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 59卷 5期
刊出日期:2019-10-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王俊轶肖小军何翔张雷冉琴胡玲娟刘志刚李国平
重组粉尘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er f2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哮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粉尘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er f2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使用PLGA包裹重组粉尘螨抗原Der f2构建纳米疫苗PLGA-Der f2。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组,n=32)和致敏组(n=32),致敏组再分为哮喘模型组(Asthma组,n=8)、空纳米对照组(PLGA组,n=8)、重组粉尘螨抗原Der f2免疫治疗组(Der f2组,n=8)、PLGA-Der f2纳米疫苗免疫治疗组(PLGA-Der f2组,n=8)。使用粉尘螨粗提液分别对致敏组各组BALB/c小鼠进行致敏、激发,检测各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浸润情况;比较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肺组织研磨上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4、IL-13以及血清中的尘螨抗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结果与Asthma组和PLGA组相比:Der f2组和PLGA-Der f2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Penh值明显降低(均P<0.05),肺部炎症浸润显著减轻;BAL F中细胞总数(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清中抗sIgE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研磨上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13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粉尘螨抗原Der f2相比,PLGA-Der f2纳米疫苗治疗作用更强(均P<0.05)。结论粉尘螨抗原PLGA-Der f2纳米疫苗免疫治疗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粉尘螨抗原Der f2。
2019 Vol. 59 (5): 1-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0KB] ( 199 )
6 钱锦彭海林黄颖
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血管能力探讨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评价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体外成血管的可行性。方法从人胎盘绒毛膜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培养第2代细胞进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诱导,2周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Matrigel基质胶中CD31和vWF的表达。结果从人胎盘绒毛膜组织中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和HLA-DR。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诱导2周后,形态由长梭状逐步变为圆形、铺路石状,并在Matrigel基质胶上培养12 h后有管腔样结构形成,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管腔样结构的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CD31和vWF因子。结论胎盘绒毛膜可用于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
2019 Vol. 59 (5): 6-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12 李露霞岳红刚袁丹迪杨寿艳付相建
积雪草酸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人胃癌细胞培养后使用不同浓度的(0、10、20、30μmol·L-1)积雪草酸对其进行处理。采用结晶紫染色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浓度积雪草酸处理的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浓度积雪草酸处理的人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情况及Wnt/β-catenin信号和PI3K/AKT信号的活化情况。结果积雪草酸能够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P<0.01)、迁移(P<0.01)和侵袭(P<0.01),能够抑制人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P<0.01)。积雪草酸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降低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分子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水平;可抑制PI3K/AKT信号,导致AKT在308位苏氨酸和473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积雪草酸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这可能与其对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的抑制作用有关。
2019 Vol. 59 (5): 12-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17 李海楠程晓蓉张仙春刘伟彦连士杰
平阳霉素对TRAIL诱导的胃癌细胞株AGS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对TRAIL诱导的胃癌细胞株AG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培养的AGS细胞中加入100 ng·mL-1 TRAIL刺激,并分别加入20、40、80、160μg·mL-1的平阳霉素培养48 h,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bcl-2和bax mRNA及蛋白含量,TUNEL法检测AGS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JNK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40μg·mL-1平阳霉素可显著抑制AGS细胞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P<0.05),显著促进JNK1/2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显著提高AGS细胞凋亡率(P<0.05)。80μg·mL-1平阳霉素可显著促进bax 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平阳霉素可通过JNK信号通路促进TRAIL诱导的AGS细胞凋亡。
2019 Vol. 59 (5): 17-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239 )
21 周述银周健张茂
长非编码RNA PCAT7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CAT7与膀胱癌的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6月间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黏膜组织标本6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黏膜组织标本52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23例,用RT-PCR检测标本中PCAT7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CAT7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在6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患者的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PCAT7和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黏膜组标本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P<0.01),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17,P<0.01)。结论 PCAT7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显著高表达,并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病相关。
2019 Vol. 59 (5): 21-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0KB] ( 187 )
24 邹鑫徐丽红刘秀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肾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确诊的CKD患者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GFR);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Klotho蛋白表达水平,结合CKD分期和肾纤维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不同CKD分期患者Klotho蛋白、Scr、Bun及GF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与Bun水平随CKD分期增加而增高,而GFR与Klotho蛋白表达水平随CKD分期的增加而降低。中度纤维化血清HA、C-Ⅳ及LN水平均高于轻度纤维化(P<0.05),重度纤维化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纤维化(P<0.05),且中度纤维化血清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纤维化,重度纤维化患者血清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纤维化(均P<0.05)。结论血清Klotho蛋白表达水平对于CKD患者肾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9 Vol. 59 (5): 24-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0KB] ( 266 )
27 刘静朱忠桥白淑玮周卓琳
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与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与PPV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M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40只眼)大直径MH(最小直径>400μ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翻转组(n=20,20只眼)和移植组(n=20,20只眼)。翻转组采用PPV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移植组采用PPV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观察2组术后2周裂孔闭合率,术前和术后2周和术后1、3、6个月最小视角对数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 BCVA)、眼压的水平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的裂孔复发情况。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的图像观察MH直径(测量MH最小直径及基底部最大直径)及MH是否闭合。结果术后2周翻转组裂孔闭合率为100.0%,移植组为95.0%。2组术后2周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 MAR BCVA:翻转组术前为1.01±0.24,术后2周为0.82±0.32和术后1个月为0.72±0.45、术后3个月为0.52±0.25、术后6个月为0.53±0.42;移植组术前为1.09±0.32,术后2周为0.95±0.45和术后1个月为0.93±0.14、术后3个月为0.81±0.24、术后6个月为0.70±0.23。2组术后log MAR 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翻转组术后2周和术后1、3、6个月log MAR BCVA均较移植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周和术后1、3、6个月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均随访6个月,均无裂孔复发。结论 PPV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大直径MH效果与PPV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相当,但翻转组术后log MAR BCVA优于移植组。
2019 Vol. 59 (5): 27- [摘要] ( 39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32 刘德淮白宇庄小强陆生林
自体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移植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
目的探讨自体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移植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6例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自体骨联合BMP-2移植治疗。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0~55(42.37±5.14)岁。骨不连部位:肱骨4例,尺骨3例,股骨8例,胫骨11例;骨不连分型:肥大型11例,萎缩型15例。术后即刻,1、2、3、6、12个月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4(10.6±4.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5.67±1.54)个月,骨折愈合率为96.15%(25/26)。1例再次发生骨不连;1例膝关节轻度活动受限,可正常行走;2例膝关节中度活动受限,影响深蹲;其余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体骨联合BMP-2移植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具有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骨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2019 Vol. 59 (5): 32-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196 )
35 彭金华王平颜友良王贵明邓雨晴郑丹杨桦陈晖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昼夜节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昼夜节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00例非杓型高血压1—2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晨起服药组(A组,n=50例)和睡前服药组(B组,n=50例),所有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连续服用24周。在服药前、服药第24周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结果 1)与服药前比较,2组患者服药后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后B组患者nSBP、nDBP明显低于A组(均P<0.05)。2)A组服药后杓型血压恢复率(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为16.0%,B组服药后杓型血压恢复率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服药前比较,2组患者服药后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内皮素(ET)水平明显降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服药后NO水平升高、ET水平降低、FM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同时通过增加血管内皮NO的合成和释放及降低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019 Vol. 59 (5): 35- [摘要] ( 69 ) [HTML 1KB] [PDF 0KB] ( 241 )
40 赵国红戴闽张斌谢振军孙华伟白辉凯魏鹏飞
改良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各种创伤造成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7 cm×8.5 cm~6.5 cm×4.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6 h,平均3 h。均采用改良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急诊修复12例,亚急诊修复9例。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9 cm~7 cm×5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1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有弹性,色泽良好。皮瓣感觉功能参照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MCRR)感觉功能评定标准为S+3,两点辨别觉6~10 cm。供区仅留线形瘢痕,膝关节活动范围为伸10°~屈130°,功能正常,下肢感觉及静脉回流良好。结论改良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薄而柔软,外形美观,解剖分离相对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恢复感觉,增加耐磨性,供区隐蔽、损伤小,是修复四肢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选择。
2019 Vol. 59 (5): 40-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211 )
44 邓如非姜臻宇张友来辛国华曾元临邓旭辉
血清学相关指标对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学相关指标对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后死亡的患者47例(死亡组,n=47),按照死亡组的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是否吸入性损伤,匹配同期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存活的患者27例作为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血钠最高时的相关血清学指标,分析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子。结果 2组患者血小板、血钠值、肌酐、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肌酐(OR=0.977,95%CI 0.958~0.997,P=0.023)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血钠值、肌酐、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92、0.801、0.822以及0.713(P<0.05)。结论血钠值、肌酐、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均能预测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不良预后,肌酐、尿素氮对患者预后预测价值高于血钠值、血浆渗透压。
2019 Vol. 59 (5): 44-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195 )
48 黄万钟周锋潘达超于晓黎钟瑜
胸腺法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近远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近远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顺铂(Docetaxel Cisplatin,DP方案)化疗,观察组采用DP方案化疗+皮下注射胸腺法新,均连续化疗3个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随访1、2和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6.67%比47.06%,P<0.05),生活质量提高率高于对照组(66.67%比47.06%,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比较:观察组高于治疗前(t=7.418、6.614、10.272,P<0.05),对照组低于治疗前(t=5.739、5.820、6.427,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13.378、14.204、13.764,P<0.05)。2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和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DP方案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确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率。
2019 Vol. 59 (5): 48- [摘要] ( 190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52 叶玲俞佩伶李国华向圆圆晏静陈幼祥
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115例患者接受了ERCP手术,符全入选标准者1419例。ERCP者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7.68%(109/1419)。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管狭窄、导丝进入胰管者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更高(P<0.05)。胰管支架置入明显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管狭窄、导丝进入胰管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在操作过程中,对于胆管狭窄的患者,应谨慎操作,能不进行EST应尽量避免;若是单纯取胆管结石,应尽量避免导丝进入胰管,如果进入胰管,建议置放胰管塑料支架。
2019 Vol. 59 (5): 52- [摘要] ( 163 ) [HTML 1KB] [PDF 0KB] ( 213 )
56 崔晓菁李云波刘光清关莹吴晓妹童玉燕
妊娠期附件区包块所致急腹症的超声成像评估
目的探讨妊娠期附件区包块所致急腹症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以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例妊娠期附件区包块所致急腹症患者的超声声像表现、手术治疗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附件区包块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1%(25/26),超声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准确率为57.7%(15/26);26例患者术中所见附件区包块扭转18例,超声诊断9例,准确率为50.0%。26例患者手术治疗后流产1例(3.8%)、未产23例(88.5%),顺产后手术治疗1例(3.8%),剖宫产并附件区包块切除术1例(3.8%)。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妊娠期附件区包块所致急腹症的病变并进行定位诊断,但对病灶病理性质诊断价值有限。
2019 Vol. 59 (5): 56-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60 李丽琴陈思岑李贞罗宏张帅
重组人干扰素a-2b注射液及其凝胶治疗外阴并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效果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a-2b肌内注射及其凝胶外用对外阴并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外阴及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外阴及宫颈予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予重组人干扰素a-2b肌内注射,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共1~2个疗程。采用PCR+膜杂交法进行HPV分型(21型)检测,分析HPV各分型感染的发生频率,并比较2组治疗1、2个月时HPV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84例患者共检测出21种HPV型别,其中50例患者外阴与宫颈感染的HPV亚型一致。外阴和宫颈高危亚型HPV感染分别占69.77%、76.53%,其中高危亚型HPV16感染居首位,外阴和宫颈感染分别占13.38%、11.73%;其次为低危亚型HPV6感染,外阴和宫颈感染分别占12.79%、10.20%。治疗组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88.10%比66.67%,P<0.05;治疗2个月:97.61%比83.33%,P<0.05)。治疗组1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寒战、头痛、全身乏力及肌肉酸痛,未影响治疗。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2b肌内注射及其凝胶外用治疗外阴并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2019 Vol. 59 (5): 60- [摘要] ( 253 ) [HTML 1KB] [PDF 0KB] ( 221 )
59 翁培兰
日本血吸虫病合并急性阑尾炎1例
<正>血吸虫病流行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省份。血吸虫病不仅可因虫卵沉积于肝脏、脾脏、结肠等器官造成其损害,也可沉积于阑尾引起阑尾血吸虫病并诱发急性阑尾炎,且易坏疽穿孔,造成严重并发症[1]。因对其认识不足,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现将1例日本血吸虫病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79岁,因"突发下腹部疼痛17 h余,伴恶心呕吐"于2018-10-09收入宜春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T
2019 Vol. 59 (5): 59- [摘要] ( 84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102 陈娟金涵
Yokoyama手术治疗老年性固定性内斜视1例报告
<正>固定性内斜视是一种获得性限制性内斜视,常常称为重眼综合征,其最常见的病因为高度近视,近来发现外伤、老年性眼外肌麻痹、先天性唐氏综合征[1],甚至外直肌的病变(如皮样囊肿)均可以导致限制性内斜视的发生[2]。该类型斜视属于特殊类型的重眼综合征。眼球极度的内下转,导致视野范围缩小,严重者导致功能盲,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手术治疗的内外直肌退缩效果较差,目前Yokoyama手术主要应用于高度近视所致的固定性内下斜患者中,对于其他因素所致的
2019 Vol. 59 (5): 102-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202 )
104 彭靖尹玉月范惠珍谢萍
神经纤维瘤病1型伴发结直肠多发息肉2例
<正>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90%为Ⅰ型神经纤维瘤,临床主要表现为牛奶咖啡斑、腋窝或腹股沟雀斑、2处及以上任意类型的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Lisch结节等,50%的病例有遗传证据[1]。NF1除累及皮下组织外,也可合并其他疾病,如结肠黑变病或者膀胱肿瘤、结直肠多发息肉[2-3]。本文报告2例NF1伴发结肠、直肠多发息肉,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的认识。
2019 Vol. 59 (5): 104-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0KB] ( 231 )
64 刘爽董红黄晓寒唐少华
中长期夜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表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少年夜间睡眠时佩戴(夜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眼表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中长期(6~18个月)夜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后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3例(43眼),年龄(11.74±1.73)岁,于戴镜前,戴镜后6、12、18个月应用干眼评估问卷(SPEED)评估眼部主观症状;OCULUS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泪河高度(NIKTHM)、泪膜破裂时间(NIKBUT)、睑板腺缺失情况;根据丽丝胺绿-荧光素染色评分进行眼睑刷上皮病变(LWE)程度分级。结果 43例患者,戴镜后6个月SPEED评分较戴镜前升高(P<0.05);戴镜12、18个月后下降,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后NIKTHM、睑板腺缺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6、12、18个月首次NIKBUT与平均NIKBUT较戴镜前均降低(P<0.05)。戴镜后12个月,LWE染色评分高于戴镜前(P<0.05),4例患者出现轻度LWE。结论中长期夜戴角膜塑形镜会对青少年泪膜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对泪液分泌的量、睑板腺的形态影响较小,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LWE,是否会导致干眼的发生还有待加以论证。
2019 Vol. 59 (5): 64-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67 魏丽娟刘佰纯白东梅段瑞峰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瑞巴派特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
目的观察胃镜电凝止血联合瑞巴派特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胃溃疡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胃镜电凝止血;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胃镜电凝止血联合施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瑞巴派特三联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与相关血清学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变化情况及预后质量(包括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45%比75.47%,χ~2=5.67,P=0.02)。2组治疗后VEGF、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IL-17、IL-2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胃镜电凝止血联合瑞巴派特三联疗法可明显改善胃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机体高炎症状态,且对其预后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
2019 Vol. 59 (5): 67-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70 詹文韵邓赟贞封佳宁杜之胡旺黄鹏
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校园欺凌、被欺凌之间的关系
目的了解江西省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校园欺凌、被欺凌之间的关系,为校园伤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内3所中学(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临川第二中学和崇仁县第二中学)的7129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Olweus欺负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参与校园欺凌的总报告率为21.5%,其中仅欺凌的报告率为2.7%,仅被欺凌的报告率为13.7%。女生寻求支持和发泄情绪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均P<0.01),而男生忍耐得分高于女生(P<0.01);除寻求支持外,高中生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寻求支持是发生欺凌行为的保护因素(OR寻求支持=0.920,95%CI 0.883~0.958,P<0.001),发泄情绪是发生欺凌行为的危险因素(OR发泄情绪=1.143,95%CI 1.074~1.217,P<0.001),而忍耐、幻想/否认均会增加被欺凌行为的发生风险(OR忍耐=1.055,95%CI 1.022~1.089,P<0.001;OR幻想/否认=1.030,95%CI 1.005~1.056,P=0.020)。结论加强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教育对于校园欺凌相关行为的防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2019 Vol. 59 (5): 70-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197 )
75 陆晓妹张明吕诚
神经连接蛋白-1与突触可塑性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神经连接蛋白-1(NL1)是位于兴奋性突触后膜上的一种神经黏附分子,参与了突触可塑性的调控和学习记忆的形成。NL1在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出现异常的表达和功能障碍,提示NL1可能在AD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L1与突触可塑性、AD关系的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2019 Vol. 59 (5): 75-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224 )
79 刘琼晴崔家骏
miRNAs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
他莫昔芬,为雌二醇竞争性拮抗剂,可以与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能有效地阻断雌激素的刺激作用。因此,他莫昔芬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ER阳性乳腺癌患者。然而临床上他莫昔芬的耐药性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阻碍。miRNAs是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在肿瘤研究领域已成为一大热点,在肿瘤的发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RNA与他莫昔芬的耐药性密切相关。文章简述了miR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节功能与他莫昔芬耐药性形成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了miRNA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性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证明了miRNA可以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
2019 Vol. 59 (5): 79- [摘要] ( 78 ) [HTML 1KB] [PDF 0KB] ( 248 )
84 梅清李小鹏张伦理
HBV持续性感染致CD8~+T细胞耗竭的研究进展
正常的特异性CD8~+T细胞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但HBV的持续刺激将导致CD8~+T细胞耗竭。故CD8~+T细胞耗竭是慢性HBV持续性感染的重要特征之一,阻断CD8~+T细胞中抑制性分子的表达以逆转CD8~+T细胞耗竭是治疗慢性HBV感染非常有前景的策略。本文总结近年来通过阻断抑制性分子以达到逆转CD8~+T细胞耗竭的方法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慢性HBV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2019 Vol. 59 (5): 84- [摘要] ( 63 ) [HTML 1KB] [PDF 0KB] ( 219 )
88 熊坤黄向群冷彪袁饶饶方华张焱
脑池造瘘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机制及应用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是神经外科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公认的用于治疗sTBI的经典术式,但其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尼泊尔神经外科医师Iype Cherian结合颅底外科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创立了脑池造瘘术。本文主要阐述sTBI后继发性颅脑损伤(包括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脑池造瘘术治疗sTBI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认为大脑类淋巴系统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脑池造瘘术的核心机制为逆转脑脊液移位性脑水肿,引流脑组织受损时产生的多种神经毒性物质,从而很好地减轻脑水肿、控制ICP、改善临床预后。脑池造瘘术有望部分取代DC,但目前多为基础及小样本的临床研究,论证强度不足,未来还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加以支持和论证。
2019 Vol. 59 (5): 88-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0KB] ( 214 )
92 谢春燕何朝珠洪伊荣殷映群
老龄化背景下“共享养老”模式研究进展
中国作为人口老龄化大国,面临诸多养老问题,在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的催化下,衍生了一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共享养老"。"共享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养老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共享养老"作为新模式,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存在着养老服务产业中不可回避的诸多问题,其发展与人民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对国内外"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继续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的参考。
2019 Vol. 59 (5): 92- [摘要] ( 62 ) [HTML 1KB] [PDF 0KB] ( 225 )
96 袁佳蕾陈钦开
人参皂甙Rg3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人参皂甙-Rg3(GS-Rg3)是其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从GS-Rg3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转移、肿瘤耐药及放化疗增敏的影响等多方面阐述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全面理解GS-Rg3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参考。
2019 Vol. 59 (5): 96- [摘要] ( 15 ) [HTML 1KB] [PDF 0KB] ( 195 )
99 杨轶涵廖旺娣
胃肠道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胃肠道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一种少见的浆细胞肿瘤。本文对胃肠道EMP的疾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概述,指出胃肠道EMP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通常为腹痛、肿块病变或器官特异性功能障碍,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或手术联合化疗,通过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根据病灶的大小、器官系统的影响、疾病的分期和随访的跟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可能对肠道EMP的预后最有利。
2019 Vol. 59 (5): 99-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0KB] ( 220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