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 14卷 07期
刊出日期:2013-07-28

临床妇产科
   
临床妇产科
1 万安霞;王士荣;陈愉;
藿香正气胶囊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胶囊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0.4 g,口服,2次·d-1,3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藿香正气胶囊4粒,2次·d-1,3 d为1个疗程。伴有发热、腹痛较剧者给予退热、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1个疗程后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0,P<0.05)。结论藿香正气胶囊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有良好的疗效。
2013 Vol. 14 (07): 1- [摘要] ( 638 ) [HTML KB] [PDF 0KB] ( 56 )
3 陈乐蓉;谷勇;邹禄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IL-8与8-异向前列腺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IL-8与8-异向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已确诊为COPD的30例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各15例)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呼出气冷凝液(EBC)收集器收集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EBC,EBC中IL-8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8-异向前腺素的检测采用酶免疫法(EIA),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EBC中IL-8的水平为(861.146 3±679.428 2)ng·L-1,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水平(416.213 2±383.965 1)ng·L-1(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EBC中8-异向前列腺素的水平为(6.110±2.325)ng·L-1,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水平(2.980±1.893)ng·L-1(P<0.05)。COPD患者EBC中IL-8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r=0.396、0.512,均P<0.01);8-异向前列腺素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39、-0.76,均P>0.05)。结论 EBC的收集过程无创、安全、简便、可行。COPD患者EBC中的IL-8和8-异向前列腺素可作为评价COPD气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
2013 Vol. 14 (07): 3- [摘要] ( 307 ) [HTML KB] [PDF 0KB] ( 19 )
6 陈建建;吴吉锋;彭红星;刘英;章淑芳;李公舜;罗来恒;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包括改善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强心、利尿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值]改善及动脉血气分析(pH、PaO2、SaO2、PaCO2)、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SV、CO、CI、pH、PaO2、S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SV、CO、CI、FEV1、FVC、FEV1/FVC比值、pH、PaO2、S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SV、CO、CI、FEV1、FVC、FEV1/FVC比值、pH、PaO2、SaO2、PaCO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较理想的方法。
2013 Vol. 14 (07): 6- [摘要] ( 269 ) [HTML KB] [PDF 0KB] ( 33 )
9 孙友霞;刘志红;桂亚雄;吴良恒;吕先文;
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
 目的探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联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及研究组(62例)。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康复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采用康复吞咽功能训练+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吞咽能力等级评定)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等级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均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
2013 Vol. 14 (07): 9- [摘要] ( 341 ) [HTML KB] [PDF 0KB] ( 29 )
12 宋雪梅;苏俊全;黄雪芳;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均采用散射浊度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参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对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阳性78例,阳性率为68.42%,对照组血清CRP均阴性。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为(6.51±1.95)mg·L-1,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为(1.62±0.87)mg·L-1,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随NDS评分的下降而增高,脑梗死组各亚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预后关系密切,血清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而血清CRP水平越低则其预后越好。CRP可作为监测及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助于减低脑梗死发生率及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2013 Vol. 14 (07): 12- [摘要] ( 340 ) [HTML KB] [PDF 0KB] ( 39 )
15 蔡景润;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6例]和3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清晨平卧抽血(患者于入院24 h内及出院时)3 mL,测定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EDD)。比较2组及心功能衰竭各亚组间血浆BNP水平。结果观察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LVEDD及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力衰竭发作时,观察组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均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可以作为评定心力衰竭进程和预后的指标。
2013 Vol. 14 (07): 15- [摘要] ( 224 ) [HTML KB] [PDF 0KB] ( 78 )
18 何修进; 胡培明;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冲剂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冲剂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及胺碘酮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冲剂治疗。观察2组患者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心功能疗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比80.00%、95.00%比75.00%,均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冲剂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无诱发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值得临床应用。
2013 Vol. 14 (07): 18- [摘要] ( 288 ) [HTML KB] [PDF 0KB] ( 36 )
21 顾丽丽;张达颖;张学学;章勇;刘小健;曹新添;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在数字减景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行L2-4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采用连续射频热凝治疗,设置射频参数温度为70、75及80℃,治疗时间各60 s,每点射频热凝2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及3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皮肤温度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下肢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均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定位精确及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治疗方法。
2013 Vol. 14 (07): 21- [摘要] ( 254 ) [HTML KB] [PDF 0KB] ( 34 )
23 何雪薇; 胡齐鸣;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继之以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并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1周强化治疗,患者血糖均能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HomA-IR明显降低(P<0.05),HomA-β明显升高(P<0.05)。随访6个月后,28例患者血糖均达到良好控制,其中有5例患者仅予生活方式干预血糖即可控制在正常范围,17例予OHA,6例予胰岛素治疗。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可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2013 Vol. 14 (07): 23- [摘要] ( 250 ) [HTML KB] [PDF 0KB] ( 36 )
25 胡东霞; 彭慧;
康复训练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常规使用神经科药物治疗,并进行各种主、被动运动疗法,软组织牵伸、Bobath及PNF方法等康复训练,1 h·次-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主选穴位: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百会等)。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测定下肢肌群腘绳肌和腓肠肌肌张力,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治疗后4周2组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5);治疗组腘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分别为(2.32±0.34)分和(2.82±1.14)分,对照组腘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分别为(2.91±0.35)分和(3.85±1.2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为(12.16±1.08)分,对照组为(15.16±1.1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及神经功能。
2013 Vol. 14 (07): 25- [摘要] ( 277 ) [HTML KB] [PDF 0KB] ( 14 )
27 刘晶晶;
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根据患者合并疾病的情况,给予控制血糖、血压、降脂和改善脑血液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尼莫地平。2组均持续服用12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评定,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MMSE、ADL及CD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MMSE、ADL评分分别为(19.5±4.0)分及(24.7±7.9)分,对照组MMSE、ADL评分分别为(16.1±4.7)分及(28.4±11.8)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CD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后症状逐渐自行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较高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 Vol. 14 (07): 27- [摘要] ( 226 ) [HTML KB] [PDF 0KB] ( 30 )
30 何东阳; 蒋玲;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微量注射泵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气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HR、RR、PO2、PCO2、血气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R、RR、P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PO2、血气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改善趋势,但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与多索茶碱较单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治疗AECOPD患者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血氧含量。
2013 Vol. 14 (07): 30- [摘要] ( 301 ) [HTML KB] [PDF 0KB] ( 35 )
32 翁瑜君; 何海明;
靳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靳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靳三针联合温针灸组(21例)和单纯饮食控制组(20例)。靳三针联合温针灸组患者在穴位定位、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局部有酸麻胀感或循经传导为佳,再采用自制艾炷温针灸,每周治疗6次,4周为1个疗程。单纯饮食控制组患者给予低脂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相关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靳三针联合温针灸组治疗后血浆TC、LDL-C水平及改善症状、体征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单纯饮食控制组治疗后血浆LDL-C水平及改善症状、体征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TC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靳三针联合温针灸组治疗前后血浆TC及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值明显优于单纯饮食控制组(均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LDL-C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靳三针联合温针灸组TC、LDL-C及改善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1.0%及90.5%,单纯饮食控制组TC、LDL-C及改善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0.0%、65.0%及6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对降低血浆TC、LDL-C水平,改善相关症状及体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2013 Vol. 14 (07): 32- [摘要] ( 226 ) [HTML KB] [PDF 0KB] ( 19 )
35 张玮;秦波;付欢欢;
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曼新妥)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倒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前列地尔10μg静脉滴注,1次·d-1,同时口服依帕司他50 mg,3次·d-1;对照组38例给予口服依帕司他50 mg,3次·d-1。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2013 Vol. 14 (07): 35- [摘要] ( 264 ) [HTML KB] [PDF 0KB] ( 27 )
37 周建军;陈建建;吴吉锋;罗来恒;章淑芳;曹祖清;
补中益气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的疗效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为胸部体位引流法,若遇急性加重可短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补中益气汤辨证加减。观察2组患者治疗开始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6.7±3.2)、(13.8±2.9)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分别为(1.52±0.30)、(1.35±0.20)L,人均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5次和5.1次,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辩证论治能够有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效果显著。
2013 Vol. 14 (07): 37- [摘要] ( 229 ) [HTML KB] [PDF 0KB] ( 46 )
39 黄水根;
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艾滋病30例分析
 目的总结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及非特异性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0例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类艾滋病患者以无业吸毒人员居多,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依从性多数较差,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了发热、咳嗽、消瘦等常见症状外,还表现为多部位、多种机会感染并存,贫血、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营养不良等非特异性并发症普遍存在,达27例。结论 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普遍较危重,治疗困难,预后一般极差。
2013 Vol. 14 (07): 39- [摘要] ( 443 ) [HTML KB] [PDF 0KB] ( 30 )
41 潘小芸;赵英;杨微;杨大华;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烧伤深Ⅱ度创面和感染创面杀菌的作用
 目的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EOW)对烧伤深Ⅱ度创面和感染创面杀菌的作用。方法烧伤深Ⅱ度创面(A组)和烧伤感染创面(B组)各20例,EOW用于2组换药时的创面冲洗,A、B组分别选取同一患者相对部位、相同类型创面以生理盐水冲洗作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在创面处理前(T0)及处理后的第1、4及7天(T1,T4,T7)对创面进行涂抹采样,棉拭采样端接种实验细菌进行培养(37℃培养48 h),计算各组创面菌落数,并比较处理后菌落数下降的幅度。结果处理后,各组烧伤创面菌落计数均明显减少(P<0.01),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菌落数的差值逐渐增大(P<0.01),呈时间依赖性;A、B组创面菌落数减少的幅度分别大于对照1、2组(P<0.01)。结论 EOW对烧伤深Ⅱ度创面和感染创面杀菌作用优于生理盐水。
2013 Vol. 14 (07): 41- [摘要] ( 300 ) [HTML KB] [PDF 0KB] ( 23 )
44 顾红勇;刘彩玲;吴敏红;余知灵;
电化学治疗膀胱颈硬化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膀胱颈硬化症患者应用电化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膀胱颈硬化症患者,经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检等检查确诊后,均采用EASY-100A电化学前列腺增生治疗仪进行电化学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3及6个月的尿流率、残余尿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术后5~7 d拔除导尿管,34例拔管后排尿通畅,2例出现尿潴留,经重新留置导尿1周再拔除后排尿通畅。所有患者术后无出血、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1、3及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0.4±1.6)、(11.2±1.8)及(11.7±1.3)mL·s-1,与术前(4.9±1.7)mL·s-1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1、3及6个月残余尿量分别为(38±11)、(35±15)及(26±13)mL,与术前(80±12)mL比较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对于高危膀胱颈硬化症患者经电化学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而有效的治疗选择。
2013 Vol. 14 (07): 44- [摘要] ( 304 ) [HTML KB] [PDF 0KB] ( 21 )
47 张令弘;王孔民;吴华;余静;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2组:DHS组(36例)和PFNA组(31例)。DHS组行DHS内固定术治疗,PFNA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髋内翻畸形、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发生的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DH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0±10.0)min比(40.0±10.0)min、(100.0±50.0)mL比(150.0±50.0)mL,均P>0.05],PFNA组髋内翻畸形、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HS组(3.2%比11.1%、3.2%比13.9%,均P<0.05)。PFN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90.3%比72.2%,P<0.05)。结论 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2013 Vol. 14 (07): 47- [摘要] ( 239 ) [HTML KB] [PDF 0KB] ( 29 )
50 吕微;徐凌;孙淑英;
经喉罩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优劣。方法选择短小手术患儿3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n=15)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n=15)。SR组采用8%七氟烷诱导,待小儿睫毛反应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术中吸入七氟醚,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1~2.00μg·kg-1·min-1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 min停药,呼吸末七氟烷浓度<1%时,拔出喉罩。P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1、丙泊酚1.5~2.0 mg·kg-1,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6~8 mg·kg-1·h-1,关闭切口前5 min停止泵注异丙酚。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时(T2)、切皮时(T3)、切皮5 min后(T4)、手术结束时(T5)各时点患儿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 ET CO2)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完全清醒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有无体动,苏醒的情况及用药过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PK组在T3、T4、T5时点MAP、HR均明显高于SR组相应时点(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K组(P<0.05);与PK组比较,SR组体动反应少但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中经喉罩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体动次数少、清醒时间短。
2013 Vol. 14 (07): 50- [摘要] ( 254 ) [HTML KB] [PDF 0KB] ( 35 )
52 杨先玉;徐芸;桂慧俐;赵昂之;
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比较2组手术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复发率及瘘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疾病的复发率、疗程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后患者可免受橡皮筋切割疼痛,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的优点。
2013 Vol. 14 (07): 52- [摘要] ( 227 ) [HTML KB] [PDF 0KB] ( 33 )
54 张春辉;
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采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根据Hannover骨盆功能及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31例患者获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1.5~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9例患者出现固定针眼处感染,感染率为28.1%;1例出现髂骨翼固定针处劈裂骨折,2例出现固定针松动,1例B2型损伤未达满意复位,1例C2型损伤患者愈合后耻骨联合移位0.5 cm,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根据Hannover骨盆功能及影像学评分:优良率为93.7%。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及可靠的方法。 
2013 Vol. 14 (07): 54- [摘要] ( 287 ) [HTML KB] [PDF 0KB] ( 58 )
56 孙亚斌; 张瑛;
LMA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MA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择期行前路颈椎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OB组及LMA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FOB组由FOB引导气管插管,LMA组喉罩辅助FOB引导气管插管。观察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及气管导管置入情况,气管插管期间心动过速、高血压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LMA组喉罩置入情况、拔除喉罩带血和术后咽喉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LMA组19例患者喉罩1次置入成功,1次置入成功率为95.0%;1例经调整后2次置入成功,置入时间为(14±4)s。2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0%。与FOB组比较,LMA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均P<0.05)。2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均未见高血压、心动过速以及低氧血症的发生。LMA组拔除喉罩时1例发生喉罩带血,2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颈椎手术患者喉罩辅助FOB引导气管插管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2013 Vol. 14 (07): 56- [摘要] ( 279 ) [HTML KB] [PDF 0KB] ( 60 )
58 饶鹏;
Mammotome旋切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ammotome乳腺旋切技术与传统手术在乳腺肿块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2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Mammotome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瘢痕及并发症(皮肤破损、血肿、感染、硬结及乳腺导管扩张等)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mmotome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外观(瘢痕)也优于传统手术组(均P<0.05)。结论 Mammotome乳腺旋切技术具有手术微创、定性准确、切口隐蔽、无须缝合、康复快等优点,较传统手术能更好地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中的出血,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都降到最低,大大地提高患者对乳腺手术的满意度。
2013 Vol. 14 (07): 58- [摘要] ( 179 ) [HTML KB] [PDF 0KB] ( 15 )
60 李红波;严蕾;张溶;蔡健;陈洋;陈翔;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96例,年龄65~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I组),每组48例。2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1.0μg·kg-1·min-1和异丙酚2 mg·kg-1·h-1,I组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和异丙酚各2 mg·kg-1·h-1,异丙酚速度不变,2组分别调节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和异氟醚吸入浓度,间断注射阿曲库铵10 mg·次-1。连续监测血压(NI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前(T1)、插管后5 min(T2)、切皮时(T3)、手术20 min(T4)、术毕(T5)及拔管后5 min(T6)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2组术后睁眼时间(手术结束至呼之睁眼的时间)和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结果与I组比较,T2~T6时R组MAP下降,HR减慢(P<0.05)。与T1时比较,R组T2时MAP下降,I组T3时MAP升高(P<0.05)。I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R组相比增加(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患者术中循环平稳、应激反应轻微,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较短,苏醒质量高。
2013 Vol. 14 (07): 60- [摘要] ( 237 ) [HTML KB] [PDF 0KB] ( 30 )
62 谭建良;张学泉;李华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预防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23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0.81%。其中胆管损伤1例;胆瘘2例;腹腔出血3例;残余胆囊并结石2例;术中肠道损伤2例。均经保守及手术治疗痊愈。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操作轻巧,解剖清晰,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2013 Vol. 14 (07): 62- [摘要] ( 247 ) [HTML KB] [PDF 0KB] ( 25 )
64 吴长华;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需手术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120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组)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胆管、血管、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LC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MC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野广、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势,在医疗条件与技术许可的前提下,推荐临床使用。
2013 Vol. 14 (07): 64- [摘要] ( 245 ) [HTML KB] [PDF 0KB] ( 54 )
66 张云;赵东;董英;
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术后应激反应。方法将6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LC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C组3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检测2组术前术后血清IL-6水平。结果 LC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OC组(P<0.05)。术后第1天(T1)2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术前(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T2)、第3天(T3)逐渐下降;LC组术后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同期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可以明显地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3 Vol. 14 (07): 66- [摘要] ( 181 ) [HTML KB] [PDF 0KB] ( 25 )
68 尹增盛;
术前预注氨茶碱预防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气管、喉痉挛的临床观察
<正>小儿气道异物是常见儿科急症之一,患儿多表现凹陷性呼吸困难,且常合并有呼吸道炎症和低氧血症,病情凶险[1]。目前,手术采用的麻醉方式多为全身麻醉,但手术操作在气管中进行,对气管刺激大,容易引起气管、喉痉挛及呛咳、屏气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呼吸道梗阻,使患儿缺氧和CO2潴留加 
2013 Vol. 14 (07): 68- [摘要] ( 236 ) [HTML KB] [PDF 0KB] ( 17 )
70 杨六成;吴凯;王健俊;徐帅;
腹腔镜辅助下Soave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3例
<正>近年来,随着对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发生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及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HD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HD在婴幼儿时期甚至新生儿时期已能明确诊断并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成人时期再行HD根治手术的患者极为罕见。传统手术方法需开腹游离下端结肠而且难以完全切除病变肠管,不仅手术创伤大, 
2013 Vol. 14 (07): 70- [摘要] ( 187 ) [HTML KB] [PDF 0KB] ( 31 )
71 彭卫华;黎源;张中华;方谦;李赟;谢文虎;刘军华;刘云;艾桂花;邹陶;
药物结晶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1例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双侧腰部疼痛,伴无尿20 h余,于2012年8月收入新余市人民医院。入院前,患者在当地医院因肺部感染使用头孢曲松钠(剂量不详)和维生素C静脉滴注,共5 d。入院体检:T36.8℃,P 78次·min-1,R 20次·min-1,BP 126/75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肋脊角无异常隆起。双肾区叩击痛明显,双侧输尿管行径无压痛、
2013 Vol. 14 (07): 71- [摘要] ( 222 ) [HTML KB] [PDF 0KB] ( 36 )
72 舒俊俊;赵莉;吴承真;
活跃期频繁变异减速与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第一产程的活跃期胎心监护出现频繁变异减速与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经阴道试产的600例产妇,根据胎心监护活跃期出现频繁变异减速与否分为2组,出现频繁变异减速者为观察组,未出现变异减速者为对照组,每组300例。对2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并对2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活跃期胎心监护出现频繁变异性减速须严密观察,及早发现胎儿缺氧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2013 Vol. 14 (07): 72- [摘要] ( 278 ) [HTML KB] [PDF 0KB] ( 36 )
74 向爱清; 周小飞;
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6例行剖宫产分娩、至少存在1个产后出血因素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76例)和对照组(170例)。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于宫体肌壁立即注射缩宫素10 U,同时行子宫按摩5 min;对照组在胎儿娩出断脐后仅给予缩宫素10 U宫体注射,然后等待胎盘自然分娩。观察2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12、24 h阴道出血量,产后24 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时出血量、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4 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5±115)mL、(3.4±2.6)min、(341±168)mL及10.2%,对照组产妇产时出血量、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4 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86±142)mL、(6.8±3.2)min、(432±212)mL及18.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产后2、12及24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效果良好,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2013 Vol. 14 (07): 74- [摘要] ( 205 ) [HTML KB] [PDF 0KB] ( 28 )
76 余瑛;
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目的观察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缓释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在月经周期的d 1~d 5开始第1次给药,每次3.75 mg皮下注射,以后每4周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后及停药后4周子宫体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用药1次后4周时均出现闭经,痛经症状逐渐消失,其中3例患者出现潮热、多汗等轻微绝经期症状,停药后症状消失。皮下注射药物3次、停药后4周,患者子宫体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E2、FSH及LH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均P<0.05)。患者经药物治疗后3~6个月恢复经期,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容增加,患者贫血症状减轻。结论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是有效的,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
2013 Vol. 14 (07): 76- [摘要] ( 216 ) [HTML KB] [PDF 0KB] ( 33 )
78 刘丙莲;杨华英;游社香;郭桂升;郭菊兰;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消炎及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消炎及聚焦超声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49例(99.03%),显效1例(0.67%),无效0例(0.00%);对照组治愈105例(70.00%),显效43例(28.67%),无效2例(1.33%)。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最佳方法。 
2013 Vol. 14 (07): 78- [摘要] ( 257 ) [HTML KB] [PDF 0KB] ( 21 )
80 陈快;万宏;吴利霞;陶俊峰;樊纬;徐美汉;刘智文;陶强;黄金狮;
运用双腔气囊导管改良食道闭锁手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运用双腔气囊导管改良食道闭锁手术在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双腔气囊导管改良食道闭锁手术治疗的12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食管吻合口瘘发生。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4±3)d。所有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3例出现食道吻合口狭窄,经食道扩张治愈。结论该方法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和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2013 Vol. 14 (07): 80- [摘要] ( 255 ) [HTML KB] [PDF 0KB] ( 4 )
82 彭昊;华锋;肖晨;曾智明;
200例儿童胃镜检查与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通过电子胃镜检查及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以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应的胃镜表现,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病变提供确切的临床诊断依据。方法对200例有腹痛症状的患儿进行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有临床症状者132例为有症状组,无临床症状者68例为无症状组,并行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镜下胃肠黏膜病变情况,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黏膜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总阳性率为72.8%;有症状组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黏膜病变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比最高,其次为结节性胃炎。结论胃镜检查应用可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黏膜病变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2013 Vol. 14 (07): 82- [摘要] ( 274 ) [HTML KB] [PDF 0KB] ( 22 )
84 曾翠萍;
早期干预对婴儿智能和运动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游泳结合抚触及被动操对婴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系统体检的婴儿中抽取200名>6个月婴儿,将其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只定期体检;观察组于出生48 h开始游泳,且每次游泳后给予抚触及被动操训练。2组婴儿都纳入儿童系统管理且按时体检,并在婴儿6个月月龄时作智力发育测试(CDCC)。结果观察组智能、运动发展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智能和运动优秀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游泳、抚触结合被动操能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2013 Vol. 14 (07): 84- [摘要] ( 248 ) [HTML KB] [PDF 0KB] ( 11 )
86 程贤宁;刘庆伟;李杏;潘黎明;王国成;陈奇志;陈朱井;
膀胱镜辅助支撑喉镜在声带良性肿块声门暴露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治疗声门暴露困难者声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技巧。方法对43例(68侧)术中支撑喉镜暴露困难的声带肿块的病例,借助于膀胱镜进行手术。结果 43例(68侧)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声嘶改善,治愈37例,好转6例,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对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病例,可借助于膀胱镜完成手术。
2013 Vol. 14 (07): 86- [摘要] ( 249 ) [HTML KB] [PDF 0KB] ( 29 )
88 陈祖平;谢春眉;黄丽健;
经会阴部后尿道结石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后尿道结石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方法对52例后尿道结石患者应用经会阴部超声检查,观察后尿道结石的形态、大小、回声、位置及结石与周边组织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共有后尿道结石53处(尿道内口31处,前列腺部9处,膜部13处),其中1例尿道内口及膜部各见一处结石。结石的形状多呈米粒状、椭圆状及小长条状;结石较大的为1.7 cm×0.9 cm,较小的为0.6 cm×0.5 cm,常伴弱声影,与尿道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经腹部超声后尿道结石的检出率为79.24%,经会阴部超声后尿道结石的检出率为92.4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部超声检查安全、简便及重复性好,对后尿道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能做出准确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3 Vol. 14 (07): 88- [摘要] ( 292 ) [HTML KB] [PDF 0KB] ( 20 )
90 丁健;许永武;罗爱英;赵国红;邱晓洪;
MRI在不同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I在不同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单纯膝关节损伤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Schatzker分型分为无骨折组、低能量骨折组(Ⅰ、Ⅱ、Ⅲ型骨折)及高能量骨折组(Ⅳ、Ⅴ、Ⅵ型骨折)3组。均行MRI检查,了解附属结构损伤程度及发生率,根据MRI所示调整手术方案,对半月板及韧带裂伤患者行术中探查或关节镜下探查等处理。结果低能量骨折组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例数与无骨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侧副韧带、关节软骨损伤及关节腔积液例数较无骨折组明显增多(均P<0.05);高能量骨折组各类软组织损伤的例数均明显高于低能量骨折组及无骨折组(均P<0.05)。高能量骨折组及无骨折组外侧半月板Ⅲ度损伤行手术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低能量骨折组(P<0.05)。在侧附韧带及交叉韧带撕裂伤手术治疗方面,高能量骨折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低能量骨折组与无骨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损伤能量的增加,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呈上升趋势。结论 MRI能明确胫骨平台骨折所伴有的膝关节周围附属结构损伤情况,指导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常规影像诊断手段之一。
2013 Vol. 14 (07): 90- [摘要] ( 232 ) [HTML KB] [PDF 0KB] ( 34 )
94 林坚; 牛德强;
31例肠气囊肿症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肠气囊肿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1例肠气囊肿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经腹部透视或X线摄片及腹部超声检查均发现有肠气囊肿,呈多个大小不等囊状充气影,直径为0.8~3.5 cm。其中24例可见双层边缘影,23例有间位结肠。经上、下消化道造影检查示:气囊发生于小肠者25例,小肠、结肠均有气囊者6例。结肠镜检查:有气囊者6例,呈多个大小不等的葡萄状隆起。9例行手术切除治疗,2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加强营养和高压氧仓治疗)后肠气囊均消失。结论肠气囊肿症临床上无典型特征,确诊要依靠X线检查;无痛性气腹是其特征性征象。
2013 Vol. 14 (07): 94- [摘要] ( 240 ) [HTML KB] [PDF 0KB] ( 29 )
96 廖华琴;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将62例陈旧性跟腱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将其覆盖在跟腱损伤修补部位的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生命体征、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康复护理和中医护理等。对患者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采用Armer Lindholm评定标准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并对2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62例患者中早期误诊及自愿保守治疗是导致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1.94%(26/62)和32.26%(20/62)。观察组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优良率为77.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各项护理(住院环境、护患沟通、护理操作和康复效果)效果方面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提高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3 Vol. 14 (07): 96- [摘要] ( 218 ) [HTML KB] [PDF 0KB] ( 32 )
99 喻蓉艳;范仉金;胡小燕;张超;罗丽;刘姗;
新型输液器临床验证患者心理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输液器临床验证患者(以下简称受试者)在临床验证期间的真实心理体验,以期更好地保证输液器的临床验证质量。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0例受试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访谈提纲让被访谈者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体验的叙述。访谈提纲的问题主要有:1)您首次听说使用新型输液器有什么想法?2)您在使用过程中有何心理顾虑?3)您需要从哪些方面得到帮助?分别在第一瓶输液结束之后和当日静脉输液全部完成后对访谈进行现场录音和笔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受试者心理体验集中表现为4个主题:充分信任医院及护士(95.0%,115/120);支持医学科研(91.7%,110/120);担心产品质量(68.3%,85/120);从众心理(62.5%,75/120)。结论心理质性研究可解决一般护理方法无法满足受试者需求的特殊性问题,可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辅助器械临床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2013 Vol. 14 (07): 99- [摘要] ( 221 ) [HTML KB] [PDF 0KB] ( 23 )
101 王丽萍; 周燕;
 目的探讨减压新理念带教模式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效果。方法将120名实习护生按进科实习时间的编号分为2组,每组60例。双号为传统带教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带教老师带班、学生跟班的形式完成带教任务);单号为新理念模式组,采用减压新理念带教模式的临床教学法(以护生为主,从减轻实习压力出发,制定教学计划)。2组均实习4周,出科前分别对2组护生进行压力源评价、学习效果、能力及护生对带教模式的评价进行调查,对2组的实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理念模式组实习期间的压力源低于传统带教组,学习效果、能力及对带教模式的评价高于传统带教组(均P<0.05)。结论实行新理念带教模式使护生在实习期间学习压力明显减轻,学习主动性及效果明显提高。
2013 Vol. 14 (07): 101- [摘要] ( 172 ) [HTML KB] [PDF 0KB] ( 16 )
103 刘小敏;童慧珍;李霞;
居家养老志愿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志愿护理对居家养老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曾在医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康复出院的脑卒中患者50例,按出院时间的先后次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家庭照顾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家庭照顾护理外,实行居家养老志愿护理干预,即成立志愿护理服务团,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实行一对一追踪入户护理服务,并采用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自觉遵医行为增强,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居家养老志愿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013 Vol. 14 (07): 103- [摘要] ( 222 ) [HTML KB] [PDF 0KB] ( 28 )
106 杨鸿儿; 饶长秀;
胸主动脉瘤术后发生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1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发生原因,采取细致周密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意识状态的变化、注意环境及睡眠的调整、及时有效的镇静、保持舒适的体位、调动患者积极的心态等措施。结果 1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症状缓解,4例患者在术后3周内病情好转,1例患者因合并并发症死亡。结论胸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应激性精神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加强对易患患者的术后观察,进行积极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2013 Vol. 14 (07): 106- [摘要] ( 217 ) [HTML KB] [PDF 0KB] ( 30 )
108 邓薇; 辛洪霞;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38例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8例保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34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89.47%。结论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护理较为重要,需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病死率。
2013 Vol. 14 (07): 108- [摘要] ( 205 ) [HTML KB] [PDF 0KB] ( 17 )
110 陈雪花;凌东进;殷塔耀;
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20例气道狭窄患者采用经气管镜支架置入治疗,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治疗措施,并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一次性放置成功;3例进鼻时困难,经过和患者交流,消除其紧张心理,润滑鼻腔,二次进入鼻腔顺利完成支架释放。支架置入成功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即刻明显缓解。结论经气管镜支架置入术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应特别重视,精心的护理、细致的配合能确保支架置入的成功,可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 Vol. 14 (07): 110- [摘要] ( 293 ) [HTML KB] [PDF 0KB] ( 28 )
112 何琴;马海萍;姚剑英;
颈椎损伤患者术后反应性精神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患者手术后反应性精神病的临床护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0例颈椎损伤术后发生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后2周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均康复出院。结论颈椎损伤患者手术后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积极预防、对症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是改善颈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促进其康复的关键。
2013 Vol. 14 (07): 112- [摘要] ( 246 ) [HTML KB] [PDF 0KB] ( 29 )
114 陈霞;黄旭莹;何丽铿;林小丹;
应用康复综合治疗仪脉冲电刺激穴位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康复综合治疗仪(YS-1普林格尔治疗仪)生物电磁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治疗产后尿潴留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经阴道分娩产后6~8 h不能排尿或排尿不畅及剖宫产术拔除导尿管后不能自行排尿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诱导排尿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听流水声诱导排尿、热敷膀胱、温水会阴冲洗、开塞露塞肛门及蒸汽熏会阴等);观察组在进行常规产后护理的同时,应用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关元、中极穴和骶尾部实施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P<0.01)。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结论采用脉冲电刺激关元、中极穴及骶尾部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减少了产妇产后出血和产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了子宫的恢复,是一种操作简单、无痛、无创、安全、疗效显著的临床护理方法。
2013 Vol. 14 (07): 114- [摘要] ( 295 ) [HTML KB] [PDF 0KB] ( 17 )
116 余娇;范彬;吴小安;
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导管维护管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导管维护质量。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424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院内院外导管维护管理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424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对其导管进行维护管理中出现并发症25例,占5.90%,其中院内维护发生10例(穿刺点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7例、导管堵塞2例),占2.36%,院外维护发生15例(导管滑脱2例、穿刺点感染5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破损4例、导管堵塞2例),占3.54%。结论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导管进行系统的维护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穿刺部位的感染率及拔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经济损失。
2013 Vol. 14 (07): 116- [摘要] ( 291 ) [HTML KB] [PDF 0KB] ( 44 )
118 邹华英;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对肝硬化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对肝硬化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规范了医疗护理服务流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2013 Vol. 14 (07): 118- [摘要] ( 373 ) [HTML KB] [PDF 0KB] ( 17 )
120 熊长萍;
舒适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80例长期接受血透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且可降低血透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2013 Vol. 14 (07): 120- [摘要] ( 211 ) [HTML KB] [PDF 0KB] ( 27 )
122 曾建英; 曾翠萍;
剖宫产患者对术中用恒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的反应
目的探讨术中用恒温箱内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对剖宫产患者预防寒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遂川县人民医院剖宫产手术病例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用常规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观察组用恒温箱内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观察2组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剖宫产患者寒战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对术中用恒温箱内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能有效地预防寒战的发生。
2013 Vol. 14 (07): 122- [摘要] ( 214 ) [HTML KB] [PDF 0KB] ( 29 )
124 李应军;
2012年我院院内痰培养阳性菌检出率统计分析
 目的找出2012年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痰培养阳性菌检出率低的原因,以便改进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检测结果。结果 2012年本院院内痰培养标本共计952例,男613例,女339例,中位年龄56岁;阳性菌标本共计107例,男76例,女31例,中位年龄62岁,阳性菌标本检出率为11.2%。铜绿假单胞菌占阳性检出菌总数的31.8%,大肠埃希菌占阳性检出菌总数的15.9%。结论本院痰培养阳性菌检出率低,需要尽快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阳性标本检出率。
2013 Vol. 14 (07): 124- [摘要] ( 228 ) [HTML KB] [PDF 0KB] ( 27 )
127 周桂莲; 刘小金;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目的加强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万安县人民医院26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回答手卫生知识正确率的医务人员依次为护士28.79%、医生12.66%、医技人员3.33%、实习生7.14%、保洁员0.00%;≤40岁及工作6~10年的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较好,>40岁及工作>20年的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较差。影响洗手的因素中以工作忙、手上没见污物可免洗手及多次洗手会损伤皮肤占前3位。结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掌握普遍较差。应加强教育培训、创造手卫生氛围、改善手卫生措施、改进手卫生方法、加强监管等措施、强化手卫生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013 Vol. 14 (07): 127- [摘要] ( 298 ) [HTML KB] [PDF 0KB] ( 32 )
130 弓艳霞; 唐艳萍;
肿瘤坏死因子与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与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的关系。TNF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具有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抗肿瘤等作用,是消化系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过程中的重要因子。TNF在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皮质类固醇的抗炎症作用被血小板激活因子转录抑制有关。TNF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为:触发IL-6、IL-1和TNF-α本身产生的级联反应;调节HLAⅡ类分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B细胞的激活和抗体的产生,激活巨噬细胞,促发迟发超敏反应和增加细胞毒性等。可溶性TNF在肿瘤患者中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以上理论为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为以TNF为靶细胞的新型免疫新药对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诊疗指引新的方向。
2013 Vol. 14 (07): 130- [摘要] ( 338 ) [HTML KB] [PDF 0KB] ( 24 )
134 蔡强强; 韩智敏;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现状
<正>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3.6%[1],多见于老年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及压力骨小梁减少,轻微的暴力就可使股骨颈处发生骨折;青壮年股骨颈部骨质致密坚强,一般不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多因高处坠落或交通损伤等强大暴力的高能量创伤所致[2-4],因此骨折大多移位明显,血运损伤亦较重。股骨颈骨折的2个主要并发症是骨 
2013 Vol. 14 (07): 134- [摘要] ( 236 ) [HTML KB] [PDF 0KB] ( 27 )
137 石岩; 孙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道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正>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主要以气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siveness,AHR)和不可逆性气道重塑(airway remodelling)为主要特点。气道重塑是气道反复炎症损害与修复的结果,是造成哮喘患者不可逆气道阻塞的病理基础,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
2013 Vol. 14 (07): 137- [摘要] ( 222 ) [HTML KB] [PDF 0KB] ( 43 )
实用临床医学
 

编辑部公告

 
· 通知——《实用临床医学》自2021年始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栏目调整公告
· 《实用临床医学》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中国知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实用临床医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