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和血清糖钾比值对老年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
刘洋 闻晓庆 景少巍 骆图南 马遥 罗昕 王艳秋 陈功财 欧阳晓春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神经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第一派驻门诊部 |
|
|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血清糖钾比值对老年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2010—202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 60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氧化碳中毒后发展为迟发性脑病38例(A组)、未发展为迟发性脑病58例(B组)。收集2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血钾资料,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I)和血清糖钾比值(G/K)。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II和G/K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SIII、血糖、G/K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最有效的预测因子是SIII值(AUC=0.859,截止值> 1 666.75,灵敏度=0.842,特异性=0.759),其次为G/K值(AUC=0.797,截止值> 29.87,灵敏度=0.789,特异性=0.724)。结论SIII及G/K值能较好地预测老年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是否发展为迟发性脑病,早期获得SIII及G/K值,有助于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
|
关键词 :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血清糖钾比值
|
|
基金资助: 江西省卫健委科技项目(20204803); |
[1] |
康小军. 集束化护理在急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20, 21(9): 91-. |
[2] |
张萃萍欧阳晓春. IFN-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联性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60(3): 85-. |
[3] |
张萃萍欧阳晓春马遥.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9, 20(6): 10-. |
[4] |
高惠珍李雪芳林素莲.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患者的高压氧治疗与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7): 87-. |
[5] |
张奋国; 雷晴峰. 一氧化碳中毒误诊为脑梗死1例[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9): 27-. |
[6] |
谢安明; 丁耀军; . 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MRI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与预后的关系[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09): 46-. |
[7] |
王志梅.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06): 1-. |
[8] |
张志强; 杨金升; 石向群; 侯雪湄. 大剂量激素治疗一氧化碳中毒9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01): 1-. |
[9] |
吴彪; 李素芬.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95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06): 1-. |
[10] |
傅丽晖; 习卫民; 肖新兰; 扬新跃; 刘志勇; 汪庆余. ADC值的变化对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48(02): 1-. |
[11] |
涂怀军; 余小骊; 冯青青; 翁燕红; 何大贵; 王占科; 王志.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NO含量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47(03): 1-. |
[12] |
穆杭. 早期高压氧冶疗对CO中毒性脑病防治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02): 1-. |
[13] |
周渭卿; 兰祥珍.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迟发性脑病23例报告[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46(01): 1-. |
[14] |
彭东兰; 周新玲. 小儿急性中毒192例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5(06): 1-. |
[15] |
袁爱梅; 肖新兰; 龚良庚. 磁共振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5(06):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