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SP、PM2.5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 |
黄虹 万雪莹 杨红 陈廷涛 邹长伟 |
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 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
|
|
摘要 研究环境空气与打印室内颗粒物(TSP、PM2.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氧化损伤及凋亡的作用。将HUVEC和HBE分别暴露于100μg·mL-1的环境空气TSP,打印室PM2.5和环境空气PM2.5,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中SOD活性和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将HUVEC和HBE分别暴露于0,25,100,400μg·mL-1的打印室PM2.5,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中SOD活性和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染毒7 h后,同一来源不同粒径的环境空气TSP和环境空气PM2.5相比,环境空气PM2.5能够显著降低HUVEC和HBE的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升高细胞中的MDA含量和凋亡通路中Bax/Bcl-2蛋白表达(P<0.05)。同一粒径不同来源的打印室PM2.5和环境空气PM2.5相比,环境空气PM2.5显著降低HUVEC和HBE的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升高细胞中的MDA含量和凋亡通路中Bax/Bcl-2蛋白表达(P<0.05)。打印室PM2.5亦显著降低HUVEC和HBE的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升高细胞中的MDA含量和凋亡通路中Bax/Bcl-2蛋白表达,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P<0.05)。颗粒物粒径越小,诱导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能力越强;排放源是影响颗粒物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氧化损伤和线粒体凋亡途径是TSP、PM2.5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
关键词 :
TSP,
PM2.5,
健康危害,
毒理实验,
作用机制,
|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65009);
|
[1] |
饶武元罗邹贤. 习近平家国情怀的逻辑理路、内涵意蕴与涵养路径[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5-. |
[2] |
姚勇. 朱熹论“克己复礼”与“主敬行恕”的关系——基于道德行动动力机制的阐释[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13-. |
[3] |
张磊 朱人求. 从养生学角度看朱子的静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23-. |
[4] |
於璐. 鲁迅与中国浪漫主义诗学理想生成及悖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81-. |
[5] |
钟业喜 吴思雨. 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32-. |
[6] |
王宗润古慧敏. 基于CVaR风险测度的后悔最小化投资组合模型[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41-. |
[7] |
胡凤. 早期中国新闻教育的学术化探索——兼议中国新闻学的学科属性及确立[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116-. |
[8] |
尹利民田雪森. “责任兜底”:基层政府的避责行为与逻辑——基于J县精准扶贫实践的经验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63-. |
[9] |
魏丹张目杰梅林. 新乡贤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及耦合机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72-. |
[10] |
严孟春. 论《大学衍义补》编纂中的民本思想:内涵、路径和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100-. |
[11] |
王丹荣. “差点儿没VP”构式肯否语义不一致及其语用动因[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107-. |
[12] |
王一帆. 《民法典》背景下违法解雇救济的体系重构[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50-. |
[13] |
刘婉明. 遗传的鬼影:勒庞学说与鲁迅的身体书写[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 89-. |
[14] |
牛帅姜广伟丁殿柱吴胜春. 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探索[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61(2): 39-. |
[15] |
刘荣邵星星耿新普. HERG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61(2): 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