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6年 38卷 04期
刊出日期:2016-12-28

论文
   
论文
307 涂盛辉; 戴策; 胡亚平; 王犇; 杜军
Pt-RGO-Cu2O/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制氢活性
采用化学沉积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RGO-Cu2O/TiO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以H2Pt Cl6为无机前驱体对其进行Pt负载,研究了不同石墨烯含量对制氢活性的影响及不同光源下的制氢活性。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制氢活性,其中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5%,氢气的产生量最高。
2016 Vol. 38 (04): 307- [摘要] ( 184 ) [HTML 1KB] [PDF 0KB] ( 324 )
313 周国发; 罗智; 王梅媚
注射速度对塑封成型过程芯片热流固多场耦合变形的影响
塑封成型中芯片翘曲变形的控制是保障电子芯片品质的技术关键,为了准确预测其翘曲变形,基于Castro-Macosko固化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描述塑封填充过程及其芯片热流固多场耦合翘曲变形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并揭示了其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芯片热流固耦合翘曲变形先随熔体充填流动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恒定。当熔体注射速度由0.1 m/s增至2 m/s,芯片上下表面热流固耦合最大压差由9.562 34 k Pa增至18.022 43 k Pa,增幅高达88.5%,导致芯片热流固耦合翘曲变形随着注射速度增大而增大,且最大热流固耦合翘曲变形出现在芯片中心下游附近区域,减小注射速度有利于减小芯片的热流固耦合翘曲变形。
2016 Vol. 38 (04): 313- [摘要] ( 130 ) [HTML 1KB] [PDF 0KB] ( 323 )
320 夏开心; 张国文
莱克多巴胺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在生理酸度(pH 7.4)的条件下,构建了基于化学计量学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结合荧光、紫外-可见、圆二色谱(CD)、红外光谱(FT-IR)以及分子模拟和熔点、黏度测量的方法体系,研究莱克多巴胺(RAC)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 DNA以静态方法猝灭RAC的内源荧光,25℃时ct DNA与RAC的结合常数为1.45×104L·mol-1,氢键和范德华力是两者结合的主要驱动力。运用MCR-ALS方法解析RAC与ct DNA反应体系的紫外扩展矩阵,获得反应组分(RAC、ct DNA和RAC-ct DNA复合物)的浓度变化和纯组分的光谱曲线,实现了RAC-ct DNA相互作用的定量监测。盐效应、单双链实验、碘化钾猝灭实验、ct DNA熔点和黏度结果表明,RAC主要结合在ct DNA的小沟富集区,且分子模拟证实这一实验结果。FT-IR和CD分析结果显示,RAC主要与ct DNA的胸腺嘧啶(T碱基)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引起ct DNA的B构象向A构象转变。
2016 Vol. 38 (04): 320- [摘要] ( 225 ) [HTML 1KB] [PDF 0KB] ( 312 )
327 王路丹; 张纯
移动力作用下梁桥竖向振动响应的半解析分析
提出了一种分析一般梁桥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竖向振动的半解析方法。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的结果,应用采样定理恢复连续振型,推导了移动力作用下梁桥动力响应的封闭解。半解析解的正确性通过移动力作用下的等截面简支梁算例进行了验证,进而针对三跨变截面连续梁,分析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桥梁的振动规律,以及荷载移动速度、桥梁损伤等因素对结构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半解析解方法适用性广,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得到一般梁桥结构的竖向振动响应。 
2016 Vol. 38 (04): 327-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0KB] ( 348 )
334 董肖龙; 胡小荣; 陈晓宇; 饶志强; 赵磊
砂土的三剪统一本构模型
以修正剑桥模型为基础,基于三剪统一强度准则,推导出砂土的三剪统一本构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ABAQUS二次开发子程序。对松砂进行了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BAQUS软件模拟了试验模型的应力状态。数值解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证明模型推导和二次开发编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排水条件下真三轴压缩试验,讨论了中主应力影响系数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2016 Vol. 38 (04): 334- [摘要] ( 147 ) [HTML 1KB] [PDF 0KB] ( 344 )
340 张可; 熊进刚; 胡华章
高性能灌浆料置换加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分析
对采用高性能灌浆料置换加固的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受力性能进行了全过程分析,讨论了灌浆料强度和峰值应变、约束指标λt、置换层厚度等参数对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和柱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保持峰值应变不变,提高灌浆料的强度,对高性能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柱的承载能力;若保持灌浆料的强度不变,减小灌浆料的峰值应变,则可以明显提高高性能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但对柱的承载能力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灌浆料的置换厚度越大,高性能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越低,柱的承载能力反而越高。随着约束指标λt的增加,高性能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不断提高,柱的承载能力也不断提高。 更多还原
2016 Vol. 38 (04): 340- [摘要] ( 176 ) [HTML 1KB] [PDF 0KB] ( 295 )
347 刘星志; 刘小文; 张占磊; 周龙
非饱和红土邓肯-张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
根据Fredlund D等提出的非饱和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推导方法,通过GDS三轴固结排水试验推导出了压实度为0.9下非饱和红土的邓肯-张Es、Bst、Kw参数,同时结合GDS三轴仪进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逐渐增湿湿化变形试验,得到邓肯-张模型中与基质吸力相关的土切线体积模量Hs和水的体积模量Hw。由此提出了非饱和红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的相关参数,为扩展的非饱和红土邓肯-张模型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的有限元编程提供了依据。
2016 Vol. 38 (04): 347- [摘要] ( 153 ) [HTML 1KB] [PDF 0KB] ( 303 )
354 张志平; 黄模佳; 张雷
岩石锚杆锚固体围岩界面切应力分布形式的研究
基于全长黏结式锚杆切应力分布的理论表达式,研究了锚固体与围岩界面的传力机制,提出了锚固体受力比的概念;结合实际工程,建立了单根锚杆基础的有限元模型,数值分析时模拟了界面的接触,理论解与有限元解吻合较好;基于此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改善锚固体与围岩界面切应力分布的优化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锚固体与围岩界面切应力沿锚固深度分布极不均匀,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锚固体前段,增大锚固体直径可有效改善锚固体与围岩界面切应力分布,当达到临界锚固深度时,继续增加锚固深度对提高锚杆基础承载力帮助不大。考虑到实际岩体存在风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简单模拟岩层节理面的数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考虑风化时,锚固体与围岩界面切应力峰值降低,切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2016 Vol. 38 (04): 354- [摘要] ( 199 ) [HTML 1KB] [PDF 0KB] ( 301 )
360 罗娜; 刘成林; 陈宇豪
堤防决口下游泥沙冲刷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堤防决口水流冲刷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基于Flow-3D软件建立了泥沙冲刷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算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泥沙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拟合较好。随后采用所建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型式(矩型、U型、T型、V型)堤防决口的冲刷过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堤防决口出口堤脚处水流冲刷泥沙的程度最大,冲坑深度随着河道水流方向逐渐增大,矩型决口下游泥沙冲刷的的范围面最广,冲坑两侧泥沙堆积高度最大;V型决口下游泥沙冲刷的范围最小,泥沙堆积范围最小;U型和T型决口下游冲坑发展较为对称且规律相似,可相互参考分析。 
2016 Vol. 38 (04): 360- [摘要] ( 156 ) [HTML 1KB] [PDF 0KB] ( 309 )
366 彭桂瀚; 韦剑平; 林伟
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温度梯度试验研究与温度效应分析
以某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为工程背景,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的截面温度场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组合桁梁典型温度梯度分布;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结构温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梯度的取值对组合桁梁结构受力与变形影响明显;实测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值大于现行规范计算值。
2016 Vol. 38 (04): 366- [摘要] ( 138 ) [HTML 1KB] [PDF 0KB] ( 312 )
371 徐强; 张建华; 沈安磊; 胡友安
大跨度平开弧门主支臂夹角的优化设计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APDL语言,以国内在建的跨度最大的大型平开弧门为例,分析了在静荷载作用下,主支臂夹角对闸门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支臂夹角,并与传统的平面简化方法建议的主支臂夹角结构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主支臂夹角为最优支臂夹角时结构的静力学性能更好。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平面设计方法对主支臂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为主支臂稳定性计算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所做研究可用于大型平开弧门或其他同类弧门结构的支臂设计计算。 
2016 Vol. 38 (04): 371- [摘要] ( 140 ) [HTML 1KB] [PDF 0KB] ( 282 )
376 曾丹; 刘成林; 陈宇豪
弯道溃坝水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基于Flow-3D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和VOF法,建立了分析溃坝洪水的水流三维数学模型,计算了溃坝洪水通过90°直角弯道模型试验并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中渠道内洪水水面线与试验实测值吻合度很高,说明所建模型的正确性。随后采用所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某实际弯曲河流的溃坝洪水传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河流对溃坝波传播的影响随着河道弯曲率的增大而减小,溃坝波在通过弯道时在凹岸处水位高于凸岸,在实际工程中应注意对河道凹岸的加高,并且随着河道曲率的减小两岸的水位高差逐渐增大,凹岸所需加高的高度也越大。 
2016 Vol. 38 (04): 376- [摘要] ( 142 ) [HTML 1KB] [PDF 0KB] ( 457 )
381 陈东; 梁发云; 陈辉
基于FPGA的LVDS高清数字图像传输系统设计
随着高清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清数字图像传输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高速传输接口LVDS研究分析,搭建一个以LVDS+FPGA的高清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完成了高清数字图像传输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系统可接收外部图像数据,通过QuartusⅡ软件开发平台进行逻辑设计,将接收的图像数据缓存,然后根据显示设备的时序要求及LVDS发送模块数据发送要求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LVDS发送模块将图像数据输出显示。系统结构设计简单,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移植性好,可推广应用于消费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领域。 
2016 Vol. 38 (04): 381- [摘要] ( 172 ) [HTML 1KB] [PDF 0KB] ( 314 )
386 肖悦
汽车涉水智能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解决因强降雨而造成的汽车涉水熄火和驻车被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汽车涉水智能报警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整体设计方案、器件选型、单元电路设计以及整体电路连接。以低功耗单片机AT89C52型单片机为处理器,以SIM900A模块作为通信模块,通过判断行车与驻车状态,实现智能涉水报警功能。当汽车涉水行驶时,可以根据不同危险阶段的积水深度发出相应的多级报警提醒;当汽车驻车时,可以远程向车主发送报警信息。该系统性能可靠、成本低,适合在不同车型上推广应用。 
2016 Vol. 38 (04): 386-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0KB] ( 332 )
391 陈瑛; 吴立峰; 杨二龙
基于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的TSMC-PMSM矢量控制
针对由双级矩阵变换器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TSMC-PMSM)矢量控制系统存在的响应速度较慢、稳态性能差的缺陷,提出了在线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算法以实现优化TSMC-PMSM矢量系统的调速性能。介绍了双级矩阵变换器与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技术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采用模糊PID控制器的TSMC-PMSM矢量控制系统,并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减少了系统的超调,提高了矢量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并且改善了变换器网侧的电能质量。 
2016 Vol. 38 (04): 391- [摘要] ( 254 ) [HTML 1KB] [PDF 0KB] ( 326 )
397 魏萍; 马钊
提高双级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研究
鉴于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最大电压传输比为0.866的固有缺陷,利用quasi-Z源网络与双级矩阵变换器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利用quasi-Z源网络的升压特性提高电压传输比。分析quasi-Z源网络加入到双级矩阵变换器中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推导出电压传输比公式;然后介绍quasi-Z源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整流级和逆变级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并通过仿真对该新型拓扑结构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加入quasi-Z源网络后可以提高电压传输比。 
2016 Vol. 38 (04): 397-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0KB] ( 362 )
403 张谦; 杨培强; 邓永清; 张弛儿; 唐颖凯
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在陆地风机接地网中的应用
针对风机接地系统常用的金属接地材料面临的易腐蚀、运输施工难度大和有被盗风险等问题,介绍引入了一种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阐述了其结构和接地特性。通过CDEGS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网面积对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和铜、钢金属接地材料接地网工频接地电阻的影响,论证了石墨复合材料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利用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作为接地体进行了实际风电场的接地方案设计,满足了各项要求,为将来风电场接地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2016 Vol. 38 (04): 403- [摘要] ( 152 ) [HTML 1KB] [PDF 0KB] ( 266 )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青年编委招募启事
· 投稿声明
·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网站试运行,欢迎访问投稿!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江西省教育厅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