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 53卷 5期
刊出日期:2022-10-28

道德与人生
   
道德与人生
5 姚亚平 王磊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共同富裕的五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绝不能搞成贫富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现,一方面关乎国计民生,另一方面关乎党的执政基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需要发挥共同富裕的五大优势:坚持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优势;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优势。在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实践中不断让各领域与各地区取得成效,让共同富裕的步伐行稳致远。
2022 Vol. 53 (5): 5-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69 )
12 聂家华 王立胜
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论意蕴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积淀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底蕴的方法论体系,即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方法,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坚持辩证思维,注重把总结历史经验与吸取教训相结合,总结历史经验与开创新局面、统一思想和行动、推进理论创新相结合。这已成为我们党掌握历史主动,把握历史规律,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
2022 Vol. 53 (5): 12-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66 )
21 龚晓康
“知行合一”:复归本体的明觉与能动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是基于知行本体而展开。知与行之所以被分为两件工夫,并非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脱节,而是知行本体为私欲所隔断。而知行本体即是心之良知良能,故“知行合一”的本旨在于“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即:一切知行活动皆应复归作为知行本体的良知良能。阳明所谓的复归知行本体,并非意味着摒弃意识的认知与身体的行动,而毋宁是说,意识的认知与身体的行动皆应基于心之本体,如此,“行”方具有先天的自明性,“知”方具有本原的能动性。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回答了道德知识的先天来源与道德行为的根本动力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2 Vol. 53 (5): 21-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0KB] ( 76 )
29 许家星
略论朱子学中的穷理精密派——以“北溪之陈、双峰之饶”为中心
陈淳与饶鲁被吴澄视为朱子学中穷理精密派之代表,陈淳的穷理精密充分体现于《北溪字义》对朱子《四书》范畴的训释,饶鲁的穷理之学则见诸对朱子《四书集注》的批判性阐释。饶鲁通过对文本之义的细致解析,剖析了朱注存在过粗、隔层等偏离文意的多种情况,并以通贯比较的方法,指出朱注在综合与分析上的差失,又从工夫实践着眼批评朱注的空泛不足。陈淳、饶鲁治学虽皆具穷理精密之特点,然陈淳以畅通发明朱注为宗旨,更具照着讲的意味;饶鲁对朱注的各种挑刺,则颇有入室操戈而接着讲的精神。从穷理精密这一治学特色的角度来考察朱子学派,是对据地域、师承等因素划分朱子学派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朱子学发展脉络。
2022 Vol. 53 (5): 29-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0KB] ( 69 )
36 刘兴华洪攀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融资约束异质性视角
基于2008—2019年上市非金融企业财务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融资约束异质性企业投资影响的差异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呈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企业投资行为愈发谨慎。从企业融资约束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融资约束强的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高于融资约束弱的企业。内部控制越好、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融资约束异质性企业投资之间会产生缓冲作用,它对于融资约束强的非国有企业的影响高于融资约束弱的国有企业。
2022 Vol. 53 (5): 36- [摘要] ( 58 ) [HTML 1KB] [PDF 0KB] ( 59 )
46 马卫 龚敏 戴爱明
多方主体视角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
从多方参与主体(企业、学研机构、政府、其他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相关数据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参与主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力不相同;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吻合;从长期看,大部分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趋势,而北京、广东等8个省(区、市)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应强化市场相关主体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政府的政策效应,促进创新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注重多方参与主体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协调与合作,使得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提升。
2022 Vol. 53 (5): 46-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67 )
57 周锦依
反洗钱视域下洗钱入罪之功能解析
在反洗钱浪潮的推动下,洗钱入罪被视为应对洗钱严重危害的当然之举。然而,基于论述立场之偏向,传统的洗钱入罪因由难以揭示洗钱入罪之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事实上,相较于直接侵害对象(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洗钱危害的弱感知力,公权力机关对洗钱入罪之推行欲望则更为强烈;对比各国对洗钱严重危害的意识自觉,应对赃款跨境流转问题的现实所需对洗钱入罪全球化之推动则更为根本。着眼于赃款追缴,洗钱入罪为公权力突破银行保密义务壁垒提供了契机,为拓展追赃责任主体给予了正当化依据,亦为跨境追赃协作开展确立了必要法律依托。洗钱入罪的如是功能,乃是对当今反洗钱体系作用根本的有效呼应。而其更深层次的价值还在于,依托“资本追踪”以实现犯罪打击的协同治理策略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形。
2022 Vol. 53 (5): 57-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0KB] ( 66 )
67 姚锋
大数据时代期刊作者隐私保护的价值平衡与法治规范
在大数据时代,期刊作者的隐私面临的法律风险相较以往更为严峻,表现形式也存在特有的现象和困局,即体现着三类对立统一的情形,期刊作者隐私的保护存在着持续的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动态博弈和价值平衡,涉及诸多的价值主体,因此需要探寻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与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法律边界并进行法治规范。我国应结合《宪法》《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确保作者个体权益与公众利益整体协调平衡的基础上,通过成体系的法治规范,合理地平衡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与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的界限,从多层次、多领域、多阶段为其提供动态化、体系化的法治规范。
2022 Vol. 53 (5): 67-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52 )
77 史安斌朱泓宇
发展传播学的叙事更新与逻辑转化:“传播基础设施”的概念与取向之辩
传播基础设施的场所建造、资源分配与技术扩散是理解发展传播学取向的重要切入点。以此为问题意识,可归纳不同研究取向的发展传播学对“基础设施”的不同理解与价值关怀。埃弗里特·罗杰斯的研究与论述鼓励后发国家和地区,围绕传播基础设施进行自主开发与探索,但仍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中心主义和去意识形态色彩。以达拉斯·斯麦兹为代表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取向下的发展传播学研究,更加直截了当地批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基础设施资源分配上的霸权,关注建设传播基础设施的“技术民族主义”及其应用过程中如何实现“去依附”。在全球传播高度平台化的时代语境下,通过发展传播学中的“基础设施”内涵与外延之辩,可把握当下存在激烈冲突的信息传播秩序和充满剧烈变动的知识生产体制,促成发展传播学的叙事更新与逻辑转化。
2022 Vol. 53 (5): 77-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0KB] ( 66 )
87 郭琳
数字思维、数据知识生产与技术隐喻研究
在数字技术情境中,一切存在都在产生数据,对数据的处理成为认识世界与理解人类自身的重要途径,数据日益成为社会生产与知识生产的基本要素,这也正是探讨数字思维的基础。与数据相关的知识生产,除了数据分析这一主要方法之外,还应包括数据阐释。通过数据阐释,能够更好地将计算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知识关联起来,并通过各个知识领域的衔接来弥合业已形成的认知沟壑。在数字思维与数据阐释的知识功能实现中,隐喻能够从不同层面发挥重要作用。隐喻思维有助于理解基于数据与算法的认知结构;对数字技术时代核心隐喻的阐发,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字社会的复杂现实;梳理技术隐喻的演变并分析其知识功能,也为当代认知与思维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人文视域。
2022 Vol. 53 (5): 87-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60 )
97 陈旭
融合、渗透与交互: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协商空间
城市社区治理与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耦合,为社区协商空间的建构与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与逻辑理路。协商空间作为协商源起的背景场域,是由协商主体相互交流、持续互动塑造而成的,贯穿并覆盖着整个社区协商的过程。从居民面对面沟通对话的议事广场,到借助社会资本等抽象要素联结起来的公共话语,诠释着协商初始空间的多元融合建构;协商规则、手段、方式等能够形塑居民参与治理的过程,从而影响决策结果,而审慎的问责与监督机制能够倒逼协商规则的完善与内化,三者构筑了媒介渗透的协商联结空间;宏观制度体系与微观治理结构的既有权力框架成为协商结果呈现的重要前提,进而推动协商终端空间的形成。
2022 Vol. 53 (5): 97-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66 )
107 郭康松李明欣
用御制文献做“江南”文章——以康熙御制诗总集的编纂为中心
清初诗歌创作繁荣,选本众多,江南诗人与选家占据其中的绝大多数。江南明遗民的诗作与选本中流露出山河易代的“变风变雅”之音,这与康熙所需要的盛世元音大相径庭。为了消弭江南的“变风变雅”之音,在博学鸿词科召试期间,以冯溥为首的文学侍从发表宗唐祧宋的诗论,呼吁拥护清朝统治的文人共推唐诗、同奏盛世之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诗选的热潮。康熙四十五年(1706)起以《全唐诗》为代表的康熙御制诗总集刊成,康熙在御制序中亲自阐发儒家诗学的基本理念,推崇发于“忠孝”的“性情之正”,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将明遗民为了救世而重建的儒家诗教体系涵摄在内,完成了对明遗民诗学观念的收编。康熙还有意识地选择出身江南的翰林、举人、岁贡生、国子监监生等士人担任御制诗总集编纂的主力,引导他们在编纂实践中增强对康熙诗学理念的认同,促进江南士人承认清朝的文化正统性,拉拢江南士绅群体拥护清朝统治。康熙御制诗总集刊发后的江南诗选皆传达“温柔敦厚”的颂圣之音,客观上达到了统一诗学思想的效果。
2022 Vol. 53 (5): 107-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42 )
120 寇雪原 元永浩
论怀特海教育观念的思辨哲学基础及其意义
怀特海的教育观念以其思辨哲学为基础,为教育实践中潜藏的辩证要素提供形而上学解释。深刻阐释怀特海教育观念及其思辨哲学基础,可以发现,其思辨内涵在于秉承思辨逻辑,促成思维知识的普遍性拓展;探索协同概念,促成自由人格的节奏性完善;运用辩证循环,促成文明形态的赓续性发展。借鉴怀特海教育观念透视新时代教育实践的基础性问题,应当以思辨逻辑开显教育实践的宏观任务;以人格完善节奏疏解教育实践的顶层设计;以创造性循环落实教育实践的文明向度。研究怀特海教育观念及其思辨哲学基础,不仅可以澄清教育本质上弥合必然与自由、个体成长与文明进步的内在思辨逻辑,而且为当代教育实践的基础理论建设提供关键参考。
2022 Vol. 53 (5): 120- [摘要] ( 79 ) [HTML 1KB] [PDF 0KB] ( 60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