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0年 44卷 2期
刊出日期:2020-04-28

论文
   
论文
103 徐玲 罗润梓 曹廷彬
关于差分Riccati方程解的存在性
研究差分Riccati方程■,其中A、B、C、D为亚纯函数,得到解簇为■,这里Q(z)为任意的满足Q(z)=Q(qz+c)的亚纯函数,且f0(z)、f1(z)、f2(z)为方程的3个互异的亚纯函数解。推广了Chen与Shon的最近结果。
2020 Vol. 44 (2): 103- [摘要] ( 156 ) [HTML 1KB] [PDF 0KB] ( 267 )
107 韩文艳余国林
一类广义凸多目标分式规划近似弱有效解的最优性
研究一类广义凸多目标分式规划(Multi-objective Fractional Programming)问题(MFP)近似弱有效解的最优性条件和鞍点定理。首先,利用参数化方法将问题(MFP)转化成为一个多目标非分式规划(Multi-objective Non-fractional Programming)问题(MNP)。其次,针对问题(MNP)的目标和约束函数,引入type-I函数和近似伪拟-type-I函数的概念,并给出实例说明了它们的存在性。最后,在新引人的两种广义凸性假设下,得到了问题(MNP)关于近似弱有效解的最优性条件和鞍点定理。
2020 Vol. 44 (2): 107-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0KB] ( 267 )
113 韦杰曾萍
两种赋范条件下有限混合费希尔分布极值分布的高阶渐近展开
通过对有限混合费希尔分布尾部表达式的精确展开,研究了在线性赋范和幂赋范两种条件下的极值分布类型,并获得规范化最大值分布的高阶渐近展开式。
2020 Vol. 44 (2): 113- [摘要] ( 72 ) [HTML 1KB] [PDF 0KB] ( 314 )
121 成立花
对合三角泛函方程的Ulam-Hyers稳定性问题
给出从群G到复数域F上的一类对合三角泛函方程的一般解和Ulam-Hyers稳定性问题,得到扰动泛函方程更小的上界,最后完善相关结论。
2020 Vol. 44 (2): 121-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282 )
124 彭丽娟
(3+1)维B-type Kadomtsev-Petviashvili-Boussinesq方程的周期孤子解
Kadomtsev-Petviashvili方程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有很多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3+1)维B-type Kadomtsev-Petviashvili-Boussinesq方程。利用一个假设,我们找到了该方程大量新的精确解,并通过一些三维图形展示了这些解的物理结构和特点。
2020 Vol. 44 (2): 124- [摘要] ( 52 ) [HTML 1KB] [PDF 0KB] ( 251 )
128 肖小年 刘悦珍 易孜成 章辉 刘璟 王凡 易醒
肉桂油微乳工艺优化及其体外释放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稳定性良好的肉桂油微乳体系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采用相转化法将肉桂油制备成O/W型微乳,通过比较伪三元相图的微乳区域大小对影响微乳形成的多个因素进行研究。对工艺优化后所制备的微乳进行稳定性评价,然后通过模拟人工肠液研究其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肉桂油微乳的最佳配方为表面活性剂Tween 80/EL-40(3:1,w/w)、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无水乙醇(1:1,w/w)及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_m)为4。肉桂油微乳的离心和冷热循环稳定性良好,在恒温加速6个月后,肉桂醛的保留率为92.79%,是普通肉桂油保留率的2倍。肉桂油在pH 6.8和pH 7.4的人工肠液中8小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1.21%和16.82%。释放机制遵循非Fickian扩散,在酸性介质中的释放速率大于碱性介质。
2020 Vol. 44 (2): 128-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0KB] ( 266 )
135 程浩秦小彤熊涛
响应面法优化喷雾干燥制备乳酸菌发酵枸杞粉工艺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枸杞汁为原料,进行喷雾干燥单因素试验,研究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对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影响,并以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为因素,以水分含量、活菌数和集粉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经响应面喷雾干燥制备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最优参数为进风温度117.89℃,进料流速320 mL·h-1,气流量427.27 L·h-1,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预测值分别为5.53%,7.62 log CFU·g-1和55.15%。以上述参数进行喷雾干燥试验,所得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为5.41%±0.21%、活菌数达到(7.53±0.14) log CFU·g-1、集粉率为55.61%±2.4%,与模型预测值相符。可为益生菌发酵果蔬粉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2020 Vol. 44 (2): 135-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143 黎先财郑嵩田明磊
铑离子表面印迹聚合物Rh-IIP-MAA/MCM-41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分别以MCM-41和甲基丙烯酸(MAA)作为基体和功能单体,合成了铑离子表面印迹聚合物Rh-IIP-MAA/MCM-41和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MAA/MCM-41,并进行结构表征。然后将Rh-IIP-MAA/MCM-41作为吸附剂,用来吸附溶液中低浓度的铑离子,对吸附过程进行条件优化和分析,找出了Rh-IIP-MAA/MCM-41吸附铑离子的最佳条件。
2020 Vol. 44 (2): 143- [摘要] ( 84 ) [HTML 1KB] [PDF 0KB] ( 262 )
148 苏荣军 魏澜 赵仁波 胡莉敏 王鹏 张广山
可见光催化剂ZnNiAl-LDOs的表征及降解PNP的研究
采用尿素水热法-煅烧法制备了不同Ni/Zn比的ZnNiAl-层状金属氧化物(LDOs)可见光响应型催化剂。将硝酸锌、硝酸铝、硝酸镍按一定配比混合制成水溶液,加入尿素作为沉淀剂,在100℃条件下反应48 h,制得催化剂前驱体;研磨后经600℃高温煅烧制得对可见光响应的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方法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具有较好的晶型结构,结晶度较高,是具有层板结构的水滑石类化合物;煅烧后的催化剂层间H2O和CO2被去除,未进入类水滑石结构的金属主要以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层板结构有些损坏,但板层结构依旧存在,结构更加松散,比表面积增大;Ni2+/Zn2+的比例对层间阴离子官能团没有影响。ZnNiAl-LDOs催化剂对目标污染物对硝基苯酚(PNP)降解的实验表明,当Ni2+/Zn2+比为4,催化剂投加量为0.8 g·L-1时,对初始浓度为10 mg·L-1的PNP,催化剂的光催化效果最佳,光催化反应3h去除率可达到80%。此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5次后去除率仍达65%。
2020 Vol. 44 (2): 148- [摘要] ( 58 ) [HTML 1KB] [PDF 0KB] ( 283 )
155 王凤凤张国文
基于没食子酸和对硝基酚双功能化银纳米粒子检测水中Cr3+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合成没食子酸和对硝基苯酚双功能化的银纳米粒子(GA-PNP-AgNPs),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仪对合成的银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GA-PNP-AgNPs呈分散的球形,粒径约为21 nm,且在390 nm处有一个特征吸收峰。当Cr3+存在时,GA-PNP-AgNPs发生聚集,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橙红色。基于此,构建了一种检测Cr3+的比色传感器,线性范围为(0.04~2.0)μmol·L-1,检测限为0.013μmol·L-1。该方法选择性较好、经济简便,能够用于水样中Cr3+的实时检测,检测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的结果吻合。
2020 Vol. 44 (2): 155- [摘要] ( 61 ) [HTML 1KB] [PDF 0KB] ( 281 )
161 章茹 游成赟 张志鹏 秦伍根
铁改性基质人工湿地对农田径流中磷的去除和吸附特征
为了加强人工湿地在南方红壤区农田径流应用时的除磷效果,在基质中添加自制的氯化铁改性麦饭石构建强化型人工湿地,通过模拟实验对比研究铁改性麦饭石的加入对农田径流中磷的处理效果,和基质中4种主要形态磷的吸附特征。结果显示,强化型人工湿地运行初期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1.75%,运行5个月后为87.86%,均高于普通人工湿地的73.31%和41.90%;基质中磷的4种形态吸附量依次为铁铝磷>腐殖质磷>弱吸附磷>钙镁磷,磷的吸附总量为4 304.30 mg,为普通人工湿地的1.3倍。研究表明强化型人工湿地中铁改性麦饭石具有较好的磷吸附容量177.75 mg·kg-1,且能促使释放敏感磷转化为稳定的铁铝磷,从而强化人工湿地对农田径流中磷的去除能力。本研究为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增强除磷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2020 Vol. 44 (2): 161-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0KB] ( 294 )
167 刘环 王程旺 肖汉文 刘南南 梁跃龙 杨柏云
江西兰科植物新资料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报道了江西省兰科植物1个新记录属——肉果兰属(Cyrtosia)及10个新记录种——血红肉果兰C.septentrionalis、广东盆距兰Gastrochilus guangtungensis、大根兰Cymbidium macrorhizon、宋氏绶草Spiranthes sunii、泽泻虾脊兰Calanthe alismaefolia、长距虾脊兰C.sylvatica、银带虾脊兰C.argenteostriata、广东石斛Dendrobium wilsonii、毛叶芋兰Nervilia plicata和广布芋兰N.aragoana。此外,报道了3种江西省兰科植物地区新记录种——江西齐云山地区兰科植物新记录种香港绶草S.hongkongensis、江西井冈山地区新记录种浙江金线兰Anoectochilus zhejiangensis,以及江西九连山地区新记录种,多叶斑叶兰Goodyera foliosa。 关键词:江西省; 兰科植物; 新记录;
2020 Vol. 44 (2): 167- [摘要] ( 94 ) [HTML 1KB] [PDF 0KB] ( 263 )
172 孙威威 李科 秦海明 刘雄军 吕乾 聂雪 欧阳珊 吴小平 胡斌华 万松贤
鄱阳湖南矶湿地碟形湖泊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动态
碟形湖作为鄱阳湖的子湖,孕育了丰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而关于鄱阳湖碟形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较少,于2017年1,4,7,10月对鄱阳湖3个碟形湖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17科31种,其中软体动物最为丰富,14种,节肢动物12种,环节动物最少,5种。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曲旋沼螺(Parafossarulus anomalospiralis),粗腹摇蚊属(Pelopia sp.),羽摇蚊属(Chironomus sp.)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3个湖的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5.78±11.73) ind·m-2和(46.29±11.83) g·m-2,其中战备湖密度最高为(92.67±29.18) ind·m-2,东湖生物量最高为(70.20±51.32) g·m-2。冬季的密度与生物量最高,夏季多样性指数最高。功能摄食类群中刮食者比例最高,撕食者比例最低,RDA分析显示总氮、叶绿素a、电导率和浊度显著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2020 Vol. 44 (2): 172- [摘要] ( 94 ) [HTML 1KB] [PDF 0KB] ( 325 )
180 徐东辉 徐向阳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SOC时间序列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由于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具有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很难建立准确的电路模型对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进行实时在线获取。为此本文在分析并判别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混沌特性基础上,建立SOC时间序列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与二阶RC网络模型构成闭环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由二阶RC网络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较好的实时性及实际应用前景。
2020 Vol. 44 (2): 180- [摘要] ( 82 ) [HTML 1KB] [PDF 0KB] ( 223 )
187 陈恳 魏艺君 程思洁 魏倩文 丁戈
对称CU三角分解法及其应用
针对CU三角分解法中多数组存放因子阵元素使得元素对应关系不清而不能利用对称矩阵元素关系完成计算的问题、对角元素运算处理不当导致大量除法运算的问题、应用计算公式每次计算一个完整元素使计算过程固化而造成程序编写效率低的问题、计算速度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对称CU三角分解法。新方法引入CU合成阵;拆分c、u元素计算过程;用四角规则分步计算对角元素和上三角元素而无需计算公式,下三角元素直接赋值而无需计算;改变对角元素的运算方式。新方法大大简化了CU三角分解法的计算过程、免去了程序中的除法计算,可大大提高程序编写效率。将新方法、因子表法和CU三角分解法用于求取IEEE-30~-118节点系统的极坐标PQ分解法潮流,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的计算速度远远快于后者。新方法也可用于各工程领域常系数方程的快速求解。
2020 Vol. 44 (2): 187- [摘要] ( 49 ) [HTML 1KB] [PDF 0KB] ( 269 )
193 姜贵文 刘波 胡清华 庄玲 黄菊花 刘自强 廖伟鹏
基于往复式风冷锂电池模块的设计及温度场分析
为了提高锂电池模块强制风冷的散热效果和温度均匀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含折流板的串行风冷结构,采用往复式风冷对该电池模块结构进行散热。利用Fluent软件对电池模块的温度场和空气流场进行了模拟仿真,讨论了折流板间距和风冷方向改变次数对电池模块的散热效果和温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模块中的折流板的扰流作用使空气流体环绕电池呈"蛇形"流动,由层流转变为错流;折流板间距72 mm的电池模块散热效果最好,其散热效率的提高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空气流体往复循环的次数增大,电池模块的温度均匀性提高,风速5m·s-1时,折流板的扰流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强制风冷散热的均匀性。
2020 Vol. 44 (2): 193- [摘要] ( 85 ) [HTML 1KB] [PDF 0KB] ( 283 )
199 李春华刘二根
一流本科数学课程双万计划建设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应用研究
基于当前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高校正进行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一种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被用于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这种方法用于分析当前高校一流本科数学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并以华东交通大学信息与数学专业课程为例,得到了一些评判结果。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2020 Vol. 44 (2): 199- [摘要] ( 69 ) [HTML 1KB] [PDF 0KB] ( 224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编辑部公告

 
· 投稿声明
· 声明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