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背瘤丽蚌繁殖特征及钩介幼虫形态 |
徐亮;吴小平;凌高;欧阳珊;谢广龙; |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
|
XU Liang a,WU Xiaoping a,b,LING Gao a,OUYANG Shan a,XIE Guanglong a |
|
摘要 2004~2007年间,对鄱阳湖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种群组成、繁殖特性和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从背瘤丽蚌种群壳长组成看,优势壳长组为41~70mm,占总个体数的74.93%,年龄范围3~6龄。和历史资料比较,鄱阳湖背瘤丽蚌种群趋于小型化,低龄化。背瘤丽蚌主要繁殖特征为:雌雄异体,自然种群性比为11;最小性成熟个体雄性38mm,雌性34mm。繁殖周期为1年1次,繁殖期为2月中旬至5月,3~4月初为妊娠高峰期。繁殖力为115~504千粒/个(均值(328.09±145.73)千粒/个)。背瘤丽蚌育儿囊为四鳃型,钩介幼虫侧面观为半椭圆形,无壳钩,具4对感觉毛。
|
|
关键词 :
 ,
背瘤丽蚌,
繁殖特征,
钩介幼虫,
鄱阳湖
|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60515);赣鄱英才555工程(2012) |
[1] |
俞林波. 《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探析——兼评秦汉杂家学术思想体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8(02): 47-. |
[2] |
程宇昌. 历史与现实: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与地方社会建构——以鄱阳县古渔村管驿前为例[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8(01): 109-. |
[3] |
李艳红; 葛刚; 胡春华; 刘雪莹; 周晓岚. 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鄱阳湖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源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6, 40(04): 360-. |
[4] |
刘磊; 胥左阳; 杨雪; 欧阳珊; 李伟明; 吴小平. 枯水期鄱阳湖重点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及行为特征[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6, 40(03): 276-. |
[5] |
武瑞文; 欧阳珊; 门吉帅; 苏金荟; 彭一晖; 张根芳; 吴小平.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鉴定蚌类的寄生钩介幼虫[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5, 39(05): 507-. |
[6] |
徐武杰; 邹节新; 白俊; 朱春潮; 石林波; 张小燕; 张萌; 汪雁; 周宪民. 鄱阳湖流域华溪蟹属DNA条形码[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5, 39(04): 402-. |
[7] |
李艳红; 王茂林; 周晓岚; 葛刚; 胡春华. 鄱阳湖流域砷的理化特性及来源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5, 39(03): 280-. |
[8] |
王佳佳; 弓晓峰; 李志龙; 刘春英; 陈春丽. 不同季节鄱阳湖湿地的甲烷排放通量[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5, 39(03): 286-. |
[9] |
弓晓峰; 杨菊云; 刘春英; 陈春丽; 任荣荣.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铁形态分布特征[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5, 37(01): 1-. |
[10] |
孙淑娟. “挖”“掘”的历时替换及其相关问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6(01): 156-. |
[11] |
黄缘;王素琴;文艺;李军;邹文雄; . Ki-67、P53和CyclinD1在小肠间质瘤中的作用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11-. |
[12] |
刘海燕; . 血清CysC、Hcy、HbA1c和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的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63-. |
[13] |
周燕红; . 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66-. |
[14] |
贺艳丽;王平;胡艳洁;杜雯;梁凯威;卢聪;李小青;黄士昂;郑金娥; . CCL23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1-. |
[15] |
杨海玉; . 吗啡对SH-SY5Y细胞中HSP70蛋白的调控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1): 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