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 44卷 04期
刊出日期:2013-07-28

道德与人生
   
道德与人生
1 高兆明;
选择与历史:革命是否可以避免?——《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一种解读
 从国家治理角度看,独夫体制与贪婪自私使法国专制君主既不能审时度势、顺应历史趋势,又没有政治智慧与能力协调社会各阶层矛盾、领导社会平稳过渡。是专制君主自身的一连串行为选择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专制君主如果能够认清历史趋势,顺应历史潮流,有政治责任担当精神,克制贪婪,主动放弃专制集权,适时寻求社会妥协与和解,建立宪政秩序,法国也许会以另一种样式实现大革命所要实现的推翻封建专制的目标,社会也许会避免革命恐怖与清算。
2013 Vol. 44 (04): 1- [摘要] ( 535 ) [HTML KB] [PDF 0KB] ( 99 )
8 詹世友;
密尔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及其运思策略
 密尔的正义理论摒弃正义的先天来源及其不受功利审核的绝对性,认为主要可以从经验出发来考察正义问题。他秉承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也作了一些人性假设,以此来确定行为的对错标准;运用"密尔五法"于正义理论的论证之中,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义原则的自身特点;十分重视正义感的心理分析,得出与文明性的正义观相对应的情感之特有性质。可以说,通过连贯地运用这些方法,其正义理论具备了相当高的学术意义。
2013 Vol. 44 (04): 8- [摘要] ( 486 ) [HTML KB] [PDF 0KB] ( 107 )
19 向玉乔;
论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这说明分配正义的实现只能走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同时并举的路径,开辟这一路径的方法是确立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的确立会使分配正义具有形式特征,但它能够彰显人类分配理想的超越性伦理价值。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类分配活动的伦理引导作用、对人类分配矛盾的伦理化解作用、对人类分配理想的伦理提升作用等方面。
2013 Vol. 44 (04): 19- [摘要] ( 412 ) [HTML KB] [PDF 0KB] ( 80 )
26 韩建磊;
基于利益维度的“好人”标准探析——以袁厉害为例
 媒体对袁厉害的质疑与争议折射出当前众多国人所持有的"好人"标准是:无私利他,不应因行善而接受或索取物质利益回报。这种标准是传统社会儒家"重义轻利"及计划经济时代集体利益绝对至上的道德观在今天的体现,与长期的"毫不利己"的道德宣传与教育倾向有密切关系,它忽略了道德修养的层次差异,是对传统"义利"观及受众的误读,也不符合中央关于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的精神。这种标准已不合时宜,必须尽快构建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维护人们合法利益及追求合法利益权利的,能促进更多"好人"涌现的,有助于改善当前道德风气的新标准。
2013 Vol. 44 (04): 26- [摘要] ( 382 ) [HTML KB] [PDF 0KB] ( 69 )
32 刘顺;
回向自我:中唐文儒的危机应对与儒学转型
中唐文儒应对时代危机的理论运思,打破了盛唐之时的思想沉闷,在王权失坠、礼学退潮的趋势之下,文儒以"回向自我"为理论革新的起点,重新思考确立"华夷"边界、稳定"华夏"之族群内涵及由修身而及家国天下的可能性,并最终展现出修身与及物两大面向兼顾而各有侧重的局面。在此过程中,韩愈首倡的"道统"意识日益凸显,而《孟子》之影响亦逐步增大。因为中唐文儒在心性、性情、群己以及生死诸问题上的深度运思,中唐的思想也由此呈现出新局面。
2013 Vol. 44 (04): 32- [摘要] ( 514 ) [HTML KB] [PDF 0KB] ( 52 )
41 吴祖刚;
荀子“道”论探微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行为的终极合理性由"道"所确认。孔子和孟子从实践层面解释"道",早期道家则从本体层面分析"道",他们的思想在荀子处有一合流。通过对荀子"道"论的梳理和解析,可以证明荀子之"道"实包括自然之道、本体之道、实践之道三个层面。荀子是把孔子和孟子的实践之"道"根植于道家的本体之"道"之中了。
2013 Vol. 44 (04): 41- [摘要] ( 591 ) [HTML KB] [PDF 0KB] ( 84 )
46 黄瑜;
通向时间之途——列维纳斯“现在”观念探析
 在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中,"存在者"对"存在"的逃离是伦理关系出现的必要前提,而存在者从匿名存在逃离的那一刻,就是"现在"。"现在"之"瞬间"不仅意味着存在者纯粹的自身指涉和束缚,同时也意味着对希望和救赎的构想,这种构想为他者的到场打开了一道阙口,并使存在者置身世界并拥有"相对时间"成为可能。"现在"虽非时间,却已然通向时间之途。
2013 Vol. 44 (04): 46- [摘要] ( 637 ) [HTML KB] [PDF 0KB] ( 73 )
51 郭圣莉; 陈竹君;
两岸社区治理与变迁比较研究
 大陆与台湾基层社区具有相似的组织框架和发展过程,却也有明显的内在差别。由于公民社会的诉求以及选举政治决定性地影响了台湾的社会营造理念与基层社区发展方式,台湾的社区营造呈现出以社区为本位的"自下而上"的合作模式。与此相对照,大陆由改革催生的社区秉承了国家治理的逻辑,呈现出一种工具性的功能。这两种转型社会的社区发展模式都反映了社区自主性的不足,显示了国家上层框架对基层社会的决定性作用。
2013 Vol. 44 (04): 51- [摘要] ( 553 ) [HTML KB] [PDF 0KB] ( 62 )
58 李丽丽;
功利主义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解释力
 鉴于见义勇为的行为日益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漠视,因而,亟需一种解释力极强的道德哲学来证明见义勇为之行为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功利主义就是这样一种道德哲学。它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行为的最高指导原则。然而,根据密尔的功利主义,我们没有要求他人对我们仁慈的绝对权利,同时,我们却有不危及他人安全的绝对义务,这就是正义的要求。如果实现了正义,也就不那么需要见义勇为了。因此,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理要求把他人需要做出见义勇为行为的次数降到最低,因为功利主义不主张通过自我牺牲来实现利益总和的最大化,而是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协调一致,这需要个人、社会和他人对安全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2013 Vol. 44 (04): 58- [摘要] ( 363 ) [HTML KB] [PDF 0KB] ( 74 )
64 林艳;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认知差距模型的顾客教育研究
 在消费过程中,由于顾客相关信息的欠缺和消费理性的不完全,顾客对企业提供价值的感知会存在四种"价值认知差距",即企业价值主张与顾客价值期望之间的差距、企业传递的价值与顾客感知的过程价值之间的差距、企业提供价值与顾客感知的结果价值之间的差距、企业实现价值与顾客价值评价之间的差距。为了促进顾客感知价值的有效传递,缩小供需双方的认知差距,本文研究了企业如何从顾客期望管理、过程管理、自我服务技术和整合教育渠道等四个方面实施顾客教育。
2013 Vol. 44 (04): 64- [摘要] ( 461 ) [HTML KB] [PDF 0KB] ( 61 )
70 黄蕊;
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探讨:小额信贷的角度
 美国次贷危机后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引起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相比银行信贷、基金、证券等主流金融领域,小额信贷以农村低收入群体为服务对象,消费者的信贷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国际小额信贷市场频发信用危机。我国应吸取部分国家小额信贷危机的教训,培养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扶贫的社会责任底线,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并着重做好金融风险的教育工作,促进农村金融和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2013 Vol. 44 (04): 70- [摘要] ( 379 ) [HTML KB] [PDF 0KB] ( 67 )
74 谢菲;黄新建;姜睿清;
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变迁及其发展对策——基于江西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与制造业互利共生对于经济迈上新台阶的江西省来说意义突出。江西生产性服务业虽然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快速发展,但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比较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江西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四个角度分析,得出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但是没有与制造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依赖最终需求;科技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等结论。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增强金融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2013 Vol. 44 (04): 74- [摘要] ( 429 ) [HTML KB] [PDF 0KB] ( 65 )
79 罗序斌; 周绍森;
中部崛起指数的测度研究
 中部崛起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数,反映的是中部各地区崛起进程中的相对位置;主要由经济发展指数、资源环境指数、科教文化指数、民生保障指数等4个分项指数层,经济发展指数的规模、速度、结构维度,资源环境指数的资源、生态、环保维度,科教文化指数的科技、教育、文化维度,民生保障指数的民生、社保、安全维度等12个维度层以及经济发展指数的22个指标、资源环境指数的25个指标、科教文化指数的19个指标、民生保障指数的20个指标,共86个指标层构造而成;指标权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专家咨询法进行确定,测量模型运用解释力强的线性加权模型。以此为基础,对中部各个地区的相对崛起进程进行跟踪研究。
2013 Vol. 44 (04): 79- [摘要] ( 424 ) [HTML KB] [PDF 0KB] ( 53 )
85 易文彬;
后税改时代农民负担问题研究:文化维度
 对农民负担问题的研究,现有的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国家与农民关系视角,采取单向度的国家指涉,在国家及其体制上找原因提对策。国家与农民关系视角的另一个向度,农民指涉的研究却显得极为不够,只是在农民负担的原因分析中零星地提到一些现象,比如灰色支出和某些攀比现象等。农民负担过重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民负担过重的文化诱因,比如传统习俗、消费观念、人情竞争等。文化教育与改良可能也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选项。
2013 Vol. 44 (04): 85- [摘要] ( 407 ) [HTML KB] [PDF 0KB] ( 54 )
90 陈友华;
中日两国农村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和着力农村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由此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如"菅平方式""麻绩方式""浪合村方式""黑姬方式"和"第三部门方式";在我国,同样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如"栾川模式""婺源模式""宁波模式""贵州模式"以及"梦泉(村)模式""潘垫(村)模式"等。从中可以看到两国的模式各有特色,最大区别则在于土地利用问题和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日本政府和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允许多元化的开发主体的介入,特别是对以往的"土地规制"采取了"缓和"措施,由此加快了农村地区旅游开发的进程。而我国,目前开始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激活了土地市场与地区经济。由此可见两国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3 Vol. 44 (04): 90- [摘要] ( 457 ) [HTML KB] [PDF 0KB] ( 75 )
96 高铭暄; 岳蓓玲;
论刑法禁止令的司法适用
 刑法禁止令制度在两年多的司法实践中运行良好,但是如何准确地把握禁止令的适用条件、确定禁止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宣告禁止令应当具有必要性和关联性,禁止内容应当具有明确性、相当性和可行性,使得在充分发挥禁止令管束作用的同时不过分影响罪犯的正常生活。
2013 Vol. 44 (04): 96- [摘要] ( 387 ) [HTML KB] [PDF 0KB] ( 75 )
102 胡荻;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的临时保全措施决定权
 临时保全措施现已成为国际商事仲裁中一个重要的程序问题,但仲裁庭作为仲裁程序实施的主体,各国对其是否有权决定临时保全措施,并且在何种程度上有权决定都仍尚存异议。在支持仲裁的理念和确保仲裁程序顺利开展的要求下,仲裁庭对临时保全措施的决定权应在合理限制的基础上加以确认并有所扩展。我国法律尚未赋予仲裁庭临时保全措施的决定权,这既有碍于仲裁实践,也有悖于国际潮流,因此应当予以改变和完善。
2013 Vol. 44 (04): 102- [摘要] ( 428 ) [HTML KB] [PDF 0KB] ( 90 )
111 董邦俊;
环境监管失职犯罪之侦防研究
 环境资源犯罪严重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监管失职是导致环境资源犯罪发生前提性因素,因此要从源头防止此类犯罪的发生。尽管刑法中已经确立了环境监管失职犯罪,但考察我国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特点与现状,司法实践情况并不令人感到乐观,预防环境监管失职犯罪任重而道远。当前应积极寻求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防范之策,加大对此类犯罪的侦查工作,强化司法工作,推进立法完善,强化监督预防机制。如此,将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013 Vol. 44 (04): 111- [摘要] ( 413 ) [HTML KB] [PDF 0KB] ( 51 )
118 李洪华;
“十七年”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大学叙事——以《青春之歌》与《大学青春》为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工具理性的规约下,大学叙事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而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无论是反映30年代学潮运动的《青春之歌》,还是描写50年代大学校园生活的《大学春秋》,"十七年"大学叙事都贯穿着共同的成长主题,即青年知识分子只有让个体生命的成长与民族国家的宏大事业结合起来,才有值得赞美的青春。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十七年"大学叙事中的爱情话语也不可避免地背负了过多的规定和约束,从而缺乏文学自身更多意义生长的空间和可能。在关于大学的想像中,虽然《青春之歌》不如《大学春秋》那样具有"切肤"的质感和生动的体验,但是二者都同样交织着"政治的北大"与"学术的北大"两种不同的传统。
2013 Vol. 44 (04): 118- [摘要] ( 503 ) [HTML KB] [PDF 0KB] ( 95 )
125 何世剑;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曲“丽”论
 "丽"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在戏曲"本色论"视野中,褒扬"藻丽"者视"丽藻"为曲文之根本;而非议"藻丽"者反对曲词过分文饰,认为修辞太甚,会掩盖自然本色。戏曲是否应该"藻丽",关键在于能否"自然而然""天然入妙"。在戏曲"才情论"视野中,高扬"丽情"者重视文才,认为文才有助于语言修辞,从而生成和表现戏曲的形式美。他们体味了"辨丽本乎情性"的内涵,认识到没有充沛的情感和审美诉求,则不能创作出丽曲,"丽情"的关键在于"适度"。在戏曲"南北论"视野中,曲论家以"清丽""流丽"和"雄丽""爽丽"等区分南戏、北曲的不同风格,揭示了其形成的不同原因,把握了受众欣赏时的不同美感,体认了两种"丽"美质性的不同,并比较了其得失。
2013 Vol. 44 (04): 125- [摘要] ( 462 ) [HTML KB] [PDF 0KB] ( 90 )
132 李建明;
侠义精神在《三侠五义》中的修正
 自《史记·游侠列传》《史记·刺客列传》以来,游侠在文学作品中不断闪现,至明清侠文学蔚为大观。在此过程中,游侠的行为和人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明清游侠崇尚血气之勇,但更追求忠义;有轻生死重然诺的墨家精神,但更有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三侠五义》可看成对古代侠义精神做出的一种修正。另外,在《水浒传》中表现的侠客归顺官府的叙事模式,至《三侠五义》终于成熟。
2013 Vol. 44 (04): 132- [摘要] ( 508 ) [HTML KB] [PDF 0KB] ( 71 )
138 刘经富;
陈宝箴集外诗文钩沉续
 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晚清有影响的封疆大吏。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宝箴集》。几年来,未入集的陈宝箴遗诗遗文若干篇又被搜集,并予以整理。这批陈宝箴遗诗遗文提供了了解陈宝箴生平经历、人事关系的新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价值。两首五言古诗展示了陈宝箴作诗的功力;郭嵩焘挽联概括了郭嵩焘忧国忧民、为天下先的识见气度;谢委署湖北布政使折有助于考证陈宝箴两次代理湖北布政使的原因、时间;周堪庚别传歌颂了明朝遗民周堪庚的气节忠义;李必昌寿序帮助我们了解寿序的写法和过去的风俗礼仪。
2013 Vol. 44 (04): 138- [摘要] ( 471 ) [HTML KB] [PDF 0KB] ( 61 )
146 何泽棠;
从诗歌注释的视野看王文诰的苏诗批评
 自汉代以来,古代诗歌注释就包含了在详细释意的基础上开展诗歌批评的传统。受此影响,清代苏诗注释者王文诰一反清代诗歌注释重视实证、轻视批评的风气,在总结苏诗的立意、发掘言外之意,并分段释意的基础上,在随文注释中评论苏诗的创作方法,总结创作技巧,其中包括:对苏诗的总体创作成就做了精辟的概括;对夺胎换骨、以文为诗等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苏诗的开头与结尾、行文的章法结构等创作技巧;还分析了苏轼咏物诗、和答诗、挽词、应制诗、转韵体等题材或体裁的创新之处与独到之处。这种寓诗学研究于注释中的方法,在诗歌注释史与诗歌批评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2013 Vol. 44 (04): 146- [摘要] ( 433 ) [HTML KB] [PDF 0KB] ( 99 )
152 朱存红; 沈家庄;
王鹏运词集“独缺甲稿”缘由考论
 王鹏运为晚清词坛大家,其词集有乙、丙、丁、戊、己、庚、辛七稿,独缺甲稿。时人多以为王鹏运视未中进士为终身大憾,故自编词集时未编甲稿。考察王鹏运生平、创作及其各词集刻本、稿本等,可知起初只是甲稿没有及时选出,后因悔其少作,其甲稿也不再选编,晚年终因感叹自身科举道路之不顺,故更认同先前自编词集的不编甲稿。由于人们将王鹏运未登甲科和自编词集无甲稿自然联系起来,故终有前说。
2013 Vol. 44 (04): 152- [摘要] ( 520 ) [HTML KB] [PDF 0KB] ( 73 )
156 邱美琼; 胡海金;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陆游诗歌材料的整理与选译、陆游的生平与思想研究、陆游诗歌内容与艺术特征的多角度探析以及陆游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对于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意义,为我们审视、反省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观念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2013 Vol. 44 (04): 156- [摘要] ( 404 ) [HTML KB] [PDF 0KB] ( 63 )
161 卓长春;
卓长春水彩作品选
2013 Vol. 44 (04): 161- [摘要] ( 490 ) [HTML KB] [PDF 0KB] ( 66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