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 17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6-11-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沈浩; 丁浩; 杜芳腾
176例梗阻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176例中,恶性梗阻性黄疸108例[原发病中胰腺癌37例(34.26%)占首位],良性梗阻性黄疸68例;合并胆道感染20例。成功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8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60例,由于ERCP未成功改行PTCD手术2例,行外科手术12例,予以药物保守治疗15例;自动出院32例,好转134例,死亡10例。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CA-199均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恶性梗阻性黄疸(P<0.05或P<0.01)。ERCP和PTCD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ERCP(P<0.05);ERC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PTCD组短,住院总费用比PTCD组少,但ERCP比PTCD手术费用高均(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以恶性肿瘤为主,胰腺癌造成的胆道梗阻是最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恶性梗阻患者的肝损害水平较良性梗阻患者显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恶性梗阻的姑息性治疗手段。良性梗阻性黄疸比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手术疗效、转归和预后要好。ERCP术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均低于PTCD术,而手术平均费用略高于PTCD术。
2016 Vol. 17 (11): 1- [摘要] ( 104 ) [HTML KB] [PDF 0KB] ( 37 )
5 陈尚坤; 王浩; 陈美英
伴代谢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换用阿立哌唑治疗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障碍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阿立哌唑治疗1年后的代谢变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出现代谢障碍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2周内逐步停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换用阿立哌唑单一治疗52周。分别在基线和换药后4、12、24、52周检测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腰围、血糖、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指标,观察代谢指标的变化;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换用阿立哌唑治疗后,代谢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12周后体质量、BMI、腰围、TG、CHOL减低显著,24周后空腹血糖(FBS)显著下降,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NSS评分自第12周开始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伴有代谢障碍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换用阿立哌唑治疗后,各项代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4周开始改善较为显著,可减少儿童分裂症患者的代谢风险。换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2016 Vol. 17 (11): 5- [摘要] ( 111 ) [HTML KB] [PDF 0KB] ( 53 )
9 何成; 宋志锋; 潘冬青
肺炎严重度指数及气管黏液IL-6、pH值与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和气管黏液IL-6、pH值对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51例PSI评分Ⅲ—Ⅴ级、年龄大于60岁的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PSI评分Ⅲ级14例(A组),PSI评分Ⅳ级19例(B组),PSI评分Ⅴ级18例(C组);45例康复,6例死亡],检测支气管黏液pH值和IL-6质量浓度,分析不同PSI评分患者、死亡和康复患者气管黏液pH、IL-6质量浓度差异。结果 B组患者气管黏液IL-6质量浓度高于A组、低于C组,气管黏液pH低于A组、高于C组(均P<0.05);A、B、C组气管黏液IL-6质量浓度渐次升高,气管黏液pH渐次降低。死亡患者气管黏液IL-6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气管黏液pH明显低于康复患者(均P<0.05)。结论气管黏液高IL-6质量浓度、低pH值和高PSI的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差。 
2016 Vol. 17 (11): 9- [摘要] ( 87 ) [HTML KB] [PDF 0KB] ( 57 )
12 黄学勤; 张璋; 曹火留; 潘维来; 陈新带
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SAP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7、14d后生化指标[血浆降钙素原(PC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脂肪酶(LI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和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及肠内营养耐受性、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7、14d后血浆PCT,血清TNF-α、IL-6、LIP水平及WBC计数值,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明显下降,血清ALB、PA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7d后比较,2组治疗14d后血浆PCT,血清TNF-α、IL-6、LIP水平及WBC计数值,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下降,血清ALB、PA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14d后血浆PCT,血清TNF-α、IL-6、LIP水平及WBC计数值均下降更明显,血清ALB、PA水平均升高更明显(均P<0.05)。结论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SAP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2016 Vol. 17 (11): 12- [摘要] ( 87 ) [HTML KB] [PDF 0KB] ( 53 )
15 邓燕; 方慧祺; 伍红英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均采用ESD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58例患者中,病灶位于食管16例,胃27例,结肠15例。手术时间30~180 min,平均42.5 min。整块切除率为96.6%(56/58),完整切除率为94.8%(55/58),治愈性切除率为91.4%(53/58)。ESD术中出血1例(1.7%),迟发性出血1例(1.7%),术中穿孔4例(6.9%),术后复发率为3.4%(2/58)。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 
2016 Vol. 17 (11): 15- [摘要] ( 107 ) [HTML KB] [PDF 0KB] ( 52 )
18 徐英祥; 胡茂荣; 罗娴; 吕品; 袁也丰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血清尿酸水平研究
目的调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血清尿酸(UA)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观察随访调查研究方法。选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09例(躁狂发作患者组74例,抑郁发作患者组35例)和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74例,测定血清UA水平,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症状。结果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发病期血清UA值为(391.55±84.88)高于对照组(282.55±70.24),治疗后血清UA值下降为(319.64±81.27)(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282.55±70.24)(P<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前的UA值(384.95±80.61)和治疗后UA值(408.73±9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的血清UA均高于健康对照的UA值(P<0.01)。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和抑郁发作患者血清UA水平均升高,且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前血清UA比治疗前血清UA值高。 
2016 Vol. 17 (11): 18- [摘要] ( 116 ) [HTML KB] [PDF 0KB] ( 53 )
21 张奇芬; 邓华; 熊燕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银杏酮酯滴丸治疗,此外均予相同的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 
2016 Vol. 17 (11): 21- [摘要] ( 166 ) [HTML KB] [PDF 0KB] ( 53 )
23 卢红艳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和单纯前列地尔治疗DPN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和单纯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收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前列地尔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TCSS评分及MDA水平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的SOD水平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的临床疗效显著。 
2016 Vol. 17 (11): 23- [摘要] ( 49 ) [HTML KB] [PDF 0KB] ( 31 )
25 冯子明; 郭韶梅; 袁中平; 董谢平; 付旸; 柯雪蕾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效果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运用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创伤患者的效果,并对其原位植皮成活率、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合并有大面积(5%~10%体表面积)皮肤剥脱伤的患者37例,均予清创原位植皮并进行3~4次VSD治疗(VSD组);另11例在未开展VSD之前(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仅予清创原位植皮治疗创面(对照组)。结果 VSD组和对照组植皮成活率分别为(85.30±1.17)%、(50.10±1.32)%]、治疗期间输血总量分别为(3.50±0.13)、(25.70±2.00)U、住院时间分别为(6.9±0.7)、(14.5±1.4)周],治疗费用分别为(17.5±1.3)、(25.9±1.5)万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VSD技术治疗创面肢体原位植皮成活率高、治疗期间输血量总量较少、治愈时间明显缩短,且节省治疗费用,是大面积皮肤撕脱伤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6 Vol. 17 (11): 25- [摘要] ( 95 ) [HTML KB] [PDF 0KB] ( 53 )
28 邓笔生; 徐勇民; 傅艳师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P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N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方法:患者清醒时在超声引导下经T5-6行患侧椎旁神经阻滞,成功后注射实验剂量0.375%罗哌卡因5mL,无不良反应5min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15min后测定痛觉阻滞平面。记录2组术后48h内镇痛补救情况及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麻醉用药量、气管导管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及PCIA单位时间用药量。结果与P组比较,N组术后48h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降低,麻醉用药量及PCIA单位时间用药量显著减少,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皮肤瘙痒、术后48h镇痛补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2016 Vol. 17 (11): 28- [摘要] ( 85 ) [HTML KB] [PDF 0KB] ( 40 )
31 简旭华; 曾建红; 岑怡彪; 刘立华; 陈瑜; 梁增章; 颜志坚
膝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胫骨平台三柱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三柱骨折中应用膝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应用膝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的优良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71%)(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三柱骨折中应用膝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
2016 Vol. 17 (11): 31- [摘要] ( 76 ) [HTML KB] [PDF 0KB] ( 66 )
33 刘礼金; 汤武兵; 闵志海
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体会
目的观察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失败原因。方法采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优21例,良22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占86.0%;差2例,1例螺钉从股骨头外上切割,另1例骨折近端内翻旋转移位。结论 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良好的疗效,但对严重骨质疏松及部分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仍需慎重使用。 
2016 Vol. 17 (11): 33- [摘要] ( 66 ) [HTML KB] [PDF 0KB] ( 37 )
35 李晓华; 黄春燕; 肖卫东; 李勇
上腹部开腹手术史再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18例
目的探讨既往上腹部手术史后再次腹腔镜下胆道探查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曾有上腹部手术再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的18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无中转开腹,无穿刺损伤、无严重胆漏、肠瘘、出血、感染、死亡等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18±27)min,术中失血量(80±26)mL,常规术后第1天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5~8d。术中胃、十二指肠各损伤1例,予腔镜下修补,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B超复查未发现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既往手术史导致的腹腔粘连会影响穿刺方法及部位选择、组织器官辨认以及随后的操作,施术者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可保证再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安全、可行,短期预后良好。 
2016 Vol. 17 (11): 35- [摘要] ( 72 ) [HTML KB] [PDF 0KB] ( 76 )
37 曾仁昌
温经通络散瘀膏外敷配点穴推拿治疗冈上肌腱炎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散瘀膏外敷配点穴推拿治疗冈上肌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冈上肌腱炎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根据患者的虚实阴阳、轻重缓急,治疗组采用温经通络散瘀膏外敷配点穴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加利多卡因痛点局封,结合辩证内服中药治疗,或加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结果治疗组治愈59例、显效5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55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经通络散瘀膏外敷配点穴推拿治疗冈上肌腱炎,两法结合,互补不足,能有效温通经脉,改善血运,松解粘连,消除无菌性炎症,使患部气血调畅,经脉通达,达到通则不痛之效。该方法经济实用,疗效可靠,且未见内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 
2016 Vol. 17 (11): 37- [摘要] ( 74 ) [HTML KB] [PDF 0KB] ( 26 )
39 孙亭立; 淦勤; 许剑峰; 刘合春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1例,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确切,创伤较小。 
2016 Vol. 17 (11): 39- [摘要] ( 66 ) [HTML KB] [PDF 0KB] ( 86 )
41 廖明慧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及疗效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对剥除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并探讨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组,n=60)和开腹手术组(对照组,n=60),对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及卵巢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58.76±24.56)min、(72.04±26.5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73±24.06)min、(105.32±42.37)mL(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雌二醇低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卵巢良胜肿瘤治疗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腹部美观等优点,明显提高卵巢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 
2016 Vol. 17 (11): 41- [摘要] ( 121 ) [HTML KB] [PDF 0KB] ( 57 )
44 段玲; 李红薇; 袁新荣; 陈薇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2组术后复发、发热发生情况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减少,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术后复发、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是安全有效的,且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016 Vol. 17 (11): 44- [摘要] ( 108 ) [HTML KB] [PDF 0KB] ( 66 )
47 黄若玲; 黄雪云
血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00例GDM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给予血糖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指导。观察2组分娩方式(剖宫产术、阴道分娩)及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包括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胎膜早破,围生儿的并发症包括巨大儿、早产、畸形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死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巨大儿、早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GDM患者给予血糖干预,能够有效提高GDM患者的分娩质量,降低患者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2016 Vol. 17 (11): 47- [摘要] ( 76 ) [HTML KB] [PDF 0KB] ( 62 )
49 纪珮; 王慧; 徐丹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9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均采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观察79例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各度比例和盆底肌力各分级比例。结果 79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分度为Ⅰ度,术后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分度为Ⅰ度、Ⅱ度,术后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分度为Ⅰ—Ⅲ度所占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盆底肌力为Ⅱ级、Ⅳ级,术后12个月盆底肌力为Ⅱ—Ⅳ级所占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引起盆底肌力的下降。 
2016 Vol. 17 (11): 49- [摘要] ( 52 ) [HTML KB] [PDF 0KB] ( 27 )
51 张名福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漳浦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张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6±4)min,术中出血量为(13±4)mL,术后59例患者恢复正常排尿或尿失禁明显减少,有效率为98.33%,Ⅰ型、Ⅱ型、Ⅲ型张力性尿失禁术后腹压漏尿点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9个月,无复发现象。结论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对于治疗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确切,手术过程安全可靠,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2016 Vol. 17 (11): 51- [摘要] ( 102 ) [HTML KB] [PDF 0KB] ( 51 )
53 范华刚; 陈慧婷
肝脏子宫内膜异位1例报告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生长,由于经期激素作用,引起周期性出血的病变,与月经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复杂,发生于盆腔脏器、组织常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盆腔外脏器子宫内膜异位病例报道较为少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收入一肝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报告如下。 
2016 Vol. 17 (11): 53- [摘要] ( 81 ) [HTML KB] [PDF 0KB] ( 60 )
54 王鸿武; 林丽敏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血脂异常与胰岛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儿童血脂异常与胰岛功能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24例1型糖尿病患儿根据有无并发DKA分成DKA组(n=14)和非DKA组(n=10),比较2组胰岛功能及血脂代谢有无差异;根据血脂代谢情况分为血脂异常组(n=17)和血脂正常组(n=7),比较2组DKA发生及胰岛功能的差异;分析胰岛功能[空腹血糖、空腹C肽(FCP)、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与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结果DKA组和非DKA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FCP、HbAlC、TG、LDL和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CH及HD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DKA发生率分别为70.6%和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LDL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532 9,P=0.049 7;r=0.48,P=0.046 7),LDL与HbA1C呈正相关(r=0.432 9,P=0.044 5)。结论 1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儿容易导致胰岛功能衰竭,易并发DKA。
2016 Vol. 17 (11): 54- [摘要] ( 72 ) [HTML KB] [PDF 0KB] ( 48 )
57 霍乐颍
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与胎龄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41例早产儿按不同的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7~31+6周,44例)、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6周,39例)和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58例)。各组出生后2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并对各检测指标与胎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PT、APTT、TT均较早期早产儿组短,FIB水平均较早期早产儿组升高(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的PT、APTT、TT与胎龄呈负相关(r=-0.67、-0.31、-0.33,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的FIB与胎龄呈正相关(r=0.34,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与胎龄有密切关联,在早期早产儿组尤为明显。当PT、APTT延长及FIB降低时,应引起足够重视,注意复查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2016 Vol. 17 (11): 57- [摘要] ( 63 ) [HTML KB] [PDF 0KB] ( 57 )
60 戴天生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疗,提高对此病认识,降低误诊,减少并发症及防止形成典型哮喘。方法对永新县龙源口镇中心卫生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儿首诊误诊支气管炎、咽炎、过敏性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15例,误诊率为35.70%。确诊后对42例患儿进行规范化抗哮喘治疗,38例患儿在用药2周内咳嗽消失,停药后随访6~18个月不再复发;4例患儿咳嗽较前明显好转。结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临床医生须积极认识本病,确诊后须进行规范性抗哮喘治疗,防止典型哮喘发作,以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2016 Vol. 17 (11): 60- [摘要] ( 76 ) [HTML KB] [PDF 0KB] ( 59 )
62 刘素珍; 鄢波; 刘涛
间接喉镜下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喉咽部血管瘤
目的探讨间接喉镜下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喉咽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25例确诊为喉咽部血管瘤患者表面麻醉后,在间接喉镜下充分暴露血管瘤,用稍作改良的扁桃体长针头扎入血管瘤内,再将平阳霉素缓慢注入瘤内至瘤表面苍白。结果 25例患者经2~5次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平均3.6次,治愈18例,显效7例。6个月后上随访均未复发。结论分次或多次在间接喉镜下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喉咽部血管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16 Vol. 17 (11): 62- [摘要] ( 52 ) [HTML KB] [PDF 0KB] ( 12 )
64 艾红辉; 钟伟; 龙平; 吴英华; 胡锦芳
miR-155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高表达
目的探讨miR-155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分别提取变应性鼻炎及健康人群外周血清中总RNA并进行质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验证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清中miR-155与正常对照者的表达差异。结果 AR患者外周血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miR-15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是正常对照组的2.1倍。结论 miR-155在AR患者血清中为高表达。 
2016 Vol. 17 (11): 64- [摘要] ( 82 ) [HTML KB] [PDF 0KB] ( 48 )
66 兰炎根; 陈凯; 李铎贤; 黄冬云; 张志雄; 叶远航
鼻内镜下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鼻内镜下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32例行单纯鼻内镜术,B组22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C组36例行鼻内镜联合柯-陆入路手术。随访18~96个月,比较3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复发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3.5个月。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术前各项症状均消失或有所减轻,所有病例均无严重近、远期并发症发生。A、B、C 3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4.38%(11/32)、9.09%(2/22)、11.11%(4/36),B、C 2组与A组比较,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联合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切除肿瘤较为彻底,较单纯鼻内镜入路有较低的复发率,其中泪前隐窝入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便于观察术腔及肿瘤复发情况。
2016 Vol. 17 (11): 66- [摘要] ( 92 ) [HTML KB] [PDF 0KB] ( 51 )
69 邝智飞; 陈炜; 吴立业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不同扫描方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方向对图像质量影响,提高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成功率以及重建血管的图像质量,增加病灶检出率。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头颈部动脉造影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减影法由头侧往足侧扫描,对照组采用减影法由足侧往头侧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各部位血管CT值及血管显像质量,对比2组患者头颈部动脉血管显像质量,并采用3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双侧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起始部、头臂干血管显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同等造影剂和辐射剂量下,通过从头侧往足侧静脉团注造影剂扫描,可取得较好血管显像质量,还能得到更多显像质量较好的血管信息,有利于及早发现相关部位的病变。
2016 Vol. 17 (11): 69- [摘要] ( 119 ) [HTML KB] [PDF 0KB] ( 64 )
72 钟勇
卵巢囊腺肿瘤及良恶性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卵巢囊腺肿瘤及其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超声诊断为卵巢囊腺肿瘤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卵巢囊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明显,多见单侧性,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囊内以液体为主,超声诊断卵巢囊腺肿瘤的敏感性较高,为95.4%(42/48)。正确提示为良性囊腺肿瘤24例,正确提示卵巢恶性囊腺肿瘤14例。依据病理结果,超声判别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7.5%(36/41),特异度为85.7%((36/42))。卵巢囊腺肿瘤恶性改变时,瘤内回声有特征表现。结论超声提示诊断卵巢囊腺肿瘤及其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声像图特征的总结分析可以减少误诊率。
2016 Vol. 17 (11): 72- [摘要] ( 86 ) [HTML KB] [PDF 0KB] ( 44 )
75 刘海燕; 肖清英; 刘洁; 游春凤
纯肝素封管频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影响
目的探讨纯肝素封管频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影响。方法对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行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及血液透析治疗,并采用纯肝素(肝素钠注射液)封管液对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封管。观察40例患者封管频次间隔2、3、4、5、7d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导管半通畅率、导管栓塞率。结果 40例患者的封管频次间隔2~5d血流量较封管频次间隔7d多,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封管频次间隔7d,导管半通畅率、导管栓塞率均明显低于封管频次间隔7d(均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纯肝素封管频次间隔2~5d时,既可延长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又减少封管的次数。 
2016 Vol. 17 (11): 75- [摘要] ( 118 ) [HTML KB] [PDF 0KB] ( 55 )
77 汤利萍; 王婧; 王建宁
水胶体透明贴应用于Ⅱ类手术切口中的效果
目的遵循湿性愈合理念,采用水胶体透明贴进行Ⅱ类手术切口的护理,并观察使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泌尿外科手术后Ⅱ类切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敷料进行切口处理,观察组采用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处理。比较2组患者伤口感染情况、伤口护理工作量、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 2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较对照组少[(1.5±0.51)次比(2.65±1.96)次,P<0.05];伤口愈合时间也较对照组少[(8.47±0.64)d比(12.28±3.27)d,P<0.05]。结论水胶体透明贴运用于外科Ⅱ类切口护理,控制感染的优势表现不明显,但能加速愈合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护理工作量。
2016 Vol. 17 (11): 77- [摘要] ( 56 ) [HTML KB] [PDF 0KB] ( 41 )
80 何肃妹; 林扇; 刘曼华
护理干预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处理组,每组90例,其中护理干预组在采血时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在采血结束后,记录2组患者采血一次穿刺成功数、采血时长,请患者答复采血满意度、采血的疼痛感并对采血者技术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和对采血者技术评价明显高于、疼痛感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均P<0.01);2组患者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采血时长明显长于常规处理组(P<0.01)。结论在静脉采血加以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016 Vol. 17 (11): 80- [摘要] ( 89 ) [HTML KB] [PDF 0KB] ( 55 )
82 刘华兰; 刘晓姝; 黄雪英; 朱友荣; 张小兰; 汪丹凤; 彭丽云; 郭建明
流程再造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高效、安全的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流程,以保障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2025例危重症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原有院内转运流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实地调查,找出医院院内转运存在的问题细节。根据院内转运存在的问题细节,进行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制定完善的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流程图。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2700例危重患儿为试验组,采用再造后的院内转运流程。比较转运意外发生情况、转运行为的规范性,评估医护人员对再造后流程的满意度及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2组均无一例意外受伤(跌倒、抓伤、坠床)。试验组输液管堵塞、回血,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途中出现病情变化未及时处理和沟通不到位引起投诉或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务人员转运行为的规范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对再造后流程的满意度及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均≥90%。结论流程再造使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更符合高效、安全的标准,可有效提高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2016 Vol. 17 (11): 82- [摘要] ( 51 ) [HTML KB] [PDF 0KB] ( 52 )
85 徐月圆; 洪爱秀; 廖文婷; 陈翠琴; 邓芳; 何芳; 毛媛媛; 李媛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胰岛素笔使用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鹰潭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开展提高胰岛素笔使用正确率的品管圈活动,调查33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次项目,查找胰岛素笔使用的缺陷,通过柏拉图找出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活动前后胰岛素笔使用正确率。结果 33例患者胰岛素笔使用正确率由活动前的64.5%提高至活动后91.0%,达成率为170.0%,进步率为41.0%。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了胰岛素笔使用流程。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的能力,保障了患者安全,同时凝聚了团队精神。 
2016 Vol. 17 (11): 85- [摘要] ( 73 ) [HTML KB] [PDF 0KB] ( 47 )
88 邹芹
风险管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36例儿科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观察组对患儿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对照组对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满意、护理管理满意、护士业务水平能力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日常的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入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防范意外发生,提高儿科护理的满意度。 
2016 Vol. 17 (11): 88- [摘要] ( 81 ) [HTML KB] [PDF 0KB] ( 39 )
90 李敏; 樊梅荣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2014年1—12月实施常规质量控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为对照组,以2015年1—12月实施系统、全面护理质量控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为试验组。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质量,包括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细菌培养合格率、热源反应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等。结果试验组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各指标细菌培养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源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16%比0.31%,P<0.05),护理质量评分得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比83.8%,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净化护理中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让患者得到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 
2016 Vol. 17 (11): 90- [摘要] ( 77 ) [HTML KB] [PDF 0KB] ( 33 )
92 黄国梅; 刘丽瑜; 车素云
盐酸丁卡因喷雾剂及护理干预在成人急性皮肤挫擦伤清创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喷雾剂及护理干预在成人急性皮肤挫擦伤清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门急诊132例行清创术治疗的急性皮肤挫擦伤成人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盐酸丁卡因喷雾剂及心理、饮食护理。对比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3.1±1.1)分比(5.9±2.3)分,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97%比83.33%,P<0.05)。研究组创面止血时间、创面继发感染率、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盐酸丁卡因喷雾剂治疗成人急性皮肤挫擦伤效果确切,且实施心理及饮食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6 Vol. 17 (11): 92- [摘要] ( 111 ) [HTML KB] [PDF 0KB] ( 45 )
94 卢其玲
重症肺部感染1例护理体会
<正>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临床急危重症人群中的比例相对较高,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常以混合细菌、高致病性细菌及耐药细菌为主,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较为迅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规范,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江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7月6日收治1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医 
2016 Vol. 17 (11): 94- [摘要] ( 91 ) [HTML KB] [PDF 0KB] ( 57 )
96 熊淑薇
吸烟对肺结核患者DOTS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对肺结核患者DOTS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间由南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86例初治涂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吸烟状况将患者分为吸烟组(n=44)和不吸烟组(n=42),所有患者均进行DOTS策略治疗,对2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2、5、6个月后痰涂片转阴状况及患者6个月后胸片病灶吸收状况。结果不吸烟组患者治疗2、5、6个月后痰涂片转阴率分别为85.7%、95.2%、100.0%,与吸烟组(56.8%、72.7%、81.8%)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吸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胸片检查病灶吸收率85.7%与吸烟组54.5%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患者用药后皮疹、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5%、11.4%、11.4%、13.6%,不吸烟组分别为2.4%、9.5%、7.1%、11.9%,吸烟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略高于不吸烟组,但2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将直接影响肺结核患者DOTS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痰涂片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临床在进行肺结核防治相关宣传工作时,也需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促进患者治疗过程中戒烟,积极防治肺结核,提高治疗效果。
2016 Vol. 17 (11): 96- [摘要] ( 89 ) [HTML KB] [PDF 0KB] ( 43 )
99 舒宽勇; 朱其舟; 王鹏; 熊树华; 肖仲清
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研究现状
<正>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目前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显示[1],40%确诊宫颈癌的患者处于育龄年龄,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患者渴望保留生育功能。而对于早期宫颈癌,其 
2016 Vol. 17 (11): 99- [摘要] ( 72 ) [HTML KB] [PDF 0KB] ( 55 )
103 李扬娜; 马丽娜; 王思翔; 熊李; 曾红梅
他汀类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正>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痴呆患者已超过600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约占2/3。A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 
2016 Vol. 17 (11): 103- [摘要] ( 81 ) [HTML KB] [PDF 0KB] ( 78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