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 21卷 7期
刊出日期:2020-07-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王涛 林炜
联合甘草酸制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联合甘草酸制剂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3月1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30例,按收治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12例在收治前期(1月23日至2月11日)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18例在收治后期(2月12日至3月1日)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制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及血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MPH)]、临床症状(咳嗽、发热、胸闷)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TBI、AL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炎性指标CRP、PCT均显著下降,WBC、LYMPH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各项血炎性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甘草酸制剂治疗COVID-19在达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常规抗病毒治疗方案同等治疗效果的同时,可缩短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2020 Vol. 21 (7): 1- [摘要] ( 78 ) [HTML 1KB] [PDF 0KB] ( 248 )
5 简汝堃刘春花
碳酸镧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碳酸镧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并发高磷血症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研究组给予碳酸镧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和血钙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呕吐与恶心、腹泻与腹痛)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TH、血磷和血钙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碳酸镧片治疗并发高磷血症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磷、血钙和PTH水平,从而减少高钙血症、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有效率较高,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020 Vol. 21 (7): 5- [摘要] ( 73 ) [HTML 1KB] [PDF 0KB] ( 183 )
8 宋俊建
通腑平喘汤辅助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目的探讨通腑平喘汤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简单随机化法将129例COPD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通腑平喘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氧化应激水平[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不良反应(紫绀、气道出血和心动过速)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8%比81.25%,P<0.05);肺功能水平(FEV1、FVC和FEV1/FVC)高于对照组(均P<0.05);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5比14.06%,P>0.05)。结论通腑平喘汤辅助治疗老年COPD并呼衰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20 Vol. 21 (7): 8-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199 )
11 谢文杰
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3例,予以床旁超声指导;对照组53例,予以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ICCO)指导。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静脉压、最终液体复苏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肺水肿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率、中心静脉压及平均静脉压显著升高,最终液体复苏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RRT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观察组肺水肿发病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强化疗效,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2020 Vol. 21 (7): 11-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211 )
13 肖军波李丽王宏平许明刚李程科
穿支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治疗中穿支皮瓣修复与游离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46例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试验组给予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给予游离皮瓣修复,对比2组修复治疗效果(修复总有效率)、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发症(皮瓣坏死、脂肪液化和感染)发生率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修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5%比56.52%,P<0.01),术后7 d血清TNF-α、IL-8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5%比30.43%,P<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可有效改善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患者手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
2020 Vol. 21 (7): 13-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0KB] ( 221 )
17 曾宪有 鲁雄兵 肖文兴 曾志华 胡超 梁挺
比较3种微创术式治疗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碎石(URL)、经皮肾镜碎石(PCNL)、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RPLU)治疗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BMI>24 kg·m-2,均行微创治疗手术。分别采用URL(URL组,n=30)、PCNL(PCNL组,n=34)、RPLU(RPLU组,n=27)治疗。比较3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大出血、发热、明显肉眼血尿、尿路感染及严重感染等)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RPLU组(100%、100%)、PCNL组(85%、97%)、URL组(83%、9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L组、PCNL、RPLU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0.5±36.2)、(102.4±42.5)、(115.3±52.3)min,住院时间分别为(5.2±2.4)、(10.0±4.1)、(10.4±3.7)d,URL组手术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NL组和RPLU组(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URL与PCNL和RPLU的效果相当,且手术和住院时间更短,患者耐受性更好。
2020 Vol. 21 (7): 17-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219 )
20 黄维
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63例行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对照组64例行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手部外形完好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4.27±28.76)min、术中出血量为(85.64±3.62)mL、组织病理学评分为(1.73±0.69)分、手部外形完好率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4.39±24.31)min、(81.52±3.74)mL、(1.04±0.56)分、87.50%;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4.57±2.6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8±3.16)d、1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虽多于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但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愈合时间、更好地恢复了手部外形,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更为显著。
2020 Vol. 21 (7): 20-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0KB] ( 244 )
23 邓鹏勒世联罗清宇杨光超熊隆信
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深部组织感染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深部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的8例深部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直肠损伤1例,坏死性筋膜炎1例,直肠肛门周围脓肿6例。结果 8例患者均引流成功,预后良好。结论腔内高负压冲洗引流治疗深部组织感染,实现了脓腔内充分减压及冲洗,引流后症状缓解明显,恢复效果满意,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2020 Vol. 21 (7): 23-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210 )
25 李园
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男性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男性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男性膀胱结石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2例予以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基本情况(取石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情况(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Ⅰ期结石清除率)、术后生活质量(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及并发症(膀胱感染、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取石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Ⅰ期结石清除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前比较,2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取石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Ⅰ期结石清除率显著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其预后恢复有利。
2020 Vol. 21 (7): 25-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225 )
28 郝艳苹 董雪 刘晓静
前庭刺激联合体位变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的效果
目的探讨前庭刺激联合体位变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42例予以前庭刺激联合体位变换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清醒率、昏迷时间、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意识状态[昏迷恢复量表(CRS-R)]及脑功能[脑电图(EEG)改良分级标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清醒率、CRS-R评分、GCS评分显著升高,清醒时间显著延长,EEG分级Ⅰ—Ⅱ级病例数显著升高、Ⅲ—Ⅳ级病例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庭刺激联合体位变换能够有效地缩短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昏迷时间,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及昏迷程度,促进脑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清醒率。
2020 Vol. 21 (7): 28-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31 朱俊华林锋毅陈靖靖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30例予以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疗效优良率显著升高(96.67%比70.00%,χ~2=7.680、P=0.006),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3.33%比26.67%,χ~2=6.405、P=0.011),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5.26±0.11)d比(24.32±2.44)d,t=42.741 8、P<0.000 1]。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可有效改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创面愈合较快。
2020 Vol. 21 (7): 31-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33 李天向
胸腔镜辅助点式小切口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的效果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点式小切口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3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92例行胸腔镜辅助点式小切口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81例行传统开胸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等)、术前术后1 d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术后1 d研究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2/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9/81)(χ2=5.779,P=0.016)。结论胸腔镜辅助点式小切口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呼吸状态恢复,且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2020 Vol. 21 (7): 33-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36 刘君刘凤妹
Triport单孔腹腔镜经阴道入路子宫全切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Triport单孔腹腔镜经阴道入路行子宫全切术(total hysterectomy,TH)对妇科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Triport单孔腹腔镜经脐TH患者10例(对照组),同期行Triport单孔腹腔镜经阴道入路TH患者10例(观察组)。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VAS评分更低(P<0.05);2组术后随诊1~6个月,平均(4.31±1.72)个月,患者的阴道断端切口愈合为一级,未见瘢痕形成。结论Triport单孔腹腔镜经阴道入路行TH,其术中操作耗时、并发症与传统腹腔镜相近,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
2020 Vol. 21 (7): 36- [摘要] ( 68 ) [HTML 1KB] [PDF 0KB] ( 192 )
39 陈辉 黄志新 许文霖 戴宇轩 朱庆雄 朱友荣
内皮素-1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组:重症组和普通组各40例,收集2组患儿临床转归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nTI)、C反应蛋白(CRP)、葡萄糖(GLU)、ET-1]。比较2组急性期实验室指标、绘制并分析血清ET-1诊断重症手足口病的ROC曲线,比较2组病情转归情况及2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ET-1水平。结果 2组急性期WBC、ALT、AST、CKMB、CnTI、CRP、GLU等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急性期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ET-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显示血清ET-1对重症手足口病有诊断价值(P=0.001);当血清ET-1在11.05 pg·mL-1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675,血清ET-1水平对重症手足口病预测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5%。2组治疗好转率(85%比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恢复期血清ET-1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组恢复期血清ET-1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恢复期血清ET-1水平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ET-1的检测对重症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0 Vol. 21 (7): 39-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235 )
44 刘雪琴 张卫星 沈洁 刘玉霞 唐成和
危重新生儿生后早期血流灌注指数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生后早期血流灌注指数(P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6例新生儿按胎龄分为足月组(胎龄>37周)51例与早产组(胎龄≤37周)55例,按新生儿危重病评分表(NCIS评分)将足月组、早产组新生儿分为A组(病情稳定)和B组(病情危重)2个亚组,其中足月A组30例、足月B组21例、早产A组34例、早产B组21例。对所有入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1—7天用MasimoRadical-7(USA)SpO2监测仪进行PI监测,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足月组A、B 2个亚组新生儿生后1~7 d PI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生后1~4 d,足月B组PI值均显著低于足月A组(P<0.05或P<0.01),在生后5~7 d足月A、B组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A、B 2个亚组新生儿生后1~7 d PI值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生后1~7 d,早产B组PI值均显著低于早产A组(P<0.05或P<0.01);在生后1~2 d,早产A组PI值均显著低于足月A组(P<0.01),在生后3~7 d,2组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B组和早产B组生后1~7 d P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PI值对发现新生儿病情变化有指导作用,生后早期PI值受胎龄影响,胎龄越小PI越低。
2020 Vol. 21 (7): 44-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0KB] ( 201 )
48 狄奇 陈志平 时胜利 张靖 胡靖 刘景
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46例肝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造影分型不同将患儿分为富血供组30例和乏血供组16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管瘤最大直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2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富血供组血管瘤最大直径较乏血供组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乏血供组比较,富血供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富血供组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富血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血管瘤特点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2020 Vol. 21 (7): 48-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180 )
52 苏鹏孔祥斌黄玉娟李昕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外伤性硅油依赖眼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s body,FCVB)治疗外伤性硅油依赖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术患者6例(6只眼)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全身疾病史、术前及术后视力和眼压、外伤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手术方式、裂隙灯检查、临床特殊检查(如B超、角膜内皮检查等),评价FCVB植入的疗效。结果截至2020年3月最后一次随访结束时,3例患者为无光感、3例为光感;平均眼压(6.71±0.88)mmHg[(0.89±0.12)kPa];3例角膜直径小于正常、3例角膜直径正常;3例发生不同程度角膜混浊、3例角膜保持透明;除1例患者在最近一次复诊时主诉手术眼异物感外,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所有患者均对FCVB植入手术表示满意;6例患者均未发生引流阀暴露、FCVB破裂、硅油漏出等并发症。结论严重眼外伤后硅油依赖眼通过植入FCVB可以很好维持眼球,保留残存的视功能及眼球外观,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2020 Vol. 21 (7): 52-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0KB] ( 241 )
55 谭美华
玻璃体腔及前房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羊膜移植辅助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及前房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羊膜移植辅助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NVG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研究组给予玻璃体腔及前房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羊膜移植辅助小梁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和6个月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1周和6个月,2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眼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眼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总回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及前房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羊膜移植辅助小梁切除术治疗NVG,能促使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临床效果显著。
2020 Vol. 21 (7): 55-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0KB] ( 229 )
57 张霞霞张凤香姚德超
光动力疗法辅助根面平整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辅助根面平整术(SRP)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重度牙周炎患者42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每个患者选取探诊深度(PD)在7 mm以上的位点,共200个,采用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个。对照组行单纯SRP治疗,观察组采取SRP/PDT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PD和探诊出血(BOP)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小于对照组[(4.60±0.12)mm比(5.08±0.23)mm,P<0.05]。治疗前,2组BOP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O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8.00%比56.00%,P<0.05)。结论在重度牙周炎的治疗中,采用PDT辅助SRP,能够更好地改善PD、BOP等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2020 Vol. 21 (7): 57-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219 )
60 郭文杰
高频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共113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超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病理诊断:在100例乳腺病变患者113个乳腺结节中,恶性32个,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1个、原位癌4个、乳头状癌4个、黏液癌3个;良性81个,其中乳腺纤维腺瘤65个、乳腺囊肿2个、乳腺纤维囊性增生7个、导管内乳头状瘤5个、乳腺淋巴结2个。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50%、90.12%和89.38%,高频彩超为62.50%、71.60%和69.03%,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高频彩超(均P<0.05)。结论高频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更高,能够为乳腺病变的筛选工作、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提供依据。
2020 Vol. 21 (7): 60- [摘要] ( 65 ) [HTML 1KB] [PDF 0KB] ( 198 )
62 胡白娥楼茜洁刘芳冯文倩黄超朱正明
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对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对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腹胀、咳嗽、咳痰困难和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和切口感染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可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2020 Vol. 21 (7): 62- [摘要] ( 58 ) [HTML 1KB] [PDF 0KB] ( 238 )
66 陈锦妍张丽娜张景丽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2组均予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基础管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比2组患者术前随机血糖、术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术前和术后营养指标[前清蛋白(PAB)、前白蛋白(P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感染、术后出血、应激性高血糖和心率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FPG和HbA1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PAB、PA和AL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18%比12.91%,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稳定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术后血糖水平,保证营养状况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提高术后免疫能力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0 Vol. 21 (7): 66-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168 )
69 郭欢欢
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的家庭管理模式对白血病患儿行为特点及家庭疾病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EST)为框架的家庭管理模式对白血病患儿行为特点及家庭疾病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白血病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管理干预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基于EST的家庭管理干预模式。观察2组患儿家庭疾病负担[采用家庭负担量表(the family burden interview schedule,FBIS)评价]、家属疾病管理能力[采用家庭管理量表(family management measure,FaMM)评价]、患儿患病行为[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llness behavior questionnaire,IBQ)评价]和患儿生活质量[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Pedszl)评价]。结果干预后2组患儿FBIS评分、IBQ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2组患儿FaMM评分、Pedsz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EST的家庭管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白血病患儿家庭管理能显著缓解家庭疾病负担,提高家属疾病管理能力,纠正患儿患病行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2020 Vol. 21 (7): 69- [摘要] ( 79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72 邓勤
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法用于PICC置管的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法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73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37例)和试验组(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法,36例)。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2次及以上置管成功率、出血量及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肢体肿胀、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2次及以上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低(P<0.01);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行平面内穿刺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0 Vol. 21 (7): 72- [摘要] ( 57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75 江蓉丁岚
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比2组自我管理行为[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从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3个维度进行评价]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房内径(LAD)]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01);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和LA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利于提高心功能。
2020 Vol. 21 (7): 75-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77 胡芳兰
电动脉冲吸引器冲洗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动脉冲吸引器冲洗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2组术中均以电动脉冲吸引器进行冲洗,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动脉冲吸引器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改善切口愈合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利于术后康复。
2020 Vol. 21 (7): 77-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216 )
79 谢彬艳叶茹明李婉婷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调查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方法收集2019年7—12月厦门市儿童医院NICU 8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布特征及主要类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1.37%(79/853),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越高(P<0.001);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类型前三位依次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尿布皮炎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塞压迫(CPAP),分别占医源性皮肤损伤的39.02%、24.39%和20.73%。结论 NICU患儿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MARSI、尿布皮炎和CPAP是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类型,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2020 Vol. 21 (7): 79- [摘要] ( 81 ) [HTML 1KB] [PDF 0KB] ( 219 )
83 朱少萍覃钰纯伍洁莹
江门市青春期女性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江门市青春期女性生殖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江门市6所中学的在校女生2500人为调查对象,对其生殖健康状况及人口学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8份,回收有效率为96.72%。有效调查对象共出现715例(29.57%)生殖健康异常,其中月经异常370例,白带异常114例,乳房肿块109例,外阴瘙痒或疼痛1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不同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地、自觉学习压力、睡眠时间及日均学习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4岁、自觉学习压力较大为青春期女性生殖健康异常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居住地为城市、睡眠时间≥8 h为保护因素。结论江门地区青春期女性生殖健康现状一般,其主要受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地、自觉学习压力、睡眠时间的影响,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助于改善该地区青春期女性生殖健康状况。
2020 Vol. 21 (7): 83-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86 曹悦 张学康
麻醉药物对癌症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免疫活动至关重要,被抑制的免疫状态可能影响术后癌症的复发或转移。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已受损,而围术期多种因素可加重免疫损害,因此围术期加强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非常必要。不同的麻醉药物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麻醉药物可以抑制围术期的不良应激反应,但同时不同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造成的免疫抑制会促进术后残余癌细胞的生长。因此探究麻醉药物对癌症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临床用药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术中常用麻醉药对癌症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2020 Vol. 21 (7): 86-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0KB] ( 216 )
90 周显凤倪贤生
BK多瘤病毒microRNA研究进展
BK多瘤病毒(BK polyomavirus,BKV)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病毒,可导致约10%的肾移植受者进展为病毒性肾病,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而备受关注。micro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由20~23个核苷酸构成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抑制或定向裂解目标mRNA后转录调控基因表达。宿主和病毒都可以编码microRNA,且宿主与病毒间存在microRNA-mRNA相互作用的机制。BKV可表达microRNA,由病毒基因组晚期编码区转录,与病毒早期编码区互补而调控早期基因表达及病毒复制。BKV microRNA在病毒性肾病进程的作用和功能尚不清楚,深入研究BKV microRNA参与宿主和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对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2020 Vol. 21 (7): 90-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95 伍珍
自发性脾肾分流研究进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重要的临床特征是门静脉侧支循环形成,而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spontaneous spleno-renal shunts,SSRS)是侧枝循环比较常见的一种。文章就SSRS的发生机制与作用、解剖学特点、诊断标准、常见并发症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高对自发性脾肾分流的认识提供参考。
2020 Vol. 21 (7): 95- [摘要] ( 78 ) [HTML 1KB] [PDF 0KB] ( 195 )
99 王聪 王志平 熊英琼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及时血管再通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机械取栓作为再通的手段之一,有着更高的再通率及良好预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取栓术后血压控制目标尚未明确。高收缩压及较大的血压变异率与90 d功能预后差及脑出血转化相关,把握血压控制靶点尤为重要。美国卒中协会推荐取栓术后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高水平的血压目标必然会导致出血转化风险加大。文章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机械取栓术后不同再通程度血压的合理控制目标及血压治疗作综述,旨在为机械取栓术后血压控制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2020 Vol. 21 (7): 99-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38 )
103 吴玉婷 王建宁 詹梦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可防可治的疾病,通常是由于暴露于大量有毒颗粒或气体并受到宿主因素的影响(包括肺部发育异常),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异常而出现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1]。COPD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2-3]。COPD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减少症状及降低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稳定期的管理策略是以药物治疗结合适当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大量研究[4-8]显示,优质
2020 Vol. 21 (7): 103- [摘要] ( 76 ) [HTML 1KB] [PDF 0KB] ( 214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