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 13卷 01期
刊出日期:1982-03-28

论文
   
论文
1 胡正謁
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正> 世界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每一事物都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个环节,都只能存在于与其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中。为了要了解单个的事物,我们就必须把它从整体中抽出来,暂时孤立地去考察它。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事物,总是由别的事物所引起的,而这个事物,又总会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367 ) [HTML KB] [PDF 0KB] ( 53 )
1 嚴鴻
浅谈中华苏维埃法律作用问题
<正>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工农群众开展了人民游击战争,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王农民主政府。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工农民主政府废除了国民党的一切反动立法,制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10 ) [HTML KB] [PDF 0KB] ( 69 )
1 李方陆
瑞典市场管理和消费者保护法令
<正> 瑞典法学的某些方面在西方国家中居于领先的地位,近年来引起了西方国家法学家对瑞典法学进行研究的广泛兴趣。瑞典新的市场管理以及消费者保护立法。是现代西方国家法学最新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西方法学界注意的一个方面。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37 ) [HTML KB] [PDF 0KB] ( 51 )
1 卓帆
宋朝法官的选拔和任用
<正>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宋封建王朝,“守内虚外”,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之中,国势衰弱不振,直至灭亡。但是,宋有天下,先后三百余年,地方上没有出现过公开的分裂割据,这是与宋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集权的措施和改革分不开的。从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77 ) [HTML KB] [PDF 0KB] ( 56 )
1 陈金榜
必须加强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学习《刘少奇选集》(上卷)的一點体会
<正>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的杰出的理论家。《刘少奇选集》(上卷)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献。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贯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77 ) [HTML KB] [PDF 0KB] ( 56 )
1 刘勉玉
少奇同志白区工作策略思想略述
<正> 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他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除了在党的建设理论方面有突出的建树以外,“刘少奇同志在白区工作中的策略思想,同样是一个模范,”①研究少奇同志的白区工作策略思想,是研究少奇同志生平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11 ) [HTML KB] [PDF 0KB] ( 35 )
1 黃乃洋
主观能动性在变可能性为现实性过程中的作用
<正>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过程。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着的具有必然性的客观事物及其种种联系。可能性指的是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将会变为现实的种种趋势。可能性和现实性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它们是事物发展链条上互相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61 ) [HTML KB] [PDF 0KB] ( 31 )
1 刘敬
《矛盾论》的理论结构及其特征
<正> 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以马克思主义辯证法为直接理论来源,以中国社会的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为客观依据和实践基础,综合了人类认识发展中的辩证法思想的积极成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极其丰富的经验,从而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作了系统、深刻和创造性的说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683 ) [HTML KB] [PDF 0KB] ( 53 )
1 王弘远
谈谈《资本论》中的形象思维
<正> 从沙粒到宇宙,从细胞到人体,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都存在一个有形有色,千变万化的形体和形象,人们在运用这些外界的形体形象进行思维活动,便是形象思维。对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对象,无论是宏观对象还是微观对象,都是有形有色的物质世界。生物学家从微生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06 ) [HTML KB] [PDF 0KB] ( 56 )
1 曾奕禪
无产阶级的文艺要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
<正> 阶级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理想。无产阶级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理想社会的建立,不是依靠什么人的恩赐,而是依靠自己的斗争。这种理想社会不是空想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空想”,而是合乎社会发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24 ) [HTML KB] [PDF 0KB] ( 55 )
1 胡启南
柔婉中含蕴刚劲——辛弃疾詞艺朮特征管見
<正>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550 ) [HTML KB] [PDF 0KB] ( 34 )
1 刘綸鑫
名詞的活用和名物符号的活用
<正> 在古代汉语中,有个名词活田的问题;在汉字的构造中,也有个名物符号活用的问题。前者语法学家已有专论,为我们所熟悉,后者也引起了一些文字学家的注意,不过未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试通过二者在实际运用中的对比,对造字中名物符号的活用作个初步探讨,然后就汉字结构问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18 ) [HTML KB] [PDF 0KB] ( 52 )
1 黄少羣
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正> 一九三一年的十一月七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召开了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苏大会”),选举成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因为这一全国性红色政权,是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党中央时期成立的,所以长期以来,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28 ) [HTML KB] [PDF 0KB] ( 72 )
1 張良俊
辛亥革命时期的李烈钧
<正>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祖国独立、强盛的道路,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探索。辛亥革命,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里程上,建树了一座闪耀历史光辉的界碑。李烈钧为辛亥革命进行过战斗,他的实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风貌。辛亥革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80 ) [HTML KB] [PDF 0KB] ( 51 )
1 于醒民
日本友人与辛亥革命
<正> 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不少当年热忱帮助过中同革命的日本友人的后代应邀来华,莅临盛典。被邀者之一、犬养毅的孙子犬养康彦发表谈话说:“中国政府记得犬养毅的家属,邀请我参加代表团到北京,使我非常高兴”。①确如其言,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辛亥革命时期日中两国人民结下的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59 ) [HTML KB] [PDF 0KB] ( 56 )
1 荣元愷
西汉麻纸断代尚难成立——与潘吉星同志的再商榷
<正> 对于四次出土的“西汉麻纸”是否西汉产物?考古断代能否成立就显得格外重要。最近美国斯密森研究院及瑞士国际纸史学者协会①,对此都在深入研究,征集不同意见。“西汉麻纸”是否存在?事关国际视听,必须认真对待。对潘吉星同志所谓“少数人持不同意见者”(实际未必是少数,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370 ) [HTML KB] [PDF 0KB] ( 36 )
1 陈柏泉
《宋史》张云、陈龙复、张镗传资料辑补
<正> 在一部卷帙浩繁的《宋史》中,有三个历史人物的列传有目无文。这三人是:张云、陈龙复、张镗。据《宋史》卷四百五十四新版标点本校勘记注七云:“(氵鳳)与刘子俊等凡十有九人,按本卷传目邹(氵鳳)颯传附传十八人,连邹(氵鳳)共十九人,但其中陈龙复、张镗、张云三人有
1982 Vol. 13 (01): 1-6 [摘要] ( 477 ) [HTML KB] [PDF 0KB] ( 60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喜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进入CSSCI来源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通新投稿系统
·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
· 关于作者投稿的重要启事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