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础医学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肾性贫血原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林小珍周静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
全文: PDF (0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不但加重肾脏病的进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肾性贫血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铁代谢异常、炎症状态、毒素堆积、EPO抵抗、胃肠道慢性失血、红细胞寿命缩短、营养不良、药物使用、合并其他疾病、手术及透析失血和血液透析装置等有关。临床医生要注意观察CKD患者病情,及时处理相关异常指标。规范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时需警惕抗EPO抗体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慢性肾衰竭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可能。缺氧诱导因子新型药物、靶向抑制铁调素药物及肾间质纤维化抑制药物等研究,可为治疗肾性贫血提供新的思路。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林小珍周静
关键词 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    
    
引用本文:   
林小珍周静. 肾性贫血原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2(4): 95-.
链接本文:  
https://qks.ncu.edu.cn/Jwk_xbyxb/CN/     或     https://qks.ncu.edu.cn/Jwk_xbyxb/CN/Y2022/V62/I4/95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