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1977年 17卷 03期
刊出日期:1977-09-28

论文
   
论文
1 吴永安; 张克忠
毒蕈中毒引起格林——巴利二氏综合征自主呼吸停止15天一例报告
<正> 去年,我们收治了一例毒蕈中毒患儿,临床上以格林一巴利二氏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在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驻进贤县医教队的指导下抢救成功。兹报告如下: 患儿孔国根,男性,12岁,住院号3916,于1976年7月15日下午熟食自采新鲜蘑菇(一只,约二、三两重,和丐条、鸡汤同煮,四人共食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309 ) [HTML KB] [PDF 0KB] ( 27 )
1 林平生
呋喃唑酮治疗伤寒32例疗效观察
<正> 我院于七四年开始选用呋喃唑酮治疗伤寒,初步认为效果满意,现就资料完整的32例,小结如下,供参考: 一、临床资料 32例中男性25例,女性7例,10岁以下2例,11~15岁8例,16岁以上22例,其中最小8岁,最大50岁,以青年为多,这与军内所收对象有关。入院前由于未确诊伤寒而有4例用氯霉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98 ) [HTML KB] [PDF 0KB] ( 24 )
1 刘泉开
幕上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附10例分析)
<正> 1972年5月至1975年6月,我科共收治颅脑外伤397例。其中硬膜下血肿22例,计急性血肿10例,亚急性2例.慢性10例。今对幕上慢性硬膜下血肿,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本组年令最小者9岁,最大者70岁,40~60岁之间者占6例,所有患者皆为男性。入院后能忆其受伤时间者8例:计3周以上者3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80 ) [HTML KB] [PDF 0KB] ( 3 )
1
灵芝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正> 在院党委和党支部的领导、关怀下,我科自75年9月至77年元月在中西医结合病房及门诊用灵芝片(江西共大7·30制药厂生产的G2及G4)治疗冠心病60例获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小结报导如下: 病例选择及治疗方法一、病例选择及疗效判断:冠心病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按1974年全国冠心病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86 ) [HTML KB] [PDF 0KB] ( 17 )
1
“心安乐”治疗冠心病21例小结
<正> 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今年三月份在杭州召开有关“心安乐”治疗冠心病协作会议。我院参加了这项工作,完成病例21例,已于今年十月份在金华召开的有关协作组会议经验交流会上汇报。现将21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一、临床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28 ) [HTML KB] [PDF 0KB] ( 5 )
1 毛成德; 廖福卿; 余艳萍; 林正荣
327例女性不孕症初步小结
<正> 不孕症是计划生育中的一部分,在繁荣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一面控制着生育不可过多,一面对未曾生育的夫妇使之生育,我们本着这种指示于1972年4月至1974年2月将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327例不孕患者,共一年另10个月后,将有明确地址的病例进行追访共有273例,而我们收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16 ) [HTML KB] [PDF 0KB] ( 17 )
1 黄海龙; 俞重民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黄疸一例报告
<正> 一、病历摘要傅××、男、24岁、农民、住院号为6617,因畏寒、发热、咽喉疼痛二天,继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逐渐加深10天,于75年12月20日收住我院传染科。上腹部疼痛,痛为钝痛,不向腰背放射,恶心,不能进食,小便少,色如浓茶,大便结,浅黄色,入院时体温37℃,肝剑突下12Cm(约8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413 ) [HTML KB] [PDF 0KB] ( 11 )
1
291—3液治疗子宫脱垂311例小结
<正> 1974年2—4月份,我县抽调部份妇幼保健人员组成四个小组,分赴全县各地,用291—3液(即枯痔液)宫旁注射治疗子宫脱垂病人共408人,八月份对已治患者进行了随访复查,共计复查311人。现将这311人的情况初步小结分析如下: 一、病者年龄及发病时间 311例病人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430 ) [HTML KB] [PDF 0KB] ( 26 )
1 钟立成
小儿硫贲妥钠基础麻醉140例小结
<正> 我院自1964年11月至1976年11月12年间共施行小儿硫贲妥钠基础麻醉140例,感到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无一例发生意外,对在基层及农村开展外科手术,不失为一种良好之麻醉方法。现小结如下: 资料分析性别与年龄:本组140例中,男119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为出生后4天,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304 ) [HTML KB] [PDF 0KB] ( 14 )
1
腐植酸钠治愈八例烧(烫)伤的病例报告
<正> 我科用腐植酸钠先后治疗了八例烧(烫)伤的病人,烧伤面积均达10—30%,深度2—3度,对八例烧(烫)伤的病人都采用腐植酸钠治疗、获得痊愈。住院期:最短三天,最长十三天,平均六天左右。实践澄明,腐植酸钠治疗烧(烫)伤优于传统的包扎或暴露疗法,特别是2度烧伤治疗效果更显著。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94 ) [HTML KB] [PDF 0KB] ( 10 )
1 黄孝宝
腹部血管杂音的诊断意义
<正> 在临床上过去作腹部听诊检查时除肠蠕动外很少注意其它诊断用途。近年来对于腹部杂音的听诊给予重视,对腹部杂音的认识亦较前深刻。它的发现可以是“生理性”的,亦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最初线索,甚至是某些疾病颇为特殊的体征,有极其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由于听诊方法简单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77 ) [HTML KB] [PDF 0KB] ( 5 )
1
白血病前期五例报告
<正> 白血病前期是指急性白血病明确征象出现之前所表现的血液学异常,这种血液学异常一般预示着将要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提出白血病前期的概念已经廿多年了。近几年来,国内也陆续有报导,但白血病前期的特征表现,至今仍捉摸不定。一些血液学异常如“难治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56 ) [HTML KB] [PDF 0KB] ( 11 )
1
急性浆细胞型白血病一例报告
<正> 患者褚××,男性,71岁,退休工人,南昌籍,于1974年9月7日因咳嗽气逼三月余,不规则发热,浮肿半月入院。据诉近三月来咳嗽气逼痰多粘稠泡沫状,胸闷气促晚间加剧,不能平卧,近半月来则有不规则发热,乏力,出汗,颜面下肢及全身均轻度浮肿,自觉有尿短,尿频及尿道灼热感,食欲很差,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79 ) [HTML KB] [PDF 0KB] ( 17 )
1 黄文清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治愈一例报告
<正> 一、病例介绍朱××男性 27岁已婚原籍上饶现任江西浒坑钨矿工人住院号8114 72年7月7日入院病史:患者于72年初逐见颜面苍黄,全身乏力,于2月底返家探亲(未生育)20余日后,病情加重,走路气急,怕冷,面色苍白,鼻孔及皮下出血,在上饶专区医院检查: 红血球 184万/毫米~3 血小板2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308 ) [HTML KB] [PDF 0KB] ( 16 )
1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综述)
<正> 概况 1913年Reshool和Schilling-Torgan首次报道一例,一年后Reschool临床尸解发现一例33岁成人患病九星期死于一种白血病类型全身器官有脾细胞或单核细胞侵犯。1913—1930年已报告18例证明为单核细胞白血病。1931年Nacgeli复习文献,认为这种白血病是粒细胞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66 ) [HTML KB] [PDF 0KB] ( 5 )
1
恶性网状细胞病(文献综述)
<正> 恶性网状细胞病(Malignant Reticulosis)又名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也称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国内早期报告称为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多症(Histiocytic Mydullary Reticulosis)。恶性网状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网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已得到确认。国外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85 ) [HTML KB] [PDF 0KB] ( 16 )
1
休克现代概念的生理学基础
<正> 目前一般认为,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系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它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有机组织,是器官最小功能单位(如肝小叶、肾单位、小肠绒毛等)的血液循环部分,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并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通常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282 ) [HTML KB] [PDF 0KB] ( 6 )
1 张海峰
“辨舌”在临床上的意义
<正> 用“辨舌”来诊断疾病,中医很早就应用了。在《内经》《伤寒论》中,都有用舌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记载。华陀的《察色决》里,已认识到某些“舌”的特殊现象,是病人死亡的预兆。到了元代,辨舌开始有专门的著作,如杜清碧的《金镜录》,其中记载了三十六种不同的病态舌象。奠定
1977 Vol. 17 (03): 1- [摘要] ( 303 ) [HTML KB] [PDF 0KB] ( 4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