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社主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 65卷 1期
刊出日期:2025-02-28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1 文婷万先文武勇强龚海霞
连续颊针治疗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缓解作用
目的 探究连续颊针治疗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造模组和颊针组,每组12只。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法处理造模组和颊针组,建立大鼠RA模型。颊针组参照人颊针“足”穴定位取穴,进行颊针治疗。比较各组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第15天和第21天)的体重、足表面温度、足掌厚度、足容积和痛阈。造模后第21天,使用全自动血流变仪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参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足跖组织中IL-1β、IL-10、TNF-α、MCP-1、CXCL10和CXCL13水平。结果 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和颊针组体重、足表面温度和痛阈降低(P <0.05),足掌厚度和足容积增加(P <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5天和第21天的体重、足表面温度和痛阈均降低(P <0.05),足掌厚度和足容积均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颊针组在造模后第15天和第21天的体重、足表面温度和痛阈升高(P <0.05),足掌厚度和足容积降低(P <0.05)。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第21天模型组在中切和高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沉降率均升高(P <0.05),足跖组织中IL-1β、TNF-α、MCP-1、CXCL10、CXCL13含量升高(P <0.05),而IL-10含量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21天颊针组在中切和高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沉降率均降低(P <0.05),足跖组织中IL-1β、TNF-α、MCP-1、CXCL10、CXCL13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 <0.05)。结论 连续颊针治疗可有效缓解大鼠RA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血流流体状态改善,以及足跖组织内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降低有关。
2025 Vol. 65 (1): 1-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0KB] ( 7 )
6 陈艳 陈卫红 席薇 杨东海 银晓永
GLP-1/GLP-1R通路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在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GLP-1受体(GLP-1 receptor,GLP-1R)通路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在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OF)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OF组、GLP-1R激活组,每组10只,OF组、GLP-1R激活组建立大鼠OF模型,GLP-1R激活组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予GLP-1R激活剂灌胃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组织中GLP-1R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GLP-1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N-端交联肽(NTx)及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q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aspase-12、CHOP、PERK蛋白及mRNA)水平。采用Micro-CT三维重建股骨断端愈合情况。采用HE染色检测骨及软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OF组大鼠血清GLP-1、ALP、BGP、PINP水平显著减少,NTx、TRAP水平显著增加(P <0.05);骨折端骨组织GLP-1R表达水平显著减少,GRP78、Caspase-12、CHOP、PERK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增加(P <0.05);股骨骨密度显著减少(P <0.05)。与OF组比较,GLP-1R激活组大鼠血清ALP、BGP、PINP水平显著增加,NTx、TRAP水平显著减少(P <0.05);骨折端骨组织GRP78、Caspase-12、CHOP、PERK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减少(P <0.05);股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 <0.05)。OF组与GLP-1R激活组大鼠骨折断端缝隙均逐渐缩小、愈合,GLP-1R激活组比OF组大鼠股骨断端随时间增加愈合速度增加,愈合效果更好。结论 激活GLP-1/GLP-1R通路可抑制OF大鼠断端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水平,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2025 Vol. 65 (1): 6- [摘要] ( 3 ) [HTML 1KB] [PDF 0KB] ( 9 )
12 任崇阳翁若欣吴文波郑月慧凌舒艺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潜在靶点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疾病靶点数据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中药成分及靶点数据来源于TCMSP和Herb数据库,在Venn网站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3.7.1软件绘制“中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采用R4.2.1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3.7.1软件,基于CytoHubba插件获取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靶点94个。主要通路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示,度值排名前3位的成分槲皮素、刺槐素、山奈酚与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N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对接结合能在-10.4~-6.6 kcal·mol-1,均具有良好的结合力。结论 固肾安胎丸中的槲皮素、山奈酚、刺槐素可能通过调控MMP9、CASP3、TNF、PTGS2、IL-1β、IL-6等靶点来干预AGE-RAGE、动脉粥样硬化、癌症、IL-17、TNF等信号通路,实现降糖调脂、抗炎抗氧化的功能,达到保胎安胎的效果。
2025 Vol. 65 (1): 12- [摘要] ( 8 ) [HTML 1KB] [PDF 0KB] ( 8 )
21 魏军周联明蒋叶平
NEDD8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NEDD8在胆囊癌(G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GB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正常人胆囊组织和GBC肿瘤样本中的NEDD8表达水平差异,使用免疫组化检测GBC组织芯片和癌旁组织芯片中的NEDD8表达水平。进行NEDD8敲低和过表达转染以评估其对GBC细胞生长的影响(CCK-8实验和流失细胞术分别检测增殖和凋亡),并评估类泛素化过程抑制剂MLN4924对GBC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NEDD8在G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胆囊组织(P <0.05),GBC组织芯片中的NEDD8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芯片(P <0.05)。与对照组比较,NEDD8敲低显著抑制GBC细胞增殖并提高其凋亡率(P <0.05),而NEDD8过表达显著提高GBC细胞增殖能力并降低凋亡率(P <0.05)。MLN4924处理显著抑制GBC细胞增殖,并提高凋亡率(P <0.05)。结论 NEDD8可能通过调控类泛素化通路促进GBC进展。
2025 Vol. 65 (1): 21- [摘要] ( 3 ) [HTML 1KB] [PDF 0KB] ( 10 )
26 刘莉娜 付芳 罗昕妍 万俊 熊绍风 吴骏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通过抑制自噬促进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
目的 探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对成熟白色脂肪细胞3T3-L1棕色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鸡尾酒法诱导3T3-L1细胞成熟,用梯度浓度的C3G处理成熟的3T3-L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油红O、BIODIPY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脂滴积累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棕色化、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3G处理上调棕色化相关蛋白(PRDM16、PGC-1α、UCP-1)的表达(P <0.05),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水平升高(P <0.05),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P <0.05),并抑制细胞内脂滴积累(P <0.05),且以上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而自噬激活剂3-MA可逆转C3G对成熟3T3-L1细胞自噬抑制(P <0.05),同时也逆转了C3G对成熟3T3-L1细胞棕色化及脂滴积累的作用(P <0.05)。结论 C3G能够促进成熟白色脂肪细胞3T3-L1棕色化,且该过程依赖于自噬抑制。
2025 Vol. 65 (1): 26- [摘要] ( 3 ) [HTML 1KB] [PDF 0KB] ( 8 )
31 唐江峰 刘江琴 郑振中
雌激素膜受体激动剂G1对脂多糖诱导的脓毒性心肌细胞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索雌激素膜受体激动剂G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性心肌细胞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构建脓毒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10μg·mL-1 LPS诱导H9C2心肌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雌激素膜受体激动剂G1进行处理,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不同剂量G1组(1、3、10μmol·L-1)。采用CCK8法、ELISA、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G1对各组细胞增殖、炎症(TNF-α、IL-6)和细胞凋亡(Bcl-2/Bax)以及NF-κB通路关键蛋白(NF-κB p-P65/P65、p-IκB-α/IκB-α)的影响。在LPS+3μmol·L-1 G1组中添加1μmol·L-1佛波酯,观察其能否逆转G1对脓毒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心肌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同时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NF-κB p-P65/P65以及p-IκB-α/IκB-α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G1呈浓度依赖性的逆转以上指标(P<0.05),PMA能够逆转G1对脓毒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G1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9C2脓毒性心肌细胞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
2025 Vol. 65 (1): 31-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0KB] ( 9 )
37 刘纪虞智平周涛徐德明胡涵翟煜曾林祥
骨转移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Ⅳ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骨转移对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Ⅳ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385例Ⅳ期肺腺癌患者,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肺部基础疾病史、EGFR突变及各转移部位与骨转移的相关性;并通过Cox回归、生存和分层分析,分析骨转移对接受EGFR-TKIs治疗的Ⅳ期肺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突变(OR=1.67,95%CI:1.05~2.66,P=0.030)、脑转移(OR=1.68,95%CI:1.05~2.69,P=0.030)及肝转移(OR=2.51,95%CI:1.25~5.20,P=0.011)是Ⅳ期肺腺癌患者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龄(≥64岁)(OR=0.54,95%CI:0.34~0.84,P=0.006)和胸膜转移(OR=0.43,95%CI:0.27~0.68,P <0.001)则是骨转移的保护性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无骨转移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骨转移组(15.5个月、95%CI:12.0~17.6比9.6个月、95%CI:8.6~12.7,P=0.0038),且分层分析证明无论是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及有无其他脏器远处转移,无骨转移组PFS均优于骨转移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GFR突变类型、骨转移、肾上腺转移及EGFR-TKIs类型是Ⅳ期肺腺癌患者预后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骨转移是EGFR-TKIs治疗Ⅳ期肺腺癌患者预后PFS差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5、95%CI:1.16~2.65,P=0.008)。结论 对于Ⅳ期肺腺癌患者,相对年轻患者(<64岁)、EGFR突变患者、脑转移及肝转移患者更易发生骨转移,且骨转移是接受EGFR-TKIs治疗的Ⅳ期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5 Vol. 65 (1): 37-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0KB] ( 9 )
46 刘阳 肖雅萍 胡茂荣 袁新 万爱兰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口服舍曲林,起始剂量为50 mg·d-1,每天1次,逐步滴定至100 mg·d-1,视情况调整,治疗2周。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rTMS治疗,对照组予以伪刺激治疗(线圈与头皮成90°)。2组均选用“∞”字形线圈,以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为刺激靶区,频率10 Hz,运动阈值120%,25 min·次-1,1次40个刺激串,1周6次,持续2周。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对2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进行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周,研究组HAMD-24总分、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较对照组改善更好(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2组见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高频r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等症状改善更好,且安全性较好。
2025 Vol. 65 (1): 46-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0KB] ( 8 )
50 麦盛始 周辉 张猛 周德仲 吴健 陈嫘 符汉球
基于多模式CT影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再灌注治疗的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式CT影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超时间窗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AIS患者,在患者发病6~24 h行多模式CT影像检查扫描,进行患侧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侧支循环、出血转化风险及预后评估。治疗后24 h观察患者梗死面积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通过CTP/动态CTA筛选适合行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AIS-LVO)患者4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取栓组(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即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和药物组(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另根据脑侧支循环(rLMC评分)、出血(CTA或NCCT)、预后(mRS评分)情况将AIS-LVO患者再进行分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预测价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结果 60例AIS患者与其健侧镜像区比,患侧梗死核心区CBV和CBF均下降,MTT和TTP均延长(P <0.05);患侧缺血半暗带区CBV增高,CBF下降,TTP和MTT延长(P <0.05)。患侧梗死核心区较缺血半暗带区CBV和CBF均下降,TTP和MTT延长(P <0.05)。侧支循环不良组(n=22)和侧支循环良好组(n=38)梗死核心区CBV、CBF、MTT、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缺血半暗带区CBV、CBF均降低,MTT、TTP延长,ASPECT评分、rLMC评分增高(P <0.05)。40例AIS-LVO患者中取栓组(n=20)预后良好率为80.00%(16/20),高于药物组(n=20)的45.00%(9/20)(P <0.05);取栓组缺血半暗带区rCBV、rCBF高于药物组,rMTT、rTTP短于药物组(P <0.05);出血组(n=8)脑灌注参数CBV、CBF、rCBV、rCBF低于未出血组(n=32)(P <0.05);预后不良组(n=15)ASPECTS评分、rLMC评分较低于预后良好组(n=25),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联合应用ASPECTS评分和rLMC评分预测AIS-LVO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单独应用ASPECTS评分或rLMC评分的效能(P <0.05)。结论 运用多模式CT影像可对AIS患者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出血转化风险与预后进行评估。支架取栓术治疗AIS-LVO患者可使超时间窗者获益。联合应用ASPECTS评分和rLMC评分对预测AIS-LVO患者预后有较高的效能。
2025 Vol. 65 (1): 50- [摘要] ( 3 ) [HTML 1KB] [PDF 0KB] ( 9 )
58 赵伊婷张裕祥马洁何雪娇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激活单核细胞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激活单核细胞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100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OI)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48例,根据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62例和死亡组38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NETs和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Ts激活单核细胞在ARDS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RDS患者NETs、IL-6、MCP-1、TNF-α、IFN-γ、IL-1β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IL-10、IL-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ETs联合炎性因子(IL-6、MCP-1、TNF-α、IFN-γ、IL-1β)检测评估ARDS病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9.68%、92.14%、86.3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 <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NETs、IL-6、MCP-1、TNF-α、IFN-γ、IL-1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IL-10、IL-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ETs联合炎性因子(IL-6、MCP-1、TNF-α、IFN-γ、IL-1β)检测评估ARDS预后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7.42%、83.16%、85.69%,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 <0.05)。结论 NETs能够有效激活单核细胞并诱导其释放大量IL-6、MCP-1、TNF-α、IFN-γ、IL-1β等因子,参与ARDS疾病的进展,通过检测其水平能够有效评估ARD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临床诊治该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25 Vol. 65 (1): 58- [摘要] ( 6 ) [HTML 1KB] [PDF 0KB] ( 9 )
64 俞康徐静静姚雯皮怡洁王庆彭阳阳程茌文李艳青吴頔李嘉乐俞益丰
0.05%环孢素与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效果对比
目的 在予基础滴眼液治疗的同时,比较0.05%环孢素滴眼液与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8例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24例,48眼)和对照组(24例,48眼)。2组均予盐酸奥洛他定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0.05%环孢素滴眼液,对照组联合使用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周期均为60 d。比较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5、30、60天)体征评分和自觉症状评分的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体征评分和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其治疗前(均P <0.05)。治疗后第15天和第30天,治疗组球结膜充血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第30天,治疗组上睑结膜巨大乳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5);在其他随访时间点,2组的体征评分与自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出现2例眼压升高,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与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相比,0.05%环孢素滴眼液具有相似疗效,并能避免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2025 Vol. 65 (1): 64-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0KB] ( 8 )
69 李欣 徐建博 杜娟
脓毒症患者C3AR1及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心脏损伤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脓毒症补体成分3A受体1(C3AR1)及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与心脏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06例脓毒症患者按是否存在脓毒症诱导的心肌功能障碍(SIMD)分为SIMD组21例和非SIMD组85例。采用连续器官衰竭评估(SOFA)量表对患者进行SOFA评分。使用Milliplex MAP试剂盒测定患者血浆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3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3AR1 mRNA的表达,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节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率(SeMo)。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SIMD相关的免疫功能参数,采用生成受试者操作曲线(ROC)评估免疫功能参数组合评分和SOFA评分预测SIMD的效果。结果 与非SIMD组相比,SIMD组SeMo显著降低(P <0.05),SOFA评分、TNF-α、G-CSF、C3A、C3AR1水平显著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eMo、G-CSF、C3A和C3AR1是SIMD的独立预测因素;按β回归系数值确定的各免疫功能参数风险评分的组合评分:0、1、2、3、4、5、6、7、8分的SIMD发生率分别为0.0%(0/20)、4.5%(1/22)、0.0%(0/6)、13.3%(2/15)、20.8%(5/24)、61.5%(8/13)、0.0%(0/1)、100.0%(4/4)、100.0%(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6,P<0.001)。ROC分析显示,免疫功能参数组合评分预测SIMD的AUC为0.862、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0.6%,显著高于SOFA评分的0.725、61.9%、75.3%(P<0.001)。结论 免疫功能参数组合评分结合了血浆G-CSF水平、C3A水平、血清SeMo比率和单核细胞C3AR1表达水平,在预测SIMD方面优于SOFA评分。
2025 Vol. 65 (1): 69- [摘要] ( 4 ) [HTML 1KB] [PDF 0KB] ( 7 )
76 合依热古丽·吾拉依木史名扬李国旗梁旭尚立清马磊
Hcy、LDL联合IL-6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联合白介素6(IL-6)对不同病情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AIS患者102例为病例组,根据NIHSS评分将其病情分为轻度(n=16)、中度(n=49)、重度(n=37);并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将病例组分为预后不良组(> 2分,n=56)和预后良好组(≤2分,n=46)。以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病例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Hcy、LDL、IL-6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cy、LDL、IL-6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并绘制森林图,将危险因素纳入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诊断效能;基于R语言通过Bootstrap法,进行500次抽样,绘制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度。结果 血Hcy、LDL、IL-6水平,病例组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Hcy、LDL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递增,Hcy、LDL及IL-6水平也随之升高(P <0.05)。血Hcy、LDL、IL-6、白细胞和住院时间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 <0.05)。血Hcy、LDL、IL-6高水平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Hcy、LDL、IL-6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57~0.562,P <0.05)。ROC曲线结果表明,Hcy、LDL、IL-6及三者联合检测对AIS患者AUC分别为0.826、0.765、0.822、0.911。Hcy的截断值为11.19μmol·L-1,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1.3%;LDL的截断值为2.905 mmol·L-1,灵敏度为48.2%,特异度为97.8%;IL-6的截断值为14.505 pg·mL-1,灵敏度为64.3%,特异度为84.8%。结论 血Hcy、LDL、IL-6升高是A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精准度、临床适用度高,三者联合检测对AIS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 Vol. 65 (1): 76- [摘要] ( 6 ) [HTML 1KB] [PDF 0KB] ( 7 )
82 郭珊程月红王莉李春梅沈艳
超声血流参数及KISS-1、GPR30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复发预测效能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超声血流参数、转移抑制基因(KISS-1)、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表达差异及复发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另按照1∶1比例取同期9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统计2组超声血流参数[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组织KISS-1、GPR30 mRNA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超声血流参数、组织KISS-1、GPR30mRNA表达相关性;研究组患者均采取宫颈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超声血流参数及组织KISS-1、GPR30 mRNA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1)研究组RI、KISS-1 mRNA较对照组低,PSV、EDV、GPR30 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 <0.05);2)宫颈癌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PSV、EDV、GPR30 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RI、KISS-1 mRNA呈负相关(P <0.05);3)宫颈癌复发患者RI、KISS-1 mRNA较未复发患者低,PSV、EDV、GPR30 mRNA表达较未复发患者高(P <0.05);4)ROC曲线显示,超声血流参数与KISS-1、GPR30 mRNA联合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的AUC为0.94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00%、88.06%,明显优于各指标单一预测效能。结论 RI、PSV、EDV、KISS-1、GPR30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均存在明显差异,其值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复发预测效能。
2025 Vol. 65 (1): 82- [摘要] ( 5 ) [HTML 1KB] [PDF 0KB] ( 8 )
89 郭谦 颜金祥 陈江伟 周荣平 张宁 黄山虎 刘志礼 刘家明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感染的诊断效率分析
目的 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CT、MRI)对脊柱感染的诊断效率,并对影像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1—2021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脊柱感染(化脓性脊柱炎、脊柱结核)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CT、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采用科恩系数评估术前CT、MRI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计算各自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纳入692例脊柱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542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或化脓性脊柱炎,诊断率为78.3%。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术前CT诊断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4%、33.3%、71.8%;术前CT诊断化脓性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24.2%、94.5%、82.8%。术前MRI平扫诊断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0.2%、41.3%、71.5%;术前MRI平扫诊断化脓性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27.2%、95.6%、83.3%。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诊断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9%、55.4%、70.5%;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诊断化脓性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43.9%、91.2%、81.8%。在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一致性方面,CT、MRI平扫、MRI平扫+增强扫描与组织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299、0.334、0.429和0.318、0.348、0.467。结论 对于脊柱感染性疾病,术前CT和MRI平扫的检查诊断效率较低,而MRI平扫+增强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最好。
2025 Vol. 65 (1): 89- [摘要] ( 8 ) [HTML 1KB] [PDF 0KB] ( 11 )
93 沈思妤江科盛佳钰董梦婷
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炎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所有接受保守手术和乳房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其带来的毒副反应会使95%的患者出现皮肤反应。目前针对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还处于探索阶段,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药物防治的疗效还需提升,多项随机对照试验仅使用单个药物对照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联合应用药物防治。因此针对防治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肤炎的药物按机制分类,应系统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制定防治标准或指南,以减轻患者痛苦。本文旨在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和药物机制作一综述,以期未来能针对患者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发现多药物联合使用的疗效,减轻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痛苦。
2025 Vol. 65 (1): 93- [摘要] ( 1 ) [HTML 1KB] [PDF 0KB] ( 11 )
99 彭博 聂江波 王世江 黄涛 刘家明
含缬酪肽蛋白参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含缬酪肽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并在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参与蛋白质稳态调节、细胞周期调节、细胞自噬等多种细胞功能。含缬酪肽蛋白在许多肿瘤中过度表达,被认为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含缬酪肽蛋白可通过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或者介导miRNA和通过自噬及上皮-间质转化途径来影响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含缬酪肽蛋白抑制剂如CB-5083有望在未来的骨肉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5 Vol. 65 (1): 99- [摘要] ( 5 ) [HTML 1KB] [PDF 0KB] ( 8 )
104 欧阳子婧殷小龙邓燕
先天性小眼球伴眼眶囊肿1例
<正>先天性小眼球伴眼眶囊肿(congenital microphthalmos with an orbital cys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最早于1902年被报道[1]。该病通常无明显的遗传倾向,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性,且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2-3]。文献回顾[4]显示,大多数病例为单侧病变,但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双侧病变。该病的发病机制通常认为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裂未闭合有关,胚裂未闭合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增生,进而形成眼眶内的囊肿[5]。本文报告1例单侧先天性小眼球伴眼眶囊肿,并伴随眼底疾病的儿童病例,旨在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
2025 Vol. 65 (1): 104- [摘要] ( 3 ) [HTML 1KB] [PDF 0KB] ( 8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辑部公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募青年编委
· 欢迎参与“最美逆行者”医疗卫生行业摄影图片、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通知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招聘审稿专家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约稿邀请函
· 投稿时请下载并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 情 链 接

 
· 江西教育网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知网
· 南昌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赣ICP备20001624号-1