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 20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9-10-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曾敏龚细礼刘洋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与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与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9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100例非脑梗死中青年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胱抑素C、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情况,同时比较研究组不同性别间以上各项指标情况;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中青年脑梗死与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水平及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患者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吸烟、饮酒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呈正相关(OR=6.538、1.005、1.092,95%CI:1.423~30.027、1.001~1.009、1.020~1.169,P=0.016、0.010、0.011)。结论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2019 Vol. 20 (10): 1- [摘要] ( 63 ) [HTML 1KB] [PDF 0KB] ( 237 )
5 张潭军肖醒香金宁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尿肌酐(UCr)]、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及周围环境)各项评分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II)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对2组的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肾功能指标(BUN、SCr、Ucr)水平显著降低、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及周围环境)各项评分显著提高,APACHEII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APACHEII评分明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急慢性生理状态和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降低病死率。
2019 Vol. 20 (10): 5-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245 )
7 薛娜娜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2组肝、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指标(尿酸、尿素、肌酐)、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可改善其肝、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019 Vol. 20 (10): 7-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9 翟金霞
丹参川芎嗪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水平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肾衰竭等)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48%比73.91%,P<0.05)。2组治疗14 d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7%比28.26%,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2019 Vol. 20 (10): 9-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210 )
11 黄晓毅赵毅康竹文薄艳利古伦玮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的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及血脂指标(TG、LDL-C、T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显著,且药物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脂和血压,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及恶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9 Vol. 20 (10): 11- [摘要] ( 638 ) [HTML 1KB] [PDF 0KB] ( 252 )
14 付振灿
加味左金汤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加味左金汤联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0例,予以HP四联疗法;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左金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HP清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HP清除率显著升高,复发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汤联合HP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提升HP清除率、降低复发风险。
2019 Vol. 20 (10): 14- [摘要] ( 65 ) [HTML 1KB] [PDF 0KB] ( 200 )
16 杜娟鲍江波王长江
血浆免疫吸附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血浆免疫吸附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浆免疫吸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13.52±2.51)分比(19.68±2.61)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比33.3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比60.00%),均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法相比,辅以血浆免疫吸附治疗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不仅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更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
2019 Vol. 20 (10): 16-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222 )
18 骆松余慧马泽仁徐小生戴闽
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中青年复杂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联合髁支持钢板治疗中青年复杂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联合髁支持钢板,对2012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并符合标准的52例复杂股骨远端骨折中青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术后3、6、12个月)及Kolmert(末次随访时)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5.3个月。手术时间(64.9±10.3)min,术中失血(360.8±45.6)mL,住院时间(12.9.0±2.3)d,完全负重时间(11.92±2.30)周。术后3、6、12个月HSS评分分别为(84.9±4.69)、(90.2±5.37)、(96.6±2.48)分,各观察时间点,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87,P<0.001)。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2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5/52)。结论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联合髁支持钢板治疗中青年复杂股骨远端骨折损伤小,暴露充分,行牢靠内固定后配合早期的功能康复,能提高治疗效果。
2019 Vol. 20 (10): 18-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241 )
22 尚凯张景伟李煜徐方超李书博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太康济民骨科医院收治的24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髁置换术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患者的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4例患者术后12个月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2019 Vol. 20 (10): 22-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16 )
24 柳茂成聂郁林尹勇黄国钦彭胜林黄志斌
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在病情稳定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对照组早期高压氧治疗,而研究组术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2组神经功能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生活质量;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2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预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比16.67%,χ~2=8.865、P=0.003)。结论对HICH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早期予以患者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2019 Vol. 20 (10): 24- [摘要] ( 73 ) [HTML 1KB] [PDF 0KB] ( 242 )
27 宋泽林罗德兴王海波
心脏刀刺伤的急救和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心脏刀刺伤患者的麻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人民医院和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2018年6例心脏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救及麻醉处理过程及临床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循环稳定,带气管导管返回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住院12~20 d,痊愈出院。结论对心脏刀刺伤的患者应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紧急手术,术中加强监测,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尽量维持循环稳定。
2019 Vol. 20 (10): 27-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240 )
30 华雪锋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收集10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试验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2组治疗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射精疼痛和逆行射精发生率,性功能(IIEF-5评分)和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ED、射精疼痛、逆行射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2组IPSS评分较术前低、IIEF-5评分较术前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前列腺症状,降低ED、射精疼痛和逆行射精发生率,对性功能影响小。
2019 Vol. 20 (10): 30-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229 )
32 黄创业何勇刘光强李中杰
经右腋下小切口与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经右腋下小切口与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腋下小切口组与开胸手术治疗组,每组39例。右腋下小切口组患儿采取右腋下行小切口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开胸手术治疗组患儿进行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成功率,比较2组患儿的术后不良并发症(新发瓣膜反流、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右腋下小切口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胸手术治疗组患儿(均P<0.01)。2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患儿的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2.56%)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17.95%)(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与开胸手术均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但是右腋下小切口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且安全性较高。
2019 Vol. 20 (10): 32- [摘要] ( 148 ) [HTML 1KB] [PDF 0KB] ( 219 )
34 李庆辉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乳腺脓肿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47例,接受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临床指标[换药次数、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瘢痕长度]、并发症(乳头乳晕感觉障碍、乳漏)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VAS评分、瘢痕长度、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脓肿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有利于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减轻患者治疗痛苦、保持乳房美观。
2019 Vol. 20 (10): 34-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217 )
36 陈晓青余筱琳郑慧
Lamiken-R宫颈扩张器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Lamiken-R宫颈扩张器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妊娠10~16周引产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要求引产的妊娠10~16周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Lamiken-R宫颈扩张器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比较2组孕妇的引产时间(用药至胚胎、胎盘娩出时间)、引产效果、出血量及米索前列醇使用量等,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产时间及米索前列醇使用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2组完全流产率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Lamiken-R宫颈扩张器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方法较单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缩短了引产时间及降低了米索前列醇使用量,安全有效。
2019 Vol. 20 (10): 36-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0KB] ( 227 )
39 张运霖
围孕期叶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围孕期叶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对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有不良出生结局史的育龄妇女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围孕期分别服用普通叶酸、活性叶酸。随访2年,比较2组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再次妊娠率、叶酸水平,荧光定量PCR法分析MTHF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不良出生结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再次妊娠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MTHFR C677 T/T基因类型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C/C、T/C基因类型,且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体内缺乏叶酸、MTHFR基因突变增加了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育龄期女性应注意检测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在围孕期服用叶酸,可降低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等的发生率。
2019 Vol. 20 (10): 39-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0KB] ( 238 )
42 贾小玲
坤泰胶囊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坤泰胶囊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坤泰胶囊、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联合治疗。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卵泡成熟素(FSH)、雌二醇(E2)]及血清骨形态因子-10(BMP-10)、生长分化因子-9(GDF-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E2、BMP-10、GDF-9显著升高,FSH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坤泰胶囊、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联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可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疗效显著。
2019 Vol. 20 (10): 42- [摘要] ( 65 ) [HTML 1KB] [PDF 0KB] ( 250 )
44 巴宏军潘佩珍彭慧敏林约瑟李轩狄李运泉王慧深覃有振
低体重危重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体外膜肺氧合的应用
目的总结低体重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共3例危重低体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实施ECMO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患儿均使用Medtronic ECMO系统,管道、氧合器及离心泵内膜采用全肝素涂抹技术,行静脉-动脉ECMO辅助。结果 3例患儿中,先心类型为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心内型,1例心上型);3例患儿术前心功能均较差,体重4.3~5.1 kg,年龄1~3个月,ECMO支持时间36~132 h,平均80 h;激活凝血时间维持120~180 s,肝素用量5~40 U·kg-1·h-1。辅助期间平均流量在40~110 mL·kg-1·min-1。3例均成功撤离ECMO,其中1例为管道血栓形成非计划撤机,另2例按计划撤离;1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1例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合并气道血栓形成。3例患儿均治愈,顺利出院。结论 ECMO支持在低体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的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机械辅助方法。对于手术畸形纠治满意、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尽早使用ECMO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ECMO撤离策略是成功的保障。
2019 Vol. 20 (10): 44-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30 )
48 杨阳郭靖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致炎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肺炎(CSP)患者血清致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CS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4~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致炎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前2组IL-6、IL-8、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IL-6、IL-8、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IL-6、IL-8、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CSP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致炎因子IL-6、IL-8、CRP及TNF-α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9 Vol. 20 (10): 48-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231 )
51 焦春秀刘桂芬
脐血糖化血红蛋白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血糖的关系
目的通过测定孕期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脐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探讨GDM对新生儿生后早期血糖水平及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HPLC法)测定118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GDM母亲所生新生儿的脐血HbA1c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监测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24、48 h血糖。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别新生儿HbA1c、体重及出生后不同时间血糖的差异;分析脐血HbAlc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后不同时间血糖的相关性。结果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GDM孕妇所生的118例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为6.78%,低血糖发生率为2.54%。剖宫产与顺产娩出新生儿HbA1c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剖宫产与顺产娩出新生儿出生时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4、48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与女性新生儿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24、48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脐血HbA1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r_s=-0.023,P=0.806)。脐血HbA1c与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24、48 h血糖无显著相关性(r_s=0.020,r_s=0.087,r_s=0.087,均P>0.05)。结论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GDM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A1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早期血糖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母亲孕期出现糖尿病,如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新生儿低血糖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2019 Vol. 20 (10): 51-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0KB] ( 242 )
54 江月梅杨瑛詹文辉
两种烧结方式对牙科用氧化锆半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波烧结对牙科常用氧化锆半透性的影响,并与常规烧结进行对比。方法选取Lava和Zenostar两种品牌氧化锆试件各10个,随机分为常规烧结组(CS组)和微波烧结组(MS组),每组5个试件。CS组温度分别为1500℃和1490℃,保温2 h;MS组均以每分钟15℃升温至1420℃,保温30 min。用PR650光谱光度仪在暗室中测量各试件透射率,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各试件的密度,扫描电镜观察各试件的显微结构。结果与CS组相比,MS组Lava和Zenostar氧化锆的晶粒尺寸小且均匀一致,密度、相对密度和透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a氧化锆的透射率大于Zenostar(P<0.001)。结论微波烧结氧化锆瓷的半透性能与常规烧结相当。
2019 Vol. 20 (10): 54-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0KB] ( 248 )
58 刘静敏吴少伟杨宏海
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的存留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的留存率,同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在广州市东升医院口腔科接受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80例(共450颗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治疗后第6、12、18、24、30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前牙和前磨牙修复的留存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治疗后完成随访78例(共440颗牙),治疗后第6、12、18、24、30个月患者前牙和前磨牙修复留存率分别为100.0%、97.7%、95.5%、93.2%、90.9%,整体修复效果较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不当、不良习惯、前伸颌接触或正中颌接触、重度氟斑牙或重度四环素牙或重着色牙是影响修复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OR=4.872、5.416、2.710、3.019,P=0.032、0.030、0.022、0.005)。结论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的长期留存率较高,效果良好,而可能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使用不当、不良习惯等,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2019 Vol. 20 (10): 58-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197 )
62 刘静敏吴少伟杨宏海
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的存留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的留存率,同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在广州市东升医院口腔科接受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80例(共450颗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治疗后第6、12、18、24、30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前牙和前磨牙修复的留存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治疗后完成随访78例(共440颗牙),治疗后第6、12、18、24、30个月患者前牙和前磨牙修复留存率分别为100.0%、97.7%、95.5%、93.2%、90.9%,整体修复效果较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不当、不良习惯、前伸颌接触或正中颌接触、重度氟斑牙或重度四环素牙或重着色牙是影响修复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OR=4.872、5.416、2.710、3.019,P=0.032、0.030、0.022、0.005)。结论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的长期留存率较高,效果良好,而可能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使用不当、不良习惯等,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2019 Vol. 20 (10): 62-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62 梁峰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方法选取106例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钛膜行种植修复,试验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行种植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修复效果、骨厚度、植骨密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修复成功率(94.34%)较对照组(79.25%)高,并发症发生率(5.66%)较对照组(18.8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骨厚度[(2.76±0.48)mm]、植骨密度[(2.46±0.33)g·cm-2]较对照组[(2.13±0.52)mm、(1.98±0.32)g·cm-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可提高修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骨和植骨生长发育。
2019 Vol. 20 (10): 62-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200 )
64 吴奕添段昌华吴亚球
影响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错牙合患者50例,均行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治疗,统计其治疗成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50例患者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成功率为86.00%(43/50);与治疗失败者相比,治疗成功者年龄及口腔卫生指数低,加载时机(即刻)及微种植体周围肿胀、受力时间(<6周)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Logistic分析,年龄小、加载时机(即刻)及周围组织肿胀是影响微型种植体治疗成功率的危险因素(OR>1,P<0.05或P<0.01);口腔卫生及受力时间(<6周)为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受力时间、年龄、加载时机、口腔卫生状况及周围组织肿胀均可对微型种植体治疗结果造成影响,需及时优化治疗方案。
2019 Vol. 20 (10): 64-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243 )
66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AVF狭窄或闭塞而行PTA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0例,对比PTA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临床透析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PTA手术均成功,成功率达100%。PTA术后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临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均能常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是一种微创、疗效显著、安全方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良方法。
2019 Vol. 20 (10): 66- [摘要] ( 52 ) [HTML 1KB] [PDF 0KB] ( 232 )
69 宋名娟熊清华石卫红华丽王少林
新型护理在唇腭裂患儿七氟醚麻醉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方法在唇腭裂患儿七氟醚麻醉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行七氟醚麻醉手术治疗的唇腭裂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术后实施新型护理,对照组术后实施传统护理,比较2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满意度评分、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伤口出血、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伤口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发热、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伤口均正常愈合,无伤口感染和延迟愈合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病例。结论新型护理方法用于唇腭裂患儿七氟醚麻醉术后安全、可靠、有效,有利于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2019 Vol. 20 (10): 69-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0KB] ( 198 )
72 邹美红刘美兰宋艳
视频健康教育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教育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比干预前后2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变化、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和生存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C)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改善优于对照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SGRQ-C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给予COPD患者视频健康教育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其干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019 Vol. 20 (10): 72-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202 )
75 吴小婕刘佳亮毕蒙蒙
清洗消毒机清洗和手工清洗对消化内镜清洗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清洗消毒机清洗对比手工清洗对消化内镜的清洗质量影响,旨在为临床内镜更加方便有效的清洗消毒方式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c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研究清洗消毒机清洗和手工清洗内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7月31日。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包括823个样本,其中实验组417个样本,对照组406个样本。结果显示清洗消毒机清洗内镜合格率高于手工清洗内镜[df=4,P=0.96,I~2=0%,OR(95%CI)为0.08[0.04,0.16],P<0.000 1]。结论内镜清洗消毒机清洗内镜合格率比手工清洗合格率高。
2019 Vol. 20 (10): 75-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79 张冬梅刘畅高扬王鹏李红朱雄翔
无张力翻身在老年骶尾部压力性损伤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张力翻身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40例因长期卧床导致骶尾部压力性损伤老年患者,均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手术。按围术期翻身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气垫床和侧身枕的常规翻身,每2 h 1次;观察组:使用自行研发设计的无张力翻身器具和侧身枕辅助在术前无张力翻身的体位训练,术后至出院后采用定时和稳定的无张力翻身。手术及其他护理均相同。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评价2组患者舒适度,比较2组伤口愈合时间,记录护理人员的使用体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分别为(3.87±1.06)、(5.78±1.57)分,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4.42±2.16)、(19.82±3.14)d,观察组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参与使用无张力翻身器具的28名护理人员认为该工具方便、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固定患者骶尾部伤口。结论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无张力翻身器具能使"医护患"三方均满意。不仅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还可保证术后伤口固定,达到100%轴线翻身,保护患者的胸椎和腰椎,也是患者家属系统性地接受预防压力性损伤认知再教育的过程。
2019 Vol. 20 (10): 79- [摘要] ( 64 ) [HTML 1KB] [PDF 0KB] ( 197 )
83 王苹杨玉金颜兴伟郑春艳张欢欢朱梦春王苏敏袁庆文
IMB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出院后的用药管理效果
目的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出院后的用药管理效果。方法选取下肢DVT出院患者1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93例,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应用IMB模型进行用药管理。比较2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服药情况(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和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IMB模型对下肢DVT出院患者行用药管理能改善患者的服药信念和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为临床提升出院患者用药管理效果提供新思路。
2019 Vol. 20 (10): 83-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87 邹敏杨建英
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置管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置管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置管后加强管道护理,观察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已抢救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47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91%;1例患者穿刺成功后置入受阻后拔管,进行二次穿刺置管。PICC置管并发症24例,经有效治疗处理后均已康复出院。结论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处理PICC置管后并发症,可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2019 Vol. 20 (10): 87-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189 )
89 王应霞罗儿雪吴雪婷
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在引流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26%比21.04%,χ~2=4.146、P=0.042)。结论针对性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积液引流,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9 Vol. 20 (10): 89- [摘要] ( 39 ) [HTML 1KB] [PDF 0KB] ( 262 )
92 王来福王滨杨少妮王芳王玉婷施欢罗婷婷
延续护理对预防草酸钙结石术后复发、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预防草酸钙结石术后复发、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草酸钙结石手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手术后,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延续护理,其他护理均相同。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草酸钙结石患者术后的出院指导,延续护理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
2019 Vol. 20 (10): 92-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196 )
95 李淑玲应海丽熊媛媛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语言功能(听理解、复述、朗读、说、阅读评分)、生活质量(精神状态、自理能力、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语言功能各项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2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心理状态,并对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2019 Vol. 20 (10): 95-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199 )
98 陈咏华聂艳丽蔡芸
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2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并比较2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碎石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利于预后。
2019 Vol. 20 (10): 98-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0KB] ( 249 )
100 钟景成叶郁辉吴延杰
深圳市人副肠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市人副肠孤病毒(Hpe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5岁以下腹泻儿童220例,根据HpeV感染情况分为2组:未感染组186例,感染组34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可能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识别深圳市Hpe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2组患儿神经系统感染、脓毒症、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呼吸道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神经系统感染(95%CI-3.659 8~3.968 9,P<0.001)、脓毒症(95%CI-2.567 1~2.876 2,P<0.001)、肠炎(95%CI-2.981 2~3.290 3,P<0.001)、轮状病毒感染(95%CI-2.918 2~3.227 3,P<0.001)、呼吸道疾病(95%CI-2.735 6~3.044 7,P<0.001)为Hpe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地区引起Hpe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神经系统感染、脓毒症、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呼吸道疾病等,因此,患儿一旦发生腹泻应立即送院诊治,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2019 Vol. 20 (10): 100- [摘要] ( 69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103 周星辰周新社裴立家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股骨侧缺损原因、分类和重建的研究进展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在我国各大医院普遍运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呈现增多趋势。股骨侧骨缺损解决方案影响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文章对股骨侧骨缺损的原因、分类及重建策略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处理股骨侧缺损提供理论支持,以期更精准地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2019 Vol. 20 (10): 103- [摘要] ( 82 ) [HTML 1KB] [PDF 0KB] ( 222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