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泵双管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主动脉瘤患者25例,行bentall手术13例,行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手术3例,行bentall+次全弓置换6例,行升主动脉置换3例。均经右侧股动脉、右侧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时钳夹股动脉插管,经右侧腋动脉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流量控制在10~15mL·kg-1·min-1。结果 25例患者中,体外循环时间118~376(197.6±4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264(141.7±32.3)min,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时间12~38(23.2±10.3)min。升主动脉开放后,8例心脏自动复跳,17例行电击除颤复跳。25例患者术后4~73h内神志清醒。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在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单泵双管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可以提供有效的脑保护。
|
|
关键词 :
主动脉瘤,
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
单泵双管,
体外循环
|
|
[1] |
刘美明. 术前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0): 27-. |
[2] |
廖希; 谢平; .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56-. |
[3] |
杨升平; 杨文凯; 胡乐如; 王文英. 体外循环管理在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的作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09): 44-. |
[4] |
杨鸿儿; 饶长秀; . 胸主动脉瘤术后发生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07): 106-. |
[5] |
凌华; . 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低钾血症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06): 101-. |
[6] |
胡菊兰;胡小红;邱红云;万佳;华丹; . 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05): 108-. |
[7] |
严济泳;俞波;刘庆华;陈苏江;赵伟;.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3(02): 55-. |
[8] |
凌华. 154例婴幼儿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ICU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06): 1-. |
[9] |
许国安; 周亚军; 徐靖; 方向明; 邓武昌; 徐军; 刘毓平. 主动脉瘤的外科综合治疗[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3(06): 1-. |
[10] |
傅惟定; 张蔚; 朱德明; 周燕萍. 小儿体外循环意外10例回顾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3(02): 1-. |
[11] |
李丹. 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10): 1-. |
[12] |
夏武香; 胡春华. 异丙酚在体外循环中的脑保护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09): 1-. |
[13] |
邹斌; 吴起才; 万力; 凌翔; 曾尚干; 凌华. 体外循环应用离心泵和滚压泵对肾功能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07): 1-. |
[14] |
许飞; 涂洪强; 陈霞; 段君凯. 体外循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干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04): 1-. |
[15] |
涂洪强; 明腾. 体外循环肺损伤及肺保护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02):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