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 58卷 4期
刊出日期:2018-08-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段娜郑少华每晓鹏
Toll样受体介导雷公藤甲素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介导雷公藤甲素(TW)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和SNL-DMSO组、SNL-TW组,每组6只。对SNL-DMSO组、SNL-TW组大鼠行脊神经结扎手术,建立神经病理性痛动物模型,检测不同干预措施对各组神经病理性痛行为学的影响,并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表达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对照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较低。SNL-DMSO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升高,SNL-TW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明显低于SNL-DMSO组。与对照组比较,SNL-DMSO组、SNL-TW组术后3d机械性痛阈均明显降低(P<0.05);与SNL-DMSO组比较,SNL-TW组术后3d机械性痛阈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内注射TW可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3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缓解脊神经结扎导致神经病理性痛的机械性痛觉过敏。
2018 Vol. 58 (4): 1- [摘要] ( 125 ) [HTML 1KB] [PDF 1139KB] ( 1216 )
5 向水黄进启郑勇黄宏灵蔡彦力姚元波李旭
SOCS3在风湿性心脏病大鼠CD4~+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风湿性心脏病大鼠脾脏CD4~+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灭活A组链球菌(GSA)诱导的大鼠风湿性心脏病模型,分离脾脏CD4~+T细胞;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A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组(B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PYrAd-rSOCS3转染组(C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PYrAd-GFP转染组(D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siRNA-SOCS3转染组(E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siRNA-control转染组(F组);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P/T-STAT3(仅检测蛋白)、T-bet、Gata3、RORγt和Foxp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7和TGF-β的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SOCS3、STAT3、P-STAT3、T-bet、RORγt、IFN-γ和IL-17表达上调(均P<0.05),而Gata3、Foxp3、IL-4和TGF-β表达下调(均P<0.05)。与B组比较,C组SOCS3表达进一步上调(P<0.01),而STAT3、P-STAT3、T-bet、RORγt、IFN-γ和IL-17表达下调(均P<0.05),同时Gata3、Foxp3、IL-4和TGF-β表达上调(均P<0.05)。与B组比较,E组SOCS3表达下调(P<0.01),STAT3、P-STAT3、T-bet、RORγt、IFN-γ和IL-17表达上调(均P<0.05),而Gata3、Foxp3、IL-4和TGF-β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 SOCS3通过抑制STAT3的磷酸化而抑制CD4~+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过度极化,在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中可能具有负向调节的作用。
2018 Vol. 58 (4): 5-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234KB] ( 1546 )
10 张倩唐镇
基于Oncomine数据库分析SLC16A1基因在口腔癌等头颈癌中的表达和预后
目的 研究SLC16A1基因在口腔癌等头颈癌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肿瘤预后分析。方法 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口腔癌等头颈癌中SLC16A1基因相关数据,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SLC16A1基因癌组织/正常组织表达量分析结果共有442个,在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99个,低表达30个。其中21个分析结果显示SLC16A1在头颈癌组织(包括6个口腔癌组织分析结果)中显著高表达,低表达的分析结果为0。通过Oncomine数据集生存分析表明,在头颈癌中SLC16A1的表达量与预后存在明显正相关,且SLC16A1表达量越高,总体生存越好。结论 SLC16A1基因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线索,为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2018 Vol. 58 (4): 10-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1547KB] ( 1464 )
15 赵海兰陈斌张玉萍吴延庆
慢性间断缺氧时sCD40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慢性间断缺氧(CIH)时重组可溶性人CD40L(sCD40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予以sCD40L孵育HCAEC,同时CIH刺激,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炎症因子。研究CIH时sCD40L对HCAEC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结果单纯外源性sCD40L刺激HCAEC上调转录因子(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P<0.05),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在CIH条件下,外源性sCD40L刺激HCAEC均上调HIF-1α、COX-2、NF-κB、ICAM-1蛋白的表达(P<0.05),细胞凋亡加重(P<0.05)。结论 在CIH条件下,外源性sCD40L刺激HCAEC促进炎症因子释放,细胞凋亡加重,从而可能加速HCAEC功能障碍。
2018 Vol. 58 (4): 15-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1355KB] ( 1203 )
19 胡云华肖祖克
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IGF-1对急性心肌梗死兔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兔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每组7只。对照组行假手术,实验1、2、3组建立AMI模型。建模成功后,实验1组注射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的IGF-1,实验2组注射未修饰的IGF-1,对照组和实验3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干预1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干预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2、3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实验3组比较,实验1、2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实验2组比较,实验1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IGF-1和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的IGF-1均能够显著降低AMI兔炎性因子的水平,但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的IGF-1效果更优。
2018 Vol. 58 (4): 19-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355KB] ( 752 )
22 蔡霞赖晓阳张美英
苯扎贝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苯扎贝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研究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5只雄性SD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5)和模型组(HF组,n=50)。HF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按30mg·kg-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将30只建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5)和苯扎贝特干预组(DMB组,n=15)。DMB组予苯扎贝特灌胃12周,NC组和DM组灌服相应容量的蒸馏水,药物干预前后对3组大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脂联素、TNF-α进行检测,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干预前:DM组、DMB组较NC组大鼠TG、TC、FPG、HOMA-IR、TNF-α显著升高,FINS、脂联素显著下降(P<0.05或P<0.01)。干预后:DMB组大鼠较干预前TG、TC、FPG、HOMA-IR、TNF-α显著下降,FINS、脂联素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DM组相比,TG、TC、FPG、HOMA-IR、TNF-α显著下降,FINS、脂联素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苯扎贝特具有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降低血清TNF-α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2018 Vol. 58 (4): 22-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197KB] ( 523 )
26 唐晓芳马元良宋莹许晶晶王欢欢姜琳蒋萍刘如赵雪燕高展高立建张茵宋雷陈珏乔树宾杨跃进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置入BP-DES 2年临床预后分析:单中心、大样本数据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与非DM的冠心病患者置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biodegradable polymer drug-eluting stent,BP-DES)的远期预后。方法 连续纳入阜外医院2013年1—12月1572例置入BP-DES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比较随访期间合并DM与未合并DM患者的远期预后。结果1572例患者中DM患者421例(DM组),非DM患者1151例(非DM组)。DM组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心梗病史、既往PCI/CABG病史)、其他合并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外周动脉疾病史)、使用相关药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以及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右冠脉和三支病变)的比例均高于非DM组(P<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DM组再发心肌梗死(心梗)的发生率高于非DM组(3.6%比1.5%,P=0.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以及出血和大出血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DM是置入BP-DES冠心病患者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32,95%CI:1.215~4.870,P=0.012)。多因素COX分析显示:DM并不是置入BP-DES冠心病患者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89,95%CI:0.984~4.833,P=0.056)。吸烟、多支病变、B2或C型病变是置入BP-DES冠心病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DM患者常伴随更多临床高危因素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置入BP-DES的DM患者再发心梗的发生率高于非DM患者。经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DM并不是置入BP-DES冠心病患者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传统的临床高危因素及复杂高危的冠脉病变则是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 Vol. 58 (4): 26-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0KB] ( 238 )
34 聂涛谢双龙吕昕赖琦戴闽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72例DLS患者(DLS组)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全脊柱侧位X线片),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 DLS组LL、TK、PI和SS分别为(46.760 0±0.721 2)°、(43.080 0±0.560 1)°、(52.850±1.026)°和(39.550±1.09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T、SVA分别为(24.880 0±0.596 8)°、(24.870 0±0.658 0)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在DLS患者中有明显的差异。LL、TK、SS、PI值可能与DLS有关系。
2018 Vol. 58 (4): 34- [摘要] ( 77 ) [HTML 1KB] [PDF 513KB] ( 829 )
38 梅彤徐小云刘荣芳舒宽勇
异黏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异黏蛋白(MTDH)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3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与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TDH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TDH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MTDH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MTDH蛋白的过表达与腺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及FIGO分期有关,而与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CA125无明显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结果分析提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TDH蛋白过表达总生存期明显差于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MTDH表达水平这5项因素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MTDH的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增殖、侵袭、局部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密切关系,提示MTDH可能是根治性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指标,可评价子宫内膜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2018 Vol. 58 (4): 38-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726KB] ( 721 )
44 易玲黄筱金陈玲琴杨青萍翟幽
阿司匹林辅助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辅助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UI)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93例因不明原因不孕行AIH的患者。根据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将患者分为A、B组,A组(n=44)于月经第3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mg·d-1直至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术后2周;B组(n=49),未服用阿司匹林。对2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类型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并比较2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2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型内膜所占比高于B组(95.5%比87.8%,P<0.05);A组RI低于B组[(0.75±0.11)比(0.92±0.03),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18.0%比10.2%,P<0.05)。结论 低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不明原因不孕患者IUI的临床妊娠率。
2018 Vol. 58 (4): 44-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158KB] ( 661 )
47 傅建军许国安周亚军徐靖邓武昌朱良炎殷波刘彬
不同切口封闭置管技术减少单孔胸腔镜术后切口漏气渗液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封闭置管技术在单孔胸腔镜手术后减少切口漏气、渗液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70例行单孔胸腔镜下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56例患者采用皮肤切口与肋间隙切口错位方法;观察2组57例患者采用胸腔引流管与操作肋间隙分离方法;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即引流管直接经切口肋间引出。比较3组的切口长度、疼痛程度、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渗液发生率与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拔管后切口漏气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3组在切口长度、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切口漏气发生率、切口渗液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观察1、2组显著增加(P<0.05);观察2组术后24h疼痛程度评分较其他2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经过改良切口封闭技术,在不增加额外损伤情况下,能有效减少单孔胸腔镜下手术后切口的漏气、渗液发生率。
2018 Vol. 58 (4): 47-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1260KB] ( 648 )
50 陈亚梅熊海云曾小明余明主谭公祥郑慧杰
经皮肾镜碎石与小切口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碎石(PCNL)与小切口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因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NL术29例(PCNL组),小切口切开取石术20例(切开取石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 PCNL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低于切开取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比100.0%,P=0.401),PCNL组手术时间低于切开取石组[(44.9±9.6)min比(58.4±9.0)min,P<0.001],术中估计出血量[(38.6±23.1)mL比(18.3±12.4)mL,P<0.001]及住院费用[(21 085±1719)元比(10 887±1189)元,P<0.001]高于切开取石组。但2组在住院时间,输血率及术后发热等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和小切口切开取石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清石率高,PCNL比小切口取石出血风险大,费用高,可根据患者意愿和自身条件选择。
2018 Vol. 58 (4): 50-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195KB] ( 556 )
53 胡吉王少平谢平
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足月单胎健康产妇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不同液体AHHD分为4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聚明胶肽组(P组)、琥珀酰明胶组(G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组(H组)。C组、P组、G组和H组分别于麻醉前30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聚明胶肽、4%琥珀酰明胶和6%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AHHD,输液速度为20mL·kg-1·h-1。分别于AHHD前(T0),AHHD后30min(T1)、1h(T2)和手术结束后2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血红细胞比容(Hc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指数和血沉)及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Fib)]。结果 与C组比较,P组、G组和H组T1—T3时Hb含量及Hct降低(P<0.05),T1—T2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指数、PLT和Fib降低,APTT延长(P<0.05),血浆黏度值、血沉及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P组和G组T1—T2时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指数及血沉升高(P<0.05),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聚明胶肽、4%琥珀酰明胶或6%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D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影响轻微,但可改善产妇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增加组织血液灌注,且6%羟乙基淀粉130/0.4相较其他液体对降低血液黏度时效更长。
2018 Vol. 58 (4): 53- [摘要] ( 37 ) [HTML 1KB] [PDF 231KB] ( 526 )
57 张卫平王婧玲陈莉袁文欣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腕管综合征患者84例,共100根正中神经,其中单侧病变68例,双侧病变16例。依据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正中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将100根正中神经分为轻度(n=42)、中度(n=34)和重度(n=24)3组。选择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1例,共42根正中神经(n=42)。对各组均行正中神经的常规二维超声及SWE检查,分别检查正中神经的腕部豌豆骨水平横截面积(CSAW)、弹性模量均值(WEmean)、腕横纹以上5cm处弹性模量均值(FEmean)及同一感兴趣区(ROI)内正中神经与指浅屈肌的弹性模量均值比(FRatio),比较轻度、中度、重度3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 轻度组正中神经的WEmean值及重度组的CSAW值和中度、重度2组WEmean、FEmean、FRatio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度、重度2组正中神经的WEmean、FEmean值及中度组FRatio值和重度CSAW值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重度组正中神经的CSAW值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CSAWAUC与WEmean、FRatio、FE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W诊断效能与WEmean、FRatio、FE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能够提供正中神经平均弹性模量值,定量正中神经的硬度,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8 Vol. 58 (4): 57-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1029KB] ( 609 )
60 钟荣德万志刚李芸青陈先震薛飞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以及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MVD治疗的16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7个月。166例患者术中发现血管压迫155例。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病死率为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5%,术后复发率为4.3%。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痛的主要病因是血管压迫,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安全可靠,可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早期首选治疗方法。
2018 Vol. 58 (4): 60-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180KB] ( 636 )
64 郭玲玲童波赖红琳涂红缨肖祖克余健民
6例外源性脂质肺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提高对外源性脂质肺炎(ELP)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6例ELP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经气管镜肺活检(TBLB)明确诊断。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2~79岁,平均(63.0±9.0)岁。均有基础疾病(肠梗阻4例,脑血管后遗症1例,鼻咽癌放疗后1例)。均有外源性石蜡油使用史。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4例肠梗阻后ELP患者有发热和严重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影像学主要表现(5/6)为多肺叶分布的渗出、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典型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大量的脂质空泡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确诊后5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好转或者稳定;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ELP临床少见,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误诊率高。需要详细的询问病史,尤其是误吸脂质史,组织病理学见到肺泡腔内大量的脂质空泡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早期诊断,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预后良好。
2018 Vol. 58 (4): 64-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963KB] ( 695 )
67 文江雄颜兴艳向天新刘洋朱滢胡大利余涛邬小萍
携带blaKPC-2基因耐药菌在我院流行传播现状及耐药分析
目的 研究携带blaKPC-2基因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流行传播现状,对其作流行病学分析,为遏制该类耐药菌株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流行传播提供相关研究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菌株进行菌株鉴定,提取菌株的DNA,采用PCR特异性扩增blaKPC-2基因,对阳性扩增产物作基因测序,将鉴定为blaKPC-2阳性的菌株作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实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对blaKPC-2阳性的菌株作碳青霉烯酶表型筛查;收集blaKPC-2阳性菌株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流行传播现状。结果 收集的568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中筛选出blaKPC-2阳性耐药菌株63株,总阳性率为11.09%;其中9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检测出blaKPC-2阳性菌株59株,阳性率为60.20%;18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blaKPC-2阳性菌株2株,阳性率为1.08%;72株大肠埃希菌中blaKPC-2阳性菌株2株,阳性率为2.78%;125株阴沟肠杆菌和87株铜绿假单胞菌未筛到blaKPC-2阳性菌株;所有blaKPC-2阳性的菌株mCIM实验均阳性;通过查询blaKPC-2阳性菌株标本的临床资料发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个临床科室均有blaKPC-2阳性耐药菌株流行分布,其中ICU科室是该类耐药菌株重点流行科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类耐药菌株对碳青霉烯类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喹诺酮类抗生素中的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表现高水平耐药,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多为中等水平耐药。结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带blaKPC-2基因的耐药菌株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在肺炎克雷伯菌中;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其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高度耐药,该类耐药菌株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泛分布,ICU科室是其流行传播的重点区域,应当引起重视,做好防控措施。
2018 Vol. 58 (4): 67- [摘要] ( 123 ) [HTML 1KB] [PDF 258KB] ( 537 )
72 饶裕莲刘婷刘益吴耀胡旺陈小龙唐寒梅傅燕艳黄鹏
南昌市湾里区某中学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报告
目的 分析南昌市湾里区某中学结核聚集性疫情的特点,为该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7年10月南昌市湾里区某中学的结核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疫情的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 该校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4例,其中首发病例为涂阳肺结核病例,3例二代病例为涂阴肺结核病例,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与首发病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从而形成本次结核聚集性疫情。结论 本次疫情由1名涂阳肺结核病例学生引起。加强对可疑病例的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对于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8 Vol. 58 (4): 72- [摘要] ( 96 ) [HTML 1KB] [PDF 148KB] ( 565 )
75 曾令鹏周林华余韬张焜和
原发性胃结核3例并文献复习
<正>在世界范围内,估计有860万结核患者,仅在2012年造成130万人死亡[1]。肺外结核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占结核患者的15%~20%[2]。胃结核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不常见,其发病率尚无明确的报道[3],通常与肺结核或免疫缺陷状态相关[4]。胃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被误诊。笔者遇到原发性胃结核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6岁,患者因上腹胀痛5d于2011年
2018 Vol. 58 (4): 75-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157KB] ( 607 )
77 于洋何佳珂熊爱珍夏春华
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
香豆素类抗凝药——华法林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但由于该药治疗窗狭窄,用药剂量和疗效个体差异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个体化给药。文章就导致华法林临床维持剂量变异的CYP2C9、VKORC1、GGCX、CYP4F2以及ApoE基因多态性作一综述,通过对基因频率以及维持剂量的分析、总结,以期为华法林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2018 Vol. 58 (4): 77- [摘要] ( 58 ) [HTML 1KB] [PDF 205KB] ( 587 )
81 詹沾姜珊珊刘洋刘傲然罗志军应颖
阿司匹林调控肿瘤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自噬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文章主要就阿司匹林通过AMPK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深入理解阿司匹林的防癌抗癌机制提供参考。
2018 Vol. 58 (4): 81- [摘要] ( 93 ) [HTML 1KB] [PDF 0KB] ( 239 )
85 王曼吴伟谢亮吴兰香桂贤卫
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卒中导致的心境障碍,是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PSD显著增加卒中后的残疾率和病死率,尽早识别和治疗PSD对于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PSD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因机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PS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文章简述了PSD的识别、危险因素、病因机制及治疗现状。认为不同致病因素在PSD的某些症状中可能发挥更显著的作用,而且其影响可能在卒中后的不同时间而有所差异。未来的研究应该尝试探索PSD特定症状的机制进而带来PSD特异性靶向治疗。
2018 Vol. 58 (4): 85-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238KB] ( 742 )
90 帅霞杨玉
GH-IGF-1轴基因与特发性矮小相关性研究进展
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导致身材矮小疾病的总称,排除了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系统性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营养性疾病、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心理情感障碍等导致的矮身材。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axis,GH-IGF-1轴)是调节儿童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轴,GH-IGF-1轴中GHR基因、IGFs基因、STAT5b基因、软骨生长板相关基因等的异常表达均可能与特发性矮小发病机制紧密相关。
2018 Vol. 58 (4): 90- [摘要] ( 153 ) [HTML 1KB] [PDF 238KB] ( 971 )
95 刘玉莹张芳林
TET1蛋白去甲基化作用及其对肿瘤影响的研究进展
TET(ten 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蛋白是DNA甲基化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包括TET1、TET2和TET3,属于α-酮戊二酸(α-KG)和Fe2+依赖的双加氧酶。TET蛋白能将5-甲基胞嘧啶(5mC)氧化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是TET蛋白发挥去甲基化作用的基础。TET蛋白对胚胎发育、生殖细胞形成及骨髓造血等具有重要作用。TET1蛋白在癌细胞和癌组织中的含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提示TET1蛋白的DNA去甲基化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文章综述TET1蛋白发挥去甲基化作用的机制及其在肝癌、胃癌和结肠癌等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肿瘤的预后和治疗作参考。
2018 Vol. 58 (4): 95-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245KB] ( 1009 )
99 冯鹏程吴建兵
MLLT3/AF9基因研究进展
MLLT3/AF9基因属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家族成员,从含有t(9,11)(p22;q23)易位的人白血病中得到。其通过识别组蛋白H3K9(组氨酸3赖氨酸9)乙酰化修饰,募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DOT1L催化H3K79甲基化的共沉积和基因活化,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MLLT3/AF9基因能够引起全基因组转录表达的异常,从而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并且在机体的成长和发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MLLT3/AF9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及其与细胞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8 Vol. 58 (4): 99- [摘要] ( 128 ) [HTML 1KB] [PDF 209KB] ( 1205 )
103 朱泽民谢智钦陈迅王桃丽李弘夏唐才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合并双侧卵巢畸胎瘤1例报告
<正>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P)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卵巢畸胎瘤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其中双侧生长约占8%~15%[1]。目前,尚未见SPTP合并双侧卵巢畸胎瘤的报道,同时经腹腔镜手术切除SPTP和双侧卵巢畸胎瘤的病例也未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
2018 Vol. 58 (4): 103-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1173KB] ( 565 )
105 何敏刘志强刘艳龙朱晓钢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致死性脑出血1例报告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及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膜性肾病综合征是其常见病理类型,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常为高凝状态,极易发生栓塞并发症[2]。肾病综合征尤其是膜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脑出血者实属罕见。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1例因肾病综合征合并脑出血,最终致死的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双下肢浮肿10余年,加重3
2018 Vol. 58 (4): 105-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104KB] ( 585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