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 53卷 03期
刊出日期:2013-03-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曾慧红;傅爱香;庄德葆;周丽萍;刘志刚;朱清仙;
食物过敏对大鼠小肠形态学及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卵蛋白经口致敏的大鼠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形态学及肠道黏膜内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变化的情况。方法将27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17只)和对照组(10只)。对照组大鼠以无菌PBS液灌胃。实验组大鼠以卵蛋白灌胃,建立肠道食物过敏的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食物过敏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病理学变化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体视学方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黏膜CD4+、CD8+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均可见肠绒毛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肿胀、脱落现象,固有层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绒毛均变短、萎缩(P<0.05或P<0.01);十二指肠、空肠肠腺均增长(P<0.05或P<0.01)。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黏膜固有层CD4+T淋巴细胞数密度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黏膜固有层、上皮内CD8+T淋巴细胞数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黏膜固有层CD20+B淋巴细胞数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卵蛋白致敏大鼠小肠肠黏膜损伤明显,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变化导致肠黏膜局部免疫失调,在食物过敏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3 Vol. 53 (03): 1- [摘要] ( 426 ) [HTML KB] [PDF 0KB] ( 35 )
5 余乐涵;万慧芳;朱伟锋;涂硕;李华;胡炜华;曾昭建;万福生;
牛磺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GRP78、Caspase-1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Tau)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及心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胱天蛋白酶(Caspases)-1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Tau保护1组(Tau 1组)、Tau保护2组(Tau 2组)、Tau保护3组(Tau 3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h,随后再灌注24h以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Tau 1组、Tau 2组、Tau 3组分别在结扎冠状动脉前1h腹腔注射Tau 100、200、300mg·kg-1,余操作同I/R组;Sham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cTnT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心肌细胞GRP78、Caspase-12基因表达,荧光分析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血浆cTnT、心肌组织中GRP78、Caspase-12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活性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I/R组比较,Tau 1组、Tau 2组、Tau 3组大鼠血浆cTnT水平、心肌组织中GRP78mRNA、Caspase-12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活性均呈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Tau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Tau能下调缺血-再灌注心肌中GRP78和Caspase-12过表达。
2013 Vol. 53 (03): 5- [摘要] ( 420 ) [HTML KB] [PDF 0KB] ( 22 )
11 郑马亮;詹丽英;李志晋;徐红燕;叶晶珠;
miR-9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miR-9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agMan MGB探针法定量分析101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93的表达;利用反义技术降低结肠癌细胞SW480和LoVo的miR-93的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在101例结肠癌组织中,53.47%(54/101)的结肠癌组织miR-93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反义miR-93转染结肠癌细胞SW480和LoVo后,miR-93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主要停滞在G0/G1期,早期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miR-9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降低其表达能明显抑制SW480和LoVo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早期凋亡。
2013 Vol. 53 (03): 11- [摘要] ( 363 ) [HTML KB] [PDF 0KB] ( 18 )
16 江燕;虞国芬;张艳;费冬;徐婧;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临产前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ICP患者为ICP组(20例),同期因骨盆、胎位、社会因素等原因临产前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20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地高辛标记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胎盘组织中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及绒毛间质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CP组胎盘组织中各细胞的凋亡率指数、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P胎盘组织存在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多的改变,ICP胎盘功能减退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细胞凋亡在ICP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3 Vol. 53 (03): 16- [摘要] ( 334 ) [HTML KB] [PDF 0KB] ( 16 )
19 王园园;周艳;邹淑惠;刘金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基因组中基本核心启动子基因变异状况。方法收集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HBV DNA,PCR法扩增HBV BCP区基因,PCR产物测序并分析核苷酸序列中的变异位点。结果 12例成功提取DNA,其中2例标本因PCR产物太弱,无法满足测序要求,其他10例测序标本均属于B型,与参考序列AF100309同源性最高;发现HBV BCP共有5个变异点,分别为T1753C、A1762T、G1764A、G1752A和A1775C。结论 HBV BCP变异可能影响HBV前C基因组mRNA转录,是HBV持续感染和肝病变进展的原因之一。
2013 Vol. 53 (03): 19- [摘要] ( 373 ) [HTML KB] [PDF 0KB] ( 19 )
22 邹绣;应颖;胡雪飞;赵旻;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VVC)致病菌的菌种及其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收集623株分离自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采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和Vitek2YST鉴定条进行菌种鉴定,依据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研究推荐的《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第二版》(CLSIM27-A2)的方案测定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并分析62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结果在623株临床分离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其他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为425(68.2%)、123(19.7%)、45(7.2%)、22(3.5%)和8(1.3%)株。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77.7%、70.4%和40.3%。623例患者中20~39岁患者占总数的80.2%。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导致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较低,尤其是伊曲康唑。VVC主要见于育龄妇女。
2013 Vol. 53 (03): 22- [摘要] ( 287 ) [HTML KB] [PDF 0KB] ( 19 )
25 周斌;杨玉;周红平;杨利;谢理玲;
特发性矮小患者SHOX基因突变及人体测量学特征的分析
 目的分析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患者的人体测量学特征及SHOX基因的突变。方法对70例特发性矮小患者进行身高、指距、坐高的测量及骨龄评分:对骨龄延迟时间与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DS,Ht SDS)、四肢长/坐高比值与靶身高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选取下肢长/坐高比值较低患者40例,提取DNA,对其SHOX基因的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ISS患儿骨龄延迟与HtSDS呈正相关(r=0.427,P=0.000),下肢长度/坐高比值与靶身高呈正相关(r=0.251,P=0.039),提示ISS患儿可能存在下肢骨生长潜能的减低。下肢长/身高比值较低的40例患者中未发现SHOX基因突变。结论特发性矮小患者可能存在下肢骨生长潜能的减低。SHOX基因突变可能不是江西地区ISS患儿下肢骨生长潜能减低的遗传学因素之一。
2013 Vol. 53 (03): 25- [摘要] ( 385 ) [HTML KB] [PDF 0KB] ( 28 )
29 傅平;周凯;洪华章;王俊;袁喜红;李坚;
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方案和传统方案治疗老年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FT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对比2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FTS组中胃癌、结直肠癌患者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例数并没有增加(P>0.05)。结论 FTS理念在老年胃肠道肿瘤围术期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2013 Vol. 53 (03): 29- [摘要] ( 319 ) [HTML KB] [PDF 0KB] ( 33 )
32 张太阳;熊燕;李勇峰;李淑兵;张玮;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的优选试验
 目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仪观察分析临床常用的4种降糖方案的血糖波动情况、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格列美脲和三餐阿卡波糖组)30例、B组(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组)30例、C组(诺和灵30R早晚皮下注射组)30例、D组(甘精胰岛素和三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组)30例,均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血糖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较D组明显增加(P<0.01);B组的餐后时段血糖、低血糖时间比率控制显著优于A组(P<0.05);C组的平均空腹血糖值、平均中餐后血糖、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显著高于A、B、D各组(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由B、A、D、C组依次升高,C组低血糖时间比率最高,与A、B、D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较准确地监测血糖和评价血糖漂移等波动指标,并评估降糖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HbA1C达标、血糖波动较小的治疗方案应被优先选择。选择一种适宜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降糖方案的同时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是目前较理想的糖尿病治疗途径。
2013 Vol. 53 (03): 32- [摘要] ( 311 ) [HTML KB] [PDF 0KB] ( 27 )
36 戴志刚;武霞;王涛;武文元;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胆红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性质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65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回声强度、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径,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及完全闭塞组。同时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重及完全闭塞组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分别为:(11.735±2.275)、(14.860±3.677)μmol.L-1,(9.063±2.174)、(10.744±2.493)μmol.L-1,(7.772±1.823)、(8.417±3.018)μmol.L-1,(4.445±2.060)、(5.055±2.426)μmol.L-1。颈动脉狭窄越严重,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值就越小,且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26、-0.759,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血清胆红素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3 Vol. 53 (03): 36- [摘要] ( 369 ) [HTML KB] [PDF 0KB] ( 11 )
39 张喜婷;胡玲;王宁;陆君;江芳芳;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指标及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214例,根据肝脏B超结果分为NAFLD组(合并NAFLD,n=116)和非NAFLD组(未合并NAFLD,n=98),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NAFLD组较非NAFLD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三酰甘油(TG)、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增高(P<0.05或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BP、TG、GGT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NAFLD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或P<0.01)。结论合并NAFLD的T2DM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表现及肝酶升高,且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
2013 Vol. 53 (03): 39- [摘要] ( 313 ) [HTML KB] [PDF 0KB] ( 28 )
42 徐建军;丁建民;濮亚斌;
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局部切除的远期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进展期直肠癌经新辅助治疗后行局部切除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7例行局部切除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复发及生存资料。结果经新辅助治疗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48%,总复发率为38%。局部切除术后创面出血3例和直肠周围感染2例,无手术相关死亡。复发与新辅助治疗前的分期无关,而与新辅助治疗后的分期(ypT)有关。新辅助治疗后无复发组的ypT0和ypT1的患者比例(79.3%)较复发组高(38.9%),ypT0及ypT1患者实施局部切除的5年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DFS显著优于ypT2及ypT3患者。复发患者中,局部复发8例,远处复发7例,混合复发3例。66.7%(12/18例)的患者复发出现在2年以后。结论对于进展期直肠癌,术后复发与新辅助治疗后的肿瘤的退缩程度、淋巴管与微血管累及相关,与新辅助治疗前分期、CEA水平及分化程度无关。术后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期与新辅助治疗后分期有关。新辅助治疗后,复发的时限较未行新辅助治疗患者长,必须加强术后的随访,延长随访时间。
2013 Vol. 53 (03): 42- [摘要] ( 340 ) [HTML KB] [PDF 0KB] ( 5 )
47 谢玮;王美珍;李玲辉;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内皮素-1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左心室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冠心病左心衰竭患者(试验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试验组患者随访12~2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血浆BNP、ET-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浆BNP、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LVEF值显著降低,LVEDD值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血浆ET-1水平及LVEDD呈正相关(r=0.627、0.601,均P<0.01),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32,P<0.01),血浆ET-1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0.415、-0.437,均P<0.05)。31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19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结论血浆BNP、ET-1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血浆BNP水平对再发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作用。
2013 Vol. 53 (03): 47- [摘要] ( 362 ) [HTML KB] [PDF 0KB] ( 24 )
51 万秋清;袁爱群;柯江维;
乌司他丁治疗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42例外伤后8h入院、昏迷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于入院第1-7天将乌司他丁(1万U.kg-1·d-1)加入生理盐水30mL缓慢静脉滴注,1~2次·d-1。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7d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管内皮素(ET)含量,观察2组患儿的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浆ET、S-100B蛋白、NSE值均比正常值明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2组患儿血清ET、S-100B蛋白、NSE水平均有下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7d观察组ET、S-100B蛋白、NSE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消化道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ET、S-100B蛋白、NSE的水平,减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2013 Vol. 53 (03): 51- [摘要] ( 334 ) [HTML KB] [PDF 0KB] ( 52 )
55 杨小燕;李云;李妙玲;刘摩;程海波;杨志华;
MOTOmed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MOTOmed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致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OTOmed康复训练仪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FMA(上、下肢)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OTOmed康复训练仪治疗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更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提高。
2013 Vol. 53 (03): 55- [摘要] ( 490 ) [HTML KB] [PDF 0KB] ( 29 )
58 李汉林;谷晋;周琼;钞雪林;
斜视儿童手术前后心理状况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对斜视儿童术前和术后所做量表的对比,发现斜视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手术对斜视儿童心理状况改善的作用。方法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2012年1-6月手术治疗的83例斜视儿童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儿童EPQ量表测试结果显示,斜视患儿术后情绪稳定性、掩饰得分低于术前(P<0.05),精神质、内外向性得分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患儿手术前后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在行为、智力、躯体、合群及幸福因子及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术前较术后低(P<0.01);斜视患儿手术前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视给儿童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斜视儿童普遍存在个性缺陷、自我意识低和社会适应能力差。手术可有效改善斜视儿童的心理状况。
2013 Vol. 53 (03): 58- [摘要] ( 320 ) [HTML KB] [PDF 0KB] ( 16 )
60 陶云龙; 姚建国;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深圳玛西普公司生产的GMBS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体部伽玛刀)治疗51例SVCS患者,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6个月,除3例失访,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35例,占68%,中位缓解时间为14.3个月;影像学变化:肿块消失(CR)达16例,肿块缩小(PR)达32例,CR+PR为100%。治疗后随访时间1~31个月(随访至死亡),其中治疗后生存时间最长者为25个月,死亡者中无一例重新出现颜面浮肿。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VCS疗效满意,且治疗时间短,缓解时间长,复发率低。
2013 Vol. 53 (03): 60- [摘要] ( 309 ) [HTML KB] [PDF 0KB] ( 16 )
62 何飞; 梁昌达;
重型及中间型儿童血友病116例临床分析
<正>血友病是凝血因子Ⅷ/Ⅸ缺乏或合成障碍的性联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按缺乏因子的不同主要分为血友病甲(Ⅷ)及血友病乙(Ⅸ),我国血友病患病率为2.73/10万人口[1]。血友病患者80%的出血集中在关节[2],并发症常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致残。颅内出血(ICH)是血友病最严重的出血之一,可危及生命[3]。
2013 Vol. 53 (03): 62- [摘要] ( 257 ) [HTML KB] [PDF 0KB] ( 20 )
64 张昕昕;肖小军;付爱香;马莉;朱清仙;刘志刚;
深圳市春秋季气传花粉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深圳市春秋季主要气传花粉的分布特点及飘散规律,为花粉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及城市绿化品种的选择提供资料。方法应用Burkard采样器于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对深圳市气传花粉浓度进行检测,并应用SAS9.13统计学软件对花粉浓度与气象变量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07年深圳市春季花粉季节始于2月19日,止于4月21日;秋季花粉季节自9月15日开始,至12月9日结束。2)春季花期以木本花粉为主,主要为松科,其构成比为23.1%;秋季花粉主要是草本科花粉,以禾本科为主,其所占比例为33.9%。3)春季花粉浓度要明显高于秋季,春秋季平均花粉浓度分别为16.06粒·m-3·d-1和5.82粒·m-3·d-1。4)春季花期日花粉浓度最高出现在3月5日,浓度为141.25粒·m-3·d-1;秋季花期日花粉浓度在11月20日达最高,数值为37.71粒·m-3·d-1。5)春季花期间,日花粉浓度大于15.00粒·m-3的天数为15d;秋季花期时,日花粉浓度大于15.00粒·m-3的天数为5d。6)相对湿度和气压是造成全年花粉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力,其中相对湿度与花粉浓度呈负相关,气压与花粉浓度呈正相关;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春季花期花粉浓度的主要气象因子,花粉浓度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气压及极大风速则是使秋季花期花粉浓度波动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花粉浓度与他们均呈正相关。结论深圳市春季花粉季节气传花粉浓度明显高于秋季气传花粉浓度,春季花期时较高浓度花粉持续时间也长于秋季。
2013 Vol. 53 (03): 64- [摘要] ( 277 ) [HTML KB] [PDF 0KB] ( 27 )
68 何剑;
云南省某县内科医师对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治认知调查
 目的评估云南省某县临床医师对呼吸道常见病诊断与治疗的认知水平。方法对六家县级及县级以下医院77名基层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认知状况。结果对CAP:71.43%的医师能够正确回答出CAP最常见的病原体;正确了解常用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和诊疗指南者分别占27.27%和25.97%;接受过相关继续教育者占22.08%。对慢性咳嗽:正确了解常见病因和病程者分别占9.09%、24.68%;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高达84.42%;所有医师均不了解诊疗指南,也未接受过相关继续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无一人具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知识;所有医师均不了解诊疗指南;仅有10.39%的医师接受过相关继续教育。对COPD:在诊治过程中检查或建议检查肺功能的医师仅占12.99%;仅10.39%的医师知晓肺功能检查的常用判读指标;无一人了解COPD严重程度分级和诊疗指南;仅10.39%的医师接受过相关继续教育。结论基层临床医师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认知度严重不足,继续教育水平低下,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应尽快加强和落实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体系。
2013 Vol. 53 (03): 68- [摘要] ( 299 ) [HTML KB] [PDF 0KB] ( 22 )
72 周林;杨慧;艾有生;周丽;傅颖珺;
中药单体抗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TNF-α是炎症反应中最常见的一个炎症因子,它不仅可以激活放大炎症反应,还可以诱导细胞的凋亡。其诱导的炎症反应与现代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关,对于这些疾病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治愈的方法,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众多学者通过研究中药抗炎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多数中药单体是通过抑制TNF-α诱导的炎症反应来发挥其抗炎作用,其主要途径是影响NF-κB和AP-1转录因子的转录。
2013 Vol. 53 (03): 72- [摘要] ( 295 ) [HTML KB] [PDF 0KB] ( 53 )
76 黄齐香; 刘淮;
microRNA与胎盘的相关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s)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在调控基因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分化、发育和逆境应答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胎盘作为母-胎之间的一个交换器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miRNAs在胎盘中广泛及特异性表达,维持胎盘功能,以便适应胎盘发生的各种病理变化,从而维持胚胎的正常发育。在此就胎盘中miRNAs表达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简短综述。
2013 Vol. 53 (03): 76- [摘要] ( 306 ) [HTML KB] [PDF 0KB] ( 18 )
79 易蓉; 刘曾旭;
核转录因子-κB与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关系的研究进展
 <正>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NF-κB)广泛存在于细胞中,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NF-κB能与多种细胞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中的κB序列位点特异结合,上调转录活性,在周围神经损伤和轴突再生中起重要作用[1]。
2013 Vol. 53 (03): 79- [摘要] ( 288 ) [HTML KB] [PDF 0KB] ( 34 )
82 潘锋钢; 刘曾旭;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正>周围神经损伤较为常见,且其修复和再生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是神经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周围神经损伤将导致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其病因包括闭合性损伤(如关节脱位或骨折后牵拉、压迫神经等引起)和开放性损伤(如锐器伤致神经断裂等引起)。
2013 Vol. 53 (03): 82- [摘要] ( 243 ) [HTML KB] [PDF 0KB] ( 7 )
84 娄俊; 黄欧平;
产后性功能障碍流行病学和相关发病因素研究
<正>健康的性功能是妇女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1]。1998年美国泌尿系疾患基金会就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提出了定义,它是指女性个体不能参与其所期望的性行为,同时造成女性身心窘迫、不适的疾病,主要表现在六方面:性欲减退、性满意度减少、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阴道痉挛[2]。
2013 Vol. 53 (03): 84- [摘要] ( 291 ) [HTML KB] [PDF 0KB] ( 29 )
89 刘娟; 邬小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生物学作用及研究进展
 <正>1973年,Goodwin等[1]在牛胸腺中提取鉴定了一种含量丰富的非组蛋白核蛋白,该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0 000左右,富含电荷,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迁移率快,故命名为高迁移率族蛋白(HMG)。
2013 Vol. 53 (03): 89- [摘要] ( 269 ) [HTML KB] [PDF 0KB] ( 28 )
93 占敏艳; 周琼;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研究进展
 <正>近年来,随着眼底病学的发展及检查方法的提高,视网膜脱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发病率为14.4/10万[1],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上,液化的玻璃体经视网膜裂孔进入神经上皮视网膜下,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
2013 Vol. 53 (03): 93- [摘要] ( 433 ) [HTML KB] [PDF 0KB] ( 19 )
96 赵辉; 刘伟;
NES1基因的研究进展
 <正>NES1基因(normal epithelial cell specific-1)即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基因,又称作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0(kallilkrein10,KLK10),属于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成员,是1996年Liu等[1]用差异杂交法从正常乳腺细胞株76N及经放射照射变异细胞株76R-30中分离出的新基因。
2013 Vol. 53 (03): 96- [摘要] ( 279 ) [HTML KB] [PDF 0KB] ( 37 )
99 徐丹;王薇;韩兵;乔洁;宋怀东;李路;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及其家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家系MEN1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N1患者及其7名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先证者(MEN1患者)及其大伯、父亲、大哥、妹妹、侄子、大女儿、小女儿的外周抗凝血5mL,采用标准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测序分析技术检测MEN1基因的9个外显子。结果先证者(MEN1患者)及其父亲、大哥均为MEN1患者,大女儿、侄子均为MEN1基因突变携带者,大伯、妹妹及小女儿MEN1基因检测均未见异常。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正常人的终止密码子为TGC,而MEN1患者位于第10号外显子上第1 227位的核苷酸发生了C>A的杂合突变,终止密码子TGA提前出现,menin蛋白截短,MEN1基因突变。结论 MEN1基因检测不仅对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患者亲属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13 Vol. 53 (03): 99- [摘要] ( 539 ) [HTML KB] [PDF 0KB] ( 16 )
103 谭公祥;熊海云;余明主;陈亚梅;曾小明;
妊娠期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临床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分析1例妊娠期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结合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该患者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诊断明确,给予输血、止血等保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分娩后1年行右肾错构瘤剜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右肾错构瘤。结论妊娠期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风险加大,在孕期必须进行严密监测,治疗要在保证母子安全的前提下个体化考虑,当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2013 Vol. 53 (03): 103- [摘要] ( 163 ) [HTML KB] [PDF 0KB] ( 14 )
105 李莉;李岚;章高平;吴爱民;何美娟;丁山;陈强;
以球形肺炎为首发表现的支原体肺炎1例
 <正>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1],是学龄儿童常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缺乏足够的特征性,多数学者报道的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间质浸润、段或叶实变以及斑片或扇形浸润[2-3],但以球形肺炎为首发表现的支原体肺炎未见有报道,笔者将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影像学以球形肺炎为首发表现的支原体肺炎报告如下。
2013 Vol. 53 (03): 105- [摘要] ( 297 ) [HTML KB] [PDF 0KB] ( 33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