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分析 |
江顺福; 曹铭华; 曹玮; 吴明超; 毛元潮; 叶斌; 朱殊; 王璐 |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
|
JIANG Shun-Fu;CAO Ming-hua;CAO Wei;WU Ming-chao;MAO Yuan-chao;YE Bin;ZHU Shu;WANG Lu |
|
摘要 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情况。方法选择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120例TIA患者,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狭窄分布特征以及侧支代偿情况。结果造影正常者37例(30.8%),存在脑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83例(69.2%)。在83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中,前循环受累47例,占56.6%;后循环受累36例,占43.4%。轻中度狭窄的侧支循环发生率(71.4%)和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侧支循环发生率(4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的代偿主要通过Willis环途径。结论脑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原因之一,侧支循环最常见的途径是Willis环途径,血管狭窄越严重则越可能建立侧支循环。 更多还原
|
|
关键词 :
短暂性脑缺血,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造影
|
|
[1] |
宋宾; 姜宏; 乔林; 阎浩. 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诊断及介入治疗[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56(01): 70-. |
[2] |
谭立夫; 朱竞繁; 杨学智; 王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0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2): 23-. |
[3] |
梁汉周; 梁雁; 陈钢涛. 弥散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12): 28-. |
[4] |
曾昭贤; .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54(11): 60-. |
[5] |
冯文军;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05): 30-. |
[6] |
陈淦;周利胜;何杏玲;杨水泉; . 急性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微出血临床特点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03): 1-. |
[7] |
李发茂; 罗丹;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05): 19-. |
[8] |
曹铭华;吴明超;江顺福;高黎明;邢小丽;. 烟雾病患者26例的临床与血管影像学特点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10): 51-. |
[9] |
汪进丁; 万姗姗; 万和斌. 应用ABCD2评分法预测首诊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52(09): 55-. |
[10] |
王泉兰;李小兵;徐祖斌;吴裕臣.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52(06): 59-. |
[11] |
曹春凤; 虞晓琴. 60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04): 1-. |
[12] |
丛波; 邓文华; 潘延飞; 黄小丽; 贤晓丽; 吕淑红. 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07, 8(02): 1-. |
[13] |
赵异才; 邹安琪; 黄立新.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12): 1-. |
[14] |
邢九冬; 韩利军; 朱延丽; 梅远伦. 大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12): 1-. |
[15] |
辜斌; 况圣佳; 左慧英; 曾庆娥; 赵异才; 迟海波. CT与脑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02, 44(04):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