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 53卷 04期
刊出日期:2013-04-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陈小英;曾小平;胡有长;辜小汉;傅颖媛;
表皮葡萄球菌DNA体内抗小鼠宫颈癌U14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DNA(S.epidermidis DNA)体内抗宫颈癌U14的作用。方法提取S.epidermi-dis DNA。于昆明小鼠前臂皮下注射宫颈癌U14细胞(1×107 mL-1)0.1mL.只-1,共24只。造模7d后,将荷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pidermidis DNA治疗组(DNA组,n=8)、溶剂对照组(LES组,n=8)、模型对照组(NS组,n=8),并于荷瘤小鼠前臂分别肌内注射S.epidermidis DNA(质量浓度100μg.mL-1)、DNA溶解液、生理盐水,0.3mL.次-1,每2天1次,共注射8次。采用MTT法测OD值计算刺激指数,记录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测量肿瘤体积,计算S.epidermidis DNA平均抑瘤率。结果荷瘤小鼠造模成功率为100%。DNA组的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0.603±0.086)较LES组(0.433±0.062)、NS组(0.428±0.056)明显增高(P<0.05);肿瘤大小DNA组[(3.240±0.053)cm2]较LES组[(5.460±0.045)cm2]、NS组[(5.620±0.064)cm2]明显缩小(P<0.05);DNA组的生存时间[(38.250±5.245)d]较LES组[(17.150±3.563)d]、NS组[(16.650±2.187)d]延长(P<0.05);S.epidermidis DNA平均抑瘤率为62.9%。结论 S.epidermidis DNA体内治疗后,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增强,肿瘤大小明显缩小,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抑瘤率较高。S.epider-midis DNA具有一定的抗小鼠宫颈癌U14的作用。
2013 Vol. 53 (04): 1- [摘要] ( 410 ) [HTML KB] [PDF 0KB] ( 24 )
2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正>(2013年04月修订)《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是南昌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月刊,月底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医学研究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以医学教学、科研、医疗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综合报道、综述4个固定栏目,以及专题研究、方法.技术、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科研信息、读者.作者.编者等机动栏目。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根据学术质量选择稿件。对于审稿、定稿认定有重要创新的论文将以最快的速度刊出,对于国家级基金项目论文,将优先发表。
2013 Vol. 53 (04): 2- [摘要] ( 321 ) [HTML KB] [PDF 0KB] ( 38 )
4
我刊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正>由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关于表彰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优秀工作者的通报》(华东刊字【2012】1号)获悉,《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获得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我刊将以此为新的契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把刊物打造成精品做出更多的努力。
2013 Vol. 53 (04): 4- [摘要] ( 444 ) [HTML KB] [PDF 0KB] ( 61 )
5 潘良朋; 曹余光;
穿心莲内酯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在体外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U145细胞在Andro(浓度为5.0μmol.L-1)作用24h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Andro(浓度为5.0、10、20、40和80μmol.L-1)作用于体外培养24、48和72h后DU14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AnnexinV-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Andro(浓度为10、20和40μmol.L-1)处理24h后DU145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分析Andro(浓度为10、20、40μmol.L-1)处理DU145细胞24h后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Andro(5.0μmol.L-1)作用24h后,形态学改变可见细胞间开始失去连接,细胞变圆、体积缩小,数量明显减少;不同浓度Andro组DU145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10、20、40μmol.L-1 Andro作用24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9±0.76)%、(29.37±1.75)%和(38.41±1.31)%,与空白对照组的(3.40±0.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和40μmol.L-1 Andro组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为0.82±0.13、0.54±0.17、0.36±0.12,Bax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为0.69±0.06、0.74±0.11、0.93±0.18,随药物浓度增加Bcl-2的表达逐渐降低,而Bax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Andro可以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上调Bax有关。
2013 Vol. 53 (04): 5- [摘要] ( 357 ) [HTML KB] [PDF 0KB] ( 34 )
9 叶玲;祝胜郎;陈结慧;朱恒梅;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IL-8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IL-8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μg.L-1 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RPMCs,RT-PCR法检测IL-8的表达;体外转染Smad7和pcDNA3空载体至RPMCs后,观察10μg.L-1 TGF-β1刺激RPMCs对IL-8和p38表达的影响。采用p38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1)预处理RPMCs后,加入10μg.L-1 TGF-β1,观察阻断p38信号通路对IL-8表达的影响。结果与0h刺激组相比,3、6、12hTGF-β1刺激组IL-8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3h达高峰。上调表达Smad7以及SB203580均能显著抑制TGF-β1刺激RPMCs产生IL-8(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TGF-β1刺激组比较,外源性Smad7转染组p-p38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TGF-β1促进RPMCs IL-8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TGF-β1通过活化p38磷酸化来实现的。
2013 Vol. 53 (04): 9- [摘要] ( 368 ) [HTML KB] [PDF 0KB] ( 40 )
15 段舟萍;温金华;魏筱华;邹德琴;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的浓度
 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进行探讨。方法血清样品经甲醇沉淀后,以甲醇水=54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mm×150mm,5μm),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85nm。结果该法专属性较好,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峰的测定;CBZ在1.0~40.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0μ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均小于15%;血浆样品室温放置6h、-20℃冷冻2周反复冻融3次,其处理后样品在自动进样器中放置6h稳定性均较好;方法学质控测定亦符合相关规定。结论 HPLC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可用于CBZ的血药浓度监测。
2013 Vol. 53 (04): 15- [摘要] ( 356 ) [HTML KB] [PDF 0KB] ( 35 )
19 曾元凤;肖移生;梁莉;丁彦青;
长片段基因FMNL2 PCR实验的体会
目的尝试扩增长片段FMNL2基因。方法采用巢式PCR或和降落PCR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FMNL2基因编码区全长及FMNL2-NT、-CT的扩增。结果高效、特异地扩增出FMNL2基因编码区全长及FMNL2-NT、-CT片段。结论巢式PCR或和降落PCR相结合,提高了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和扩增产物的特异性。
2013 Vol. 53 (04): 19- [摘要] ( 380 ) [HTML KB] [PDF 0KB] ( 19 )
22 兰卫华;王洛夫;靳风烁;张尧;江军;
匹多莫德预防尖锐湿疣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Meta分析)
 目的评估了匹多莫德预防尖锐湿疣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1年11月)、EMBASE(1966年至2012年1月)、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3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至2011年12月)等文摘数据库以及Pubmed、ScienceDirect、Ovid、万方医学网等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尖锐湿疣术后匹多莫德治疗的比较性研究,按预设的标准筛选纳入的研究,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条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涉及罹患尖锐湿疣的病例756例。Meta分析显示匹多莫德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匹多莫德治愈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及干扰素组(P<0.000 01)。各研究均未报道匹多莫德治疗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可有效预防尖锐湿疣术后复发,且安全、使用方便,因此推荐将其作为可选的尖锐湿疣术后的辅助治疗。
2013 Vol. 53 (04): 22- [摘要] ( 467 ) [HTML KB] [PDF 0KB] ( 33 )
26 俞菊红;程洪波;罗发香;翟保华;杨梅青;
血友病家庭护理在改善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改善血友病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中的作用。方法通过2009年(加强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前)、2012年(加强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后)2次对血友病家庭护理状况和患儿HRQOL的调查,分析家庭护理状况的改变与患儿HRQOL间的关系。结果血友病患儿家庭对了解发病原因、了解遗传规律、正确储存凝血因子、正确服用止痛药、可以评估出血严重程度、治疗记录完整、简单家庭康复训练7个方面的状况2012年明显优于2009年(P<0.05或P<0.01),在开展家庭凝血因子注射方面没有明显改善的趋势(P>0.05),血友病患儿HRQOL评分2012年[(41.69±19.52)分]明显高于2009年[(33.12±17.87)分](P<0.01)。结论开展家庭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血友病患儿HRQOL,但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013 Vol. 53 (04): 26- [摘要] ( 406 ) [HTML KB] [PDF 0KB] ( 32 )
28
更正
<正>由于作者疏忽,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第53卷第3期《NES1基因的研究进展》一文信息作如下更正:第二作者"刘伟"应为"刘伟中",并补充"通信作者:刘伟中,主任医师,E-mail:liuweizhongjx@163.com。"
2013 Vol. 53 (04): 28- [摘要] ( 288 ) [HTML KB] [PDF 0KB] ( 50 )
29 李道兵;骆华连;何灿丽;刘文养;
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免疫保护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及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A组)和单纯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半小时(T0)、手术开始2h(T1)、术后24h(T2)、术后96h(T3)各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56+)的数量。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并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在T1、T2时与T0比较均有下降(均P<0.05),T2时A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回升幅度大于B组(均P<0.05),T3时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继续有所恢复,A组恢复较快,接近T0时水平明显快于B组(P<0.05);2组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镇痛期间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低于B组(36.67%)(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胃癌患者术中、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下降的程度,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2013 Vol. 53 (04): 29- [摘要] ( 357 ) [HTML KB] [PDF 0KB] ( 41 )
32 罗琼;熊树华;舒宽勇;李景平;
16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ICC组,n=30)、CIN[CINⅠ-Ⅱ组,n=60;CINⅢ(含原位癌)组,n=30]、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n=10)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正常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逐级增高趋势。HPV16E6蛋白的表达:ICC组高于正常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的表达:ICC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的表达:ICC组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HPV16E7蛋白、HPV16E6蛋白与端粒酶、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r=0.279,P<0.05;r=0.376,P<0.01)。结论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随宫颈病变CIN的升级其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作为CIN的预后因子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2013 Vol. 53 (04): 32- [摘要] ( 395 ) [HTML KB] [PDF 0KB] ( 41 )
37 李俊;冯珍;赵旻;
McKenzie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McKenzie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McKenzie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疼痛程度,并对Mck-enzie运动功能缺失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颈椎运动功能缺失程度评定比较:观察组除前突和屈曲,其他方向运动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在伸展,左、右侧屈和左旋转改善较明显。观察组治愈、好转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0%(P<0.05)。结论 McKenzie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好于颈椎牵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
2013 Vol. 53 (04): 37- [摘要] ( 312 ) [HTML KB] [PDF 0KB] ( 34 )
41 易伟;钱洪军;陈帆;
十二指肠损伤的简化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简化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双套管负压引流术,16例患者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空肠逆行置管减压+VSD负压引流术,4例患者行十二指肠端端吻合+空肠逆行置管减压+VSD负压引流术,术后引流管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24例患者腹部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105.7±24.38)min。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4例,胰瘘2例,均经负压封闭引流后自行闭合。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简化手术方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取得良好效果,符合损伤控制原则,适合临床应用。
2013 Vol. 53 (04): 41- [摘要] ( 360 ) [HTML KB] [PDF 0KB] ( 19 )
44 朱绪亮;杨嘉琛;张俊;李海珍;
不同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红霉素(erythromycin,EM)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0年FI早产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Ⅱ、Ⅲ组在早产儿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剂量分别为5mg.kg-1.次-1、1次.d-1,5mg.kg-1.次-1、1次.12h-1。比较3组早产儿相关营养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经胃肠摄取热卡达209.5kJ.kg-1.d-1和419.0kJ.kg-1.d-1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体质量、头围和身长的平均增长速度Ⅰ组和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能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进其早期的体格生长发育。不同给药方案与疗效无关。
2013 Vol. 53 (04): 44- [摘要] ( 296 ) [HTML KB] [PDF 0KB] ( 24 )
47 房敏;郭磊;梁晓燕;张红弟;贾海英;蔡宏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下肢DVT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外科手术史、骨折与创伤史、年龄、恶肿性瘤、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内留置管道、既往糖尿病病史均是DVT的危险因素,β分别为-0.162、-0.091、-0.073、-0.069、-0.051、-0.039、-0.019、-0.002,均P<0.05。结论 DVT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和DVT疾病知识宣教,术中对高危人群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仪,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2013 Vol. 53 (04): 47- [摘要] ( 364 ) [HTML KB] [PDF 0KB] ( 22 )
50 王玉; 赵为禄;
回退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管径与患者左主支气管内径一定匹配的前提下,导管进入左主支气管遇到阻力后,直接将导管回退一段特定距离,使导管准确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需采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行肺隔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50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CT测量左主支气管内径,选择相应型号导管。A组采用回退法定位,B组采用常规的听诊法定位。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组定位情况,并调整导管至最佳位置。分别记录导管以回退法、听诊法、经FOB调整至最佳位置后的置管深度,观察2组患者定位满意率和错位率、定位所需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A组导管定位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P<0.01)、错位率明显低于B组(P<0.01)、导管定位深度与最佳位置的距离明显小于B组(P<0.01)、定位所需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回退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与听诊法比较,准确性较高,定位时间短,气道黏膜损伤率较低,有临床使用价值。
2013 Vol. 53 (04): 50- [摘要] ( 325 ) [HTML KB] [PDF 0KB] ( 39 )
54 刘宁;刘宗霖;张志强;程新富;
颈段椎管内神经管原肠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神经管原肠囊肿(NC)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颈椎管内NC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和手术结果。结果 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6例伴有神经根痛,1例病程大于2年者,症状发作性出现,可自行缓解。囊肿表现为等或长T1、长T2均匀MRI信号。8例在显微镜下经后外侧入路切除囊肿,5例全切,3例次全切,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椎管内NC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应在保留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囊壁,预后良好。
2013 Vol. 53 (04): 54- [摘要] ( 426 ) [HTML KB] [PDF 0KB] ( 40 )
57 许培阳; 吴志云;
盐酸帕洛诺司琼对下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和评价盐酸帕洛诺司琼对下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并术后接受静脉镇痛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洛诺司琼组(P组)和托烷司琼组(T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前30min,P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T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的程度,计算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同时记录患者腹胀、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术后24h及48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术后24h的恶心及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4.0%和88.0%,T组分别为76.0%和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患者术后48h的恶心及呕吐有效控制率均为92.0%,T组分别为64.0%和60.0%P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明显优于T组(P<0.05)。P组有2例(8%)轻微头痛,T组有1例(4%)轻微头痛,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预防下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的效果,24h内与托烷司琼相当,但术后48h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明显优于托烷司琼,且安全性好。
2013 Vol. 53 (04): 57- [摘要] ( 335 ) [HTML KB] [PDF 0KB] ( 40 )
60 黄永安;程钢戈;张宝国;董连强;周岩;张晖;舒成;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自1995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11年,平均3.7年。本组35例患者术后有6例复发(占17.1%),其中4例行二次手术,2例给予伽玛刀放疗。所有病例完全和部分缓解29例(占82.9%),好转3例(占8.6%),稳定2例(占5.7%),进展1例(占2.8%)。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加伽玛刀辅助放疗,目前仍然是治疗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2013 Vol. 53 (04): 60- [摘要] ( 353 ) [HTML KB] [PDF 0KB] ( 29 )
64 吴主强;丁山;章振华;
儿童气道异物的64排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疑为气道异物患儿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获得三维重建图像,包括MPR、VR透明法及CT仿真内镜,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CT诊断气道异物41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证实,术中气道内取出异物39例,黏液2例。其中气管异物3例,左支气管异物20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6例。结论 64排螺旋CT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和重要临床价值。
2013 Vol. 53 (04): 64- [摘要] ( 416 ) [HTML KB] [PDF 0KB] ( 18 )
67 江明荣;黄循斌;谢晓彬;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0例感染性患儿(其中重症细菌性肺炎组30例,轻症细菌性肺炎组80例)及110例对照组血浆sTREM-1含量。结果重症细菌性肺炎组血浆sTREM-1浓度最高、正常对照组血浆sTREM-1浓度最低,局轻症细菌性肺炎血浆sTREM-1浓度处于两者组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死亡组血浆sTREM-1浓度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sTREM-1含量的变化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2013 Vol. 53 (04): 67- [摘要] ( 365 ) [HTML KB] [PDF 0KB] ( 42 )
69 张俊;朱绪亮;杨嘉琛;
早产儿颅内出血前后3年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ICH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东莞市横沥医院2006-2011年133例早产儿ICH为研究组,同期243例非ICH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对19个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前3年早产儿ICH发病率为41.9%,后3年早产儿ICH发病率为31.7%。单因素分析发现前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妊高征、窒息、产伤、滞产、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后3年胎龄、出生质量、妊高征、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前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早产儿ICH独立危险因素(P<0.05),后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ICH的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复杂,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ICH的发病率。
2013 Vol. 53 (04): 69- [摘要] ( 382 ) [HTML KB] [PDF 0KB] ( 20 )
73 张建新;张志坚;饶富兰;李传波;刘梅;喻雪;章开容;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出院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出院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70例初发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定时电话随访指导、定时家庭访视干预和随时咨询服务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仅提供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和随时咨询服务,总护理时间为4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肢体功能康复情况FMA(fugl-meyer assessment),评分及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和依从性。结果出院后4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和依从性均增加(均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出院患者提供了不间断连续性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改善了患者的健康转归,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2013 Vol. 53 (04): 73- [摘要] ( 276 ) [HTML KB] [PDF 0KB] ( 20 )
76 首云锋;张志坚;徐小华;
左旋肉碱对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肉碱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8例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合并心肌损害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旋肉碱(2g,1次.d-1,静脉点滴),疗程10d。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5、10d做床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测,同时分别记录APACHEⅡ评分。比较2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经治疗后CK和CK-MB、APACHEⅡ评分均有下降,心律失常好转,试验组较对照组上述改变更显著(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左旋肉碱治疗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所致心肌损害疗效确切。
2013 Vol. 53 (04): 76- [摘要] ( 275 ) [HTML KB] [PDF 0KB] ( 23 )
79 叶惠珍;傅志海;吴雅松;崔晓;熊贤俊;
深呼吸预防无痛人流术中呼吸抑制的效果
 目的评价在无痛人流术中进行麻醉前深呼吸指导对全身麻醉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所致缺氧的预防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深呼吸组和平静呼吸组2组,每组30例。深呼吸组在麻醉前嘱患者做8次深呼吸,平静呼吸组在麻醉前嘱患者平静呼吸。麻醉方法均为静脉推注丙泊酚及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及SpO2变化情况。结果深呼吸组和平静呼吸组发生呼吸抑制的例数分别为14例(46%)和16例(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吸组有2例(6%)患者SpO2值低于95%,平静呼吸组有12例(40%)低于95%,予以人工辅助呼吸,深呼吸组缺氧发生率明显低于平静呼吸组(P<0.05)。结论实施无痛人流术时进行麻醉前深呼吸指导能增加患者的氧储备,可改善呼吸抑制所致的缺氧情况。
2013 Vol. 53 (04): 79- [摘要] ( 287 ) [HTML KB] [PDF 0KB] ( 29 )
81 傅建军;杨保良;邹鸿星;
反取皮植皮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19例
目的探讨反取皮植皮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上肢1例,下肢18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将撕脱皮肤取下,用鼓式取皮机加工成中厚层皮片。中厚层皮片加工好后,原位缝合在创面上,并用厚纱布、棉垫加压包扎或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敷料持续负压吸引。结果 19例患者中,优12例,良4例,差3例。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皮肤颜色接近正常,弹性基本良好,伤肢外形尚满意;皮肤感觉差3例,功能差1例,有束带感1例。结论反取皮植皮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效果满意。同时,也能为二次手术打下良好基础。彻底清创、止血、处理好皮瓣是提高植皮成活率、降低感染率及坏死率的关键。
2013 Vol. 53 (04): 81- [摘要] ( 452 ) [HTML KB] [PDF 0KB] ( 35 )
83 占玉芬;陈伟高;周小军;端翔;吴康祥;钟荣梅;
2012年靖安县居民基本身体指标及知晓现况
目的了解靖安县居民基本身体指标及知晓现况,为评价辖区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了2 868位常驻居民。自拟调查问卷,用入户询问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居民基本身体指标及知晓状况。结果靖安县居民基本身体指标:身高(162.01±7.34)cm,体质量(59.26±11.13)kg,腰围(77.24±8.87)cm,BMI(22.53±3.70)kg.m-2;血压指标:收缩压为(15.41±1.96)kPa,舒张压为(9.79±1.26)kPa;血糖指标:空腹血糖(5.08±0.94)mmol.L-1,餐后血糖(8.43±2.25)mmol.L-1。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知晓率分别为76.22%、72.70%、70.71%、69.97%、30.51%;超重、肥胖者分别占22.28%、4.46%。结论靖安县居民对基本身体相关指标及知晓率不高,宜开展普及相关知识的活动、增加体检频率,从而提高健康意识,控制居民体质量,降低超重与肥胖率;提高血压、血糖知晓率,并加强监测,从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2013 Vol. 53 (04): 83- [摘要] ( 377 ) [HTML KB] [PDF 0KB] ( 38 )
87 王盈盈; 汪昌运;
先天性右眼下睑双泪小点1例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于2012年11月21日收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主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入院手术。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4,左上下眼泪小点位置正常,行泪道冲洗上下泪小点均无反流,冲洗液均进入鼻腔,右眼上睑泪小点位置正常,下睑缘内侧后唇可见两个泪小点,与睑缘呈平行排列,两者相距约3mm,鼻侧泪小点位置正常,靠颞侧泪小点开口于距内眦5mm处下睑缘,两泪小点与正常泪小点大小、形态均一致,泪道冲洗发现鼻侧泪小点冲洗液可进入鼻腔,靠颞侧泪小点冲洗液完全反流,反流液无脓性分泌物,进针后向睑缘垂直插入3 mm,可探得一盲端,无法与泪小管汇合。诊断为:右下睑先天性双泪小点;慢性比较性青光眼(双)。
2013 Vol. 53 (04): 87- [摘要] ( 280 ) [HTML KB] [PDF 0KB] ( 25 )
88 李茹红; 曾红燕;
罗湖区10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与流行趋势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找出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2-2011年在该区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区2002-2011年总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7.99‰;2002-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27.83‰)与2007-2011年发生率(4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发生前10位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大腹儿、多指(趾)、唐氏综合征、外耳畸形、唇裂合并腭裂、肢体短缩、马蹄内翻足、尿道下裂、唇裂。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婚前、孕前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2013 Vol. 53 (04): 88- [摘要] ( 357 ) [HTML KB] [PDF 0KB] ( 22 )
90 赵浩;余庆;刘曾旭;
P2X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研究进展
 <正>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对人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之慢性神经病理痛持续时间长,其研究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应用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观察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神经病理痛治疗的新作用位点。
2013 Vol. 53 (04): 90- [摘要] ( 323 ) [HTML KB] [PDF 0KB] ( 35 )
92 万曦娣;王枫;黄欧平;
14-3-3ζ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研究
 14-3-3ζ属于14-3-3蛋白家族,它主要通过与不同的配体蛋白相互结合,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调控包括细胞生长、增殖、迁徙、凋亡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14-3-3ζ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2013 Vol. 53 (04): 92- [摘要] ( 294 ) [HTML KB] [PDF 0KB] ( 26 )
96 余艳荣;刘勇;彭维杰;罗丹;
缝隙连接的血管生物学作用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介导相邻细胞间直接通讯的特殊膜通道,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构成的半通道再相互锚定组成,其功能主要是在细胞间起代谢耦联和电耦联作用。血管结构中存在丰富的GJ,广泛参与血管的各项生理功能。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Cx表达的改变所致的GJ细胞间通讯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本文就GJ在血管生物学中的作用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3 Vol. 53 (04): 96- [摘要] ( 391 ) [HTML KB] [PDF 0KB] ( 54 )
101 余亚鹏; 胡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通过与IGF-1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在肾系膜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增加系膜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使肾脏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堆积,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IGF-1可与高亲和力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s,IGFBPs)一起调节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3 Vol. 53 (04): 101- [摘要] ( 292 ) [HTML KB] [PDF 0KB] ( 18 )
104 史剑倩; 张达颖;
基质金属蛋白酶-13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正>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颈、腰椎间盘突出和慢性腰背痛等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主要表现在椎间盘细胞和基质成分的改变。在椎间盘基质合成与分解失衡导致基质成分紊乱的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
2013 Vol. 53 (04): 104- [摘要] ( 280 ) [HTML KB] [PDF 0KB] ( 29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