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
吴彩云何伟平孙志刚 |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
|
|
摘要 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67例,根据CAG复查结果有无再狭窄将其分为再狭窄组37例,无再狭窄组30例。另选取30例同期经CAG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hs-CRP及FG水平。结果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00 1)。再狭窄、无再狭窄组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FG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不仅与冠心病发生有关,而且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指标之一。
|
|
关键词 :
支架内再狭窄,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
高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
|
[1] |
邹文宋嫣赵新刘惠芬孙园园.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8): 74-. |
[2] |
李志红秦淑兰乐炯盛霞朱艳熊春晖何琪.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07): 28-. |
[3] |
刘铭; 谢平. 氨甲环酸预先给药对颅底肿瘤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应[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6(04): 48-. |
[4] |
符春生;潘江慧;张古老;谢家和. 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水平及血清、斑块组织hs-CRP含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08): 7-. |
[5] |
薛世荣;黄景文;罗韶金;杨玲;杨泽福. 瑞舒伐他汀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06): 13-. |
[6] |
刘峻兰; 王丽姿. 42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和对策[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3(05): 1-. |
[7] |
王芳; 严红燕.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3(03): 1-. |
[8] |
张宝钧; 陈峰.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3(03): 1-. |
[9] |
王柯妮; 刘惠亮.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12): 1-. |
[10] |
弓弦; 章洪斌; 程武; 杨长娥. 幽门螺杆菌与脑出血和脑梗死临床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09): 1-. |
[11] |
梁一波; 周君纯; 钟毓琼.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2(02): 1-. |
[12] |
胡建新; 周咏梅; 俞良瑛.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10): 1-. |
[13] |
漆军华; 王晓华.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07): 1-. |
[14] |
张伟; 陈庆玉; 孙静文. 心血管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02): 1-. |
[15] |
叶艺萍; 魏明. 晚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48(05):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