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 21卷 4期
刊出日期:2020-04-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吴志明郭健祝小波
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控制痛风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苯溴马隆控制痛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Wanfang与CNKI库内检索非布司他与苯溴马隆的随机双盲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s)。由两位工作人员单独完成文章筛查,提取数据后,使用Cochrane系统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5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纳入7项RCTs,合计573例研究对象,其中非布司他组300例,苯溴马隆组273例。非布司他组血清尿酸(sUA)达标率(低于360μmol·L-1)明显高于苯溴马隆组(P<0.000 01,RR=1.17,95%CI 1.09~1.25);与苯溴马隆组相比,非布司他组sUA下降幅度高于苯溴马隆组(P<0.05,MD=-22.74,95%CI-39.00~-6.4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OR=0.51,95%CI 0.26~1.00,P=0.05)。结论采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更容易改善患者sUA水平。
2020 Vol. 21 (4): 1- [摘要] ( 56 ) [HTML 1KB] [PDF 0KB] ( 178 )
5 徐瑶王志洋罗凌玉黄德强
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明确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确诊为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170例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内镜分型、病变直径、黏膜凹陷、溃疡、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以术后病理浸润深度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分析其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结果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4.1%,对黏膜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66.7%、95.9%和20.4%。多因素分析发现黏膜凹陷是影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内镜可以作为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对于伴有黏膜凹陷的病变,其诊断准确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2020 Vol. 21 (4): 5- [摘要] ( 78 ) [HTML 1KB] [PDF 0KB] ( 208 )
10 吴盛各时雅辉李铺丘伟贤邓燕玲陈志明
恩他卡朋片联合左旋多巴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恩他卡朋片联合左旋多巴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左旋多巴片治疗;观察组50例,予以左旋多巴片联合恩他卡朋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运动功能(UPSRS)评分、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间ADL评分及UP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升高,UPS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他卡朋片联合左旋多巴片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2020 Vol. 21 (4): 10-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12 杨香玲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HF伴房颤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疗法;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运动耐力(6MWD)及血清生化指标[血清B型尿钠肽(BNP)、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LVEF均显著升高,LVEDD、LVESD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MWD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后6MW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MWD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清BNP、SUA、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血清生化指标降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增强CHF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于患者预后有利。
2020 Vol. 21 (4): 12-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0KB] ( 225 )
15 郭海军郭秀霞王本贤
连夏芪麦汤辅助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夏芪麦汤辅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84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夏芪麦汤。治疗60 d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2组腹胀、胃脘疼痛、便溏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浆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连夏芪麦汤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2020 Vol. 21 (4): 15-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210 )
18 李雁
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症(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以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认知能力(MMSE)评分、尿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DL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增高,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MMSE评分增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尿AD7c-NT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尿AD7c-NTP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多奈哌齐治疗AD患者,疗效良好,可增强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智力,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尿AD7c-NTP水平。
2020 Vol. 21 (4): 18-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224 )
21 赖文焘叶新运冯开明
电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的效果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语言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均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予规范化的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WAB)量表中的失语商、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数据,评定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失语商和LOTCA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6个月时评分均高于治疗3个月,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疗效确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语言障碍、认知障碍逐步得到改善。
2020 Vol. 21 (4): 21-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22 )
24 郭飞鹤胡春华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6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65例采用手指触摸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5 min内穿刺总成功率)、穿刺耗时、穿刺过程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置管首次成功率、5 min内穿刺置管总成功率均显著升高,平均穿刺耗时显著缩短,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桡动脉血肿、痉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动态针尖定位法能够显著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
2020 Vol. 21 (4): 24-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186 )
27 陈礼苹马向伟李钟
活血消肿方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活血消肿方的效果。方法将97例行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术后按常规行功能恢复训练;观察组49例术后在常规行功能恢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活血消肿方煎服。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前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Bohler角、Maryland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活血消肿方,可有效促进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足部功能。
2020 Vol. 21 (4): 27-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221 )
30 金同明
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6例予以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12 h及24 h VA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住院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安全性高。
2020 Vol. 21 (4): 30-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181 )
32 万波英莉莉
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无手术机会肝癌2例报告
<正>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肝癌的治疗,手术仍是金标准。但是,目前适合手术的肝癌患者仅有15%~30%,并且肝癌术后复发率高达36%~66%[1-2]。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对2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实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现报告如下。
2020 Vol. 21 (4): 32- [摘要] ( 62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34 张丹丹朱林夕尹云飞
厚朴排气合剂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术后给予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常规对症抗感染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厚朴排气合剂口服治疗。比较2组初乳时间、血性恶露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浆胃动素(MO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IP水平、腹胀消失时间、初乳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性恶露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O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能够有效缩短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初乳时间,促进子宫复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OT、VIP水平,增强子宫收缩有关。
2020 Vol. 21 (4): 34- [摘要] ( 75 ) [HTML 1KB] [PDF 0KB] ( 188 )
37 王银
孕早期补充小剂量叶酸对孕产妇妊娠期贫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早期补充小剂量叶酸对孕产妇妊娠期贫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未服用叶酸,观察组60例孕早期予以小剂量叶酸。比较2组妊娠期贫血发生率、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体格指标(身长、头围及胸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新生儿体格指标(新生儿身长、头围及胸围)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早期补充小剂量叶酸可有效减少孕产妇妊娠期贫血风险,改善新生儿结局,利于新生儿正常发育。
2020 Vol. 21 (4): 37-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39 涂琼卢文青熊友健
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2—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7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患儿(其中新生儿58例)的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血清谷浓度)检测,观察患儿用药后发生肝肾功能损害及听力损害情况,分析不同血清谷浓度万古霉素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97例患儿测得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为1.87~39.30 mg·L-1,平均(10.94±5.79)mg·L-1。万古霉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46%,其中肝功能损害及听力损害发生率分别为8.25%、7.22%,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损害的1.03%(P<0.05);在新生儿中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6%。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1.87~<5.00 mg·L-1组、5.00~10.00 mg·L-1组、>10.00~39.30 mg·L-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4%、20.00%、15.00%,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在应用万古霉素时有较高的肝功能损害及听力损害,临床应用时应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情况下不同范围血药浓度与肝肾损害、听力损害无显著关系。
2020 Vol. 21 (4): 39- [摘要] ( 213 ) [HTML 1KB] [PDF 0KB] ( 222 )
43 毛静媛潘聪李明王运平
GnRHa对不同体重指数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s,GnRHa)对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GnRHa治疗的ICPP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BMI分为正常体重组38例、超重组27例和肥胖组25例。对比分析各组女童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时的身高增长速率、体重增长速率、BMI、预测成年身高和高度标准偏离评分(h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所有女童身高增长速率、体重增长速率均降低,预测成年身高、HtSDS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组BMI有所增加、而超重组和肥胖组BMI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女童身高增长速率、预测成年身高、Ht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其余2组,BMI高于超重组,但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对不同BMI的ICPP女童的治疗效果相近,但对于正常体重的ICPP女童,可能存在加快体重增长和增加BMI的影响。
2020 Vol. 21 (4): 43-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0KB] ( 222 )
47 万慕湲李岚张帆
玉屏风颗粒辅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辅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40.0%(χ~2=45.90,P<0.05),观察组血清IgG、IgA、IgM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而CD8~+较对照组下降(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RRTI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32.22%比65.50%,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改善预后,减少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率。
2020 Vol. 21 (4): 47- [摘要] ( 113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50 占一姗朱友荣
血浆置换治疗尿素循环障碍1例
<正>尿素循环障碍(UCD)是在尿素循环过程中,由于相关酶的缺陷而引起高氨血症的一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低蛋白饮食、药物降氨、血液透析、肝移植以及基因疗法等。本文报告1例UCD患儿的诊治过程,并分析其病因、作用机制和治疗措施。1临床资料患儿男,7个月,因呕吐2d、抽搐并意识障碍1d于2018年6月15日收入江西省儿童医院PICU。患儿于入院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数次,当时无发热,精神稍差,无咳嗽,入院前1d出现四肢抖动,双眼凝视,口吐白沫,当地医院给予安定等止痉药物治疗后缓解,夜间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刺
2020 Vol. 21 (4): 50-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175 )
52 梁全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7例。A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B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术前术后听力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P=0.011);A组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术后气导与骨导听力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01)。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优于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可有效缩短中耳积液消退时间,促进鼓膜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听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2020 Vol. 21 (4): 52- [摘要] ( 39 ) [HTML 1KB] [PDF 0KB] ( 178 )
55 陈伟章陈凯张志雄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腺体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腺体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取浅叶切除术(SP)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PSP治疗。比较2组术后腺体功能保留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腺体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比16.67%,χ~2=39.095、P<0.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比26.67%,χ~2=4.320、P=0.038);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比3.33%,χ~2=0.268、P>0.05)。结论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行PSP治疗,可有效保护其腺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未增加复发率。
2020 Vol. 21 (4): 55-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217 )
57 李志勇李星何真
空腹超声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总结进展期胃癌的空腹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进展期胃癌的空腹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展期胃癌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增厚,其中TNM分期T2、T3胃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与T4胃壁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癌组织浸润深度增加,血流显示率明显增加(P<0.05);超声诊断淋巴结及邻近器官转移符合率为46.87%。结论空腹超声可以对进展期胃癌浸润程度及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观察,为临床诊断与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2020 Vol. 21 (4): 57-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209 )
60 邹文宋嫣刘婷婷刘惠芬刘琨齐慧玲
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MCA)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大脑中动脉多普勒检查的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05例(对照组),高血压合并房颤者75例(房颤组)。比较2组临床血清学指标、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相关参数,预测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低于房颤组(P<0.05)。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四腔心左心房面积(A4)、两腔心左心房面积(A2)、左心房前后径(LAD)、PIMCA均小于房颤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为PIMCA、LDL-C、CRP,其OR值分别为1.217、1.209、1.047(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PIMCA和LDL-C、CRP呈正相关(r=0.698、r=0.576,P<0.05)。结论 PIMCA、LDL-C、CRP与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发生率相关,PIMCA值越大,LDL-C、CRP的水平越高,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房颤。

2020 Vol. 21 (4): 60-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216 )
63 刘海佳章小庆韩熙刘素云
围术期专科小组对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围术期专科小组对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的干预效果。方法以160例围术期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专科小组给予个体化综合干预,对2组PI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比11.25%,χ~2=4.78、P=0.029);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6.9±1.2)d比(11.5±1.9)d,t=18.309、P=0.029]。结论围术期专科小组可降低围术期患者PI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20 Vol. 21 (4): 63-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0KB] ( 195 )
66 袁俊胡婷婷胡琴艳
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2组均进行4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等级、经口摄食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4周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等级有所降低,相比对照组,干预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经口摄食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增加,相比对照组,干预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
2020 Vol. 21 (4): 66- [摘要] ( 63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70 沈艳红余瑾
追踪方法学对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对小儿急诊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7—12月99例为对照组,2019年1—6月8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急诊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追踪方法学护理,比较2组患儿输液不良问题发生率、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和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治疗不良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0%比51.52%,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25%比63.64%,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25%比63.64%,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能够减少患儿急诊静脉输液不良问题发生率,提高患儿父母对治疗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2020 Vol. 21 (4): 70-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206 )
73 王芸诸丰英
40例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妇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分娩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阴道分娩的严重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子宫收缩乏力24例(60%);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植入或粘连)5例(12.50%);产道损伤10例(25%);凝血机制障碍1例(2.50%)。40例产妇产后出血量:1000 mL以上34例(85%);1500 mL以上6例(15%)。经过积极抢救1例切除子宫,3例行介入手术,其余治愈出院,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严密观察是前提,早期识别是重点,果断正确处理是关键;迅速查明出血原因,针对性的抢救,及时止血有效恢复血容量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建立健全抢救制度,综合护理干预、多科室协作也可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2020 Vol. 21 (4): 73-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76 张贵梅智畅
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输注甘露醇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输注甘露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重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例行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对照组40例行外周静脉留置针,2组均予以甘露醇输注。比较2组置管期间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输注甘露醇可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0 Vol. 21 (4): 76-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190 )
78 吴驰宇李佳俊妮周小军陈家言朱勤范佳丽
上饶市信州区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上饶市信州区居民2型糖尿病相关影响因素,为该地区采取相应措施防控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匹配法选取上饶市信州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为病例组,非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为对照组。使用统一调查问卷,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社区医生进行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家族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MI),高血压、血脂异常情况,饮食情况(近1个月家庭摄盐量和摄油量等),行为情况(包括身体活动、睡眠等)。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低油饮食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8.638,95%CI:4.016~18.581)、血脂异常(OR=2.313,95%CI:1.204~4.444)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低油饮食(OR=0.597,95%CI:0.374~0.952)、有效身体活动(OR=0.705,95%CI:0.525~0.945)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结论上饶市信州区2型糖尿病患病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低油饮食以及有效身体活动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提示要加强有糖尿病家族史居民的早期筛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从而改善该地区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2020 Vol. 21 (4): 78-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0KB] ( 208 )
83 朱丽梅李显丽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中的进展
炎症、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并发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尚缺乏能综合反映上述机制且廉价、易获得的标记物来评估DM及其并发症。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ratio of monocytes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MHR)被认为是一种能反映炎症、氧化应激及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而DM本身或其并发症也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密切相关。本文阐述MHR在评价DM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或伴发症中具有明显的预测、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待明确。
2020 Vol. 21 (4): 83- [摘要] ( 100 ) [HTML 1KB] [PDF 0KB] ( 203 )
88 白书会梁江久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而心率变异性是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可靠指标,因其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心病预后及并发症风险评估等方面。文章主要针对心率变异性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冠心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2020 Vol. 21 (4): 88-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207 )
93 章菲王义兵吴利东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
百草枯(PQ)中毒可致机体多脏器功能受损,其中最主要的受损靶器官是肺,其毒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仍缺乏特效解毒药,临床上主要以综合措施治疗为主。文章对PQ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作综述。
2020 Vol. 21 (4): 93- [摘要] ( 76 ) [HTML 1KB] [PDF 0KB] ( 172 )
96 刘建国谢步善
肝硬化营养状态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营养不良常见于肝硬化患者,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临床实践中尚未足够重视肝硬化营养状况。为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对肝硬化营养评估方法进一步认识及灵活运用,文章对国内外常用肝硬化营养评估方法进行综述。通过对各种营养评估方法概括总结,临床医生可合理选用营养评估方法进行评价,以期早期合理营养干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患者。
2020 Vol. 21 (4): 96- [摘要] ( 65 ) [HTML 1KB] [PDF 0KB] ( 225 )
100 肖翠王友莲
糖酵解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糖酵解是氨基酸、脂类、核苷酸类代谢的中间途径,能产生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糖代谢三大主要的代谢途径之一。葡萄糖代谢不但能够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同时也能通过代谢基质组成复杂的信号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而糖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如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PGK1)、磷酸烯醇化酶(enolase1,ENO1)、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 6 phosphate isomerase,G6PI)等糖酵解酶的代谢异常在RA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糖酵解酶与RA关系的研究进展作综述,阐述RA的发生机制作。
2020 Vol. 21 (4): 100- [摘要] ( 163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104 张小雪何朝珠
ICU患者口渴干预的研究进展
<正>口渴是一种引起人喝水欲望的感觉和主观感受,是身体失衡的一种表现[1],是危重症患者经历的一种强烈的、痛苦的、普遍的感受[2]。危重患者常常感到极度口渴,PUNTILLO[3]等设计调查10种常见症状,171例ICU患者完成405次症状评估,结果显示,70.8%的患者经历了中等程度以上的口渴,甚至超过了疼痛和焦虑。患者口腔干燥、唾液分泌减少,菌群失调,细菌大量滋生,容易引起口臭、口腔黏膜继发性感染及逆行性肺部感染等发生,同时口渴引起的焦虑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有研究[4]显示持续24h以上的强烈口渴会增加谵妄的风险。尽管
2020 Vol. 21 (4): 104-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201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