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全身麻醉开胸手术行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达克罗宁组(A组)于插管前在双腔气管导管前20cm处均匀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石蜡油组(B组)于插管前相同位置涂抹等量石蜡油。分别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双腔气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min(T2)、5min(T3),拔管前(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3min(T6)、5min(T7)时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观察术后第3天患者咽喉部并发症(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失血量及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T1时的HR、SBP、DBP及NE水平与T0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A组T2—T7时各项指标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T2—T7时的HR、SBP、DBP及NE与T0及A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A组术后发生咽部疼痛8例、声音嘶哑3例;B组发生咽部疼痛17例,声音嘶哑8例,B组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有利于维持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2015 Vol. 55 (02): 66- [摘要] ( 531 ) [HTML KB] [PDF 181KB] ( 902 )
70 刘亚辉; 吴丽丽; 马亮; 史视明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GLP-1分泌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胰升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变化。方法对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于空腹,口服葡萄糖后30、60、120和180min各采集静脉血10mL,测定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浆胰岛素(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GLP-1(7~36,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OGTT中各时间点血糖、血浆胰岛素和GLP-1(7~36)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在OGTT过程中各时间点(空腹,餐后30、60、120和180 min)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糖尿病组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120min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水平于60min达峰值,对照组胰岛素水平于30min达峰值,糖尿病组胰岛素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口服葡萄糖后180min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糖尿病组空腹和口服葡萄糖后各时间点的GLP-1水平及曲线下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后GLP-1(7~36)水平无异常。 
2015 Vol. 55 (02): 70- [摘要] ( 428 ) [HTML KB] [PDF 187KB] ( 709 )
73 钟志英; 翟进成; 唐昱; 谭维羚; 马战清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HSP70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HSP70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诊PCI的AM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曲美他嗪组,每组30例。曲美他嗪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每日加服曲美他嗪片60mg,每次20mg,每日3次。于PCI术前,术后7、14d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HSP70,术前及术后第14天检测LVEF、E/A值。结果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HSP70在术后第7天和14天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E/A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HSP70表达,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
2015 Vol. 55 (02): 73- [摘要] ( 347 ) [HTML KB] [PDF 152KB] ( 790 )
76 王章磊; 洪建明
单侧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观察单侧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基础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单侧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30~6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为20~40mL,平均23.33mL。有5例患者发生针道浅表感染,3例患者因过早负重致轻度髋内翻畸形。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最短2.5个月。髋关节疗效为优5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闭合复位单侧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操作损伤小、技术要求简单、易于推广、避免二次手术及患者与家属容易接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高龄合并有基础疾病的体弱患者。 
2015 Vol. 55 (02): 76- [摘要] ( 415 ) [HTML KB] [PDF 407KB] ( 556 )
80 马春曦; 邓兰; 彭国林; 杨尚凌; 宋建文; 许丽娟
谷氨酰胺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谷氨酰胺组(n=31)和对照组(n=31),2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从放疗的第1天至放疗结束后2周,谷氨酰胺组在早、中、晚三餐餐后30min和睡觉前服用0.15g·L-1谷氨酰胺25mL;对照组服用生理盐水,用法用量同谷氨酰胺组。采用临床症状RTOG评分标准和内镜Kuwaht’s评分系统比较2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症状RTOG评分谷氨酰胺组2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2.58%,3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22%;对照组分别为61.29%、12.90%,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谷氨酰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Kuwaht’s评分谷氨酰胺组2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55.56%,对照组显著高于谷氨酰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可减轻放疗对食管的毒性。
2015 Vol. 55 (02): 80- [摘要] ( 482 ) [HTML KB] [PDF 182KB] ( 745 )
83 罗丽娟; 万盛华; 许增华; 万宏; 刘岚; 段亚群; 吴蔚
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
目的观察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腹泻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70例)使用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照组(60例)采用蒙脱石散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3d和治疗7d的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9%比85.0%,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在迅速缓解小儿腹泻症状有明显疗效,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5 Vol. 55 (02): 83- [摘要] ( 393 ) [HTML KB] [PDF 111KB] ( 685 )
85 吴瑾辉; 魏贵英
南昌市青山湖区2011—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南昌市青山湖区2011—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法对2011—2013年南昌市青山湖区乙肝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及分析。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南昌市青山湖区网络直报的《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年分析报告。结果2011年报告发病率为71.77/10万,2012年报告发病率79.07/10万,2013年报告发病率63.30/10万。男女报告数比为2.861。15岁以下病例报告数为8人,占乙肝病例报告总数0.83%;15—60岁866人,占89.37%;60岁以上95人,占9.80%。职业分布前5位分别是家务及待业,占总病例数的20.23%,农民占总病例数的17.13%,其他占总病例数的14.86%,工人占总病例数的12.80%,学生占总病例数的7.43%。结论在开展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应针对青壮年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广大群众防控乙肝的意识和能力,杜绝各种医源性传播和性传播等,鼓励重点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2015 Vol. 55 (02): 85- [摘要] ( 447 ) [HTML KB] [PDF 194KB] ( 634 )
88 杜毓菁; 徐一心; 王紫璇; 石蕊; 黄杉; 万福生
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建立方法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缺氧/复氧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并简述了几种常用建模细胞的缺氧特性。参阅国内外学者建模的研究,分析了缺氧复氧模型优劣与适用选择原则。据此为实验室选择建模方法提出更多参考思路。 
2015 Vol. 55 (02): 88- [摘要] ( 1039 ) [HTML KB] [PDF 184KB] ( 5110 )
92 杨朵; 陈晓; 杨明; 袁高乐; 李琦
早期营养及生后体质量增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预测作用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导致儿童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围产医学发展,早产儿生存率得以提高,但ROP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早期营养、生后体质量增长是影响ROP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早期营养、生后体质量增长与ROP的关系,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降低ROP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2015 Vol. 55 (02): 92- [摘要] ( 353 ) [HTML KB] [PDF 180KB] ( 566 )
96 何赤东; 刘丽忠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促进软组织损伤愈合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经自体全血离心而获得的被誉为新一代血小板血液浓缩物,它经自体外周血离心分层后,是处于红细胞碎片层与贫血小板血浆层之间的网状纤维蛋白凝胶。PRF提取液富含高浓度的血小板、各种生长因子、网状纤维蛋白原及大量免疫细胞等,在促进软组织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同时还具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本文将对PRF促使软组织损伤愈合中的相关机制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5 Vol. 55 (02): 96- [摘要] ( 556 ) [HTML KB] [PDF 170KB] ( 1304 )
100 徐平平; 陈幼祥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ERCP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正>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改进和内镜医师经验的积累,ERCP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微创技术及在临床上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有文献[1]报道,ERCP经乳头胆管插管的成功率>95%,对于胆管结石的患者,清除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90%,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缓解梗阻性黄疸的成功率>85%。然而,ERCP也是一 
2015 Vol. 55 (02): 100- [摘要] ( 662 ) [HTML KB] [PDF 147KB] ( 812 )
103 郭玲玲; 童波; 周洪; 吴西雅; 肖祖克
江西省布鲁菌病4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的4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3岁,均来自非疫区的江西省(新建县2例,石城县1例,高安市1例);1例从事山羊饲养,1例从事山羊贩卖、宰杀,1例为超市肉类销售员,1例无明显牲畜接触史。患者均有发热、乏力、多汗、关节酸痛症状,误诊时间10~40d。确诊后经口服米诺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6周,均预后良好。结论布鲁菌病在非疫区的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漏诊或误诊。 
2015 Vol. 55 (02): 103- [摘要] ( 356 ) [HTML KB] [PDF 184KB] ( 590 )
105 黄根华; 谭布珍; 占伏良; 胡辉
浆膜下巨大子宫肌瘤囊性变伴双侧输卵管积血1例报告
<正>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好发部位为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及阔韧带等,其中浆膜下子宫肌瘤约占20%,浆膜下肌瘤变性就更罕见,且容易误诊为卵巢肿瘤[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7月10日收治1例浆膜下巨大子宫肌瘤囊性变伴双侧输卵管积血患者,现将对其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因"月经紊乱3年,发现盆腔包 
2015 Vol. 55 (02): 105- [摘要] ( 378 ) [HTML KB] [PDF 149KB] ( 780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