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米非司酮组(41例)、去氧孕烯炔雌醇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米非司酮组:诊断性刮宫后,给予米非司酮每晚睡前口服12.5mg,连续服药3个月为一疗程;去氧孕烯炔雌醇组:诊断性刮宫后第5天始起,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晚睡前顿服(开始时2片,血止后改1.5片,3d后再减至1片,并维持此量至总服药时间达21d),停药后撤退性出血第4天继续服药,每晚睡前顿服1片,21d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诊断性刮宫后,随访。比较各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及静脉血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水平的变化。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去氧孕烯炔诺酮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米非司酮组和去氧孕烯炔诺酮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米非司酮组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组血清E2水平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均P<0.05),米非司酮组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的FSH、L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对围绝经期功血均有满意的治疗效果。因两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机制不同,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
关键词 :
 ,
米非司酮,
去氧孕烯炔雌醇,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
[1] |
俞林波. 《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探析——兼评秦汉杂家学术思想体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8(02): 47-. |
[2] |
樊芬莲. 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4): 42-. |
[3] |
杨新革; 张红花. 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未破裂型宫角妊娠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9): 45-. |
[4] |
孙淑娟. “挖”“掘”的历时替换及其相关问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6(01): 156-. |
[5] |
熊海荣; 詹琼琼.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12): 80-. |
[6] |
刘桂凤; 周玉珍; . 脑膜癌合并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105-. |
[7] |
刘海燕; . 血清CysC、Hcy、HbA1c和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的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63-. |
[8] |
周燕红; . 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66-. |
[9] |
贺艳丽;王平;胡艳洁;杜雯;梁凯威;卢聪;李小青;黄士昂;郑金娥; . CCL23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1-. |
[10] |
杨海玉; . 吗啡对SH-SY5Y细胞中HSP70蛋白的调控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15-. |
[11] |
游浩元;黄翠兰;刘承远;鲁小玲;黄亮; . 急性酒精中毒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炎症介质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8-. |
[12] |
郭灿;向江琳;邹中辉;章伟;郭宁; . 开腹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炎性反应的比较[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48-. |
[13] |
江海亮;潘剑成;张宗明;林阳;杨文超;贺立新; . 15例Hangman骨折前路融合钛板固定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52-. |
[14] |
廖希; 谢平; .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56-. |
[15] |
曾昭贤; .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6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