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室功能 |
彭晓卫; 蒋火富; 刘菲斯; 李先文; 王丽娜; 严济泳; 刘庆华; 胡萍 |
江西省儿童医院功能科; 江西省儿童医院功能科 南昌330006; 南昌330006; |
|
|
摘要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速度测量二尖瓣环舒缩速度,以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室功能。方法对川崎病患儿(分2组)及正常儿童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结果川崎病1组患儿Sa、Ea、Aa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川崎病2组
|
|
关键词 :
左心室功能,
多普勒组织成像,
川崎病
|
出版日期: 2007-08-28
|
[1] |
罗景华; 李国林; 宋小华; 曹晓春; 叶春风. 川崎病患儿血清IL-9检测的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5(05): 45-. |
[2] |
陈光.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川崎病冠膜损伤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3): 66-. |
[3] |
李小琳;劳国荣;付四毛;罗序峰;刘玉玲;孙多成; .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川崎病冠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08): 43-. |
[4] |
刘小惠; 邹峥; 徐琨; 邓宇虹; 王智. 川崎病细胞因子变化及干预[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03): 1-. |
[5] |
吴凯迪; 孙志丹; 陶贵周.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PTCA术后远期疗效的评价[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03): 1-. |
[6] |
汤冬梅; 邓林云.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01): 1-. |
[7] |
李建国. 两种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12): 1-. |
[8] |
吴晖; 吴闽江; 李小琳. 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51(08): 1-. |
[9] |
李小琳; 邹峥. 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期川崎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化和IL-6、IL-17表达的干预[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51(03): 1-. |
[10] |
张闽军; 郑启安; 陈卫芬; 林海. 婴儿川崎病31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03): 1-. |
[11] |
聂形江. 人血丙种球蛋白佐治川崎病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10): 1-. |
[12] |
李小琳; 廖润秀; 周红英.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无反应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08): 1-. |
[13] |
闵生辉; 叶雪存; 王卫真.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室运动的协调性[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07): 1-. |
[14] |
周锦龙; 吴星恒. 川崎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49(01): 1-. |
[15] |
张文辉; 吴星恒. 川崎病的治疗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07):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