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方法处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的冠心病患者2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法组(改良组,n=150)、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法组(止血器组,n=148),观察2组徒手压迫止血时间、止血费用、制动时间及出血/肿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徒手压迫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出血/肿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较止血器组患者的止血费用减少(P<0.01)。患者压迫中点是否居于桡动脉体表投影(即桡骨茎突与肘横纹中点连线)的正上方或前臂桡与尺侧中轴线上与出血/肿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方法减少了患者的止血费用,是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一种理想的局部止血方法。出血/肿胀并发症的发生与压迫中点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
|
关键词 :
 ,
冠心病,
冠状动脉,
介入诊治,
止血方法,
压迫位置
|
|
[1] |
何力鹏; 姜宇; 雷光涛; 游志刚; 姜醒华; 吴延庆; 吴清华. 比伐卢定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前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0): 3-. |
[2] |
刘美明. 术前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10): 27-. |
[3] |
吴慧慧; 周建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变化[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8): 11-. |
[4] |
易少军; 洪浪.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损伤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8): 105-. |
[5] |
蔡忠贵; 王德启; 李扬.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7): 15-. |
[6] |
滕晏丰; 巫旋钦; 陈庚; 刘镜锋; 程颖; 陈中良.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冠心病5例报告[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7): 42-. |
[7] |
姚懿; 何晨; 唐晓芳; 宋莹; 许晶晶; 蒋萍; 王欢欢; 姜琳; 赵雪燕; 高展; 杨跃进; 乔树宾; 高润霖; 徐波; 袁晋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稳定性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56(06): 24-. |
[8] |
戴雁; 王建宁; 李昱. 治疗性触摸对TCI术后患者术肢疼痛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5): 89-. |
[9] |
钟雯; 李颐; 祝玲娟; 吕世琴; 王任红; 章倩; 许美珍. 经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术中护理配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4): 81-. |
[10] |
张友生.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 17(01): 14-. |
[11] |
涂晓文; 苏涛; 黄国明; 王洪如; 乔怀宇. PCI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10): 15-. |
[12] |
罗明; 袁春梅; 吴芝勋; 马超伦. 西医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72例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9): 6-. |
[13] |
于雁涛; 蔡丽云. 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7): 7-. |
[14] |
罗劲涛. 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高危因素[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7): 24-. |
[15] |
蒋希萌.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06): 2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