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 65卷 4期
刊出日期:2025-08-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王龙 赵宁 欧阳秀芳 刘芬 陶文强
LncRNA-4344通过抑制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减轻肾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4344(LncRNA-4344)在肾缺血再灌注(R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RIR致ALI大鼠模型及体外培养细胞模型,采用铁抑素-1(Fer-1)、柠檬酸铁铵(FAC)预处理,检测铁死亡相关分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脂酰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4(ACSL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取体外细胞模型中肺泡上皮细胞RLE-6TN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铁死亡相关LncRNA并进行富集分析。构建LncRNA-4344过表达的RLE-6TN细胞并培养,检测体外细胞模型GPx4、PTGS2、ACSL4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在RIR致ALI大鼠体内、体外培养细胞模型中发现,GPx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PTGS2和ACSL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上述改变均被Fer-1预处理所逆转、被FAC预处理所加重。在体外细胞模型中LncRNA-4344表达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LncRNA-4344可显著上调GPx4 mRNA水平,下调PTGS2和ACSL4 mRNA水平(P<0.05)。结论 铁死亡是RIR致ALI的重要病理反应,LncRNA-4344可以抑制其肺泡上皮细胞的铁死亡。
2025 Vol. 65 (4): 1-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0KB] ( 64 )
8 谢步善张玉莲罗威周苗苗何星星
苦参碱通过p53/AMPK/ULK1-WIPI1信号通路调控肝癌HepG2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苦参碱通过p53/AMPK/ULK1-WIPI1信号通路调控肝癌HepG2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苦参碱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构建体外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HepG2细胞自噬、凋亡以及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免疫共沉淀观察蛋白相互作用。结果 沉默p53增强细胞自噬标记蛋白LC3Ⅱ的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5),苦参碱作用后,LC3Ⅱ的表达、细胞增殖明显增加,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过表达p53抑制LC3Ⅱ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同时降低细胞侵袭能力(P<0.05),苦参碱作用后,LC3Ⅱ的表达、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苦参碱上调细胞凋亡分子PARP及自噬蛋白WIPI1、ULK1、Beclin-1的表达;过表达p53增强PARP、Beclin-1的表达,苦参碱作用后,PARP、Beclin-1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过表达p53抑制ULK1的表达(P<0.05),而Atg5、WIPI1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苦参碱作用后,ULK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Atg5、WIPI1的表达仍无明显改变(P>0.05)。信号通路分析显示,过表达p53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AMPK与WIPI1,ULK1与WIPI1存在直接的蛋白相互作用。结论 p53与苦参碱协同作用可显著影响肝癌细胞的自噬活性、增殖能力及凋亡进程,苦参碱通过p53/AMPK/ULK1-WIPI1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自噬。
2025 Vol. 65 (4): 8-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0KB] ( 66 )
14 史青峰 朱亚丽 周伯宣 俞快 曹玮 熊海蔚 吴紫云 吴佳慧 蔡祥凯 李映良
胞葬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模型的构建
目的 探讨胞葬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预后价值,构建基于胞葬相关基因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从TCGA数据库获取371个肿瘤及50个正常样本RNA测序与临床数据,经DESeq2筛选差异基因;通过ClusterProfiler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差异胞葬基因,单因素Cox回归识别预后相关基因,ggplot2分析其在HCC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基于Lasso回归构建风险模型,以中位风险评分分组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ROC评估模型准确性;通过单多因素COX回归结合临床特征与风险评分,用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1、3、5年生存率,校准曲线验证可靠性。结果 筛选出2898个差异基因(2452个上调、446个下调)。GO/KEGG分析显示,上调基因富集于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生物发生、细胞周期调控等,下调基因涉及小分子分解代谢、脂肪酸代谢等。进一步筛选出20个差异表达胞葬基因,单因素Cox回归确定14个预后相关基因,其中9个在HCC中显著升高、5个显著下降(P<0.001)。Lasso分析构建含8个核心基因的风险模型(1、3、5年实际总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43、0.694、0.715,P<0.05),结合T/M分期和风险评分构建列线图(1、3、5年预期总生存率的AUC为0.730、0.706、0.730,P<0.05),校准曲线显示预测与实际的生存率一致性较好。结论 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的8个胞葬核心基因与HCC预后相关,构建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025 Vol. 65 (4): 14-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58 )
22 张嘉伊 傅靖雯 周玉良 姚文亮
补肾强精颗粒通过线粒体自噬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补肾强精颗粒(BQG)通过Pink 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弱精子症(AZS)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D组)、补肾强精颗粒低剂量组(BQG-LD组)、补肾强精颗粒高剂量组(BQG-HD组)和左卡尼汀口服液阳性对照组(LC组),每组8只。MD组、BQG-LD组、BQG-HD组、LC组大鼠给予雷公藤甲素(TP)制作AZS模型。BQG-LD组、BQG-HD组大鼠分别给予0.27 、0.54 g·mL-1 BQG灌胃,LC组大鼠给予3.12 mL·kg-1左卡尼汀灌胃,治疗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和线粒体自噬的超微结构改变;应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qPCR检测Pink 1、Parkin、Beclin 1、LC 3-Ⅱ/LC 3-Ⅰ、P6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标记Pink 1、Parkin、TOMM 20和MDC定位。结果与MD组相比,BQG-LD组、BQG-HD组、LC组大鼠的精子质量、血清睾酮、线粒体膜电位水平、SOD和CA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OS和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INK 1、Parkin、Beclinc、LC 3-II/LC 3-I和P62等自噬相关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ink 1、Parkin、TOMM20、MDC的免疫荧光标记显著减少(P<0.05),睾丸组织的病理结构及超微结构均得到改善。结论 BQG能有效改善AZS,并通过下调Pink 1、Parkin、Beclin 1、LC 3-Ⅱ/LC 3-Ⅰ和P62的表达水平,促进自噬通量,从而减轻睾丸线粒体过度自噬。
2025 Vol. 65 (4): 22-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0KB] ( 64 )
32 鲍剑峰 彭兴国 刘建杭 胡锦成 杨劲忠 曹太见
胸椎管内占位致瘫患者预后与血清NFL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比较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在胸椎管内占位致瘫患者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探讨NLF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并评价血清NFL水平在胸椎管内占位致瘫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48例胸椎管内占位致瘫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分为ASIA-A组20例、ASIA-B组18例、ASIA-C组10例,同时选取16例健康体检人群(ASIA-E组)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血清NFL水平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FL水平与OD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4组血清NF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SIA-A组>ASIA-B组>ASIA-C组>ASIA-E组。与术前相比,胸椎管内占位致瘫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血清NFL水平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血清NFL水平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NFL水平与ODI评分呈正相关(r=0.593,P<0.001)。结论 胸椎管内占位致瘫患者血清NFL水平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其中ASIA-A级患者血清NFL水平最高。胸椎管内占位致瘫患者预后ODI评分与血清NF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2025 Vol. 65 (4): 32-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57 )
37 刘旻刘诗文
姜黄素对敌草快中毒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CM)对敌草快(DQ)中毒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DQ中毒组(DQ组)、CM对照组(CM组)、DQ+CM治疗组(DQ+CM组),每组9只。DQ组和DQ+CM组以DQ灌胃(115 mg·kg-1)构建DQ中毒大鼠模型,NS组及CM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30 min,CM组、DQ+CM组腹腔内注射CM(5 mg·kg-1),NS组、DQ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7 d。随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NS组较DQ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肾小球肿胀率增加45.2%,P<0.01)。NS组和DQ组SOD分别为(27.16±1.538)、(31.14±0.272)U·mg-1 prot), CAT分别为(3.32±0.052)、(3.69±0.065)U·mg-1 prot),MDA分别为(1.453±0.021)、(1.14±0.158)nmol·mg-1 pro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Q+CM组和DQ组SOD分别为(30.83±1.173)、(27.16±1.538)U·mg-1 prot,CAT分别为(3.735±0.156)、(3.32±0.052)U·mg-1 prot),MDA分别为(0.803±0.037)、(1.453±0.021)nmol·mg-1 pro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M可以通过上调SOD、CAT及抑制MDA减轻大鼠DQ中毒所致的肾脏氧化应激损伤。
2025 Vol. 65 (4): 37-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60 )
41 李杏 武亚娜 张学敏 刘静 李红 耿金平 厉慧茹
NR2E3调控NLRP3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究核受体亚家族2E组成员3(NR2E3)调控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小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R组及DR+过表达NR2E3组,每组10只;DR组、DR+过表达NR2E3组小鼠建立DR模型,DR+过表达NR2E3组小鼠给予眼部注射NR2E3慢病毒。采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介素-18(IL-18)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R2E3表达,PAS染色检测脱细胞毛细血管和周细胞损失数量,眼底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检测视网膜血管渗透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组织NLRP3、含半胱天冬酶招募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R组小鼠FPG、TC、TG水平显著增加(P<0.05),视网膜组织中NR2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视网膜脱细胞毛细血管和周细胞损失数量显著增加(P<0.05),视网膜微血管渗漏显著增加(P<0.05),血清IL-18、IL-1β水平显著增加(P<0.05),视网膜组织中NLRP3、ASC及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DR组相比,DR+过表达NR2E3组小鼠FPG、TC、TG水平显著减少(P<0.05),视网膜组织中NR2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视网膜脱细胞毛细血管和周细胞损失数量显著减少(P<0.05),视网膜微血管渗漏显著减少(P<0.05),血清IL-18、IL-1β水平显著减少(P<0.05),视网膜组织NLRP3、ASC及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过表达NR2E3可抑制NLRP3通路改善DR小鼠视网膜损伤。
2025 Vol. 65 (4): 41-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53 )
46 赵吉强 刘根旺 鲍兴 耿晓
黄体酮通过NETs介导的机制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
目的 探讨黄体酮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外捕诱网(NETs)生成,改善妊娠高血压(HDP)血管内皮功能的潜力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建立妊娠高血压大鼠模型,选择发情期雌性SD大鼠按雌雄2∶1合笼配对,阴道涂片检出精子为妊娠第1天。将大鼠随机分为妊娠正常组(正常组)、妊娠高血压模型组(模型组)和黄体酮干预组(干预组),每组10只。妊娠第11天,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干预组每日腹腔注射L-NAME(125 mg·kg-1)诱导造模,以第15天尿蛋白升高和血压升高为造模成功标准。造模成功第2天干预组给予黄体酮腹腔注射干预(10 mL·kg-1),妊娠第18天测量尾动脉压、采血,次日麻醉、处死大鼠取材。使用动物血压测量仪测量大鼠尾动脉压,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分析p65活化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ETs标志物MPO和CitH3表达,并检测NO水平。结果 黄体酮能显著降低妊娠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水平,抑制TNF-α和IL-1β的过度表达,NETs相关标志物MPO和CitH3的表达,抑制p65的激活,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恢复血管内皮细胞中NO的正常表达(均P<0.05)。结论 黄体酮通过抑制NETs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调节炎症反应,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中可能发挥潜在的治疗作用。
2025 Vol. 65 (4): 46-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0KB] ( 63 )
51 孙小燕 韩月娇 盛蕊 仵志欢 李颖娟 陈海霞 邢敏
栀子多糖调控P2X7R/NLRP3/IL-1β通路对抑郁症大鼠海马损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究栀子多糖调控P2X7R/NLRP3/IL-1β通路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症组、栀子多糖+抑郁症组,每组10只。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情况;采用HE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情况,Nissl染色检测Nissl小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P2X7R、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TUNEL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凋亡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大鼠中央停留时间、休憩时间、穿越总格数、糖水偏好率显著减少(P<0.05),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海马区细胞排列紊乱,层次结构不明显,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大,出现细胞松散分布的现象,部分细胞核固缩,染色加深,Nissl小体数量减少,且分布不均匀,海马组织中TUNEL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P2X7R、NLRP3、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抑郁症组相比,栀子多糖+抑郁症组大鼠中央停留时间、休憩时间、穿越总格数、糖水偏好率显著增加(P<0.05),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5),海马区细胞排列及结构改善,Nissl小体数量增加,海马组织中TUNEL阳性率显著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P2X7R、NLRP3、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栀子多糖可通过下调P2X7R/NLRP3/IL-1β通路改善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损伤。
2025 Vol. 65 (4): 51-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0KB] ( 58 )
56 许晴晴 吴修龙 尹华发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与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2023年于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120例SFTS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SFTS轻症组(n=50)和重症组(n=70)。收集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意识障碍和基础疾病等临床信息以及血常规、生化和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与重症SFTS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症组年龄和意识障碍比例高于轻症组(P<0.05和P<0.001);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血小板计数(PLT)、Na和Ca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P<0.001),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血尿素氮(BUN)、心肌肌钙蛋白(cTnT1)、淀粉酶、脂肪酶、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01)。Wald前进法筛选发现PLT、AST、CKMB和Na与重症SFTS的发生显著相关,其中AST对重症SFTS的预测效能最高[AUC(95%CI)=0.954(0.923~0.986),P<0.001 ]。结论PLT、AST、CKMB和Na是重症SFTS的影响因素,其中AST对重症SFTS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2025 Vol. 65 (4): 56-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0KB] ( 62 )
62 刘金娥 王涛 余超 周伟 祝玲娟 鲍慧慧 程晓曙
江西婺源高血压人群中踝肱指数与心脑血管死亡的关系
目的 评估江西婺源高血压人群中踝肱指数(ABI)与心脑血管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来自中国高血压注册研究项目(注册号:ChiCTR1800017274)子研究(婺源高血压队列研究)中>18岁的10 90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ABI按照三分位数进行分组,T1组为ABI<1.07,T2组为1.07>ABI<1.13,T3组为ABI>1.13,随访4年。使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基线ABI与心脑血管死亡的关联程度。结果 10 904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95例发生死亡结局,其中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290例。当ABI作为连续变量时,ABI与心脑血管病死率呈非线性相关;T2组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最低(P<0.05)。广义相加模型和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显示ABI与心脑血管死亡风险之间呈“L”型相关,其拐点为1.15(P<0.05)。结论 当ABI<1.15时,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死亡发生风险随着ABI的降低而显著增加。
2025 Vol. 65 (4): 62-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0KB] ( 63 )
70 陆扬陈立发刘帅王薇茗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去腐生肌散治疗烧伤难愈合创面的效果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联合去腐生肌散治疗烧伤难愈合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肉芽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53例烧伤难愈合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n=51)、对照B组(n=51)、联合组(n=51)。对照A组给予APG治疗,对照B组给予去腐生肌散治疗,联合组给予APG+去腐生肌散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病情恢复进程(包括控制感染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肉芽生长面积等),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肉芽组织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水平、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NPY)、五羟色胺(5-HT)]水平、Bates Jensen伤口评估及效果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82.35%、对照B组的78.43%(P<0.05)。与对照A组、对照B组相比,联合组肉芽生长面积显著增加,控制感染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01)。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肉芽组织EGF、TGF-β1、bFGF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IL-1β、hs-CRP、IL-8、NPY、5-HT水平及Bates Jensen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A组、对照B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联合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01)。结论 APG联合去腐生肌散治疗烧伤难愈合创面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改善肉芽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切口和瘢痕状况,安全性较好。
2025 Vol. 65 (4): 70-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66 )
78 白冰 许梅 王静 刘应平 罗长生 杨钞茗
严重烧伤围植皮期IG%、CD54+ EMPs、PCT联合对继发SIRS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究严重烧伤围植皮期未成熟粒细胞百分率(IG%)、CD54+内皮细胞微粒(EMPs)、降钙素原(PCT)联合预测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92例严重烧伤植皮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术后28 d感染情况分为SIRS组(n=36)、轻度感染组(n=64)、无感染组(n=92)。比较3组一般资料、IG%、CD54+ EMPs、PCT,分析IG%、CD54+ EMPs、PCT与SIRS相关性,分析IG%、CD54+ EMPs、PCT对SIRS的影响及预测效能。结果 SIRS组Ⅲ度烧伤面积高于轻度感染组、无感染组,轻度感染组Ⅲ度烧伤面积高于无感染组(P<0.05);SIRS组植皮术后24 h、植皮术后72 h的IG%、CD54+ EMPs、PCT高于轻度感染组、对照组,轻度感染组植皮术后24 h、植皮术后72 h的IG%、CD54+ EMPs、PCT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植皮术后72 h的IG%、CD54+ EMPs、PCT与SIRS呈正相关(均P<0.05);校正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Ⅲ度烧伤面积、植皮术后72 h的IG%、CD54+ EMPs及PCT均与SIRS有关(均P<0.05);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皮术后72 h的IG%、CD54+ EMPs及PCT仍与SIRS相关(均P<0.05);植皮术后72 h的IG%、CD54+ EMPs及PCT预测并发SIR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777、0.804,联合预测的AUC为0.932,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严重烧伤植皮期IG%、CD54+ EMPs、PCT动态变化与SIRS密切相关,植皮术后72 h的IG%、CD54+ EMPs及PCT联合预测患者术后并发SIRS的价值较高。
2025 Vol. 65 (4): 78-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0KB] ( 63 )
86 郭宝珠 王佳音 刘俊芬 韩小丽 李雅琪 田晓敏 靳鑫 卫志锋 刘圣君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NCF1C水平与首次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中性粒细胞胞质因子1C(NCF1C)水平与首次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17例进行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s中NCF1C水平。以NCF1C水平中位数将患者分为NCF1C高水平组(n=108)和低水平组(n=109),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随访获取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NCF1C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用Spearman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CF1C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NCF1C高水平组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透析时长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NCF1C低水平组,血白蛋白(ALB)水平低于NCF1C低水平组(P<0.05或P<0.001)。NCF1C高水平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9.07%,高于NCF1C低水平组(7.3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和脑钠肽(BNP)后,透析时间长、高水平的hs-CRP、ALB和NCF1C是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的ALB是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CF1C与透析时长(rs=0.432,P<0.001)和hs-CRP(rs=0.404,P<0.001)呈正相关,与ALB(rs=-0.310,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长和hs-CRP与NCF1C独立正相关,ALB与NCF1C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PBMCs中NCF1C的高水平表达是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因素,且患者透析时长和hs-CRP水平与NCF1C呈独立正相关,ALB水平与NCF1C呈独立负相关。
2025 Vol. 65 (4): 86-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63 )
92 杨莹徐征赵敏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0例为研究组,其中重症患儿32例、非重症患儿88例,另选取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免疫球蛋白(IgM、IgA、IgG)、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CD4+T、CD8+T、CD4+T/CD8+T)水平,分析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与IgM、IgA、IgG、CD4+T、CD8+T、CD4+T/CD8+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IgM、CD8+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gA、IgG、CD4+T、CD4+T/CD8+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重症患儿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IgM、CD8+T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患儿(P<0.001),IgA、IgG、CD4+T、CD4+T/CD8+T水平显著低于非重症患儿(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与IgM、CD8+T呈正相关(P<0.01),与IgA、IgG、CD4+T、CD4+T/CD8+T呈负相关(P<0.01)。结论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炎症因子的分泌以及抗体反应的发生,促进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抵抗,可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2025 Vol. 65 (4): 92- [摘要] ( 34 ) [HTML 1KB] [PDF 0KB] ( 60 )
97 陈炜城 吴金法 钟彦鑫 刘家明
LIM激酶参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强大的增殖能力、侵袭性以及耐药性是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LIM激酶(LIMK)是多种通路的下游效应器,主要通过磷酸化肌动蛋白分离蛋白以及微管的去稳定来调节细胞骨架动力学,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多药耐药性。LIMK参与骨肉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且LIMK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骨肉瘤的新型化疗药物,文章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5 Vol. 65 (4): 97-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0KB] ( 63 )
102 鲁思涵 鄢光奎 吴金法 刘家明
人工智能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由骨密度降低引起骨脆性增加所致,且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OVF的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因OV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OVF的常用方法,但易发生漏诊、误诊。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基于机器算法的工具,由于其可以对图像进行精准分析,近年来在OVF的诊断、治疗和疾病预测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从AI应用于OVF的诊断、治疗、骨折预测以及局限性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AI在OVF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 Vol. 65 (4): 102-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47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